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擎宋
17050300000476

第476章 :娘子为夫婿求亲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乐天自然知道这个道理,自己既然立了功就要早让汴都知晓,同时乐天更知道总管六路边事的童太监有黑锅别人背、功劳自己领的高尚情操,这让乐天心中不得不防着些。

一匹快马自西北而来,便是到了城门前也丝毫没有减速的意思,守门的兵丁更是吆喝行路的百姓让路,那快马自天波门冲入到汴都城内。

延福宫中,郓王赵楷看着父亲徽宗赵佶在挥毫泼墨,在一旁奉承道:“父亲这瘦金体写的越发俊逸秀隽,功力愈加的深了,足以开宗立派。”

徽宗赵佶素来以自己的书法引以为傲,听赵楷这般说话心中更是得意,欣赏着摆在案上墨迹尚未吹干的字幅笑道:“朕所书的字体,为父也曾见不少人模仿过,朕只见惟有乐天学了朕八、九分精粹,至于其他人虽然也模仿的很像,但最多只能做到形似而神不似!”

侍俸在一旁的梁师成闻言,心底也是微微一惊,自己寻些书吏模仿皇上字迹写诏书圣旨的,若那一日真被陛下发现了其中的猫腻,说不定还真会坏事,防患于未然,倒不如将乐天拉到自己身边,还是让乐天替自己写那些圣旨诏书。

“陛下提起乐修撰,莫非是陛下想念乐修撰了?”梁师成在一旁陪笑,看徽宗赵佶面色依旧尽是喜色,才又说道:“乐大人毕竟是文弱文人,此行西北虽立了战功却也险些送了性命,这行军打仗的事怎么是文弱书生能够做的呢,依老奴来看不如将乐大人调回到朝中,侍俸在陛下左右做个词臣,还能替陛下打理票号事务,可谓才尽其有!”

徽宗赵佶闻言,微微的点了点头。

看父亲今日高兴,郓王赵楷觉的时机差不多了,在一旁小心翼翼的说道:“父亲,几日前儿臣接到乐天家一众妾氏请人代送儿臣的联名信,信上写的内容倒是有趣,儿臣不敢说,但又不得不说!”

“乐天家眷联名写信与你?信上内容你不敢说?又不得不说?”徽宗赵佶眼中好奇,又笑道:“倒是什么有趣的事,让你这么难为,不妨说来与为父说说!”

看着父亲面上未有任何不悦之色,赵楷才小心翼翼的回道:“禀父皇,乐家六位妾氏想让儿臣为乐天做媒,向父皇求亲将茂德妹妹下嫁与乐天!”

事实上赵楷自从被史勾当说动心之后,便想将此事说与父亲,但一直苦于寻不到时机,眼下乐家家眷给了这个机会,赵楷正好借机说出来。

闻言,徽宗赵佶眯起了眼睛,缓缓说道:“乐天未娶妻便纳妾,在朝臣中风评颇为不好,你妹妹茂德怎么也是千金之躯……”

看自家父亲没有出言反对,赵楷与侍俸在一旁的梁师成便知道这事差不多有门,心中都清楚,乐家家眷之所以想让乐天适于茂德帝姬,是想让乐天远离朝堂纷争,更不想乐天在沙场上出生入死。

“陛下,西北大捷……西北大捷呐……”

就在徽宗赵佶还在心中揣测之际,只听得有急促的脚步声远远的从外面传了过来,随即便听到有人扯着嗓子用不男不女如同阉公鸡般的腔调喊道,随即史勾当官跌跌撞撞的跑了进来,上气不接下气的喘着粗气。

“大捷?”闻言,徽宗赵佶先是惊讶,随即大喜道:“慢慢说来……”

喘了两口粗气,史勾当官稳了稳心神,将怀中自西北传来的捷报双手呈上,口中贺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刘法部几乎兵不血刃于夏境卓啰和南城外一伇俘夏人兵马万余,又借机诈开夏人所据盖朱城又俘敌两千余,实为我大宋开国来前所未有之大胜!”

“什么?两伇俘敌一万两千多人,而且几乎是兵不血刃?”显然徽宗赵佶也不相信这话,惊异之下也不顾帝王君仪劈手抢过史勾当官奉上的捷报,展开细细的看了一遍,脸上的惊色瞬间变成了喜色,情不自禁的哈哈大笑起来。

口中大笑的同时,徽宗将手中捷报递与郓王赵楷,口中道:“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亮的,乐天这小家伙不止在赚钱上有一手,这领兵打仗也是块料,怪不邓洵武当初要推荐他去西北,这邓洵武也算是慧眼识珠。”

接过捷报,郓王赵楷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眼中也尽是惊异。侍俸在一旁的梁师成也是眼巴巴的望着,草草的扫视了一番,心中也是惊异非常。

夏境卓啰和南军司一伇还有赚取盖朱城的过程在捷报上写的清清楚楚,捷报上刘法更是写的清清楚楚,有此大捷均是听取了乐天所献计策而为。这实是大宋开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大捷,一万两千个战俘摆在那里,这可不是一万两千个首级,首级可以做假的这战俘可做不得假,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大捷。

主子养奴才除了侍候自己外就是留着来取悦自己,似梁师成这等做奴才做成了精的,自然反应迅速,立时口中呼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陛下又得文武双全之臣,实为我大宋国运昌隆之像啊!”

梁师成忽的意识到乐天真正的价值来,文能为国赚钱治世,武能上阵杀敌,这样的人做为左膀右臂与盟友最为合适不过了,试想自己在朝中文有王黼,还有文武全才又计谋层出不穷的乐天,无疑更能将外朝操控于手中,倘若乐天真的做了驸马爷,无异于断了自己的左膀右臂,少个有力的盟友。

再说原本只是六品官的乐天,此次回来之后因为军功,那个追赠的四品便会货真价实起来,纵观大宋历史除了那些世袭之职外,二十岁的正四品文官前所未有呐。

况且自己与童贯素来不合,童贯不止热心于边功而且还醉心于在陛下面前与自己争宠,内廷中与自己争权,更还想左右控制朝局,实在是自己最大的对手,虽说自己与童贯默契的面合心不合不撕破面皮,但私下里也是彼此异常忌惮对方。

纵观整个宋朝历史,宦官一直被皇室限制了权力,更被文臣压的死死的,惟有徽宗朝的童贯、梁师成、杨戬、李彦这些太监成了气候,不止左右朝政更是将文官压的死死的,究其原因除了徽宗赵佶放权外,这些太监彼此间再是不合,但却守着最后的底限,那就是不闹内讧,这也是宫中所有太监的共识,太监们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抱团取暖的道理还是懂的。

梁师成心中清楚的很,在西北六路中与童贯不合头的将领大有人在,种师道、刘法是最明显的二个,而且注意到一个细节,这份捷报不是枢密院传过来的而是皇城司传来的,则意味着传捷报的时候,刘法与乐天有意无意的绕过了童贯这个总领六路兵事的上级。

很快梁师成意识到,以童贯行事跋扈的风格,绝不对与乐天好好相处的,二人间势同水火只是早晚之事,若是将乐天这个楔子长期钉在西北,用来牵制童贯也是不错的主意。

就在徽宗赵佶心中高兴之际,史勾当官又从怀中拿出两个奏本,呈上的同时说道:“陛下,奴婢这里除了西北的捷报外,还有熙河路经略安抚使刘法与集英殿修撰乐天呈上的请罪疏!”

“请罪疏?”徽宗赵佶面露不解之色,伸手将两本奏疏接了过来,随即笑了起来:“想来他二人还为统安城之败而不心存不安,才会多此一举!”

草草的将刘法与乐天的奏疏看了一遍,徽宗眼中神色忽的凝重起来,口中低语道:“违制?”

没有徽宗的允许,郓王赵楷是不能随意翻看奏疏的,但察颜观色略加猜测再联想到上次统安城之败,很快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刘法与乐天之所以会取得这么大的胜利,二人肯定是违反了枢密院提前做好的作战布署,没去进攻统安城而是才会出奇不意的出现在卓啰和南军司外,才会有了这大宋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两场大胜。

吸取了前朝败亡之教训,自太祖皇帝开国来,朝廷对武将军权控制的极是严格,违制的处分也是很重的,如西北名将种谔当初因为违制打了胜仗但也受到了降职处分,这刘法与乐天二人虽打了胜仗但也免不了被追责。

赵楷很快又意识了另一个问题,枢密院制定的作战计划有缺陷,若不然刘法与乐天二人也不会冒着违制的罪名出兵盖朱危。

意识到讲意识到,但赵楷做为亲王却不会出面干涉朝政。

“陛下,奴婢这里还有熙河路经略安抚使刘法一封奏疏!”就在徽宗赵佶深思之际,史勾当又禀报。

被打断了思路,徽宗并没有发怒,只是笑骂道:“你这杀才,就不会将所有奏疏一并拿出来么?”

说话间,徽宗赵佶拿出刘法的奏疏,随即眼中泛出几分惊讶:“乐天被行刺了,而且还是夏军统安城主帅晋王察哥派人行刺的?”

闻言,一旁的郓王赵楷心中也是一惊,忙道:“乐天被夏人行刺了,不知伤的如何?”

“父皇恕儿臣无礼!”很快赵楷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忙请罪道。

不止是赵楷便是梁师成闻言,心中也是一惊。

赵楷是赵佶最宠爱的儿子,自然不会罪怪,只是说道:“无妨,乐卿是国之栋梁,值得三哥儿这样关怀!”

说完,徽宗赵佶将手中的刘法奏疏递与赵楷。

“乐修撰没事便好!”看过奏疏,赵楷松了口气。

“如果朕没记错的话,这是乐卿第四次遇刺了!”徽宗赵佶摇头道。

若有朝廷命官遇刺或是死于非命,这事放在边远之地实在太正常不过了,但放在京官的身上便是泼天的大事,更何况乐大人是在皇帝面上挂了名号的,寻常的边镇官员死了也就死了,但放在乐天身上事情就不小了,而且行刺的幕后主使还是夏国皇帝胞弟堂堂一国亲王,更是一军主帅,这无疑抬高了乐天的身份。

一份捷报禀与总领边事童贯,另一份捷报走皇城司传递的消息的路子送于汴都大内,乐天是有意这样做的,为了就是防童贯黑锅别人背、功劳自己领的高尚行事情操。

再者说乐天也知道违制的严重后果,之所以发出捷报与请罪奏疏,不过是为了争取宽大处理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