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月夜盗藏
17452200000105

第105章 宁遇阎罗,莫碰唐门

“数百年来,江湖中暗器花样百出,多如牛毛。一时之选如天下第一暗器孔雀翎,暗器之王暴雨梨花针,将暗化为明器的无情之轿……各领风骚一时。然而,江湖中人却都知道,真正的暗器,还是在唐门。唐门暗器,哪怕只是一枚普通的铁蒺藜,也绝对没有人敢小觑。江湖中人说‘宁遇阎罗,莫碰唐门’。数百年来的传统,日积月累的威望和声势,使唐门成为真正的暗器权威。”

“然而当年唐大嫂建唐门于川蜀,却苦于威慑不足,不能震慑宵小,故而求上了我机关门的先人,与之合力创下这‘暗器之王’。我派先贤因曾欠其一个人情,加之她苦苦哀求,便应下了这差事,耗时一年零三月堪堪造就五柄。唐大嫂大喜若望,凭着这暴雨梨花针名震江湖,再无人敢掠唐门之须。”

柳老说到此处却是重重叹息一声,“然暴雨梨花针之威力大出我派先贤意料,为免江湖再起血戮,先贤不再炼制,并以我机关门秘法在针匣内添了个小机关,一经使用便会自爆,将之毁去,再不能用。最后,这位先贤又在针匣外刻下‘出必见血,空回不祥,急中之急,暗器之王’的字语,希望唐门善加使用。”

听到这里,大家总算是明白了这件往事的由来,梁君听得感概万千,“这位先贤能疾天下先,端是圣贤。”

柳老听着梁君夸赞他门的先贤,就好像夸赞在自己身上一般,很是受宜,接着说道,“这些年来,唐门也想着复制暴雨梨花针,只是因为我机关门的秘法机关在,始终未能如愿,这世上,除了我机关一门的人,再也不能造出第二把暴雨梨花针了。今日飞白既已承诺,老夫也不加干涉,只愿你以后慎用之,莫要再起江湖纷争。”

见着柳老有所托付,梁君明白,点头说道,“这个约定小子可做不到。实不相瞒,这暴雨梨花针对小子来说有着大用,我要拿之与天机门做个交易。但是我在此立誓,交易之时必要他天机门传人谨遵这个约定。”

柳老见梁君这么说,也总算是点了点头,放心了不少。虽然暴雨梨花针最后会被梁君交到机关门中,但是机关门的人一向不参与江湖中事,向来这暴雨梨花针放在他门中也是大好的。

说完了这些,柳老又笑着打趣了梁君一番,“你小子也算是命大,居然想着去盗唐门。若是当日唐门祭出孔雀翎,即便你有暴雨梨花针,又焉有命在?”

“孔雀翎?天下第一暗器?”梁君惊呼了一声,“那不只是一个传说吗?”

“呵呵……”柳老洒笑一声,却是再说起来,“除了传说,还有谁见过孔雀翎的威力?反正我没见过,因为见过它威力的人,都死了。”

梁君听到这话,便知晓,柳老虽然没有见过传说中的孔雀翎,但是他绝对可以坚信孔雀翎是真实存在的。

“前辈,您能不能给我说说这孔雀翎?”

柳老点了点头,也不含糊,爽快地说道,“名震天下的孔雀翎看上去其实很平凡,只是一个简单的纯金铸造的圆筒。圆筒上面有两个按纽,按下第一道,机关发动,按下第二道,神鬼无救。虽然使用简单,但却威力无边。据说,孔雀翎发动之时,暗器四射,有如孔雀开屏,辉煌灿烂,而就在你目炫神迷之际,它已经要了你的命。”

“另外,似乎它的制作手艺也没有能够传下来,于是这种天下最霸道的暗器变了历史。当年我派先贤有幸目睹了这暗器,有心想要效仿,却是不能,一直引以为憾。他曾评言,天下的暗器共有三百六十余种,其中最成功、最可怕的就是孔雀翎,没有人见过这种可怕,但就是这个传说中的孔雀翎,却使唐家堡数百年来一直屹立江湖,威风八面。”

柳老的话说得很简单,但是简单之处透着孔雀翎的不平凡,他自己都对孔雀翎所知甚少,又哪里能够给梁君过多的信息?只是把自己知道的,全都说了出来。

“原来唐门之中,还有这等杀器。”即便这样,还是让梁君心有所忌,暗呼自己好命,没能让唐家姥姥投鼠忌器,狗急跳墙,给自己来上一发。

柳老和梁君这边说了半晌,直到日头渐低,这才带着柳飞白告辞,倒是那岳奎山许久未见梁君,又引着他回到了屋中,好生谈说了起来。

…………

话说这几日里,少林寺好不热闹,不时有人登山拜访,一切都缘于不日举行的武林大会。一些较远的江湖人士,早早地安排好了行程,生恐错过了这次盛举,结果早到了,愣是在寺中住下,将少林的僧房都是填满,以至于后上山的江湖人没有了住所,只能栖身在嵩山下的临近小镇。

这几日来,少林僧众可是忙活开了,加派了更多的僧众把守山门,防止生出意外。这些武林中人,不少有着矛盾,若是动起手来,影响也是不好。更为郁闷的便是膳房的和尚,饭食份量成倍增涨,可是将他们忙坏了。

灵言、邹隆等人因为武林大会的缘故,也不好在守着山门位置,毕竟他们还没有那份能力与整个武林人士结仇,只得遗憾离开,这也是岳奎山等人能够顺利上山的原因。

到了初二这天,少林寺更是人声鼎沸,场面热闹至极。等到了第二日,也就是武林大会当天,所有武林中人集聚于少室山上,人山人海,场面浩大。各个门派各居一方,都打着自家标志性的大旗,生怕别人不认识自己,只有少数单人游侠和一些小门小派没有这么大肆铺张。

普善方丈今日身着一身红锦袈裟,袈裟崭新澄亮,金边闪闪,将他印得更显耀眼。而他此刻单手竖起,笔直地站在寺门前,在他身旁便是普智、普和两位高僧,往后便是矮一辈的少林僧众。

此时,一道道洪亮的喊声传进了众人的耳中。

“太和山武当派清虚道长、华虚道长到场。”

一阵喊声传来,饶是普善方丈此时也是动容起来,迈出脚步,亲自相迎。

只见居中行来的武当派掌教清虚道长年约七十左右,青袍裹身,发髻锁发,脚踏棉布鞋,臂挽白浮尘。目如晨星精光闪,气势如虹坐如山。龙行虎步,步不踏尘,行如轻风拂柳,又如疾风过,不采尘,端是一副仙长好模样。

清虚道长身旁的华虚道长,却是头戴紫阳巾,身穿八卦衣,在徐徐清风中飘然而来。只见他鹤顶龟背,凤目疏眉,面色红润,神态飘逸,年纪与清虚道长不相上下,身材高瘦的他一来到人群中,立觉其气质非凡,似鹤立鸡群,十分注目。

这清虚道长与华虚道长二人俱是同门的师兄弟,也是武当派硕果仅存的两位“虚”字辈真人,若真论起辈分来,他二人比普善方丈还要高出一头。不过两者都是名门正派的掌教之尊,清虚道长也不会让其难堪,从未提及此事,双方均是以友好关系相处。

“阿弥陀佛,真人大驾光临,不甚荣幸。”

普善方丈寒暄了一声,向着清虚道长率先问好,接着又将头转向华虚道长,说道,“道长许久未见,功力更胜往昔,可喜可贺。”

清虚道长与华虚道长听着普善方丈这么说,都是还礼说道,“方丈过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