一转眼两年过去了,我一直想做一位专职教师,于是辞去了行政秘书职务。一年之后,他也辞去了综合科科长职务,成为一位专职教师。感谢有他,在我刚来一个陌生城市工作的时候,让我感觉这个城市并不寒冷。
我的坏朋友们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常常和两个女孩儿一起压马路。有一天,班主任张老师找我谈话,说了一堆奇怪的话。大概意思是让我不要和她们俩玩儿。我的榆木脑袋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是因为她们都早恋了?还是因为她们都学习成绩一般?
不管什么原因吧,我觉得和她们在一起很开心。不过我们马上就毕业了。进入初中,我和她俩不知为何疏远了。我的生活里出现了这样一位女孩儿。我们的友谊维持了很久,一直到现在还常联系。
她很臭美,那时候就常常去拍艺术照片。她喜欢杨钰莹,常常给我讲杨钰莹的故事。传言说她喜欢我们的数学老师,但从没听她说起,我也不问。她找我,是让我帮她补课。我也乐意帮她。不知道为什么,在大家都不愿意接近她的时候,我愿意和她一起玩。
初中毕业,我考上了师范。她考上一所艺术学校学习新闻。一年级时,我有了两个特别好的朋友。她们都来自贫困家庭,学习努力,积极上进。二年级的时候,我就疏远了她们,结交了另一个女孩儿。这个女孩儿个子很高,喜欢穿裙子。一头乌黑茂密的头发总是变换很多发型。一副特别好的嗓子,能唱出很好听的歌。她正热烈地追求隔壁班的一个男生,给 他织了一条长长的围巾。她还有一个宝贝化妆包,里面有奇奇怪怪的化妆用品……我喜欢她,我愿意和她同吃同住,形影不离。很多人都说我被她带坏了,我也不在乎。
大学时候,人已经变得复杂,一个女孩儿可以恋爱,也可以非常勤奋努力,同时又可以非常爱美。很多以前分裂的东西都可以糅合在一个人身上。我又有好朋友了。她有一个很帅的男朋友,两个人常常吵架,吵完了又好,我这个判官常常无法判明谁对谁错。他们同居、考研,还都考上了,如今一个已经博士毕业,在一座很漂亮的城市拥有一份很好的工作,也已经买了房子有了娃娃。
考研的时候,同样有一个极其复杂的女孩儿出现。她有着美好的梦想,为了梦想她恋爱又逃离。她漂亮,却一直非常朴素。她本是数学专业,大学毕业可以成为一位数学老师,拥有稳定的工作和生活,却非常执迷地爱上绘画,非要学习绘画,要考美术研究生。大家都认为她不正常,我却深深理解她,并给她精神支持。考研失败,她开始北漂,一边工作,一边读中央美院成人教育学院的本科。如今,她已经从中央美院毕业,到一个南方城市去怀孕生子了。她的美术班也已经办起来了。
谁说工作以后不会有好朋友?我的第一个朋友又是一个复杂的女孩儿。她并不单纯,但非常迷人。她很漂亮,又腹有诗书。她谈过几次错误的恋爱,终于找到了对的人。
很多次,我问自己,她到底是好女孩儿还是坏女孩儿?我没有答案。
也许,我该抛弃的,是这种非好即坏的两极思维方式,在好与坏之间,有一个灰色地带,而我们,就是在灰色地带 中的人。
灰色地带中的人,才是真实的人,有性格的人,圆形的人。才是有魅力的人。
很多年后的今天,被我定为坏朋友的那些女孩儿,现在还是我的朋友。反倒是那些好女孩儿,再没怎么联系过。也许是因为我变了,也许是因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都太压抑太不真实了,过去,回忆起来只是苦闷,便不想回忆了。
缺失
老公冷不丁地说一句:“放暑假了,我要看一部电视剧。”
看一部电视剧,多么平常的事情,还用得着这么早下决心?我心想,可能是哪部电视剧非常好看吧,难道他又听说什么好片子了?我便问他“看什么?”他说“《小李飞刀》。”我笑了,老掉牙的片子,傻傻的武侠片,他竟然如此郑重其事,太可笑了。
“看嘛,谁不让你看了。”我说。
“你不让我看,就是你不让我看。”他像小孩儿一样腻歪。我知道他在开玩笑,玩笑里仿佛有很多委屈,便问他:“为什么要看?仅仅是一部老片而已。”他平淡地说:“小时候没看过瘾。”“嗯?怎么回事?”“我爸不让看,看得断断续续的,看一会儿就让关了。”“让关你就关?你还那么乖?”老公沉默。
我忽然想起寒假的时候,老公天天看一部电视剧——《莲花争霸》。那个水鸟天天咕咕咕地叫,那个长脸的不男不女的天天在我眼前晃,老公却看得不亦乐乎。一问为什么看?说:“以前没有看完,想看看。”
平时他最喜欢听评书,听的是《白眉大侠》。一有空就听,睡觉时要听着才能睡着。音效不好,单田芳又是哑嗓子,我从来也没有听清过一句。有一天,他说:“不听了,听好几 遍了还是这。”我顿时石化,一直以为他没听完,没想到人家已经听了很多遍。
老公怎么就那么喜欢这些武侠剧?我想或许和他小时候看电视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有关,这在心理学上叫缺失性体验。小时候的缺失长大了需要加倍补偿。所以,老公一回来就打开电视剧频道,坐下,不管什么电视剧都津津有味地看。他小时候,不知道多想看电视。
老公小时候,还不是家家都有电视机的时代。他们天天跑到村子里有电视机的人家去看电视。那时候的农村常常停电,没有电的时候,他们就轮流蹬自行车轮子发电。有一次看电视看得着迷,考试时间到了也不知道,不知道是谁说了句“迟到了”,一伙半大小子便飞快地向学校跑。到了学校,老公发现挂在脖子上的那支心爱的钢笔不知道什么时候不见了,那是他爸爸刚给他买的,回到家不免又挨一顿责骂。后来,他家里买了电视机,但看电视仍然不自由,爸爸说打开就打开,爸爸说关掉就关掉。有多少次,正看得高兴,爸爸说:“写作业去,别看了。”老公就乖乖地很委屈地关了电视。那些被压抑的对电视的渴望在事隔多年后的今天终于得到释放,那种对武侠剧的疯狂的迷恋,是对儿时压抑的渴望的加倍补偿。
见到过太多人,由于小时候家境贫寒,长大了拼命追求金钱,当官之后,成为贪官;见到过太多的女孩儿,由于小时候缺少关爱,长大了拼命追求爱,而不管这个人适合不适合做爱人,误打误撞,成为小三;见到过太多的人,极度缺乏安全感,遇到食物就拼命地吃,从获取食物的快感中得到安全感,导致自己身材肥胖……缺失性体验,也许会成为人们难以超越的创伤。
尽孝
在家乡的农村,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一位老太太穿一身好看的衣服,别人问谁买的,老太太得意地说:“儿媳妇买的。”别人夸:“你真有福气,有这么孝顺的儿媳妇,买的衣服真好看。”老太太的脸便笑成一朵花。
母亲常用这样的例子教育我:“你要孝敬公婆,常常给他们买新衣服,他们会很高兴的。”如果以这个标准衡量,我绝对是天大的不孝。我几乎没有给公婆买衣服的意识。即使是父母,我也极少给他们买衣服。
父母的体型太特殊。一个特别高,高到特大号他也不一定能穿。脚特别大,45码的鞋才能穿。45码的鞋很难买,不是没有就是不好看。一个是太胖,5XL码的衣服她也不一定能穿上。脚也太肥,还对鞋子要求高,太软不行,太硬不行,太紧不行,不能有鞋跟……给他们买衣服实在是太难了。所以我从来没有主动给父母买过衣服,便没有养成给亲人买衣服的习惯。
每次看到同事给父母买衣服,我都不免感慨。我,是不是太不孝了。我又该如何尽孝呢?又和母亲讨论这个问题,我把我的困惑讲给她听,母亲深表理解。母亲说:“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买的衣服老人穿起来都不合适,有时候是衣服的款式太新潮,老人觉得穿不出去,有时候是衣服胖瘦大小 不合适,想穿穿不上。买衣服尽孝心还是有很多问题的。”母亲是裁缝,见过太多太多这样的事了,便滔滔不绝地给我讲起来。
母亲说:“有一次一个老太太到咱家去,拿了一件盖得住屁股的深绿色衣服。”母亲边说边比划:“下面需要穿一件打底裤,今年特别流行的。老太太已经快70的人了,那样洋气的衣服怎么穿得出去?送人吧,孩子的一片心意,舍不得。而且衣服又很贵,扔了可惜。于是拿咱家来:‘你给俺修修吧!……’我给她截掉一截儿,能穿了。还有一次,一个老婆婆的媳妇儿给她买件黄色羽绒服,穿上瘦,让我给她改胖点。价位虽说不高,199块钱,扔了也可惜。但我非常为难。先是没有布,改胖,需要布啊。再就特别麻烦。好说歹说,算是收下了。后来我把前衣襟里面的一块布拆下来,补在腋下。前襟里面随便换了一块布,从外面看不出来,这件衣服算是能穿了。修这件衣服,我花了一天半的时间,收了她60块钱。”
都知道,修的衣服肯定没有原版好看,但是没有办法,母亲也是在帮助孩子尽孝心,帮助老人接受孝心。母亲遇到这样的事太多太多了。她滔滔不绝地讲,我默默地听。
不买不好吗?
母亲说:“不买也好,给钱,父母想买什么买什么。可是很多时候,老人舍不得买,孩子想:干脆我给你买好了,直接让你穿。这样,又常常买不合适。”
听了母亲的话,我陷入沉思。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自己的尽孝方式,难道尽孝就只有这一种方式吗?有没有其他的方式可以向父母表达“我爱你”呢?有时候想想,是不是因为我们太缺乏表达爱的能力了,才生拉硬套地拿物质去填补。
爱情的魅力在于:
在爱情里,我们是独一无二的
我常常想:为什么爱情有如此的魅力,可以吸引那么多人奋不顾身往上扑。也许,爱情的魅力恰恰在于:在爱情中,我们是独一无二的特殊的人。
我们在生活中需要扮演很多角色,我们生活在很多很多的场景中。在这些场景中,我们都不是被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特殊的人被对待。
在学校中,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我们被统一看作是学生,我们需要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我们被打造成相似的产品,我们的个性被一点点抹平,又何谈独一无二的特殊性。在这个压抑个性的环境中,我们必须小心翼翼,才能保证自我不受伤害。这个环境是有魅力的吗?恐怕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不是。
在家里,父母把我们看作孩子。如果一个家里有很多孩子,我们只是被当作其中之一来看待。
在亲戚朋友眼里,在邻里乡亲眼里,我们也只是被看作“之一”。甚至在某些势利的人眼中,我们被看作被利用的对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便巴结逢迎,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弃如敝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