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励志人生·阳光卷
17431400000002

第2章 培养良好习惯

学习习惯

1.心中有计划,学习有章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列计划,无非是通过白纸黑字,让孩子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主安排,并且能够及时检查和监督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列学习计划,可以帮助孩子克服惰性心理,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使孩子学习更有条理、更有目的性,还可以帮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学习计划可以确保孩子不会浪费学习时间,并且使孩子有时间做其他的事。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够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学习便不会给他带来太大的压力。

有经验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那些学习好的孩子,都是“心中有计划、学习有章法”的孩子,做事总是有条不紊,不仅学习成绩好,还学得很轻松;而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要说头脑一点都不比别人差,但就是做事没有目的性,没有计划性,像“没头苍蝇”一样,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怎样做。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养成做学习计划的好习惯。

在帮助孩子做学习计划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详细,具体

首先,要让孩子知道,每天应该具体干些什么,并且知道每周、每月的安排等等。学习计划要详细具体,一份计划上只出现学习时间和学习科目是不够的,最起码还要有具体的章节安排,包括做哪些习题、看哪些笔记都应当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让计划起到督促孩子学习的作用。

(2)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

在列计划之前,要了解孩子的基础,对孩子的能力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列出的学习计划要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计划的目标首先不要太低,如果太低,计划的内容松松垮垮,就起不到促进孩子学习的作用。计划的目标可以适当的高一些,但绝不可过高。有一些家长把孩子的计划列得太高,开始孩子还能拼一拼坚持一下,但很快就会因为能力不足败下阵来。如果总是列这种目标过高的计划,孩子不仅完不成,时间一久还会对列计划失去信心。实际上,一份好的计划绝不在于它的起点有多高,而在于它是不是能帮孩子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让孩子的学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紧跟老师的大计划,有针对性地制定自己的小计划

在引导孩子做学习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先紧跟老师的大计划。课堂时间是孩子最主要的学习时间,老师的教学经验也是孩子最宝贵的学习财富,所以,一定要让孩子首先掌握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如果孩子不能把课内知识学扎实,就无法打好学习的基础。当然,家长可以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针对孩子的特点做一个“小计划”,比如对于孩子较弱的科目可以适当地增加学习时间,对于孩子的特长科目可以适当地“拔高”等等。

(4)劳逸结合,注意休息

帮助孩子列计划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但绝不是把一切时间都用来学习。实际上,劳逸结合可以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学习。

所以,在列计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留出一定的休息、娱乐和锻炼的时间,切不可“连轴转”,使孩子身心俱疲,反而影响了下一步的学习效果。当然,在具体安排的时候,可以把黄金时间用来学习,而把一般的时间段用来休息或者锻炼。

(5)根据情况及时调整计划

刚开始列计划的孩子,可能不太容易掌握好难易尺度,列的计划可能过高或者过低,这都是自然的。只要不断调整、不断改进,很快就会适应这种方法。列出的计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出现了新的情况,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6)坚持下去

再好的计划如果不能够坚持,就会变成一纸空文,“坚持”是计划实施过程中最难的。许多孩子不是不会列计划,而是缺乏毅力与恒心,结果虎头蛇尾,最终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学习是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今天的努力,不可能在明天就得到回报,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够引起“质”的飞跃。所以在实施计划时,一定要及时鼓励孩子,不要一时看不到进步就气馁,应坚持下去,相信坚持一定会产生奇迹!

2.课前预习

有不少家长认为,只要孩子上课时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自觉复习,就能把成绩提上去。其实,要想提高成绩,做到这些还不够。预习对于孩子能否掌握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老师通常都会要求孩子利用当天的空余时间把第二天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但这一要求却往往得不到孩子与家长的重视。

那么,预习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课前预习有三大好处。首先,预习可以使孩子提前了解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使孩子更容易接受;其次,预习可以帮助孩子了解新课程里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孩子在听课时抓住重点,学习更有针对性;再者,坚持长期的课前预习还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学能力,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有了这种能力,即使以后没有老师辅导,孩子自己也能看书学习了。据一项调查显示:在初中学生中,经常预习的学生成绩要明显高于不做预习的学生成绩。

那么,到底该怎样引导孩子预习功课呢?

(1)要全面阅读教材,在大脑中形成一个“知识轮廓”

在每一节课之前,家长都要要求孩子从头到尾把这一节课的教材内容仔细读一遍,如果一遍还不行,就要反复读几遍,有了这样的过程,就可以知道老师在课堂上要讲什么、采取什么方法、要解决什么问题、重要的知识点在哪里等等,进而形成一个“知识轮廓”。这种“知识轮廓”就好比我们在体育运动之前要做好准备活动一样,可以帮助孩子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更好地接受老师所讲的内容。在预习教材时,可以让孩子边阅读、边思考、边书写,把内容的重点划出来,对自己没有弄懂的地方记下来,带到课堂上去解决。

(2)抓住教材里的重点和难点

有的孩子认为预习只是把教材内容看一遍即可,其实这是一种浅显的认识,没有经过思考的预习只是“囫囵吞枣”,没有揣摩的浏览只是一种低效劳动。预习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能在听课中提高效率,因此,在预习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认真领会,积极思考,并且力争找到这一课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做到这一点,既便于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3)适当地做预习笔记

为了加深理解,便于记忆,在要求孩子预习的时候可以让他们适当做一些预习笔记,主要包括看书时的初步体会和心得、对问题的理解、对疑难问题的思考等。笔记不追求多,但要讲求实效、有针对性,让孩子把体会最深、最想进一步了解的或者没有弄懂的记下来即可,有了这些预习笔记,再配合课堂上老师授课时的笔记,就会变成一份很好的学习资料,对于促进孩子的学习会很有帮助。

就具体的课程来说,在预习文科的时候,以语文为例,可以让孩子先把课文通读两遍,遇到生字查字典,读准字音,分清字形,对陌生的词语划条线,再联系上下文来推测一下词的含义;尝试着去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要明白这篇文章作者主要讲一件什么事、表达一个什么观点,如果有时间的话,还可以把每小段、每小节概括成一句话,这可以提高孩子的理解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对于数学等理科的预习,要注意对关键知识点的预习。数学等理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新知识往往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因此,在预习时,一定要让孩子把前面小节的内容再看一下,找到学过的知识点,重新温习一下,一旦发现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时,要及时采取措施补救。在前面的学习基础之上,再看本小节的内容,就很容易理解它的规律性,从而便于对这一小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认真听讲,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2006年黑龙江省高考文科状元魏冰,当她得知自己取得了当年黑龙江省文科最高分的时候,她几乎不敢相信。当最终确认了这一点时,魏冰表示:自己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好的成绩,与她一直能够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魏冰的母亲是位下岗工人,父亲是普通公务员,家里经济条件一般,没有多余的财力供魏冰参加各种补习班。魏冰说,她最注重的就是课堂的四十五分钟,在课堂上,老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点她都不放过,提前做好预习,认真做好笔记。与许多在晚上还要苦苦复习的同学不同的是,每天正常的八节课结束时,这一天的内容她基本上都已经掌握了,晚上只需要花很少的时间复习就可以达到完全掌握的目的,而其余的时间,则用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科目训练。平时喜欢朗诵、唱歌,性格开朗的魏冰,终于在高考之后圆了自己的“北大梦”。

许多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都有这样的体会,认真听老师讲课比课下自己看书更有效。那些会学习、成绩好的同学,都非常会利用课堂时间。实际上,孩子们每天主要的学习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从初中开始,早晚各四节课,除去孩子一天中最主要的学习时间,有时还要上晚自习,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及时消化、理解老师讲的知识,就不必把许多学习任务留到课后去完成。这无疑会大大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利用课堂时间呢?

(1)要认真听讲

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孩子在上课时必须盯着老师听讲,跟着老师所想,调动所有的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认真听课,是决定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主动参与,认真分析,大胆发言。

(2)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同样都是一天上八节课,有的孩子在课堂上就把老师讲的内容全都弄懂了,而另外一些孩子,听完了八节课,对许多知识点还是似懂非懂,不得不在课后花大量的时间去复习,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呢?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积极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老师一般都会有目的地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常常指向这一节课的关键知识点,如果孩子能够积极地跟着老师的问题去思考,就能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思维,取得最大的收获。所以,孩子听课的效率不在于他是否在那里“坐”了四十五分钟,而在于他是否主动参与了老师讲课。围绕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就可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学习的目的。

(3)课前预习

3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大都是新的知识点,如果孩子没有提前预习,直接听课,就会感到非常陌生,接受起来的效果就会很差。所以,一定要求孩子在课前做好预习,读读语文,看看数学例题等等,都是非常好的预习方法。通过预习,孩子就可以提前了解课堂要讲的内容,可以“带着问题”去上课,大大地提高对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

(4)做好课堂笔记

做课堂笔记也是一个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好办法。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一般都有板书,这些板书所写的,大都是这一节课的重点。可以要求孩子把这些内容记下来,以免遗忘,便于在课后复习。对于在课堂上没有听懂的内容,也可以记在笔记本上,以便在课后与同学讨论,或者向老师请教。

4.做好课堂笔记

有一些孩子错误地以为,教材上什么都有,上课只要听讲就行了,还做笔记干什么?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对的。通过做课堂笔记,可以把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框架、知识点、自己的心得以及疑问及时记录下来,避免遗忘;边听讲边记笔记,有助于孩子保持自己的注意力,紧跟老师的讲解;光听不记则有可能使孩子的注意力分散到学习以外的其他事情上;通过记笔记,还可以得到一份详尽的学习资料,给日后的复习带来方便,对于一些难度较大、需要反复思考的科目,这种方便性尤其明显。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引导孩子积极思考的过程,可以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有助于加深孩子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那么,怎样才能记好课堂笔记呢?

(1)紧跟老师的板书

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一般都会以板书的形式把这一小节的结构、例题以及重要的知识点写在黑板上,板书一般都是条理清晰、一目了然。在要求孩子做笔记的时候,可以要求首先以老师的板书为基础。但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因为老师板书所写的内容常常是比较简略概括的,而一些老师的重点发言,或者孩子感到重要但又没有写在板书上的,以及孩子没有即时听懂的,也要及时地记录在笔记本上。

(2)抓住要点

有的孩子在做课堂笔记的时候,只顾低头书写,记下的内容密密麻麻,一节课下来写了好几张纸,这种认真的劲头值得鼓励,但记笔记也要讲究方法。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会有大量的讲解,但要求孩子做笔记,不是把教师讲的每句话都记录下来,而是要抓住知识要点,如重要的概念、论点、论据、结论等等。笔记只是一个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概括,而不是全盘地照搬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30%,一字不落地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记下重点内容、关键内容,则当堂就能够掌握所学内容的80%。

(3)用自己的语言记笔记

当孩子已经具有一定的记笔记的能力时,可以要求孩子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记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做有两个好处,其一就是提高记笔记的效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常常是大量的,都记下来既费时,也没必要,如果孩子能够把老师讲课的内容归纳总结并且记下来,就会提高学习的效率;其二,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记笔记,还可以调动孩子的思维,提高孩子的分析、归纳与总结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利用课堂时间,做到“四十五分钟解决战斗”,在课堂上就能达到充分理解、掌握的目的。

(4)要提高书写速度

老师讲课主要是用语言来进行,如果孩子的书写速度太慢,势必会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进度,影响记笔记的质量。所以,要记好笔记,就要提高书写速度,这其中有一些小窍门,如:不要把老师讲的每个字、每句话都记下来,而是要记住关键的、重点的话;对于老师的大段发言,可以尝试着做出归纳总结,再记下来;不必把每个字都写得横平竖直、工工整整,可以以较快的速度书写,自己能够看懂,条理清楚就可以。记笔记的目的是为了快速地记下老师讲课的重点、难点,所以,不要让孩子在文字的工整方面花太多的时间。相信通过这几种方法,一定可以提高你的孩子记课堂笔记的能力,使他的学习如虎添翼,更有效率!

5.课堂上积极发言,课后多讨论

在上课的时候,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是为了检查孩子们的听课情况,老师经常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同学们回答。面对这种情况,有些孩子能够积极主动地发言,有些孩子却畏首畏尾,不敢举手,即使偶尔举起手来,说起话来也是吞吞吐吐,说了上句忘下句。

在课堂上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同时也可以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去。根据调查,那些上课积极发言的孩子,都是爱思考、爱学习的好孩子,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引导孩子养成上课积极发言的好习惯。

有时孩子不爱积极发言,是因为缺乏自信。

一想到要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有些孩子就会感到紧张、害怕。即使是精心准备的发言,站起来以后也紧张得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其实,大可不必,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般都是紧贴课堂学习内容的,只要上课注意听讲,大都可以回答出来,而且,就算是答错了,老师也不会责怪他。所谓“害怕受到嘲笑”的心理,完全是孩子们的一种负面的心理压力。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鼓励孩子不要怕错,要敢于思考,敢于发言,就算错了,也正好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以便及时改正。

有的孩子不爱发言,则是因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有些孩子,一到老师提问的时候就低下头,生怕问到自己,这些孩子常常不爱思考,坐在课堂上也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学习效率很低。这时,作为父母,我们就要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勇于发言,积极参与到老师的教学当中去,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不仅在课堂上要积极主动地发言,在课后,如果遇到学习上的难题、不懂的问题,也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及时与同学交流。

许多孩子,遇到不懂的、不会的题目,也就听之任之,随波逐流,结果,这次不会,下次还不会,到考试的时候自然也还是不会。

这样的学习态度,对于孩子学习的提高一点好处都没有。

在学习的过程中,当发现难点、自己不能理解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时,一定要及时向老师请教,与同学及时沟通。通过这些沟通,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课堂学习的知识,还可以了解别人的思路,学到别人的方法,可谓是受益匪浅。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要知道“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敢于思考,才能取得进步!

6.课后复习

有一位教育家打过这样一个比喻:一个喝醉酒的马车夫,迷迷糊糊地驾驶着马车向前走,忘记了自己运送的货物就在车后面,只是一个劲儿地往前赶路。结果,一路上下颠簸,货物丢了很多,他也不知道。学习也是如此,即使孩子上课再认真听讲,如果课后不复习,也难免会遗忘许多知识。

“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克服遗忘的良药,在知识还没有完全遗忘的时候复习尤其重要。不仅如此,通过深入全面的课后复习还可以加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甚至得到升华,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但是很多孩子并没有复习的习惯,也不喜欢复习。他们认为复习只是机械重复已经做过的事,有“炒冷饭”之嫌。对于孩子的这种思想,父母们一定要予以重视,培养孩子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引导孩子做好课后复习:

(1)写作业之前先通读一遍教材

在课后,应该对当天所学的内容再阅读一遍,巩固对教材的理解。对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一定要反复阅读、理解、掌握、牢记,为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对于听课中已经记住和理解的部分,可以少用时间;对于没听明白的地方,就要多花一些时间,必要的时候还要让孩子向老师请教。对教材理解得越深,学习基础就越牢固,课后作业就会做得又快又好。有不少孩子,课后不复习教材,直接就做课后作业,结果,由于对老师讲述的内容没有完全理解,再加上遗忘的原因,写作业总是写不好,费时又费力,还容易出错。所以,一定让孩子养成课后“读教材”的习惯,这对于他们消化老师的讲课内容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2)重点解决当天遗留的知识障碍

老师在课堂上讲课是面向大多数同学的,即使有个别辅导,也是非常浅显的,孩子没听懂的地方,或者有什么疑问,在课堂上常常没有足够的机会解决。所以,在课后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些没弄懂的知识点弄懂。我们都知道有一句成语叫“一叶障目”,意思是说:被一片叶子挡住了眼睛,看不到其他的东西;孩子在课堂上留下的疑问,就像这片“障目”的叶子,如果不及时解决,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学习,起到阻碍作用。对于课堂上遗留下的问题,可以通过独立思考、查阅笔记和有关资料,或向老师、家长和同学请教等途径来解决,这样解决问题的过程还可以提高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

(3)做好作业与课后练习

在下课之前,老师一般都会留一些课后作业与练习。这些作业与练习一般都是针对这一节课的重点内容、关键知识点所布置的,如果孩子不能及时完成,就达不到加深理解的目的。所以,父母们一定要督促孩子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练习,巩固当天学习的内容。在做作业与练习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只图快、图多,盲目地做很多练习却没有仔细体会解题方法,做题要更重“质”,做一道,会一道,每做过一道,就把解题的方法搞懂,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4)在头脑中“过电影”

在一天的学习结束时,可以要求孩子把这一天学习的主要内容、关键知识点再回忆一遍,就像在头脑中放电影一样。如果能顺利地回忆起听课内容,表明这一天的学习效果很好,反之则表明学习方法还有待改进。

(5)看一遍课堂笔记

晚上写作业之前,让孩子把课堂笔记再看一遍,整理一下,看看有没有记漏的、记错的,有没有什么可以补充的。整理笔记的过程既是重温课堂内容的过程,也是加深理解、整理思路的过程。

整理好的笔记,在日后的总复习中也是非常宝贵的复习资料。

7.及时完成作业,不留“债”到明天

在课后,老师一般都会留一些作业,及时地完成作业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巩固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通过批改孩子的作业,老师也可以及时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作业是师生之间信息反馈的纽带。所以,督促孩子及时完成作业,对于孩子的学习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样督促孩子又好又快地完成作业呢?

首先要帮助孩子做一个写作业的“计划”。

许多家长每天要忙着上班,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辅导孩子写作业,等到孩子上了高年级,学的内容深了,家长们也不能再像孩子小时候那样辅导他们的功课了,面对这些情况,家长们该怎么办?

面对这种情况,父母们可以与孩子一起做一个写作业的“计划”。可以在晚饭的时候与孩子沟通一下,一方面问一下孩子当天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再问一下孩子今天都有哪些作业,然后和孩子一起商议这些作业先写哪些,后写哪些,每一项作业大致需要多长时间,这样,就等于督促孩子做了一个写作业的“计划”,这个计划虽然简单,对于督促孩子的学习却很有效。孩子对晚上的安排心里有数了,吃过饭以后就会按步就搬地照着去做。而家长只要在临睡前问一下孩子是否按计划完成了当天的作业就可以了。长期坚持下去,每天晚饭时,孩子就会自觉地去考虑“今天有哪些作业,该先写哪些,后写哪些”,从而帮助孩子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其次,写作业之前要先复习一下当天的内容。

在写作业之前,一定要督促孩子先把老师讲的内容复习一遍。这是因为,从课堂上老师讲课到孩子回家写作业已经过去了好几个小时,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孩子难免会发生遗忘的情况。许多孩子都有这样的感受,在课堂上这道题明明会了,可一回到家里,就忘了是怎么回事了。先复习,然后再做作业,可以避免遗忘,提高写作业的速度。

第三,要及时检查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

督促孩子完成了作业还不够,还要检查完成的质量。不少孩子作业写得很快,但等老师批改回来,上面全是老师打的红叉。所以,父母不仅要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还要检查孩子做得是否正确。如果孩子的功课超出了父母的能力范围,或者父母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检查孩子的作业写得是否正确,就可以检查一下老师对孩子作业的批改情况,如果错得比较多,就要有针对性地看一下是什么原因,以便及时纠正。

第四,要防止孩子做功课疲劳。

现在的孩子学习任务过重,写作业时间太长,难免会出现疲劳情况。这时,可以在写作业的间隙让孩子休息一段时间,起来活动一下身体,做做眼保健操、听听音乐。适当休息,可以使孩子的“学习引擎”再度恢复效率。

最后,如果孩子写作业拖拉就要予以适当的批评。

开始写作业前,要检查孩子的学习工具是否准备齐全。家长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孩子写作业时,家长不要在旁边看电视,以免让孩子无法专注。有些孩子回到家里以后,东磨蹭、西磨蹭,一个小时过去了,还没开始写作业。如果孩子老想拖拉,家长一定不要妥协。给予适当的批评,可以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引导他们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

8.全面学习,不偏科

一位家长对我说:他本身是从事社会科学工作的,也许是受自己的影响,孩子从小就喜欢读书写文章。在小学低年级时,孩子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数学作业之外,课余时间大都用来看故事一类的课外书,对于数学书从来不沾边,更谈不上自觉地去做数学习题了。由于小学中低年级数学知识比较简单,学习任务不是很重,因此,当时看不出孩子的数学成绩与其他学生有多大的差别,但是到了小学高年级,孩子的数学成绩就明显比别的学生要差一些,每次考试的分数都不高,有时甚至还不及格。虽然孩子的语文很好,尤其是作文,经常能拿高分。但是,毕竟中考、高考是综合性的考试,他感到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孩子到了初中、高中,数学成绩肯定会落后腿,到那时再抓,恐怕为时已晚。再者,过于偏科难免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对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也不利。

与这位家长类似,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偏科的问题。有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喜欢数学不喜欢语文,有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喜欢语文不喜欢数学,考虑到孩子将来的发展,这些家长难免会忧心忡忡。

虽然现代社会的分工很细,确实需要孩子将来有一技之长,但是,如果孩子在打基础的时候就开始偏科,就会影响对他的基本素质的培养。实际上,在学校的教育当中,文理分科一直是到高中才开始的,专业技能的培养直到大学才开始。所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纠正孩子偏科的现象,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成绩,对于他们个人素质的提高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当然,孩子在某些科目上有专长,比如有些孩子擅长数学物理,而有些孩子擅长语文英语,这是可以理解的事情。我们可以在要求孩子全面学习的基础之上,适度培养孩子的专长科目,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那么,怎样纠正孩子偏科的习惯呢?

首先,要培养孩子对薄弱科目的学习兴趣。

家长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每当他们要求孩子“不要偏科”时,孩子就会说:“可是我就是不喜欢这一科啊!”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其实,学习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当孩子体会到学习某一科目的乐趣时,他自然就会产生兴趣,愿意去学习了。

一位母亲对我说,她的孩子就特别不喜欢数学,每天学习数学,拿着课本看了还不到十分钟就没精神头了,哈欠连天,稍微遇到难一点的题目就不愿去思考,如果硬让他思考,他就显出丧气的样子。为此,这位母亲想了许多办法。一开始,她让孩子从简单的题目做起,对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不是一股脑地全程讲解,而是一步一步地点拨启发他,尽量让他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等孩子能够解出一些步骤了,就不断地鼓励他:“你头脑挺聪明的嘛!”“只要肯动脑,数学对你来说一点儿也不难”……由于经常做题目,孩子对数学书中的一些概念很熟了,解题的速度逐渐快了起来,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他对数学这门功课有了兴趣,学习成绩从七八十分上升到九十五分左右,成绩一直比较稳定。

其次,要纠正孩子的学习态度,要给孩子设定一个目标。

学习需要坚持,对于孩子不擅长、基础本来就差的科目更是如此。有些孩子对于一些科目有畏惧心理,不愿意付出努力,这时,一方面要批评他们这种畏惧的思想,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孩子努力学习,坚持下去。对于孩子不喜欢的学科,以及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科,可以适当降低标准,根据孩子实际情况,确立一个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近期目标,再设定一些中期目标、远期目标,随着一个又一个目标的实现,就可以循序渐进地纠正孩子偏科的情况。

最后,要帮助孩子学会科学合理地分配学习时间。

孩子到了初中以后,随着学习科目的大量增加,他们会有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这时,他们就会有意无意地把学习时间分配给自己喜欢、擅长的科目,这时,家长们一定要注意让孩子学会科学合理地分配学习时间。对于每一门科目都要分配出一定的时间去学习。否则,虽然孩子可能一晚上都在学习,但学习的只是他喜欢的一两科,对其他的科目却忽视了。

9.定期复习,避免遗忘

学习要有规律性,要做定期的复习。

有不少孩子,平时上课听讲听得很好,全听懂了,课后作业也做得不错,但一到考试就考不好,以前会的题也都做不对,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时间过去很久,许多学会的知识到考试时又忘了。快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复习的时间短、任务重,在短时间内要复习大量的内容,难免会有复习不到的地方,如果平时不注意积累,只靠考试前的那一点时间复习,就难免会发生遗漏。

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一个学期有四五个月左右的时间,在这期间,如果不做定期的复习,就会把许多学过的知识又扔到脑后去了。所以,让孩子养成定期复习的学习习惯就显得非常重要。

那么,到底该怎样“定期复习”呢?

一种办法是以时间为单位,一般可以在一周左右,最长在两周左右做一次小结。家长可以选择周末,与孩子一起,总结一下这一阶段学到了哪些知识点,重点内容有哪些,对于生字、单词、常用句型等要再记诵一遍,对于例题、重点题型要再过一遍。在复习的时候,可以把这一期间内的笔记拿出来,笔记上记的大都是以前学习时的重点、难点,以及当时孩子没有搞懂的知识点,通过复习,就可以很好地达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还可以把孩子在这一段时间内的作业本拿出来,把上面做过的题目再看一遍,尤其要把做错的题目再做一遍,看看错在哪儿、如何改正等等。

另外一种方法是以一定的学习进度为单位。以数学为例,可以让孩子学完一个单元以后小结一下。这种复习的好处是:

在这一个单元内,学习的内容相对比较集中,这时,如果能够在学完这个单元以后做一下小结,针对性会非常强,有助于加深孩子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不会造成下一单元的学习“欠债”。

无论是以哪种方法进行复习,帮助孩子养成定期复习的习惯都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平时不放松,考试不紧张”,就是这个道理。在平时打好基础,把各种知识掌握牢固,考试的时候当然就不会费力,而且还会取得好成绩!

10.劳逸结合,睡眠充足

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会导致大脑和身体严重疲劳,如果不及时调整休息,使孩子“连轴转”、超负荷运转,就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睡眠充足,休息好了再继续学习,才能保证最高的学习效率。

家长们可以按照以下几点督促孩子:

(1)坚持体育锻炼

根据研究,孩子每天至少应该保证一个小时左右的体育锻炼时间。早晨跑步,下午做一些球类运动,晚上做一些家务,周末去游泳、爬山,都是一些不错的体育锻炼方式。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还可以消除大脑疲劳,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和灵活性,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还可以磨炼孩子的意志,培养孩子不怕吃苦的好品质。

(2)有规律的休息

一般认为,孩子一次看书学习的时间不宜超过四十分钟。

在学习的间隙,可以休息十分钟。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向远处眺望一会儿,或做一会儿眼保健操,也可以闭上眼睛休息,都是不错的休息方式。如果学习超过一个小时以上,可以到室外走走,换换环境,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通过有规律的休息,可以消除大脑和身体的疲劳,恢复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

(3)文理交替,把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分开进行

不同的学习内容会在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形成兴奋点。一般说来,学习一段时间的文科之后,最好能够换成理科,如在语文学习之后最好不要继续学习英语,而是换成数学等理科,这样可以让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得到充分的休息。

(4)保证充足的睡眠

每天至少应该保证8小时的睡眠。睡眠是大脑的主要休息方式,充分睡眠才能使大脑消除疲劳,保证大脑正常工作。因此,家长应安排好孩子的睡眠时间,养成早睡、早起、定时上床睡觉的好习惯,要让孩子睡得足、睡得稳,不要让孩子开夜车,避免因为过度疲惫而影响孩子第二天的学习。

(5)适当的娱乐活动

学习是一件漫长而又艰苦的工作,在功课较轻的晚上,可以让孩子看看他喜欢的电视节目,有节制地玩玩电脑游戏、上上网,在周末,可以带孩子一起去公园、游乐场或者电影院,既可以让孩子得到充分的放松,又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从而使孩子更加热爱父母,热爱学习!

生活习惯

1.快乐开始每一天

早上睁开眼睛,新的一天就开始了。大家起床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说的第一句话又是什么?反正千万不能发脾气,如果一大早就不高兴,一天都会不愉快。不一样的开始,可以使一天都很快活,也可以使一天麻烦多多。要想度过快乐的一天,就应该养成这样的习惯。

第一,在父母来叫你之前,自己就起床。

第二,使劲伸个懒腰,然后做做徒手体操。

第三,和自己约定,要度过快乐的一天,比如,可以对着镜子,大声说一遍自己的座右铭,或者闭上眼睛,冥想一会儿。

第四,怀着喜悦的心情对父母说:“早上好!”

德国的哲学家叔本华说过:每一天都是一个缩小的人生。

早上从梦中醒来,就是出生;愉快的早晨,就是短暂的青年时代;而晚上睡觉,就相当于人生的黄昏期。希望大家都能快乐地开始每一天。认真地度过这一天以后,可以没悔意地进入梦乡。

2.坚持吃早饭

忙碌的早晨,要做的事情真不少。要为上学做准备,还要穿衣服。万一多睡了一会儿懒觉,那就更是忙上加忙了。在这种情况下,常常就没有时间吃早饭了。所以,只能用一杯牛奶,一个鸡蛋来代替早饭了。

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看一看,其中有哪些是你曾遇到的:

一、一大早就没精神。

二、上课的时候打瞌睡。

三、注意力不集中。

四、容易发火。

五、午饭或晚饭吃得过饱。

上面这些现象,都是那些来不及吃早饭的人经常出现的。

如果在你身上也出现过其中几种现象,那么,你就需要培养一下自己坚持吃早饭的习惯了。吃过早饭以后,肚子里会觉得很充实,不管是玩,还是学习,都会充满活力。

常常被我们忽视的早饭,在生活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提供身体所需要的营养,而这些营养,又可以带来一天学习生活所需要的能量。特别是小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就更需要均衡、充足地补充营养了。早上的时间无论多么匆忙,为了能使接下来的一天过得更好,都应该坚持吃早饭。

3.不偏食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好吃的食物。当电视里出现食品广告时,常常有人馋得流口水。可是,我们不能只吃那些自己喜欢的食物,人体需要多种营养物质。所以,最好的方法应该是均衡地摄取各种营养物质。很多人只挑自己喜欢的东西吃,这就是所谓的偏食了。

偏食对身体没有好处,因为偏食不能均衡地摄取营养,也就不能顺利地成长,这可能造成个子长不高,或者健康状况下降的问题。另外,如果身体健康出现问题,精神状态也会变得越来越糟。

而那些不偏食的人,通常都能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生活态度积极向上,可以接受各种食物的人,不会拒绝没有吃过的新食物,因而也就可以享受各种各样的美味了。

鱼类和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对肌肉很有好处。

米饭或者面粉等都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以为身体提供能量。另外,水和蔬菜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以制造很多营养成分,使身体更加健康。

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所以,只有各种食物都吃一些,才能保证均衡地摄取营养。

4.不吃快餐食品

松软的面包中间夹上新鲜的生菜,黄色的芝士,还有香喷喷的肉饼,再撒上浓郁的酱汁,这样一个汉堡包,光是想想,就让人垂涎欲滴。再配上炸薯条和可乐,就更加诱人了。于是,现在就有很多孩子不肯吃白米饭,只想吃汉堡包。因为汉堡包里有蔬菜和肉,所以人们就觉得这种食物也有足够的营养。

事实恰恰相反。在汉堡包里,与肉、蛋黄酱、芝士相比,蔬菜实在是少得可怜。而且,汉堡包中的酱汁加入了很多刺激味觉的化学添加剂,对健康没有一点好处。快餐食品普遍胆固醇很高。胆固醇虽然是身体必需的一种成分,但如果摄取过多,反而会损坏健康。这类快餐食品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很多不好的影响。

第一,会造成营养不均衡。

第二,会融化身体里的矿物质,造成骨质疏松。

第三,会有很多可以引起大肠杆菌和食物中毒的细菌,容易引起疾病。

第四,会导致肥胖。

第五,为外国制造效益,为本国生产垃圾。

当然,并不是说快餐食品就绝对不能吃,但是,多吃自然的新鲜食物,这种饮食习惯,可以让我们拥有更健康的身体。与其吃汉堡包、炸薯条,喝可乐,倒不如多喝一些牛奶、果汁,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离开了快餐食品以后,我们的身心会得到更大的享受。

5.不喝碳酸饮料

大家是不是都很喜欢喝可乐?在火热的夏天,或者刚做完运动,还有吃比萨的时候,可乐都是必不可少的饮料。从冰箱里拿出可乐,喝上一大口,立刻会觉得浑身一片清凉,气体会从鼻孔冒出来。可是,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可乐常常是越喝越口渴。那是因为可乐里含有咖啡因。

可乐,是从可乐的果实和古柯树的叶子中提取出液体,然后再加入砂糖、焦糖等成分,制作出的一种碳酸饮料。可乐的果实中含有咖啡因,经常用于制作一些功能饮料或碳酸饮料。在这类饮料中,还含有很多可以吸引我们味觉的化学成分,含量最大的就是砂糖和果糖,过量摄取这些物质,会导致肥胖。碳酸饮料和功能饮料的共同点,就是含有可以产生利尿作用(通过小便排出身体里的水分)的成分。所以,过多地饮用这类饮料,会变得更加口渴。

因此,当你感到口渴的时候,应该选择喝水,而不是喝可乐或者汽水。打开冰箱,不要伸手就拿饮料,而应该取水来喝。去超市的时候,不要再买可乐,而应选择纯净水。既然价格差不多,那就应该选择对身体有好处的东西。

6.勤洗手脚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看似不起眼,却会改变我们的健康和未来。所以,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勤洗手脚就是一个非常基本的习惯。

为什么勤洗手脚?因为手脚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部位。

手除了要使用工具,还会直接拿水果和点心来吃。另外,门把手、公共汽车和地铁的拉手、学校的课桌、卫生间等,都有大量细菌和灰尘,这些都是我们经常接触的,会让我们的手沾上许多细菌。还有,感冒病毒也可以通过手来传播。外出回来以后一定要洗手。去卫生间以后,也必须洗手。

洗脚则有助于消除身体的疲劳。把在鞋和袜子里闷了一天的脚洗干净,可以舒缓疲惫的身体,脚上的血管连接着大脑和各种脏器,在洗脚的过程中,一些穴位会得到按摩,脚部的疲劳将得以消除。保持手脚的干净,是保持身体健康的第一步。所以,我们要通过这个基本的习惯,获得一个健康的身体。

7.保护牙齿

韩国有一句话:“牙齿健康是万福的根源。”由此可见牙齿健康对我们的重要性。

为什么说牙齿对健康很重要呢?主要是因为它与摄取食物有关。我们在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细嚼慢咽,只有这样,才能让食物很好地被消化,让身体很好地吸收养分。蛇在吃东西的时候,是整个囫囵吞下去,然后用几天的时间来消化的。人不能这样,人必须通过咀嚼,才能粉碎食物,进行消化。

可是,如果牙齿不健康,就没办法顺利地咀嚼食物了。爷爷奶奶们在吃肉或胡萝卜这些食物的时候,很困难,就是因为他们的牙齿已经松动了。他们只能吃一些好嚼、容易消化的食物。

在牙齿上也有许多细菌。如果不刷牙,齿缝里留下食物的残渣,细菌就更容易滋生了。它们不仅会伤害到牙齿,甚至会危及到整个身体的健康。

牙齿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牙齿,我们就不能咀嚼,也就无法吃到那些好吃的食物了,而且,下颌的样子会发生变化,使我们说话不清楚。没有牙齿,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所以,一定要养成饭后刷牙的习惯。

8.珍惜睡前的半小时

在经过了忙碌的一天之后,当夜幕降临时,我们的身体需要休息了,这时候我们就该对一天的工作进行整理了。

整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对这一天的反省和检查,并为明天做好准备。全世界头脑最聪明的,要数犹太人。在睡觉之前,他们的妈妈会给孩子们朗读《塔木德》,《塔木德》中含着很多犹太人的人生哲理。孩子们在妈妈的朗读声中甜蜜地进入梦乡。

我们在睡觉前的想法、睡前做的事情,往往会对第二天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应该特别珍惜临睡前的半个小时。

那么,在睡觉之前,应该做些什么好呢?

首先,要整理好书包和第二天上课要用的东西,确认一下第二天的计划和安排。这样的作用可以使第二天早上不必手忙脚乱,可以十分从容地迎接新的一天。

然后就是写日记,对这一天进行反省和整理。当天的问题应该当天解决,做错了事情也要及时改正。如果做了好事,也可以借此机会,再回味一番。当然,最好还能给自己一些冥想的时间。冥想,可以让你暂时忘掉一切,让心灵归于平静。

我们的梦,有时会反映出我们的心思和想法。在临睡之前对一天进行整理,一定可以让你做个好梦,得到充分的休息。

道德习惯

1.孝敬父母

我们之所以能够诞生到这个世界,都是因为父母的恩赐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而我们,也应该全心全意地孝敬父母。虽然这个道理谁都懂,但是,有些人不能把这种美好的愿望落实到行动上。习惯是通过日常生活中有些重复的动作形成的,而孝顺也应该变成一种习惯。

被人们认为是不祥之鸟的乌鸦在小的时候,都靠妈妈衔回的食物生活,一旦它们的翅膀长硬,就会衔回食物来喂妈妈。连动物都懂得孝道,我们作为人类,不更应该如此吗?

所以,从现在开始,让我们都做孝敬父母的人吧!不对父母发脾气,经常陪父母聊天,把好吃的东西留给父母……其实,对父母来说,我们的一片赤诚之心要比任何礼物都更加珍贵。所以,好好地去孝顺父母吧!

2.诚实正直

我们经常被告诫要做一个正直的人。正直的意思,就是诚实,做事问心无愧。美国非常受尊敬的总统林肯,就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

年轻的时候,林肯曾在一家小杂货店里当店员。每天关门以后,他都会把当天的账目计算清楚。这一天,他算完账以后,发现还多出了6分钱。他仔细地回想今天有谁来买过东西,最后,终于想出,给安迪奶奶找钱时少找了6分钱。安迪奶奶的家住得很远,可是,林肯还是走了很长的夜路,把这6分钱还了回去。安迪奶奶说:“你走这么远,就是为了给我这个?等我下次买东西的时候再给我不就行了。”林肯说:“不可以,今天做错的事,一定要在今天改正。”安迪奶奶感激地说:“你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林肯就是这样,虽然家境贫寒,但绝不拿别人的东西,任何时候都很诚实。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叫他“诚实的青年”。他进入政坛以后,这种诚实也赢得了更多人的拥护。

林肯家里很穷,没有办法接受良好的教育,但他最后成为了美国最卓越的总统之一,这与他的正直诚实不无关系。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一个正直的人,用自己的真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肯定。

3.珍惜友情

朴完序在他创作的童话《姐姐站在我们这一边》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彼此不尊重的友情,不是真正的友情。”

也就是说,对朋友,我们都应该怀着尊重和珍爱之情。

德国画家阿尔布雷希特?丢勒有一幅作品,叫做《祈祷的手》。在这幅画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丢勒和朋友奈斯丁年轻时,都梦想成为画家,但是,因为贫穷,他们必须半工半读,无法潜心学习绘画。这时候,奈斯丁对丢勒说,他愿意暂停学业,打工资助丢勒全心全意学绘画,然后,等丢勒学成归来,再给自己出学费。于是,奈斯丁开始努力工作,支持丢勒的学习。可是,等到丢勒的画终于可以卖钱资助奈斯丁的时候,奈斯丁因为辛苦地工作,手指已经变得十分粗糙,没法握画笔了。奈斯丁所能做的,只能是为丢勒祈祷。《祈祷的手》就记录了这段美丽动人的友情故事。在朋友的帮助下,丢勒画出了很多伟大的作品,而在他的画里,也永远留下了朋友那双美丽的手。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会结交到很多朋友,大家共同经历着快乐与悲伤、幸福与痛苦,共同梦想着未来。所以,一定要珍惜这份友情,像爱自己一样去爱每一个朋友。

4.帮助他人

在韩国,每到12月,街上就会出现救世军的红色募捐袋,还有叮叮当当的铃声。

这些动人的铃声,是在向市民募捐。在寒冷的冬天,听到铃声的人们都会掏出钱,放进袋子里。或许,你也曾经往那个红色的募捐袋里放过钱。

在放钱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会因为自己放的钱少而感到脸红吗?

还是会因为这些钱可以帮助别人而感到幸福?

或者,你在想:“今天我付出这些,以后,我一定可以得到双倍的回报。”

无论是哪种想法,这种善意的付出都会让你的心倍感温暖,因为帮助别人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帮助别人并不是必须有钱才可以做到,只要有一颗善良的心,那么无论何时都可以去帮助别人。

把别人脱下来的鞋子摆整齐,给咳嗽的人送上一杯热水,把自己的围巾围在正冻得发抖的人的脖子上……所有这些,都是在帮助别人。

哪怕是很小的东西,也要记得和别人分享。如果能一直怀着这样一颗心,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5.遵守约定

在我们人生中,有几项原则是必须恪守的,其中之一,就是遵守约定。约定有大有小,就算是很小的约定,我们也不能忽视。

安昌浩同志就是一个非常守约的人。他在上海搞独立运动时,有一天,他身边一个同志的女儿要过生日。

同志们都想阻止安昌浩去赴这个约会:“请不要去,那些日本宪兵正潜伏在上海的每一个角落,想要抓您。”安昌浩说:“不行,我不能对一个小女孩失约。”同志们又劝他:“难道跟一个小女孩的约定,比先生的命还重要吗?请您不要去。”可是安昌浩仍然去赴约了。在回家的路上,他被埋伏的日本兵抓走了。

在监狱里,安昌浩说:“约定与大小没有关系,守约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

我们也应该像安昌浩那样,养成遵守约定的习惯。一个守约的人,可以得到父母、朋友,以及所有人的信任,而在我们的整个人生历程中,这样的信任是必不可少的。

从小就做一个守约的人,日后才能成为一个被别人信任的人。

6.懂得谦虚

今天老师留的作业是画出天上的星座。这时候,画哪个星座最容易呢?仔细想一想,应该是仙后座。

仙后座虽然形态简单,但里面却包含着一个悲伤的故事。

传说加西奥比娅本来是埃塞俄比亚的王后,她总是炫耀自己的女儿安得洛墨达最美。她的做法惹恼了一个精灵,于是,精灵去恳求海神波塞冬派海怪去消灭埃塞俄比亚。正当海怪想要带走公主的时候,珀乐修斯出现了,他赶走海怪,救下了公主。公主和埃塞俄比亚都安全了,可是,受到惊吓的加西奥比娅还是没有醒悟。于是,波塞冬把骄傲而又虚荣的加西奥比娅变成了天上的星座,而且是倒挂在天上的。在伟大的神面前都不肯低头的加西奥比娅,最终为自己的骄傲付出了代价。

骄傲是一种与实力无关的不良心态,也可以说是一种妄自尊大、目中无人的态度。如果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一味地骄傲自满,那就很难有更大的进步。谦虚并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完全是为自己好。永远都不要忘记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7.不诽谤别人

大家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常常会聊一些有趣的话题。但有时候,也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比如一些诽谤性的言语,或者“谁谁怎么样了”等等。

诽谤,就是“污蔑别人的语言”。虽然本意可能并不是要议论谁,但在交谈的过程中,有时会很自然地议论到别人。其实,谁都知道,不应该在背后议论别人,但是,说到兴头上,人们常常忘记了这一点。

这可能是因为,人们都有着一种“偷窥心理”。偷窥心会刺激人的好奇心,使人对别人的生活产生兴趣。比如把别人的生活与自己的生活进行比较,或者发现谁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再告诉给第三个人。

关心别人的生活,本来不是什么坏事,但如果把别人的缺点当作话题传达给别的人,就不太好了。一定要养成一种习惯:不在背后议论别人。我们应该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去称赞他们。这样做,不仅会让自己成为宽容善良的人,还能赢得珍贵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