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末代天策
16899200000123

第123章 新的仓曹参军

“叔叔,别来无恙?”陆鸿急趋两步,在洪成面前恭恭敬敬地作了个揖。

洪成坦然受了,拱手还了半礼。这才相携着往前堂走去,常安已经先一步回屋倒茶。

“听说您年前去了神都,因此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打算前来拜访,没想到您刚好回来了。”陆鸿颔首谢过了常安的茶水,向洪成说道。

洪成呵呵一笑,说:“说起来我们在神都时隔着不远呐,元旦时的大演武又教你出了回风头,那天满大街都在说论这事,我才知道原来你也在神都。”

陆鸿不好意思地笑笑,谦逊地说:“外界传言有些夸张,不足信也。”

洪成眯着眼将他上下打量了一遍,点头道:“咱们上回见面还是在你家,那时我请了高正实帮你治伤……一晃眼已经快一年了,世事变迁莫过如是啊……”说着感慨万分地叹了一声。

陆鸿赶忙对他表达了感激:“还要多谢您当日请了高医正,否则小侄这条性命怕是早都不在了。”他忽然想起了甚么似得,说道,“--说起来,高医正就在小侄那里做客,您若是有闲暇的话,不妨也过去坐坐。”

洪成忽然哈哈大笑,指着他摇头说道:“你啊,我就知道你大忙人,无事不登三宝殿!今日来会我这老头子,是看上了我这两膀子力气罢?”

陆鸿见他一眼便瞧出了明堂,只好承认下来,笑着说:“还是瞒不过您的法眼。”

洪成笑道:“不用拣好听话说,你如今拍我马匹,只要我答应了,回头就得拍你马屁,倒做的一手好买卖。”

陆鸿陪着他笑了一会,渐渐收起脸色,认真地说:“叔叔,平海军算是百废待兴,兵曹、仓曹两个参军都空着位子,从七品,您若是不嫌委屈,这两个任您挑拣--如今杜康就在我曹司里做仓曹佐使,也算是人尽其才哩。”

洪成思索了一下,说道:“这么样罢,你婶子带着你两个弟弟到上河村去耍了,估摸着还要在你家多住几天。我反正左右无事,跟你去一趟平海军,找高正实叙一叙再说,自打去年离了保海,哥儿俩还没见过面。”

他这么说其实已经算是答应了,不过撇不下面皮,先拿高健出来遮拦,顺个台阶儿下下。

陆鸿听他的语气,便暗暗放下心来。两人东拉西扯又说了一会闲篇,洪成将旱稻的事情提了一嘴,说是想找个机会亲自到林邑国去看看。

陆鸿虽然不知道“林邑”这个地方,但是经过洪成解释,是在真腊以南、又叫占波之后,便知道其实就是越南占城,而那个所谓的“旱稻”,其实就是占城稻……

记忆中这个稻种最早还是宋朝前后传入的中国,先在福建地区成功种植之后,这才渐渐推广。

他十分支持洪成的想法,不过也提了一点意见,占波与青州气候相差太大,说不定千辛万苦将稻种带回来之后,并不能适应本地,那便白费功夫了。

他请洪成最好是等南北一统之后,取了稻种先在南方的福州、泉州等气候相类的地区试种,先保证成功率,再慢慢摸索推广的可能性--大不了到时候他奏请皇帝,让洪成带使持节,正式地访问一趟占波,通过官方途径,争取全面完整地获取这种旱稻的信息和种植技艺……

洪成被他说得心头火热,一个劲儿地点头,同时也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实在是太幼稚、太单纯,目光也太短浅了,光凭他一个人的力量,要办成这件大事不知要等到哪年哪月!

试想一下,到时候他身披上国朝服,手持仪节、圣旨,带着浩浩荡荡的使团,接受林邑国王跪拜聆制的时候,那该是何等的威风!

“可是……咱们大周和南唐来来往往打了一百多年,至今仍然隔泗水而治,想要一统该到甚么时候啊?”洪成说出了自己唯一的疑问。

陆鸿望着杯子里沉浮不定的青芽,斩钉截铁地说:“我相信,不会太久了!”

……

……

中午留在洪家吃罢了饭,洪成简单收拾了几套行装,便随着陆鸿上路了。

老仆人常安仍旧留在家里,从县城到平海军还有几十里路,他的身子骨未必折腾得起。

谁知晌午刚过了没多久,家里又来客人了,这回是县令岑维元。

老岑还是来劝洪成出山,给他帮手的,这回甚至带来了州里对他的答复,刺史大人明确表示可以帮他举荐洪成,并且告诉他这个事情就算到了朝廷,应该也能顺利通过。

就在他兴兴头头地打算跟洪成分说这事的时候,却被常安告知,他们家老爷刚刚跟着平海军的陆将军走了……

岑维元呆在了当地--这陆将军也太……唉!

他失落地从洪家离开了。

除了感到感到自己时运太背以外,其实岑维元并没有埋怨陆鸿,而是默然接受了这个事实。而且他立刻就盘算好了,就算洪成没有留下来帮他主持农务,但是自己找上门去请教他总不能避而不见罢!

岑维元一面暗赞自己的机敏,一面开始在脑子里安排后面几天的行程,看看甚么时候能抽出一两天的时间来,专程到平海军跑一趟,而且这事不能拖,因为农耕可不等人……

陆鸿等人一路驰到上河村,在胡家坐了片刻。陆鸿将洪成的事情说了,胡顺也十分高兴,再三叮嘱他不能亏待了自己的兄弟。

等回到平海军时已经天色擦黑了,陆鸿先安顿了胡顺,然后找人上山将高医正和刚刚下衙的范翔接了下来,当下便在指挥所里设宴款待,还请了杜康和几个团校尉作陪。

席间虽然没有明说,但是陆鸿话里话外打算请洪成接任仓曹参军的意思十分明了,洪成本人也只是敬酒喝酒,并没有加以否认,那些人哪里还不明白,劝饮时愈发的殷勤。

这平海军曹司里的两大参军虽然分工十分细致,但是总得来说,仓曹管着钱粮杂事,兵曹管着兵员名籍,都是指挥使政务上的左右手,因此谁也不敢将这位未来的仓曹参军得罪了。

再加上洪成做过一方首脑的缘故,不论气度、谈吐皆是高人一等,酒桌上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在这些文武官中倒很吃得开。

陆鸿瞧在眼里,仅剩的一点担心也烟消云散了。

第二天一早,离上操还有一刻的时辰,陆鸿便早早地穿戴整齐,带着小金子和亲兵们来到了校场。

他正打算指点那批新兵们使刀,一团甲哨的耿四便来找他……

“你说啥?”陆鸿不可思议地望着他,“五万贯?你他娘的可不兴诓我!”两人一前一后从人群中走出来,耿四便将青龙港小会馆里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给了他。

耿四拍着胸脯赌咒发誓地说:“我要诓你天打雷劈,人家说的真切,出兵给两万,打掉了给三万,那个朱大财主还说,过两天要来咱们这见你。”

陆鸿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其中的关窍,苦笑着摇了摇头。

耿四还追在后头,搓着手兴奋地说:“大人,有了这五万贯,咱们是不是能整个骑兵出来?您别看我老耿是步军出身,马也会骑的……”

陆鸿笑道:“你以为这五万贯很好挣?商人们打的能有甚么好主意,无非就是拿钱换荣耀、换功名,咱们若是拿了这钱,等于是给他们卖命了。”

耿四将信将疑地说:“不至于罢,我瞧那位朱大财主正气凛然的,真像是一片赤心报国哩。”

陆鸿停下脚步,掉转头来瞧着耿四,说:“我问问你,你是正九品下,假如现在有人拿一万贯给你,让你自愿降一级到从九品上,你干不干?”

耿四想也不想,高兴地说:“干啊!这种好事谁不干?只是不知上哪找这样的买主去。”

“那为啥哩?”

耿四道:“反正正九品和从九品也没啥区别,大小都算个官儿,再一个……嘿嘿,我这手头儿还真缺点钱。”

陆鸿点头道:“就是这个道理,你不缺这么一级半级的官阶,但是你缺钱--那个朱甚么的……”

“朱胤!”

“对,朱胤,他有的是钱,但是商人再有钱也没地位,不准乘马车、不准骑马、不准穿皮靴,住的屋子再是用金砖砌的,也不准造门头、扎牌楼。你拿一份朝廷功劳给他,说不定还有个‘忠义勇’的牌匾,这些东西他再苦苦经商十辈子也换不到,你现在让他拿十分之一的家产出来就能到手,你说他肯不肯?”

耿四挠着头想了半天,这才一拍大腿,恍然大悟地道:“原来是这个道理!哼,我还真当他那么好心慷慨解囊哩!”

陆鸿道:“那也未必不是,毕竟谁也没规定商人不能忠君爱国对吧。这样罢,回头召集各司曹、录事处、各团校尉到指挥所商议这事,你也来--哦,还有那个朱青,你让他单独来找我。”

“欸!”耿四点点头,见没别的甚么事,上操的时间也差不多了,连忙告罪一声,一溜烟跑回了营地里。

陆鸿举目望着这座由他一手掌握着的大军寨,发现东面原本坍塌的寨墙已经重新从平地上筑起一面半人高的夯土围墙。这夯土墙还只是半成品,墙头上还露着一排手臂粗细的长木桩,上下每隔五尺便横用纴木一条,以加强夯土的强度,因此整个墙面上都龇着长长短短的木条。

等这道墙夯到南北两面的高度,便可砌砖包壁,一段新的寨墙至此才算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