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三世姻缘鬼王妃
17209200000118

第118章 太室阙(4)

正在我们考虑思忖的时候,一个人急急忙忙走了过来。身后还跟着一个道士。两个人匆匆忙忙,一边走,一边商量着什么。

黄奎的眼睛一亮,急忙走了上去,就要打招呼。就看见那个人首先说话了。

“二位,今天家里有事,所以不接业务了。”正是刚才为游客讲解的那个导游。

“为什么呢?我们可以等的。已经住下来了。”黄奎打蛇随棍上,顺着他的话说道。根本不知道他有什么业务,也就这么一说。

“家里有老人去世了,所以,要等几天才能为两位做私人导游。”他的解释才让我们知道,他误会我们是要找私人导游的,但是,我们原本没有这个想法,却也被他口中的家人过世给吸引了,我们就是鬼王夫妻,掌管灵魂,过来考察的就是远古的鬼道,那么,有什么有比看一个古老民族的丧葬仪式更加直观的东西呢?

“额,对不起,节哀顺变。不过,这样行不行?我们对于民间的丧葬礼仪也有一点兴趣,能不能让我们跟着过去看一下?对了,这是我们的证件。”说完以后可能觉得提出的要求有些冒昧,所以,黄奎示意我把我们两个的证件给拿出来,当然是博物馆的那个研究员证件,国家文物局的那个,拿出来,恐怕会被误会的。

虽然是博物馆的证件,但是也是国字头的,不了解的人看了,绝对是觉得高神莫测。

青年人接过证件,看了一眼,就递给了傍边的那位鹤发童颜的老道士。来到时接过去一看,开口问道:“二位是过来采风的?”

“是啊,我们刚毕业,对于古老的华夏文化有着极高的兴趣,所以出来采风,顺便旅游。”

“原来如此,能有两位贵客的光临,也是好事,你先回去,带着两位贵客,莫要怠慢,我安排一下,随后回去。”老道士交代道。

如果没有我们,那个叫做宋怀宇的导游是要做送人的黑车回去的,还要等一段时间。在旅游区里这种车辆不少,都是当地的村民所有的,被旅游设施占了地,生计少了,出来跑个黑车,对于景区的旅游也是个补充,所以,管理部门也是睁一眼闭一眼,没有针对性管理,只要不出事,就没有人管。

宋怀宇每天都是坐这种车,到旅游导游集结的地方等活儿的,完善的时候一样找个便车回去,不用掏钱,但是时间有限制,不可能说你有事了就走,人家也是要吃饭的。像他们这种导游,拿的是嵩山管理局的导游证,也是一种地方保护,只要旅游团进来,就要用他们的导游,现在这种做法被禁止了,但是,他们这些本土导游只好各自为战,自己养活自己了。现在虽然有些旅行社也喜欢他们这种物美价廉的东西,但始终收入不稳定。过得并不好。

他还好一些,有个在庙里当道士的爷叔,会给他一些照顾,介绍了几个经常跑这里的旅行社,加上他会夹杂一些当地传说和所谓的秘闻,让他的解说显得生动活泼,很有当地特色,现在可以说是这里小有名气的导游,许多过来旅游的不差钱的游客,也喜欢让他做全程的私人导游。

今天就在工作的中途,他接到了家里的电话,说是他爷爷突然过世,连忙把工作交给另一个同行的导游以后,和叔爷通了气,就准备赶回家里。碰到了我们。

我们也需要给房东大姐说一声,就和宋怀宇一块回到旅社。都住的距离不远,他和房东大姐也是熟人。

房间没有退,我们只是带了一些随身的东西以及,电脑摄像机之类的东西,就开车在宋怀宇的指引下,回到他的家,距离中岳庙不远的宋家沟。

宋家沟,在两道山梁的中间,从南边山上伸出的两道山梁犹如两道臂膀把小小的山村抱在中间,村子依山而建,还有一条小河从村庄的旁边缓缓流过。宁静安详。

到了现在的社会,大部分村庄里都可以通过汽车,这里也不例外,但是,只要我们的车开进去,就连走个人都不行了。

“两位,车就停在这里吧。里面道路不好,放心,这里很安全的,不会有人破坏。"宋怀宇抱歉的对我们说道。

整个山村不大,全部姓宋,也就是他的本家,当然没有问题。在中原这里,但凡有红白喜事,不管是来干什么,哪怕是来讨账的,那也是贵客,表示你看得起主家。所以,大家对这个时候敢于上门的客人是很热情的。我家虽然和这里隔着一道大山,但是距离并不远,所以了解这些。

黄奎背着摄像机,我脖子里挎着照相机,跟着宋怀宇往村子里走去,身后的越野车已经锁上门,就放在村口的打谷场上。

经过了一座有着许多参天大树构成的树林,就看到了前面的村庄,刚转过树林,就见到一群人吹吹打打冲着我们过来了。

不要说我们,就是宋怀宇都有点蒙了,不知道,村子里到底在干些什么,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阵仗。

黄奎悄悄地问我,我对他说:“不知道,要是说起来,只有有了很特别的贵客过来,才会有鼓乐出迎的。哎呀,坏了,恐怕是来迎接我们的。”

“迎接我们?不会吧?我们萍水相逢,认识才几个小时,我们是贵客?”

“你忘了,我们的证件,那可是国字头的博物馆。名头很大的。算了,不和你说了,快一点儿,用摄像机录下来,就是不是,回去也是一段资料。这可是民俗的好东西。而且,我估计他们家里也会留下一分的。”

虽然有着疑问,但是黄奎的手脚并不慢,马上打开摄像机开始拍摄,我也抓住时机,开始照相,就是我们用不了,给了宋怀宇,那也是一份纪念。现在在农村也时兴把家里的重大事件录制拍摄下来,留作纪念。

果不其然,他们这么大的阵仗就是冲着我们来的,主要?也就在那两个证件。

人死为大,在我们这里,只要不是十恶不赦的人,只要死了,留下的绝对都是好名声,活着的人会动用一切手段给死者增加名气,让他走的安心。

一个农村的老人,过世了,有两个国家级博物馆的研究员参加葬礼,不管目的是什么,那绝对也是一种荣耀。所以,那个宋怀宇的叔爷为了给自己的兄弟扬名,早就提前打回电话,说的有些模糊,只说有两个国家博物馆的人要过来参加葬礼,那就成了现在的模样。

家里的人不管我们是为了什么,只听说与国家的人参与,那就兴奋起来,而且死者老宋头,并不是和国家这些部门没有打过交道的,要知道,在这个地方,好多人都是有着护卫员这个职位的名头的。这里是华夏人文荟萃之地,文物众多,所以,聘请的护卫员也多,别的不说,那些放羊的整天在野地里转悠的老人,大多都有这样一个头衔,他们对于看护文物,可以说就是捎带手的事情,可谓是一举两得。

既然对口,又有着当着道长的家里老人的通知,我们两个就成了代表国家出席老人葬礼的代表,不管真假,只要身份不假,人参加就行,谁敢说是假的?打不死个龟孙。

队伍到了跟前,鼓乐停下,领头的老者首先把宋怀宇叫了过去,问了几句话,然后,就有一个中年妇女走了过来。

这可不是一个一般的家庭妇女,而是一个干练的女干部,走了过来,跟着过来的宋怀宇介绍说:“这是他堂姐宋怀珍。”就是这么简单。

我和黄奎也不是傻子,而且不一般的人要精明得多,知道这应该不是一个简单的女人,就没有说什么,直接掏出了自己的证件,递了过去,妇女的眼里有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她看我们的年纪不大,只要不是假冒的,那就行了。毕竟,这关系着她的一些事情。

但是,她失算了,这一次,我们地过去的不但是博物馆的证件,还有国家文物局的调查员证件。

在路上,我们就听宋怀宇说起他死去的爷爷。

这是一个标准的中国农民,不识字,老实憨厚,甚至有点儿一根筋。从小就放羊,不过是给地主放,现在是给自己放。

他是一个护卫员,也是最早的一批护卫员。所以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被小将们给打折了腿,但是,依旧拖着那条伤腿继续放羊,为的是要让家里的孩子们有个好点的生活环境,当然也继续捎带手儿的护卫者文物,也就是距离这里并不远的太室阙,至于那条腿,没有任何的说法。那些故事和传说,宋怀宇都是从爷爷这里听说的。

我和黄奎听说那条伤腿的时候,就有点激动了,当见到了一个干部模样的人,我没有犹豫,也没有问她的身份,直接就把我和黄奎的文物局的证件给递了过去,在她看的时候。我回头掏出五千元钱,递给了那个领着大家过来的老人,一句话都没有说,让他们想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