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之不败妖孽
17208200000073

第73章 天下第一难题的悲剧

咱们再来说说主考官程敏政到底出了一个什么题目,还号称古往今来第一难考题。

这个第一难题就是他在这次会试上出的《会试策问》的第三问——

问:学者于前贤之所造诣,非问之审、辨之明,则无所据以得师而归宿之地矣。

试举其大者言之:有讲道于西,与程子相望而兴者,或谓其似伯夷;有载道而南,得程子相传之的者,或谓其似展季;有致力于存心养性,专师孟子,或疑其出于禅;有从事于《小学》、《大学》,私淑朱子者,或疑其出于老.

夫此四公,皆所谓豪杰之士,旷世而见者.其造道之地乃不一如此,后学亦徒因古人之成说,谓其尔然.真知其似伯夷、似展季、疑于禅、疑于老者,果何在耶?请极论之,以观平日之所当究心者。

——

在程敏政出的这道考题中,那四位被称为“旷世而见”的“豪杰之士”,乃指张载、杨时、陆九渊和许衡。

其中涉及许衡的话,而许衡“出入经传,泛滥释老”,更曾发出“学者治生最为先务”的感叹,自清辞归乡里。

而刘因对许衡自请罢中书执政而就国子之举,甚为不满,故作《退斋记》讥诮之——

“世有挟老子之术以往者,以一身之利害,节量天下之休戚 ,而终必至于误国而害民。

然而特立于万物之表,而不受其责。

而彼方以孔孟之时义、程朱之名理自居不疑,而人亦莫之夺之,是乃以术欺世,而即以术自免。”

即便是博学如清儒全祖望,初读刘因《祠记》,内有语曰:“文正(许衡)得时行道,大阐文风,众人宗之如伊洛,先生斥之曰:‘老氏之术也!’”其实他也不知其所以然。

而此后的谢山方又疑《退斋记》乃“静修讥鲁斋而作也,然未敢质言之”,及至读虞集为安敬仲《默庵集》所作序,这才猜测刘因所指乃许衡是也。

如此绕来绕去,也难怪当时的一众士子对这道试题“多不通晓”,罕有知者了。

程敏政以之为据,出题试士,意在“观平日之所当究心者”,因为他认为学者只有对“前贤之所造诣”,“问之审、辨之明”,才能“据以得师而归宿之地”,但这道题的内容,委实有些“奇僻”,这样的考题应该算是失败的。

但是这个程敏政确实是异世之才俊,只是他做的有点过了。

过犹不及的道理,如同画蛇添足,我们只能对他报以一声长叹了。

程敏政因为这次的事件被勒令致仕。

很快就因一腔愤满无法发泄,就在这1499年疽发背卒了,时年五十五岁。

有人说程敏政被诬下狱,实是傅瀚欲夺其位,唆使华昶上疏弹劾。

事关机密,无法言明,当时有知情者甚是为其鸣冤。

但此次科场风波,着实的断送了程敏政、唐寅两位才子的前程。

据传弘治十二年程敏政去世后,京师曾经出现“雪夜祈仙者”,降笔赋诗三首,细细读来,令人亦悲亦思——

其一:江山河日许重来,白骨青林事可哀。

吾党莫怜清梦远,海东东去是蓬莱。

其二:紫阁勋名近已休,文章空自厌儒流。

孤舟敢许悬天日,浩气还应射斗牛。

苏子蛰松遭众谤,杜陵荒草唤穷愁。

乾坤不尽江流意,回首青山一故丘。

其三:斯文今古一堪哀,吾道真传已作灰。

鸿雁未高罗网合,麒麟偶见信时猜。

迅雷不起金滕策,紫电谁知武库才。

此气那同芳草合,浑沦来往共盈亏。

这三首诗一时传遍京城,读者玩其气格,仿佛先生平昔之作。

程敏政生前秀眉长髯,风神清茂。

善谈论,性疏爽,于书无所不读。

所作文章,为同辈所推崇。

著有《皇明文衡》、《咏史诗》、《宋遗民录》、《程氏统宗谱》、《程氏贻范集》、《篁墩稿》等。

但是我却喜欢他的几首小诗——

荷塘晓色

池亭踏露入,冉冉闻幽香。

方塘水如镜,照见芙蓉妆。

梅溪钓艇

双桨悠悠出岸沙,钓鱼人在水西涯。

隔溪残雪春犹浅, 时见寒梅一树花。

唉!

——

程敏政是因为自持才高八斗,非得要标新立异而倒霉,而唐伯虎更是狂到我命由我不由天,于是老天爷就真的生气了,有个成语叫做天妒英才,而这唐寅很不幸的,就真正应了这个谶语了。

当然了,其实这事情跟人家老天爷一点关系也没有,这就是一些羡慕嫉妒恨的小人暗中陷害。

并且这些奸诈之徒害人也害的振振有词——如果这其中没有什么猫腻,他唐伯虎怎么可能预先知道自己会得第一名呢?!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大明朝廷就发怒了,并且还一抓就抓了三个人,唐寅,徐经,程敏政。

而这次的事件,不光是在大明历史上,就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最最有名的,考场舞弊冤案!

程敏政身为主考官,他的罪名第一个当然就是出卖考题了,但是第二个就更要命了,美其名曰【约定门生】!这【约定门生】可不得了,它跟泄露考题是完全不同两个大罪,并且一个比一个要命!

出卖考题的责任不用大家费多少脑子就能想明白,可这约定门生,却是在当时的明朝,很是约定成俗的一种主考官跟考生们暗箱操作的方式——

如果我是考官,你是考生,你来拜会我,我也欣赏你,那咱们就可以谈谈了。

你放心的去好好的考吧,我这个主考官有能力保证让你高考上榜,这叫约定。

但是等这约定实现以后,这个上榜之人以后就是这个考官的嫡系门生了了,不管你以前的恩师是谁,反正你从此以后就只能认我一个了,这就叫约定门生!

说白了,这种约定门生的行为就是明朝的官员集团提前拉帮结派,私设营党的一种方式!虽然这种事情很常见,但是大家却都做得很是隐秘,所有人都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不隐秘不行啊,因为这事情说小就小,说大就大,能大到抄家杀头,诛灭九族的程度啊!

这党争的罪名可真不得了,他是皇权政治下最要命的罪名,被称之为祸乱社稷,控制朝纲,意图谋反!中国自古以来,当皇帝的最忌讳的事情之一,就是这“朋党”之祸!只要事发,为此而死的人,每次都是数以万计,甚至是几十万计!而从这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唐伯虎遇上的应该就是一桩冤案!

再说唐寅跟徐经,他们两人确实认识,并且还很熟。

但是这俩人只是在赶考的路上碰上的,并不是蓄谋已久的故交。

对于唐寅来说,这徐经就是自己的一个狂热粉丝,一个崇拜自己的人。

而遇到这么一个富家公子一路好吃好喝的伺候着自己,唐寅唐伯虎也就半推半就的坦然接受了。

这一来二去的,唐伯虎跟徐经也就混熟了,可他哪里知道,这几顿饭的代价却是如此的高昂啊。

与他同路赶考的这个江阴大地主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程敏政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

徐经本来也只是想浑水摸鱼弄个功名,谁成想竟然弄了个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并且还一下子连累了大明朝野两个大才子!

这次史上最悲催考场冤案的最后结果是,就因为程敏政这次出的考题太难,整场考试竟然只有两个人没得零分。

这一下子可把徐经给坑苦了,他也没想到会这样啊,如果知道会是这结果,徐经就是知道考题他也不敢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