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金家湾
17066100000077

第77章 疑兵之计

最后一个人,没接到任务,没走的是,钟玲儿。尽管钟玲儿和其他人一样,练习射击,骑马,学习各种战略战术,可是,她却不能算作抗日救国军的人,因为,她在抗日救国军里,没有编制。

金日亮通知各级领导,也没有通知钟玲儿,钟玲儿属于“不请自来”的人,她更不是领导了,金日亮不知道该不该给她安排任务。在心里,私底下,金日亮是不想钟玲儿参加战斗的,孩子还需要人照顾,这战斗危险得很,意外时时都有,万一有个差错的话,怎么向母亲,还有岳父岳母交代。

金日亮看着钟玲儿,想要说些什么,却没有说出口,他想说:“你不是军队里的人,没办法给你派任务,你回家带着女儿吧。”

钟玲儿知道金日亮想说什么,她说:“战斗危险,我会注意的,我是你的妻子,大家都在战斗,虽然我不是部队里的人,不去却不行,这会让大家怎么看我们,战斗的时候,他们很可能就会带有情绪,很危险的,搞不好,这个阻击任务就完不成,还要拖累金家湾的所有乡亲,大家都得上山躲避日军,更可怕的是,影响到这第二次长沙会战,后果不堪设想。你也不用安排我任务了,我自己安排自己了,为各部队传递情报,救护伤员吧。”

金日亮点点头,夫妻俩一起出门去,骑上战马,金日亮身背大刀,手拿双枪,一套崭新的军服,精神抖擞,身旁同样是手握双枪,骑着马的警卫排,威风凛凛。

“赤碳”一声长鸣,其它所有战马跟着一起嘶鸣,金日亮,钟玲儿并驾齐驱,后面一队战马,扬蹄而去,尘烟飞起,直追前面的部队。

一路的风光景色,大家无心欣赏,注意的都是,平原,山谷,大道,小路,敌人会从哪里过,部队在哪里埋伏,阻击战如何打。

在金日亮的说明和介绍下,钟玲儿也学会了好多关于利用地形,打好战斗的技术,之前,“纸上谈兵”学来终归浅,现在,实地“考察”已经印象深了。

军长首先察看的自然是“申师长”布置的第三道防线了,有过多次战斗经验的领导,防线布置得井井有条,轻火力,重火力,配置得当,人员安排也没有问题,一点缺点,在阻击的层次上还考虑不周,有些冒险,金日亮一提出来,“申师长”立即就改正,再次布防,注意阻击的纵深防御。

第二道防线,范师长的战斗经验不够,金日亮重点察看,问题比较多啊,人员堆在一起,敌人如果炮火覆盖的话,伤亡数字肯定吓人。在军长的察看下,范师长边听边改正,有时候,金日亮甚至亲自插手布置火力点,安排人员。走的时候,金日亮再安排几个有战斗经验的指导员,为范师长再次检查防御工作。

通讯员来报,侦查连和敌人的战斗很激烈,日军攻击太猛,开始后撤了。

金日亮急忙打马飞奔,赶到第一道防线。

见到李师长了,李师长连忙向军长报告布防情况,同时告诉军长,他已经派人去接应侦察连后撤了。金日亮听完李师长的报告,说:“打得很好,侦察连,领导大家阻止了日军四个多小时,相信你们坚持十个小时,应该没问题。”

此时,一阵炮声传来,“轰!轰!轰!……”,地动山摇,距离这里,不到三十里。

几百人,就阻击了日军两个联队四个小时,这日军不是一群“草包”吧。

错了,日军不但是不“草包”,还是精锐,四个小时,是黎副连长和郑大林连长两人的战术方法得当,不然,阻击四十分钟,也许四分钟都不行。

黎副连长找到郑连长后,这一个侦察连的人加上县城来的警务人员,可以作战的人数,不到三百,怎么阻击日军。几个领导,排长,班长,还有一些有经验的战士,大家一起来开“诸葛亮会议”,人人出主意,个个想办法。

兵力相差悬殊,都知道,只能用“疑兵之计”,拖住敌人,关键是,这个计策怎么用,搞不好就弄巧成拙,拖不住日军,反而伤了自己。

天,地,人,战争中绝对要考虑的条件,这天嘛,无风无雨无冰雹,谁也没有“诸葛亮”那样的本事,可以向老天借,那就只能找好地方了,让日军自己吓住自己。

这日军,首领是来自日本东海道的“铃木”,这个人,没有参加过战斗,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不过,在日本的军事学院里,知识还是掌握得很好的,特别的,喜欢中国的“兵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三十六计”等等,都很熟悉。带兵还是有一定水平的,当然,抗日救国军是没人知道这个情况的,战事突然发起,日军是早有准备,我军一直都是仓促应战,情报工作,几乎还在初级阶段。

之前,昼伏夜出,“铃木”用的是“瞒天过海”,之后快速奔袭,就是“兵贵神速”了,好在,大路全被挖窄,“铃木”想要的神速,大打折扣了。

也算是“歪打正着”吧,这一次,如果碰到的是一个蛮干的家伙,估计,黎副连长他们布下的“疑兵之计”,只能自叹,遇到了“不识货”的家伙,无可奈何了。

有一个地方,日军必须经过,“狭山口”,一个喇叭口,前方比较平坦,周围的山也不高,而到了“喇叭”嘴的地方,两边高山,中间路窄,这要是埋伏一队人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啊。

地方有了,下面的计划,如何让日军怀疑前面“喇叭口”有埋伏了。

要让日军不敢前进,肯定要打,怎么打,一定是边打边撤,往哪里撤,往“喇叭”嘴那里撤。打和撤,必须配合完美,日军才能相信,这是在引诱他们进“口袋”。

大家七嘴八舌的,计划和安排刚刚完成,就看到日军,已经在“喇叭”的边沿了。赶快行动,按计划“各就各位”。

日军骑兵在前面,后面是“机械化”兵,当然,这机械化是比较简单的机械了,汽车,开不过来,摩托,勉勉强强可以走走停停,之后,是步兵。“铃木”坐在摩托车上,一看前面的地形,立即警觉起来。

这人,一有警觉性,第六感就跟着来了,总觉得,前面山谷有埋伏,尽管一路上,完全的平安无事,情报也是薛岳所有的部队都在激战,根本就是再也调不出一支部队来,金家湾有一支部队,抗日救国军,“铃木”听到就有些笑了,正规军都那样,这“自给自足”的地方部队,“土匪”罢了,不值一提,并且,到这里,还远着呢,到了金家湾,冲不过去,可以绕道,可以走的地方多的是。

那时候是那样想的,现在,思想又变了,会不会情报有误,薛岳故意放出的?要不,为什么连薛岳发的电报密码都破译了,战斗进程还那么慢,还有必要来一个“奇袭”吗?

人有疑心,行动就慢下来了,侦察连的战士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呵,还没打呢,就怕了。

“铃木”一边观察一边指挥部队前进,同时,还派出了侦察部队,立即侦察,下令特别注意前面的山口。

日军的侦察兵过来了,做好准备,消灭他们,当然,不能全灭光了,留一个,给他难得的“机会”,逃跑,回去报信,前面有埋伏。

一队日军的侦察兵过来了,十五人,边走边向山谷两边打枪,不必理他们,等他们全部进了山谷再打。

拖拖拉拉的,这十五人全部进山谷了,顿时,山上石头,大树干,从山顶直落而下,日军顿时傻眼了,赶忙找地方躲避,还没躲好,子弹和带毒的弓箭就射过来了。

枪声大作,“喇叭”口埋伏的人员,也同时战斗了,为了增加效果,黎副连长特意叫人买了好多鞭炮,一齐点燃。

日军立马停住了脚步,纷纷寻找掩体,开始射击,一阵混乱之后,“铃木”就发现有问题了,这枪声是多,好像已经被包围了,可是,射来的子弹,一点都不多,被打死的人,就十来个骑兵。

原来,埋伏在这里的,只有十多个狙击手,那些参战的警务人员,远远的,放着鞭炮,他们的那些短枪,射出的子弹,根本够不着敌人,开枪干什么,浪费,放着鞭炮,看热闹好了。

此时,“铃木”越来越怀疑前面山谷有大量人员埋伏了,这里的人,只是引诱他们而已。

“铃木”找来几个日军,一阵嘀咕,立即,日军就分出好几个小队,后面的人掩护,不管“枪声”多少了,只朝有子弹射击的地方奔来。

郑连长,黎副连长心里一惊,这个日军领队的,不好对付啊。不好,赶快接应狙击人员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