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我的七煞鬼夫
16922000000175

第175章 往事不堪回首

“可是,你们族谱里写了。李守财与李秀英从小就订有婚约,后来李守财进省城念书,回来却带回来一个省城女子,想要解除和李秀英的婚约。可是最后,你爷爷还是娶了李秀英,那个省城女子却再也没有提到。”

我指着族谱上,向李富贵逼问道:“村长,你们老李家的秘密,我本不该过问,但是这件事关系到你们李家屯整个村子的安危,你是时候该说出来了。你要是再隐瞒下去,那我也帮不了你们了。”

“别别……,法师,你可一定要帮我们啊!”李富贵抓着我的手恳求道。

“那你把你知道的事情,都说出来吧!”

“唉!”李富贵摇了摇头,无奈道:“爷爷他一生正直无私,光明磊落,为公为民,于公于私,都是村里人的典范。也只有那件陈年旧事是他一生的污点!”

清朝末年,时代动荡,国难民灾,百姓流离失所,朝不保夕。外有洋贼侵华,内有军阀相斗,国民苦不堪言。

一时之间,各种救国势力纷纷爆发,却最终被腐败的清政府和外国入侵势力所打压。

人可抓可杀,然而救国的热潮,却无法熄灭!

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正直国难当头,李守财决心去省城读书,参加救国行动。

几年后,孙中山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口号,爆发了辛亥革命救国行动,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于1912年元旦,建立了中华民国。

同年春节,李守财带了一个省城的女人回到家乡,并改名为李智儒。然后说现在都讲自由恋爱,他无法跟定有婚约却毫无感情的李秀英成亲,他爱的是那个省城女孩。

这次带着女孩回到家乡,一来是为了让女孩见见他父母,二来则是要求解除他与李秀英的婚约。

可是李守财的父母思想守旧,又极为的好面子,想要解除婚约,也得是人家阎君犯了七出中的哪一条。可是人都还没娶过门,哪有犯什么七出,再者,李秀英品行也并没有什么问题。

而且,李秀英思想上虽然比不了城里的阎君,但是也不是那种老顽固。知道李守财喜欢的是别人,要解除婚约他也没意见。

这种被强行解除婚约,对于一个女孩来说,伤害是很大的。如同还没过门,就被人给休了。

虽然李秀英没有意见,但是他父母却咽不下这口气。再加上,李秀英样貌俊秀,又勤快懂事,李守财的父母也非常喜欢这个准儿媳妇。

可是拗不过李智儒的决定,最后两家老人商量之后,决定跟李智儒许下一个约定。只要那个省城女子,肯受得了乡下的清苦生活,陪着他留在李家屯三年,那么他们就不再反对,让李智儒与那个省城女子成亲。

李智儒一口答应了下来,日子很快就过了两年多。

民国四年,窃取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积怨已久的国民纷纷揭竿而起,反对袁世凯的统治。

在孙中山的引导下,全国各地纷纷爆发武装反袁斗争。李智儒也决定去参加革命,省城女子没有反对,并告诉他好男儿应当做出一番事业,不该为儿女情长所束缚。

在李智儒离开后不久,两家老人开始变了脸色,处处为难于他。最后直接劝说,让他离开李家屯,离开李智儒。

气愤的女子痛骂李家四老,背信弃义,不守诚信。然后还说,他这次离开,就去前线寻找李智儒,和他结婚,再也不回这里。

李智儒的父亲听到这话,顿时怒气冲头,让李智儒不回家乡,岂不是要让他们老李家断子绝孙,让他们夫妇无人养老送终,并且成为村里人的笑柄?

李智儒是他父亲这一辈的骄傲,他怎么能容许一个外面来的女子,将他一辈子的骄傲就此毁掉?

于是李智儒的父亲一气之下,抓起一根棍子就把省城女子打晕了。然后趁着夜色,把他装进了猪笼里,绑上石头,沉到了村外的河里。

几年以后,李智儒回到家乡,却被告知省城女子不堪忍受这里的生活艰苦,已经通知了家里人,把他接回省城去了。

李智儒知道省城女子对他的心意,可是他这一去不回,这么多年连封书信都没有。省城女子离去,也有可能,而且他也没有想到,他的父母会对他说谎。

不久之后,李智儒又离开了李家屯,跟着队伍打了几年仗。

后来得知他父亲病重,才又返回家乡,知道了他不在的时候,都是李秀英一直在照顾他的父母,心里对李秀英十分感激,对李秀英也产生了一些好感。

民国十三年,也就是1924年,李智儒和李秀英结了婚。也是在那一年,他开始担任李家屯的村长。而从那一年开始,村外的小河每年都有人溺水身亡。

“原来这个女水鬼是你爷爷的旧情人啊?你太爷爷造孽杀人沉尸,你爷爷始乱终弃。本想遇到佳人,可以托付终生,没想到千里迢迢来到这偏僻的李家屯,受尽了白眼与排斥,却最终等不到红盖头掀开的那一天,无辜枉断了性命。这事情要是落到我身上,我也诅咒你们李家屯的人都不得好死。”我愤愤然道。

李富贵脸色铁青,苦着脸求道:“法师,怎么说也是我们老李家造的孽,你说这该怎么办才好?”

“村长,你放心好了,我既然答应了替你解决这件事,就一定会办好的。”

“法师,谢谢你,真的太感谢你了。”

我起身,向外面走去。

“法师你去哪?”李富贵问道。

“我去你们祠堂逛逛,你就不用管我了。”

我带着大黑狗,来到了李家屯的老祠堂里。因为李小二告诉了他,在李小二小的时候,贪玩曾经在祠堂里面,找到一些奇怪的东西,只是害怕被大人责骂,又给放了回去。

据说,这件祠堂已经盖了两百多年,虽然这么多年,偶尔也会有翻新修缮。但是祠堂的内堂,摆放着李家屯历代有身份的人的牌位的地方,则是从来都没有动过。

我按照李小二告诉他的地方,钻到牌位架子的后面,然后在李智儒的牌位下面,发现了一个藏在暗格里的盒子。打开了盒子,里面竟然装了厚厚一沓,没有寄出去的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