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说完,李隆基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住了,今天朝堂第一件事就是坏消息显然影响了大唐天子的心情。
李隆基没有好气的问道:“李卿,此事你可否知晓?”
李林甫不慌不忙站了出来回道:“秉圣上,老臣前些日身患有疾,所以在家修养,朝廷之事都交给杨国忠杨大人处理了,所以对于此事并不了解,请圣上赎罪。”
“你既然不知,又何罪之有。”李隆基说道:“杨卿,那你可否知道此事。”
杨国忠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站了出来,此事如果他说不知,就有身在其位渎职之嫌,如果说知道,为何没有及时开仓赈灾又是个不好解释的事情。
实际上,此事就是杨国忠所为,在多州郡遭遇洪灾之后,杨国忠一方面强压着这事情不准上报,不允许地方政府开仓救济灾民,而另一方面吩咐司马宣墨趁机将翠竹帮在东都洛阳的积粮搬往灾区叫卖,狠狠发了一笔国难财。
老百姓们为了能不饿死,纷纷卖田卖地,卖儿卖女,翠竹帮的势力又增大了不少。
只不过杨国忠没想到今天朝堂之上高力士会把这个问题捅了出来,还被李林甫甩给自己。他狠狠的瞪了李林甫一眼,却看见李林甫略带轻蔑的朝自己笑了笑,心道还是这李林甫还是老奸巨猾,故意要出我的难堪。
但皇帝既然问了,不答复是万万不可的,杨国忠故意放慢了动作,慢慢的走了出来,慢慢的跪了下去……可他的脑子里却在极速飞转,想着应答的对策。
杨国忠终于磨磨唧唧的来到了朝堂中央跪了下来,他脑中也想到了应对的办法。
只见他跪倒在地,大声说道:“秉圣上,请赎臣知情不报之罪。”
李隆基大怒,喝道:“你竟然知情不报!朕一心为民,现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你竟然敢瞒着不报,你……”
还没等玄宗皇帝说完,杨国忠便将头深深的埋了下去,说道:“请陛下治罪,国忠不敢有半点怨言。不过,臣有话要说。”
“你还有什么要说的!”玄宗皇帝生气的说道。
“禀圣上,数日之前,臣接到奏章说黄河下游雨水泛滥,有洪涝灾害,百姓田地、粮储损失惨重,要求朝廷赈灾放粮。当时臣甚感忧虑,急忙就想将此情况告知陛下,奏章都已拟好。就在臣要递交之时,忽然仔细一想觉得此事存有蹊跷。”杨国忠淡定的答道。
“有何蹊跷?”李隆基不解的问道。
听皇上如此发问,杨国忠心中暗喜,知道此事基本已经可以蒙混过去了,便回答:“圣上开创盛世,近年来一直风调雨顺,天下富庶,怎么会出现如此灾祸。况且现在仅是初夏,雨水还稀少,庄稼苗木都需要雨水泽盖。此时天降大雨,乃是祥瑞,甘霖入土滋润其生长,又怎么会造成灾祸?”
“但臣也无十分把握,就遣人前往渭州等地调查。果然结果跟我所想无二,人民生活富庶,庄稼成长茁壮,丝毫没有流民失所之事。臣以为在其中必然是地方官听信了民间谣言没有彻查,所以才会出现此等严重的误报。臣心想既然天下太平,又何必惊扰圣上呢。但于职责所定,臣依旧是犯有隐瞒不报之罪,一则是未报未查之流言,二则是未报官吏之失职,请皇上治罪!”
说罢,杨国忠的脑袋就像小鸡啄米一般,不停的在地上磕着头,脑袋碰着地面咚咚作响。
杨国忠这一席话名为请罪,实为邀功,在场的满朝文武都知道他这是胡编乱造,但也晓得现在杨国忠依仗贵妃是皇帝眼前的大红人,谁也不愿当众得罪,所以也都默不作声。
李隆基本人现在一心享乐,对于朝堂之事本就没有多少兴趣,好喜不好忧,群臣越说的天下太平他就越发相信。杨国忠也正是抓住了玄宗皇帝心理,说的正中要害。
“原来如此。”李隆基的脸色立时和缓了许多,又看到了笑模样。
“杨相果然是国之重臣,为朕分忧,何罪之有。有罪之人乃是不明事实就妄加言论之人。杨相为官勤勉,思绪周全,高力士,赏杨卿绫罗百匹,黄金百两!”
高力士心里虽然清楚杨国忠所说都是胡言乱语,但也没办法当面指出,脸上依旧平静的答应着。
“还有那上奏的官员,未经调查擅传谣言,不堪为官。格了他们的官,让他们回家种田去吧。”玄宗皇帝继续发布着恣意的旨意。
高力士也只好继续答应着,但心中为灾区敢于直言的官吏和受苦受难的人民暗暗惋惜。
“如果没有其他的要事商议,今日就议到这里。退朝!”
李隆基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的想回后宫休息了,黄河下游的水灾在他的眼中就是一个具有闹剧色彩的小插曲,并没有放在心上。
对于众朝臣来说也是一样,反正灾区百姓能不能活下去跟他们也没有什么关系,只要大唐王朝的官位还在,自己就能锦衣玉食,谁又有兴趣担心这些贱民的生活,还不如赶紧回到家中换件干净衣物实际的多。
待皇帝离去之后,满朝文武呜呜泱泱的就跟集市散去的平民无二样般的退去,加快脚步朝着玄武门外等候的轿子走去。
此时的天空已经阴云密布,不知什么时候就会下起雨来,脚步稍微慢一些的话,谁知道会遇到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