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一个人跳舞:西方文人的独身
16993100000001

第1章 前言

一个人跳舞,刚刚好,不知从何时起,独身成为一个迷人的话题。

在那些偏远的农村或闭塞的小镇,独身是一种耻辱,是被动和无奈。而在那些时尚的都市,独身有时是一种光环,也是一面旗帜,上面赫然写着独立、个性和另类。当不少人被婚姻折磨得疲惫不堪、无处藏身的时候,独身者的魅影总会迈着最轻盈的舞步向人们发出邀请。

独身者也会有黯然神伤的时候,但比起婚姻中一些互相撕扯得面目狰狞的男女,那种忧伤也显得优雅而美艳。

这是一批来自西方的文化英雄,曾经引领过文化浪潮,书写了文艺史的传奇。独身,彰显着他们独特的生命状态和生命体验。在人类文明史上,他们因为自己划时代的作品而令人着迷,又因坎坷曲折的情感历程令人惊奇。

这本书,首先意在揭秘这些文化英雄鲜为人知的情感历程,勘探他们深邃幽秘的内心世界。

他们当中,有的人独身是因为对艺术的爱超过了对异性的爱。卡夫卡就非常担心娶了妻子会让他远离文学创作。在那些漫漫长夜里,他更愿意让自己在文字中飘浮,如果有妻子相邀共枕,抑或是红袖添香,都会让他感觉是与文学的疏离。凡·高很想拥有一位妻子,但他的理想是让妻子跟他一道献身艺术,当他是画家时,那个妻子就应该扮演模特的角色。而且他还天真地认为,生活有了绘画就够了,他坚决让那些衣食住行走开,于是,那些理想中的妻子也跟着走开了。

有的人独身是缘于自由的诱惑。在萨特看来,再也没有比不结婚而又拥有源源不断的爱情更美好的了。他的人生是他的哲学的组成部分,他要自由选择存在的方式。梭罗之所以能在瓦尔登湖实现独居,要归功于他妻子的缺席。他坚信,瓦尔登湖如果有了夏娃,就不会有这种纯粹和宁静。正因为他一生独守,人类才有了那部迷人的《瓦尔登湖》。

有的人独身是因为对母亲异乎寻常的爱或者恨。叔本华因为嫌恶母亲而引发了对所有女人的恨,女人让他一生都感觉倒霉,这更加剧了他哲学上的悲观与绝望。普鲁斯特却因为对母亲异乎寻常的爱而拒绝了其他女性,他甚至怀疑爱情存在的真实性。一部《追忆似水年华》无非证明了一个道理:所谓爱情,只不过是一场幻觉。

有的人独身恰恰是因为他们太关注理想的婚姻。简·奥斯丁终其一生都在研究女人如何能嫁得一个好丈夫,她甚至找到了好姻缘的秘密,但却因此错过了自己的婚姻。贝多芬一心梦想着娶个上流社会的女子为妻,但他太偏执了,结果事与愿违。

还有人独身是因为他们对同性的兴趣超过了异性。金斯伯格的同性恋跟时代对他的伤害有关;安徒生渴望同性的友谊牵涉到他童年时代缺失的父爱。他们都从同性那里寻找慰藉,结果他们仅仅找到了这个世界一半的美丽。

这本书,不仅仅关注这些文化英雄的独身生活,还关注他们的独身生活与艺术、文学或哲学成就之间的关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独身生活是他们文化成就的催化剂。

凡·高千方百计地想觅得一位妻子却总也不能如愿,独身把他推向绘画艺术的巅峰。对于那些文学家,独身生活更好地孕育了他们恣意飞舞的文字,成就了普鲁斯特那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巨著《追忆似水年华》,也使艾米莉·狄金森收获了奇异的诗句。对于萨特和波伏瓦而言,放弃婚姻成全了他们活出更多的可能性,使他们的创作与情感体验互相成就。因为独身,尼采更为孤独,更深刻地体味到酒神狄奥尼索斯对他的召唤,于是,他向着几千年的欧洲基督教道德谱系发动攻击……

即便如此,千万不要把这本书当成独身主义者的宣言。如果你想通过阅读本书而获得独身主义的自信,那么你可能会失望,因为它不是在宣扬独身主义,相反,它在分析独身与这些文人成就的同时,也展示了他们一个人跳舞时的孤单与落寞。当你看到尼采为驱赶孤独而拥抱陌生人时,你保准会为独身主义者唏嘘不已。

当然,他们虽然身处落寞,却也躲开了婚姻中的烦琐,徜徉在文学、艺术与哲学的世界中,过着更加纯粹更具精神性的生活。对于婚姻中的普通人而言,每天还能有多少时间在思考,还能拥有多少自己的空间呢?更多的闲暇被爱人、儿女占用了,享受了天伦之乐,但也失去了很多思索的快乐和创造的力量。而这些独身者,虽然孤单落寞,却无时无刻不在追问人生的真谛,成就了自己的艺术与哲学。

独身之于人生是一件幸事抑或是不幸,没有人说得清楚。但有一点是清楚的:这些文化英雄不是因为他们的独身而美丽,但独身无疑增添了他们的美丽与神秘。

不管你是处在婚姻之内还是婚姻之外,只要你真正地为情感伤痛过,也真正地爱过或恨过,你都能与本书中的主人公产生共鸣,因为他们就是一群至诚至真的人;同时,只要你在婚姻之外还有更高的人生追求,你才会理解这一群人,他们虽然一个人跳舞,甚至有时舞姿并不优美,但他们却迈出了最精彩绝伦的舞步。所以一个人跳舞,有时刚刚好。

青黛

2006年12月15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