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擎宋
17050300000572

第572章 :莫非是她?

自幼失怙,全由阿姊一个带大,莫说是乐天,便是乐天这副身体的前主人也记不得父母长得什么样子,没想到此前因为淮康军哗变不仅得到大宋的追封,现下连西夏的追封也得到了,在满大宋也是独此一份了。

乐天想着到这里,倒也是有几分满足,不过转念间又想到了西夏人给自己的封爵与封地,脸上又现出几分苦笑。

乐山侯,邑食乐山方圆三百里万户。

听着尊荣无比,但乐天又岂不知道那在宋夏边境上的乐山,处于两国征伐之地,百姓大都早己逃荒了,不仅地早就没人种了,连牧民与猎户都没有几个,满打满算能凑够百多户人家就不错了。

想到这里,乐天眼中闪出戏谑的笑意,这西夏皇帝也够奇葩了,在圣旨里吹牛皮居然脸不红心不跳。

看乐天呆立不动,眼中更是现出几分戏谑的笑意,那宣读圣旨的小宦官不由轻挑眉头,加重了语气说道:“乐山侯还不领旨谢恩?”

乐天忙拜谢道:“小使谢过大夏国国主陛下!”

将两张圣旨放到乐天手里,乐天只见那小宦官再次恨恨的看了自己两眼,才退到了大殿的侧边。

自己没怎么着这小宦官罢,怎么跟自己欠了他钱似的,乐天转念又一想,宋夏交战百年双方士卒尸骨积山,早己成世仇般的存在,这小宦官对大宋生有敌意,迁怒于自己倒也不算奇怪了。

“自今日起,你我便是一家人了,以示宋夏两国万世修好!”夏崇宗李乾顺显然觉得那小宦官有些失仪,借机圆场,又打着哈哈说道:“乐山侯至今是不是要改口称朕一声岳父了?”

闻言,乐天心中立时感到一阵别扭,暗道政|治果然就是政|治,自古天家无亲这句话说的也是最正确的,这李乾顺恐怕在心底己经对自己恨的要死,却还要摆出这么一副亲近的模样,怕也是难为他了。

做过卑贱的风尘小吏,学过见风使舵的伺候逢|迎上官,虚以委蛇的本事,乐天自然也练到家了的,立时间拱手向上拜道:“小婿,拜见岳父大人!”

宋朝帝王家都是以父子相称的,所以这西夏自然也是袭大宋皇室之制。

“哼……”

就在乐天拜见施礼之际,只听得大殿的角落里传来一声冷哼,忙将目光投了过去,当看清那冷哼之人,心中更是惊讶这冷哼之人正是那之前与自己传旨的小宦官。

对此乐天心中忍不住嗤笑,蛮夷之地就是蛮夷之地,朝堂上连小太监也这般的不守规矩。

莫说是乐天觉得异常,便是朝堂上的一众西夏大臣也是怪异,今日这小宦官也太过放肆了,不过事干陛下家奴,宫中自有规矩,这些做外臣的自然是无权过问。

听到那小内侍再冷哼,夏崇宗李乾顺痒痒时感到面子上有些挂不住,挑眉向侍立在侧殿的一众小内侍吩咐道:“将这小内侍拉下去,交由内侍总管处置!”

几个得了西夏皇帝吩咐的小内侍,生怕旁边的小内侍再生了什么事端,忙神态恭谨的将这小内侍向外带去。

因为此前听封,此时乐天所在的位置距离西夏丹墀极近自然看得清侧殿旁的情形,心中惊讶的紧这是什么个情况,一个小内侍居然有这么大的谱,让几个同为内侍的小宦官忌惮非常。

听到西夏皇上要将自己强行带到后边去,那一直对乐天存有敌意的小内侍,狠狠的瞪了乐天一眼,很是傲气的将头一偏,名义似是在几个内侍质押下,更像是在几个内侍的簇拥保护下向后殿行去。

看到那一直对自己怒目相视小内侍的神态与模样,再相比其身边几个小内侍的恭谨的神态,乐天惊讶不己,这摆的谱儿,这是小内侍么?这比后宫里的皇子公主谱还要大!

皇子公主?想到这四个字时,再联想这小内侍唇红齿白的模样,乐天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个念头,再将目光投向那小内侍的身影,心中想起了一个人,不由的眯起了眼睛:“莫非是她?”

“恭喜乐山侯!”就在乐天望着那小内侍身影心中思虑之时,有位西夏大臣向乐天拱了拱手。

乐天回了一礼:“乐某谢过了!”

那西夏大臣复言道:“自今年五月起,我朝遣使赴宋议和至今己有三月,却一直悬而未决,两国此时均在边界驻以重兵针锋相对,若就此拖将下去,不仅靡耗两国财力甚巨,连同两国士卒百姓也倍受牵累,还请乐山侯禀报大宋皇帝陛下,就此罢兵止戈两国修好,共享太平!”

闻言,乐天故意装做一惊:“宋夏议和的条件本朝己不是与贵国使节传与朝了么,莫非贵使没有转达?”

听乐天有意装糊涂,朝中西夏大臣皆是面带怒色,便是夏崇宗李乾顺也是轻挑眉头。

“我大夏使节自是传达了!”那西夏大臣言道,看着乐天说道:“奈何大宋所提要求甚多,我朝实不堪重负,莫非大宋就没有半点议和的诚意?”

没有正面回答,乐天盯着眼前这位西夏官员只是问道:“阁下是……”

虽然没明说,乐天的意思很简单,也充斥着鄙视之意,说的直白一点就是问你是什么人,有资格与我这般说话么?

那西夏大臣怎么听不懂乐天的言外之意,立时面容上现出几分怒意。感觉到气氛不对,那曾出使大宋,陪同乐天回来的西夏使节忙与乐天言道:“这位是我大夏的礼部尚书!”

乐天闻言,将眉头一挑:“依尚书大人之意,难道我大宋议和的诚意,就是放还你夏国被我大宋俘获的数万战俘,与赐汝岁赐,与开放边市么?”

“有何不可?”那西夏礼部尚书回道,神态很是倨傲。

“岳父大人!”乐天没理会那西夏的礼部尚书,将目光投向丹墀上的夏崇宗,拜道:“大夏自景宗皇帝兴而立国,然却有今日之衰落,实因朝中多有似礼部尚书大人这般的昏聩人物,大夏岂有不败焉……”

“你……”听得乐天这般说自己,那西夏礼部尚书气的险些连胡子都翘了起来。

“怎么?本侯说的错了么?”乐天轻挑眉头看那礼部尚书,“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时势造就英雄,依本侯来看,这位尚书大人一不识时务二不识时势,真不知这位大人是如何爬到二品尚书高位的!”

这一声本侯,乐天学的倒快。

听得乐天这般言语,知道乐天不是好相与之人,况且此时大宋占着上风,西夏还真没有讨价还价的本钱,那西夏礼部尚书只重重的冷哼一声,便不再言语,免得自取其辱。

之所以这西夏礼部尚书最先出言,是因为古代的礼部相当于后世的外|交部、教育部的结合体,乐天此行西北牵涉外|交之事,礼部尚书自然要最先开口说话,同时也是做为宰相大人的马前卒,探探乐天的口风,以便于宰相大人知晓宋人议和的根底,及时做出调整的对策。

殿中一众西夏文武闻言,心中皆是暗道怪不得出使大宋的使节寸无功可返,遇到似这位乐大人牙尖嘴利的人物,安能所有建树。

“大宋自诩为礼仪上邦,讲求温良恭俭让,礼义仁智信。乐侯爷这般出言这般苛刻,未免不符大宋礼仪之邦的风格,难道南朝士大夫皆是这般模样!”这时有西夏官员出列,看着乐天说道。

“听这位大人所言,想来大人也是知道三纲五常五德的!”听那西夏官员出列,乐天看了对方一眼,笑道:“三纲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者为:礼、智、仁、义、信;五德者为忠、孝、节、勇、和!”

乐天这么说了一遍,立时引得朝中一众西夏大臣翻起了白眼,这些什么三纲五常五德什么的,连几岁的孩子都知晓,朝堂上下一众三到六、七十岁的宿老,这里的文臣随便拉出去一个,绝对可以算得上是饱学鸿儒,容得你一个双十不到的孩子在这里讲解卖弄么。

“这些便是本侯不说,诸位大人想来也是清楚的紧!”乐天目光扫过西夏朝堂上的诸多群臣,接着言道:“党项族自前朝起得前唐皇帝恩准,为避免吐蕃袭扰而迁入灵夏之地,依驸前朝为臣,直至本朝真宗年间依旧视我大宋为华夏正统,行臣子之礼,纳臣子之贡,世代谨守臣节,然大夏却于仁宗朝自立,这岂不有悖三纲五常之道。”

乐天短短的几句话,使得西夏朝堂上下尽皆沉默不语,正所谓圣人有言君君臣臣之道,谁敢反驳乐天所言,便是出言反驳了乐天,乐天免不得拿反驳说事,怕是用大道理压人更令人不堪。

坐于龙椅之上的夏崇宗闻言,有些丢鸡不成蚀把米的感觉,这个乐天似乎比自己想像中的还难对付,而且自己还要搭进去个女儿。

看到一众西夏臣子不语,乐天心中暗自得意,这个西夏官员这不提那不提,竟然提起了五常五德这般大道理,无疑是卖了一个大破绽给自己,既然得到这个破绽,乐天自然是毫不相让,在西夏立国一事上,大宋一直占着理呢。

******************

“莫要拦着我,本宫要去前面看看,那个可恶的南人又出什么夭蛾子!”

后殿,之前那个在殿上一直对乐天冷目相视的小宦官叫道,此刻头顶的内侍纱帽己经掉落下来,一头乌黑如瀑的长发垂落下来,竟是个姿色过人的女孩儿家。

面对着这个头发披散的女儿家,几个小内侍一脸难为的连哄带劝,就差哭了出来了。

看实在劝不得,最后有个小内侍突然扑嗵一声硊了下来,磕头如捣蒜般叫道:“公主殿下,您就饶了奴婢罢,陛下着奴婢几人将公主送到后宫,若是公主再次出现在金殿下,奴婢几人的脑袋怕就是要搬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