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懂自己,读懂你身边的人
16850000000009

第9章 看破身体微反应,立于不败之地(3)

一是愤怒。曾经看过《人与自然》中的片段,当猩猩的领地遇到外界侵扰时,就会用自己的愤怒表达它的态度:它会龇牙咧嘴,挥舞着手臂,朝着对方冲几步,然后停下,等待对方的下一步反应。无论接下来会是怎样的一番情形,它都已经表明了它的立场:如果你敢再朝前一步,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也就是说,愤怒的根源在于威胁。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一旦利益、尊严、自由和人格受到了挑战和威胁,他们会本能地做出类似的反应,在没有接到下一个信号之前,这种愤怒的情绪会造成毁灭的后果,这就是上面所说的: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二是防御。通过对方的“防备机制”逆推出对方是否已经进入了“战斗反应”。你想要跟一个朋友借钱的时候,他可能正好手头紧或者心里压根不想借给你,于是你在和朋友谈这件事情的时候,他会表现得漫不经心,到处翻找东西,四处走动,或者东张西望装作等待某个人。这些反应都在向你传达一个信息:他不愿意借给你钱。

这种防御最明显的表现还可以体现在面试中,如果面试官对你的资料和本人感兴趣,他会非常关注你,会提出很多问题,期望更全面的了解你,以帮助他决定是否可以录用你。

当然,你可能还有这样的经历,就是你的条件一般,在诸多的应聘者中资历平平,面试官翻看你的资料时草草应付,对你的提问也表现得很淡漠,甚至在你认真回答他的问题时,他起身去倒茶,或者接电话,或者跟别的面试人员交谈,到最后他会用一句话作为这次面试谈判的结束语:“那么,回家等通知吧。”

要想知道对方是否有防御机制,在更多的了解对方意图和动机的情况下,你只需要保持沉默和倾听,这样一来可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二来,耐心聆听可以使你更准确无误地了解对方的想法和看法,听出对方的言外之意,感受对方的情绪,洞悉对方的实意,以便于在这场有关利益的战争中处于主动有利的地位。

而更多的人,会面色发红、发白、发青。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在攻击前夕,是有迹可循的。

大多数攻击战斗行为的“初哥”都会紧张,看看他们发白的脸色和微微颤抖的手,就知道了。

威斯康星州有一个三口之家,实际上这是个抢劫团伙,父母一直以来瞒着儿子在临州的各银行之间寻找猎物。直到儿子长到了15岁,父母觉得应该把儿子也拉入伙,于是告诉了儿子真相。从小就不怎么接受正统教育的儿子很高兴,并主动提出要入伙。

一星期后,父母给儿子策划“成人礼”,就是抢劫花旗银行。可谁知一向聪明的儿子竟然在当天犯起了紧张病,刚一进门就不小心把枪掉在地上。警卫发现之后逮捕了他,夫妻在情急之下准备用枪反击救出儿子,却被有所准备的警卫们当场击毙!

攻击行为之前的紧张情绪,源于人们对自己的不自信,其反应通常是过失性、无规律性的。一个有熟练攻击行为的“熟练工种”,即使出现不了紧张情绪,也会出现某种兴奋。

这种兴奋会令攻击反应向愉悦反应靠拢,你甚至会在他脸上发现笑容,无论是眉宇间的起皱还是嘴边的长括弧,都证明这是一个真实、发自内心的笑容。

攻击者的兴奋是因为对攻击行为之后产生的满足感预期:可能攻击行为会使当事人得到利益上的好处,也有可能攻击本身能够满足他的心理需求。但无论如何,大多数人都无法摆脱这种预期。而预期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预期的满足感越强,兴奋就越大。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攻击前兴奋还是攻击前紧张,都是单纯的攻击情绪。须知,很多时候当事人发起攻击行为时的情绪,并不是单纯的。比如在公司例会上,一个与你相熟的同事,准备对你发难,以稳固自己在公司的地位。此时,你可能会在他的微反应上捕捉到羞愧的情绪。而羞愧反应很大程度上会抵消攻击反应,因此,你这位同事的反应应该是矛盾的、隐秘的、犹豫不决的。他的眉毛会起皱,会羞于看你,身体尽量不朝向你,需要指向你的时候,也可能不会过于直接地用手指指向你。但他也会呈现攻击反应:或许不会用手指指向你,但他会用手部的推送动作指向你;他会避免直接看你,但他在不看你的时候,对你的攻击一定是坚决彻底的。

实际上,人际交往中,真正的敌人不是与你谈话的对象,是“战斗反应”本身。你可以学习一些战略和技巧来克服它。

首先,尊重你的谈话对象,当然也要尊重你自己。如果你的谈话对象公开挑衅你,那么你要确保你回应的方式不会让你失态,稍后还能为自己骄傲一下。

其次,千万别耍阴谋诡计。像撒谎、威胁、敷衍、哭喊、挖苦、吵闹、指责和冒犯等类似的阴谋诡计,都会出现在艰难谈话中。

再次,清楚自己的弱点。如果有些人发现我们的弱点(不管是不是偶然发现的),想用一堆乱箭伤害我们,这时双方的谈话就很难避免争吵。或许你的缺点跟工作有关,你觉得你的部门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或者,这个缺点可能是极为私密的。但不管怎样,找时间想想是什么让你困扰。如果你清楚自己的弱点,那么在别人刺到你的痛处时你就可以冷静面对。

最后,大胆地承认你不知道的东西。乐观的人会认为,谈话中的每一次分歧都是两个善意人之间的误解,而悲观的人或许认为意见分歧实际上是一种恶意的攻击。在谈话遇到阻碍的情况下,我们往往忘记其实我们不必去猜测任何人的意图,只要清楚自己的意图就好。记住你和你的谈话对象都对彼此的意图模棱两可。如果遇到困难,你只要记住这句话就可以了,“在我们谈话的过程中,我意识到我没有充分理解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大胆地承认你不知道的东西,这会让你们之间的谈话回到正轨。

7.胜败并非常事,你的心理在作怪

胜败反应,是战斗结束之后的表现。胜利的人趾高气昂,失败的人垂头丧气。经过战斗之后,你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的胜败反应,来分析此人心态,还可以用来预测事情未来的走向。但是生活中,没有绝对的胜利,也没有绝对的失败,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处于胜利和失败的边缘,于是,我们焦虑,我们患得患失……可能我们觉得自己掩饰得很好,但是,你的身体反应却不会说谎。

(一)胜利反应

胜利反应最主要的标志是喜悦。比如生活中,当我们通过努力完成一件比较有价值的工作之后,就会站起身来,走到窗户边,长长地舒展身体,伸个懒腰,最大可能地让自己的身体和神经松弛。这样做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前途明亮、未来美好,一种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

除此之外,表达获胜情绪的面部表情还有微笑。我们可以看到当一个女孩在表达自己满足、幸福、胜利的时候,会有灿烂的笑容。她的眼睛在微笑,嘴角上扬,头会略微左右摆动,幅度不大,整个动作会在一两秒钟内完成。

当一个男孩在自己喜欢的女孩面前表现得意的时候,他会叼根烟,装出坏坏的样子,然后眯着眼睛朝女孩笑,这时候伴随的其他小动作是抖动腿或者脚。

有些人,或许因为场合或者个人素养的原因,喜怒不形于色,但总会在一些细节上露出马脚。

南北朝时期的淝水之战,先秦大军80万南征东晋,意欲鲸吞东晋,统一天下。东晋宰相谢安主持抗敌,在战前,他做了许多调度,瞄准了先秦军队的弱点,主动迎敌,并没有坐以待毙。两军主力对阵之前,谢安正在下棋,任何人都看不出这位宰相有什么紧张的。几个时辰后,前线捷报传来,秦80万大军土崩瓦解,东晋奇迹般地大胜。谢安闻言只是淡然地说“下完这盘棋”。所有人都被谢安的淡定所折服,谢安也确实泰然地下完了这盘棋。棋毕,谢安准备出门,木屐在门槛上绊了一下,一只屐齿被绊掉了,他竟然没有察觉,就这样去了朝堂……可见,谢安的情绪也是狂喜的,但多年的教育和涵养让他并没有喜形于色,可那个绊掉的屐齿清楚地表明了他的心情。

胜利反应还体现在:一个人的胜利或者喜悦的情绪越高,他的动作幅度就会越大,需要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多。跳跃、奔跑还有欢呼,这些消耗能量的活动都是胜利反应的标志。

总之,胜利就像让人吃了兴奋剂,他们会想到一切可行的极端动作发泄兴奋;而越大的胜利,越会令人产生这种兴奋感,饱满的胜利则会令人出现那些通过跳跃和速度挑战身体极限的冲动。比如足球场上,运动员常常一场比赛要跑10万米,而且经常是高速往返跑。一场比赛90分钟,如果有加时赛则是120分钟,对于常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酷刑,即使是那些职业球员也应该在坚持完比赛之后累得倒地不起。而实际上,胜利的一方无论再怎么累,都会从地上爬起来跑几步、跳几下以示庆祝。胜利仿佛是一剂天然兴奋剂,令人精力十足。

(二)失败反应

垂头丧气,仿佛身边的一切都变得萧瑟和冰冷,身体仿佛被掏空,头脑也木成一坨,无法清晰地思考,没有兴趣再关注其他的事情,甚至可能通过吸烟、酗酒来麻醉自己,这些都是失败之后可能产生的反应。而失败的本质,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人失败后,由于体内能量的流失,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因此不会产生过多的动作。一方面是因为此前体内能量已经消耗殆尽,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负面结果已经发生,不可挽回,所以无心关注其他事情。

古语云:胜不骄,败不馁。那些无论胜败都能很快调整自己,并且很快投入到新的战斗中再创造新的辉煌的人,注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而那些沉湎在自己昔日辉煌或活在失败里的人会驻足不前,到头来留下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