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擎宋
17050300000151

第151章 :新任县衙三大老爷

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平舆城外五里,长亭前,乐天拦下陈知县轿子。

乐天斟满杯中酒水奉与陈知县,“大人且先走一步,在下随后便至!”

其实乐天真还没有什么好送别的,过了年至多不出元月,自己就去京师太学报到,这出城五里相送不过是为了情面走个形式而己。在三里外,是李都头带着县衙六房押司为陈知县送行。

陈知县接过酒一饮而尽,叮嘱乐天道:“眼下年关将近,怡情娱乐之余切莫荒废了功课,常言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何况你根基并不牢靠。”

“大人叮嘱不敢相忘。”乐天回道。

陈知县又叮嘱道:“太学月试,经义策论并不似县学州学那般生辟,多出自我与你的那些试题当中,我令你多读多背,便于你日后融合贯通,待悟透其意时,便会如臂使趋,为己所用。”

乐天终于明白陈知县让自己背诵默写经义策论的原因了,笑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大人之意,在下明白了。”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陈知县跟着念道,忽然点了点头:“说得正是这个道理,你果然心有所悟,比方的甚为恰当。”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诗出自于辫子朝一位名为孙洙的官员口中,我们所熟知的唐诗三百首便是其所编撰,眼下从乐天的口中吟出,也算是经典之句了。

二人又叙谈了片刻,陈知县才上了轿,就在乐天拱手致别之际,陈知县的轿子又停了下来。

“大人,何事?”见陈知县轿子落下,乐天快走两步上前问道。

陈知县压低了声音:“那修堤立碑之事,尚未完成,还要你留意督促一二。”

“请大人放心,在下定会多加留意。”乐天回道。

得到乐天答复,陈知县才起轿离去。

不止是新任知县到了,新任主簿、县尉也俱是到齐了。

陈知县走的第二日,严主簿与霍县尉也齐齐离开平舆,虽说场面做的没有陈知县那般大,但在乐天的策划下也是风光十足。

还有八、九日的光景便是元旦,家家户户开始忙了起来。(古时将春节唤做元旦,现下将公历元月一日称为元旦是近代的事情,实在有违古意。)

乐天隐隐间感到有些不妥来,总感觉县衙里这几位新老爷上任似乎急了些。不过乐天也未过多在意,古时官员只要被授了实缺,都会马不停蹄的赶去赴任,早到一日便能早领一日的俸禄,过年时还有过节费可以多领。

大宋冗官,很多官没有俸禄都在那等着实缺,也是不争的事实。

这边刚送走严主簿与霍县尉,令乐天意想不到的是与自己一同贡入太学的两个州学同学,于防、程谨二人寻上门来。

乐天怎能不尽地主之谊,上一次在蔡州烟柳阁被黄宾之搅得没了兴致,这一次乐天让二人尽兴而归。

将二人安置到本城的烟花楚馆中,正在痛饮间,便有人寻上了乐天。

眼下俱己饮的有了酒意,乐天着两个姿色明艳的伎家姐儿陪着二人,令二人暂且也顾及不到自己,乐天告罪了一声,便出得门来。

来寻乐天的足有五、六个人,俱是乐天的熟人,说的再明白些,这些人都是修路、建桥、筑堤诸多工程中,送建材石料的那些本地士绅商户。

一众人聚在雅室内,乐天问道:“诸位聚得这般齐整,究竟发生了何事?”

那庄员外率先说道:“平舆修路、建桥、筑堤的诸项工程眼下基本完工,新任知县老爷却无缘无故扣了我等最后一笔料钱不肯发还。”

“是啊,是啊。”其余人也是随声附和,其中便有秦姨娘的胞兄秦放。

乐天不解:“陈知县卸任前,不是己经吩咐户房将银钱付与你等,为何还会被那新任知县扣留?”

“县衙户房每月二十一日与我等结账,这知县老爷上任来得早了。”有人说道。

更有人冷笑道:“这新任知县无非是想借着年关临近,敲上我等一笔竹杠而己。”

众人皆点头,言称如是。

“乐大官人!”

就在这时,雅室的门被人推开,有一人慌慌张张跑了进来,众人将目光投了过去,此人是主事刑房的小吕押司。

“发生了何事?”乐天问道,看小吕押司这般表情,县衙里想来又出了什么事情。

小吕押司喘了口气说道:“新任的知县老爷吩咐了,修路筑堤立碑有违国制,要将河边那刻好名字的碑石砸碎。”

“岂有此理!”

未等乐天说话,几位士绅商户先不愿意了,这碑上的铭文中也记有他们的功劳,虽说送了工程建材石料,但也是捐了银钱的,听这新任的知县要砸了这功德碑,心中又岂能忍受。

为了稳定一众人的情绪,乐天安抚道:“乐某且先去县衙观望,劝那县尊早些将银钱发放你等。”

“有劳乐官人了!”本城一众商户谢道。

出了酒楼,乐天直奔县衙而去。

到了县衙,乐天却扑了个空,不止是新任知县便是新任主簿与县尉,俱是不在衙中。问衙中差伇吏员,一众人皆言不知,最后那后堂门子说道,新上任的三位老爷此时正在县公馆中。

不止是县衙,乐天也是县公馆的常客,又岂能陌生得了。敲了敲门,县公馆的门子出来张望,未待乐天说话便露出一副笑脸施礼,“小的给乐大官人见礼了。”

示意那门子免礼,乐天问道:“衙中新任的三位大人可在县公馆内?”

“回乐大官人的话,田知县与新上任的袁主簿、郭县尉俱在县公馆内饮酒。”那门子笑吟吟的回道,又压低声音说:“今日是县衙三大老爷头次见面,筵席间还唤了女伎来助兴。”

这公馆门子是平舆本地人,自然清楚乐天的根底,所以知无不言。

“我在这里等候,你去与我向田知县传话,生员乐某有事相见。”乐天说道。

那门子应了一声,忙去禀报。

不一刻,那门子哭丧着脸出来。

见这门子模样,乐天轻挑眉头:“新任知县老爷不见?”

那门子点了点头,不敢答话。

“你且再去与我通报。”乐天冷声道。

都知道乐天辞了官专心考取功名,但之前也是朝廷敕命的七品官员,更不要说阿姊乐氏还是七品的敕命,李都头在衙里也是一号人物。

门子不敢违抗,再去禀报。

这次乐天没有立在公馆外等候,信步进了公馆,随在那门子后边行去。进了县公馆,未行几步,便听得那边暖阁里有丝竹乐曲声、吃酒声与女伎的调笑声传了出来。

乐天不由皱起了眉头,这新知县刚刚上任便声色饮宴,对于平舆百姓来说绝非是什么好兆头。

门子到了暖阁外,拜道:“大老爷,本县生员生大官人求见!”

“都说过不见了,还来絮叨做甚!”暖阁内有人不耐烦说道。

“老爷们正忙着呢,一个生员能有甚事情,打发走便是!”另一道声音也跟着说道,显然是拍马的下人杂伇。

闻言,乐天的眉头挑得更紧了些。示意那门子退到一旁,轻推暖阁大门走了进去,见县衙刚刚赴任的三大老爷身边各伴着一个女伎正在宴饮,遂拱手道:“生员乐天,见过三位大人!”

县学生员可以免身伇,但并不具官身,见到本县父母官开口自然要称呼一声父台老大人或是老大人,田知县见眼前这生员没大没小,直接唤自己等人为大人,心中立时生出了几分怒意。

见乐天不过十七、八岁的年纪,田知县傲然道:“你不在家中寒窗苦读,来寻我等做甚?”

对于田知县所问,乐天未做回答,反问道:“在下想问大人,前任陈知县与本县士绅商宦募集银钱,修路、建桥、筑堤俱是善事,为何知县大人突然不许立碑留名?眼下时近年关,正是生意人年底清账的时候,还望县尊将县衙拖欠本县商户的建材石料钱付清。”

“县衙公务岂容你一小小县学生员过问!”田知县冷哼了一声,吩咐道:“来人啊,与本官将此人哄了出去!”

话音落下,那随田知县一同赴任的亲信上前来赶乐天,口中喝道:“快走,快走,若再留在这里废话,小心我等将你叉将出去!”

“好大的胆子!”乐天冷哼一声,目光扫过几个驱赶自己的杂伇,喝道:“吾乃天子门生,你们也敢有辱斯文。”

考中进士的才能自称天子门生,现下朝廷以三舍制取官,能够入贡太学的生员自然有资格自称天子门生。

乐天话音一出,那田知县身边的几个亲信杂伇神情一滞,不敢继续上前。

刚刚上任的平舆三大老爷也是齐齐心中一惊,却又有些不敢相信,眼前这十七、八岁的少年是入贡太学的生员。

虽说田知县有些不大相信乐天是太学生员,但知道乐天不敢做假,随即说道:“朝中有制不得随意乱立功德碑,本官也是按章程办事;至于拖欠商户建材石料钱,那是因为上任知县卸任后,县衙库房所余银钱有限,不足以支付建材石料支度。”

平舆县衙库房有多少银钱,自己比新任的三大老爷还清楚,乐天怒极而笑:“三位大人果然好兴致,县衙无力支付赊欠商户的银钱,却有心浪费公帑在这里花天酒地!”

“放肆!”田知县重重的拍了一把眼前的桌案,将一案碟盘碗盏震得叮叮当当乱响,口中斥道:“来人啊,与本官将这大胆狂生轰将出去。”

“大老爷,不可!”那县公馆馆丞听到暖阁这边吵闹,忙奔了过来唤道。

“有何不可?”田知县喝问道。

对于县公馆馆丞这样末入流的小官,田知县实在无需客气。

县公馆馆丞忙说道:“乐官人是李都头的舅弟,还是……”

“县衙快伇的李都头?”郭县尉睨眼望着县公馆李馆丞问道。

“正是!”李馆丞回道。

“不过一小小的快伇班头,我当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郭县尉嗤笑道,又冷哼一声:“传本官的话,明日那李都头便不要来县衙当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