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之不败妖孽
17208200000381

第381章 史书记载后面的真相

史书记载,正德十五年二月初六,张永押解朱宸濠等钦犯来到南京江口,献俘报命。此后,武宗继续在南京一带游玩。

八月,乐不思蜀的武宗视十万火急的兵书为儿戏,继续在南方巡幸。不久,民间传言朱宸濠的反叛事情有变故,武宗开始疑心。

史书还说是那游龙戏凤的刘良女刘夫人力劝武宗还京,武宗这才开始有了回京的打算。

闰八月初七,武宗决定回京。初八,武宗在南京受俘。

九月十五日,武宗在清江浦驾舟捕鱼,不料跌落水中,虽然被救上船,但从此受惊成疾,无法救治。

十月二十六日,武宗回到通州。

十一月二十九日,王守仁、伍文定等人平叛的功劳全部被抹杀,而成了武宗亲征大捷。此后,武宗令朱宸濠等人自尽。

十二月初十,武宗回到京城。

正德十六年正月初一,武宗赐群臣假,免宴。

正月初六,武宗病重。

正月初十,由于武宗病重,郊祀礼改为占卜。

二月初一,武宗因病罢朝。

二月初二,捕获段姓妖人及其妻王满堂。武宗见王满堂长得娇美艳丽,抱病临幸,不顾性命。

同年三月,武宗驾崩,年仅三十一岁。

五月初八,小朱同学尊谥“毅皇帝”,庙号为武宗。

九月二十二日,武宗葬于康陵。

分析武宗驾崩的原因,所有人都会以为这都是因为这顽童皇帝玩得太疯了,这才生生把自己给玩死的。不作死就不会死,小朱同学这是如假包换的自己作死的!

为了印证大家的这个猜测,朱厚照这个顽童皇帝也确实是太能作了,他把该突破的皇帝框框,基本上都给破了:离寝宫,住豹房,喜欢的女人要么是孕妇,要么寡妇,要么风尘女子,等等等等。并且这小朱同学前不久还自封大将军,甚至每年还都给自己拨款发饷,玩的都那叫一个惊天地泣鬼神啊。

小朱同学英年早逝最主流的原因,当然是他在清江浦不慎落水。秋天的冷水,一般人泡一分钟都受不了,更何况这顽童皇帝还呛了水,积在肺里,因此得了痨病,也就是肺炎。而这种叫肺炎的病,在大明朝是属于不治之症的行列的。

这得了不治之症就已经很危险了,谁成想这朱厚照死也要死在女人的怀里,真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啊。史书记载小朱同学确实不喜欢少女,而是喜欢结过婚的女人。不管是当过娼妓的,还是守寡的,甚至连孕妇,对他都有强烈的吸引力。

这样的例子在小朱同学的身上举不胜举,比如说前面的刘良女,临死前的王满堂等等等等,真可谓是死了也值了。但是这些都是史书记载,那些作者试图让世人看到的“真相”,在这“真相”下面,事实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要说明白这“真相”下面的事实,还得从土木堡之变开始说。

在土木堡之变后,中央的军队就把持在了文官集团的兵部尚书的手中,地方的军队则把持在文官集团的巡抚手中,皇帝作为一国之君,竟然从此没有了兵权,只能和宦官集团抱团取暖,互相支持了。

自从土木堡之变后,后来的皇帝几次想削弱文官集团的兵权,但都遭到文官集团的强力抵制,文官集团的兵权不但没有因为这些皇帝的反抗消弱半分,反而更稳固了。而正德皇帝朱厚照就是这些反抗者当中,最有名的一个,甚至是最成功的一个!

所以小朱同学的形象就因为和文官的对抗,被那些本该实话实说的史官们,给肆意丑化了。

正德十二年十月,蒙古鞑靼小王子再次率五万人犯边,正遇上明武宗朱厚照。此前武宗皇帝出居庸关遭大臣和守将阻止,后趁居庸关巡守御史张钦外出,才得以“趁机”出关,应州之战也因此打响。

在应州之战中,朱厚照皇帝很是体现出了自己的军事天赋,他首先派少量部队引蛇出洞,再不断增加兵力,牵制敌军,战斗持续了整一天,最终以小王子的败退而告终。

对于这场战斗,《武宗实录》上的记载却令人匪夷所思:明军阵亡52人,蒙古军阵亡16人。

但是双方大军的总人数超过十万人,大家在那里激烈厮杀了一整天,细品此句,当知抹黑的行为是何等的明显啊!

而朱厚照所说其亲自杀敌一个,在人们心目中本是其自我吹嘘的证明。但是实际上,我却恰恰因此认为,小朱同学很可能说的是实话!

按说武宗皇帝要是想自吹自擂的话,他完全可以吹嘘自己杀了十多个、几十个蒙古兵,甚至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可他并没有。小朱同学很是实事求是的说自己杀了一个敌人,没说两个三个,十个几十个,就一个,我就杀了一个!

一句实话,让人们赫然发现这个荒淫无度的朱厚照,竟然还有不为人知的一面,竟然还是一个英勇无畏的真正的战士。

明武宗朱厚照刚刚开始的时候,是想扶持刘瑾对抗文官集团的,却功败垂成的在文官集团和一部分宦官的的反对下,不得不被迫杀掉了刘瑾。

明武宗朱厚照从哪个时候开始,就明白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枪杆子里出政权!他手里没有兵权,是斗不过文官集团的!

明武宗朱厚照为了掌握兵权真是伤透了脑筋,太监不行他就扶持武将,比如钱宁、江彬等人。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些办法毕竟都不是自己亲自掌握军队,想来想去都不是很牢靠。

明武宗最后想出一绝招,他溜出京城亲自去前线和蒙古小王子pk,一方面是了打击蒙古,保卫国家,一方面也是为了在军中立威,彻底掌握这支精锐部队。

明武宗为了掌握兵权,不当傀儡皇帝,是拼了命的,应州之战打的很辛苦,敌人都冲到明武宗的銮驾前了,明武宗凭借着超人的军事天赋,严密的部署,艰难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击败了蒙古小王子。这是在土木堡之变后,皇帝第一次执掌兵权,但是很可惜的是,也是最后一次执掌兵权。

为了兵权,明武宗把什么都豁出去了,他自降身份,亲临前线,指挥杀敌!为了制衡文官的势力,为了做个真正的皇帝,他在拼死一搏!由此可见,小朱同学的那个大将军朱寿的存在,绝对不是他个人贪玩胡闹那么简单的事情。

小朱同学的雄起引起了文官集团的集体性恐慌,因为他们都知道,一旦让皇帝直接控制了军队,文官集团的权力和能量就大幅缩小了。所以,文官集团不惜名声拼了老命的抹黑皇帝,坚决不承认“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的胜利与功绩,当时就发生了翰林院全体官员拒绝向皇帝祝贺的事件。

在应州之战后不久,负责探听市井舆论的太监不断向明武宗汇报,说百姓们都相信了官员的说法,认为皇帝此次其实是打了个大败仗,只不过留了条命回来而已。

文官集团一不做二不休,他们说小朱同学此次战争,完全是因为运气好,连日的大风沙让蒙古兵睁不开眼睛,所以才无奈退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