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美德:孝敬父母
17534500000008

第8章 蔡文姬为父续书

蔡邕是东汉末年的名士,他学识渊博,精通经史、音律、天文,又以文章、诗赋、篆刻、书法盛名于世。豪强董卓专权时,为笼络人心,请他出来做官,对他十分敬重。两天连升三级。后董卓被王允所杀,蔡邕从此不得志。

蔡邕有个女儿,取字文姬。她从小聪明伶俐,因受父亲影响,十几岁时就通琴棋诗书。

一次,她听到父亲在书房里弹琴时断弦,就走出来说:“父亲,你的琴第二根弦断了吧!”父亲以为她偶而猜中,待她离去后故意将第三根弦拨断,又问女儿,文姬回答得一点不错。从此,蔡邕把她视作掌上明珠,亲自教她诗文、音律,有时父女俩一起作诗唱和。文姬不仅敬重父亲,而且十分孝顺。父亲写字,她在旁研墨;父亲有病,她煎烧汤药,日夜侍奉在侧。

文姬长大后,嫁给河南卫仲道为妻。不久,丈夫病死,她就回家守寡。父亲死后,母亲因过度悲伤,也跟着去世了。从此,蔡文姬孤身一人回到故乡陈留,一心整理父亲的著作。

董卓死后又发生李催、郭汜的混战,长安一带百姓到处逃难,蔡文姬也跟着难民流亡。一次,她在途中被一支趁火打劫的匈奴兵掳走献给左贤王。左贤王见她貌美多才,十分怜爱,纳她为妃子。

蔡文姬忍辱含屈在匈奴住了12年,好在左贤王对她十分体贴,又生下了一男一女。但她仍日夜缅怀父亲和中原故国,经常对月弹琴,用琴声寄托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公元216年,曹操统一了北方,在邺城当了丞相,封为魏王。他想起了10多年前的故友蔡邕,并得知蔡文姬在匈奴的消息,便派董祀为使节,带着大批金银财宝去赎蔡文姬归汉。

蔡文姬听得曹丞相派人来接她回中原,心中十分矛盾。返回故国是她日日夜夜的梦想,但又不忍离开两个子女,就央求左贤王让她把孩子带走,即使带回一个也行。左贤王说:“曹丞相派使者要你回去整理你父亲的遗著,单于已经同意了,我只得遵命,但孩子是匈奴人,我绝不能让你带走。”

为了实现父亲生前的遗愿,蔡文姬忍痛离开一对心爱的孩子,随着董祀走了。

到达长安郊外父亲的墓地时,蔡文姬长跪在墓前失声痛哭,又弹唱了自编的《胡笳十八拍》。歌词中寄托了她缅怀父亲养育之恩的深情,抒发了自己在与百姓颠沛流离中的哀伤,在旁的董祀听了潸然泪下。蔡文姬对董祀说:“父亲早年得罪了宦官,被流放到朔方;逃脱了厄运回到洛阳后,我们父女俩相依为命。我失去了丈夫后又失去了父母,在战乱中流落匈奴,我一生的命运与父亲一样悲苦。这次回到中原,我一定要遵从父亲的遗愿整理他的遗稿,否则我就成为世上不孝的女儿了!”

蔡文姬到了邺城,曹操为她与董祀完婚,还送给他们一所房子和两名奴婢。一天,蔡文姬前来答谢曹操,曹操问她:“听说夫人家有不少蔡邕先生的书籍文稿,现在还保存着吗?”

蔡文姬叹了口气说:“家父生前留下4000多卷书,可惜几经大乱,全都散失了,不过我还能背出400多卷来。”

曹操听得她能背出那么多,高兴地说:“夫人真是一代才女!你要把它写出来,这可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啊!”后来,蔡文姬在家中悬挂起父亲的画像,花了几年时间,把她的所能记住的几百篇父亲的文章默写下来,还续写了《后汉书》,实现了父亲的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