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选定负责者
从许多个人投资者的开店经历来看,店铺的开设纯粹是在赌博,既不知市场的现状,也不明了当地的未来发展趋势,只凭个人的喜好或者亲朋好友的鼓动就拍板定下一块店面,匆匆上马的结果往往是草草撤退,导致自己的投资信心遭到打击,资本也受到损失。反观之7-11这般有长期开店经验积累者,从容不迫,以专业人士为主体,进行商圈调查与分析,最后选出的店址一般占据了比较好的位置,能够吸引足够多的人潮,能有好的发展前景,只等坐着收钱!
……
7-11十分重视开店这一块业务,因为其事关日后的经营成败,可谓“一步错,全盘皆输;一步对,全盘皆活”。由于把开店的调查与分析放到了相当高的地步,因此,7-11在进行店铺开发时,一般都是由各大区域的总部直接插手。当然,总部的事情千头万绪,不可能人人一涌而上,因此还得指定专人。以日本7-11为例,在其总部内专设开发事业部。有意思的是,就是在专门从事开发的事业部中,居然还进行了细分:店铺开发部、店铺开发推进部。两者之间是有不同的侧重点的,店铺开发部主要针对那些已有的零售店,在得到其加盟的请求后,进行调查分析,以确认是否可行;店铺开发推进部主要针对新的店址选择和开发,从事的是不动产经营。
不要以为店铺开发部的工作就非常轻松,实际上,他们的工作非常难做。一般来说,建设一个新的事物比改造一些旧的事物更轻松。建设嘛,只要按自己的意图进行操作即可;而改造则只能就事论事,在原有的基础上拗过来,把自己的意识强加进去。因此,要在已有的大量申请者中选择符合7-11战略发展的商家,极为不易。而且,选出来后,还必须按7-11的要求对原来的商店进行相应改造,那些要求加盟的商店往往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仍不见起色者,亟需7-11“妙手回春”,必须由店铺开发部的人员进行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帮助其确立7-11的经营理念,实现扭亏为盈。这样的话,在进行选择既有商店的过程中,绝不可能率性而为,亦与店铺开发推进部的做法一样,都要进行相关的调查与分析。
第二节 环境调查
在进行开店选址时,绝不能目光狭小,而要把关注的视野放大一些。包括7-11便利店在内,一般都要开展一些较大区域的环境调查,特别是在进入一个新地区或做出一个新决策前,这种环境调查是特别必须的。
区域经济水平与零售业关系密切。一家便利店不能只有夫妻两人就可搞定,店虽小却也得有些人工,要考虑员工的质量和数量;利率水平与投资的运行成本和消费者的购买成本都有直接的关系。
人口统计分析。此点重在对一定区域内人口密度、收入情况、人口增长率、年龄分布、民族、学历及职业构成等多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调查。通过对这些统计资料的掌握与分析,有利于投资者了解市场的容量和潜力大小,有利于对市场进行细分,发现符合自己发展定位的大致方向。
文化背景调查。在一个大的区域内,会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有不同的民族聚集区;就是在一个社区里,也可能形成区别于其它社区的文化氛围。比如,一个相当部分都是下岗工人的聚集区,要想开设一家便利店的可能性就很小,对方考虑的是如何尽量节省钱,而不是图省事;同样,在一个以银发消费群为主的区域内,便利店的生存可能性也比较小。
房租地价调查。不同地点的房屋租金差别很大,所以,除了要搞清房主报价是否与当地地主市场相符外,还要考虑是否与自己的投资规模相符。不要盲目地相信地价越低越好,对于售价高过一般百货店的便利店来说,地价低的地方往往消费水平不高。而地价高的地段一般消费潜量高一些,虽然投入大,但收益也大。
基础设施状况。从某种意义上讲,便利店其实就是一种物流业。必须要有赖于区域内的良好基础设施。只有具备了畅通的道路、顺达的通讯和无碍的能源供应,便利店才可能有好的发展前景。总不可能让自己的便利店开在一个常常停电的地方吧?那么无休的服务又从何谈起?这一点在中国现行电力能源供应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值得注意。
服务保障问题。这一点也是环境问题,比较具体,但仍属于环境调查的范畴。譬如,当地的治安情况如何——在夜间开着个便利店,总得考虑安全问题吧;消防情况如何、垃圾处理是否及时、有关设施服务的费用如何等等,都值得进行深入调查。
第三节 商圈调查
商圈调查不同于大环境的调查,环境调查的资料一般比较充分,有据可查,只要稍加对证即可。确定了有潜力的零售区域,且在明确的市场定位前提下,就要选取具体的门店地址。像7-11这般的便利店在开设新店时,更把重心放在具体的商圈调查上。
商圈即是指某商店(或集聚的商店群)在地理上的吸引范围,该商店(或商店群)对周围地区生活或工作的消费者起主导作用,并对较远处消费者也有吸引力。这一理论是关于某一商业区或商业设施对周围顾客辐射范围的理论,是指导商业布局的重要理论。
最早的商圈理论是美国的威廉·赖利(William Reilly)于1931年提出的零售引力法则。他认为,当在城市A和B之间存在一个等级相对低的城市C,A和B向C吸引零售额的比率与两城市的人口成正比,与城市距离比的平方成反比。
当然,在今天的商圈理论中,对企业的直接指导性更直接,内容更丰富。
微观上的商圈涉及到同业竞争、竞争对手相对位置、临街的可视性、门前人和车流量、门前停车场、交通工具等。这步工作细致而微,是开店前的关键一环。日本7-11每开一家新店,要求商圈的周围环境必须符合250个苛刻条件!
进行商圈调查时,除要依据已有的较权威书面资料和数据外,还必须要实地进行大量的问卷调查工作。调查问卷综合了消费心理、收入水平、职业、学历、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信息,比较准确反映了该地消费者类别差异,使商店选址与目标顾客的要求更加吻合。
7-11十分看重开店地点周围住户的情形,亦即所谓的居民居住条件,这包括单身住宅、普通小区住宅、公寓楼、高级住宅区等。这些住宅种类都适于开设便利店——便利店的顾客群一般以青少年为主,单身男女尤其重要。如以职业类别来看,学生、司机、工厂上班者、白领阶层以及服务业人员,都是比较理想的对象。
在商圈调查中,必须要了解商圈内便利店、超市、百货店、专卖店等零售业的网点数量、类别、特色、分布及竞争情况。在商圈内有大型店、百货店或便利店聚集较多时,要先确定是否还有设店的空间。
车流人流量是商圈调查之重要一点。要调查周边是否有大型商场、娱乐场所、居民住宅小区、娱乐场所或大型企事业单位,如工厂、政府机关、学校等。商圈调查还必须了解交通状况,车辆通行和道路的畅通程度,如道路是否四通八达,公交车辆是否线路多,门前是否能设停车场等,考虑地点特性。
还要调查商圈未来的发展,即开店不能只强调眼前的一些情况,还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有的地点从当前看是最佳位置,但随着市场的改造和发展将会出现新的变化而不适合设店,反之,有些地点从当前来看不是理想的开设地点,但从规划前景看会成为有发展前途的新的商业中心区。因此,便利店经营者必须从长考虑,在了解地区内的交通、街道、市政、绿化、公共设施、住宅及其他建设或改造项目的规划的前提下,做出最佳地点的选择。因此,7-11一般会调查地区内人口及户数的增加趋势、新建城市建设设施(如车站、学校、道路、住宅区等)的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计划等情况,掌握商圈未来发展的趋势。譬如,2002年11月9日,广州赛壹便利店有限公司与旭景家园与签订合约,约定7-11进驻旭景家园,为业主提供生活便利。在入驻此处时,旭景家园尚只有一个“5B”生活概念,尚没有成熟的商圈。不过,7-11看中了这里生活化小区的成熟机会,决心进驻。
第四节 调查分析
在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之后,就进入了商圈特性的分析阶段。商圈分析的步骤一般可分为以下几步:
(1)确定资料来源的正确与否,分析其比例构成。
(2)对商圈的组成部分进行确定。
(3)确定商圈内居民人口特征。
(4)明确商圈内的潜在购买力。
(5)根据自己的定位,对调查数据进行对照比较。
(6)通过以上的分析,确定是否在该商圈内营业。
在进行各类商圈分析前,必须要了解商圈形态,这是进行商圈分析的基础。一般而言,商圈形态可分为以下几种:
商业区。商业行业的集中区,其特色为商圈大,流动人口多、繁华热闹、各类店铺林立,习惯在此进行消费的人群,购买习性一般表现为快速、流行、娱乐、冲动及金额比较高等。
住宅区。一定商圈内的当然是户数越多越好,我国台湾省的7-11要求户数至少在700户以上才能设店。鉴于大陆的平均经济水平不如台湾省,一般须有1000户以上才能对便利店进行有利支撑。住宅区的消费习性为消费人群比较稳定,讲究便利性、亲切感、家庭用品购买率高等。
文教区。该区附近有大、中、小学校等。文教区的消费习性为消费群以学生居多、消费金额普遍不高、休闲食品、各种玩具、时尚商品、文教用品购买率高等。
办公区。该区为商务办公区、行政部门办公区,往往大楼林立,办公区的消费习性为便利性、外食人口多、消费水准较高等。
混合区。住商混合、住教混合等。混合区具备各类单一商圈形态的消费特色,属多元化的消费习性。
以美国和日本7-11十分看重的住宅区为例,住宅区为小型便利店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便利店的运营成本较低,房租和人员的工资压力很小,这样一个小型店正好可以满足小区中人们的购物需求,即在需要的时候随时来购买,而购买量也正好可以满足小店的开支和成本,且略有盈余,双方各取所需,这就是为什么便利店在国外能够大行其道的原因所在。如果很多这样的小型便利店能够联合起来,以连锁方式经营,统一进货,统一经营,统一核算,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地降低成本,就便是当初美国7-11起源的根由。如果在住宅区开那种大型的超市和购物中心,虽然开始的时候可以吸引小区人们上门进行大宗消费,但一旦时间长了,就会因购买量太小无法负担必要的开支而倒闭。此区域内人群需要的主要是便利、品类齐全而非同一类商品的品牌繁多。作为住宅区,大型的社区也只能达到几万人的规模,更不用说较小的社区了,因此,在这样的社区中,人们更加关心的是能够做到24小时营业的100平方米左右的小型便利店,7-11可谓是如鱼得水,能满足人们日常的高频率商品购买需求。这样,7-11便利店的特点是:它是一种近邻型购物中心,按照日本7-11的惯例,它的主要顾客群能够在10分钟左右路程的范围之内,商圈的人口在1~3万人左右,商品主要以生活必需品为主。正常情况下,一般便利店的商品同质性较大,选择性不强,顾客购买频繁,在购买过程中,求方便心理明显,希望以尽可能短的路程,花尽可能少的时间去实现。而7-11的特点是,在此基础上,更开发出独有性的商品,使顾客上门的机率更大。
不同的零售经营业态会有不同的商圈,相同的经营业态在不同的地区的商圈大小也是有所不同。必须要充分结合自己的商业形态进行分析、整合。在对周围竞争门店的调查以后,要估计门店所在的商圈范围内的潜在购买力是多少和自己门店的将来市场占有份额是多少,然后用门店商圈内的预计年销售额除以门店的正常米效(连锁门店中同类型的平均每平方米的销售额),于是便得到了一个初步的门店所需的经营面积的数值,再和实际门店的有效面积相比较看是否合适。如果小于门店的面积,可能就会发生门店不能完全满足当地的市场需求的现象;如果大了,就应当考虑是否将门店分割一部分作为他用。当然,这也只是一个简单的估算办法,门店在实际经营会有很多不可预知因素。
对零售业颇有研究的张素丽等人列出了店面选址的多因素,可作为店址选择的一种分析参考:商圈内人口多;商圈内收入高;接近目标顾客;机动车流量大;非机动车流量大;行人流量大;停车位充足;与邻居关系融洽;物业费低;广告费低;商店可视性好;营业面积合适;店面可扩充;与开发商关系融。
表中所示第一列为影响商店选址的各种因素,实际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删。第二列是投资者根据自己的市场定位,对不同因素赋予的权重,即一个理想店址对应每个因素应有的重要程度,可给1—7分。第三、四、五列是三个预选店址得分,根据其符合每个因素的程度确定分值,也可定1—7分。最右边的三列为权重与预选店址得分之积,即考虑了市场定位之后,预选店址的实际得分。某店址所有实际得分之和(最后一行的最后三列)为其最终得分。通过比较,可评出较优店址。
第五节 店址选择
便利店筹建时,做好商圈调查及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但最终目的是为了选定适当的开址地点。美国7-11便利店把开设地店被视为开业前所需的三大主要资源之一,因为特定开设地点决定了便利店可以吸引有限距离或地区内潜在顾客的多少,这也就决定了便利店可以获得销售收入的高低,从而反映出开设地点作为一种资源的价值大小。
店址选择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店址选择是一项大的、长期性投资,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前途。便利店的店址不管是租借的或是长期性投资,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前途。一经确定,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去营建店铺。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它不保人、财、物等经营要素可以作相应调整,因其具有长期性、固定性特点。
(2)店址是便利店确定经营目标和制定经营策略的重要依据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社会环境、人口状况、地理环境、交通条件、市政规划等特点,他们分别制约着其所在地区的便利店顾客来源及特点和便利店对经营的商品、价格、促进销售活动的选择。
(3)店址选择是否合适,是影响便利店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的店址选择得当,就意味着其享有“地利”优势。在同行业便利店之间,如果在规模相当、商品构成、经营服务水平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好店址必然享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4)店址选择要坚持“方便顾客”的原则,以节省顾客的购买时间,并最大限度满足顾客的需要,否则将失去顾客的信赖、支持,门店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
在进行店址选择时,7-11便利店主要考虑四个因素:一是店址;二是时间;三是备货;四是快速(不需要深加工)。在店址的选择上,7-11考虑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便捷,从大的方面来讲,就是要在消费者日常生活的行动范围内开设店铺,诸如距离居民生活区较近的地方、上班或上学的途中、停车场附近、办公室或学校附近等等。总的来说,7-11特别注意在居民住宅区内设立店铺,而且在决定店铺位置的时候,非常注意避免在下述地点建店,即道路狭窄的地方、停车场小的地方、人口狭窄的地方以及建筑物过于狭长的地方等等。
在进行具体的开店选址时,不同区域的7-11亦有自身的一些特色。日本7-11在某地开店时,不会采取零散设店的方式,要看店铺的建立是否与伊藤洋华堂的发展战略相吻合。在伊藤洋华堂已进入的地区,由于商业环境和商业关系都已经建立和完善。所以,在这些地区,7-11可以立即进入。在进入新地区时,日本7-11会根据地方零售商的建店要求从事店址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无集中设店的可能,即在目标市场实行高密度、多店铺建设,迅速铺开市场。由于集中设店能降低市场及店铺开发的投资,有利于市场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便于7-11的高效率管理,因此,它已成为7-11在店铺建立管理中的主要目标和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日本7-11往往会收到很多要求建店的申请,却并不是接到申请后就立即建店,而是根据7-11的地区发展规划,在同申请者充分沟通后再作决定。以日本北海道钏路地区为例,1994年钏路市有多家酒类零售商申请加入7-11,以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生存和尽快发展。当时,钏路市共有商家400多家,其中8家从事折扣店业务,占领着当地市场份额的38%~40%,而剩余的392家只拥有60%~62%的份额,在强烈的危机感驱动下,他们纷纷要求加入到7-11的行列。对于零售商的热情,7-11并不盲目应允,而是认真考虑钏路地区是否为7-11整体发展战略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当时的日本7-11正在从北海道的札幌、旭川、函馆向北见、网走等地区进军,此后的目标市场便是十分有希望的钏路、带广,因此,地方零售商的意愿与7-11的整体发展战略不谋而合。在这种情况下,7-11接纳了地方零售商的申请。除了地区战略上的考虑外,7-11做的第二步是通过与申请者的沟通,让他们了解便利店的经营特点和基本要求,从中甄选出热心便利店业务、有能力的经营者。1995年夏天,7-11在钏路开设了第一家店铺,之后,发展到了20家,全部实行24小时营业,其中有70%的店铺是原来的酒类零售店。7-11正是通过上述战略和管理办法,把自家店铺迅速扩展到日本全国市场,贯穿南北,理所应当地成为日本便利店中的老大。
通过采取地毯式轰炸的集中开店策略,日本7-11在一地区内以密集开店的方式,形成压倒性优势,以达到规模效益。当总部决定在某地开店之后,征募顾问就开始选点,并寻找合适的零售店,然后开展说服工作。日本7-11总部会对商店的地理位置、房产状况、资产、周围人群构成、店主素质等多项要素进行考评,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预测加盟店的营业额和发展方向。
再以发展店铺最密集、做得最好的我国台湾的7-11为例。其绝大多数店址都设立在“三角窗”地带上。所谓三角窗地带指的是位于街角或十字路口上两面朝着马路的黄金店面,根据资料指出,此种店面区位具有阻隔性,能拦阻路过的人潮车潮,引发他们想停下来购物的欲望;再者,此种店面区位能拥有较大门面,更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和好奇,进而达到促进消费的效果。
而事实上,台湾7-11在店面的区位选择策略上亦花了一番心思,其考虑可分为以下几点:
商店面积:100平方米左右。
阻隔性:道路宽度12米以下(此点或许可解释为,若面对的是太宽敞而车流量极大的马路,路过车辆不方便暂停购物,消费欲望降低无法达到预期的阻隔性)。
居民水准:特种营业区最好。
人口腹地:最少700户。
购物之方便性:太方便者不好(太方便会降低便利店存在之必要性)。
机会性:市场、夜市、学校、戏院、加油站、医院或工厂。
交通线路性:公车之下班站牌(可招揽等车或下车的上班族顺路购买日用品)。
影响力:台湾7-11会不惜花费较高的配送成本,将加盟店的触角延伸到太鲁阁、小琉球、金门等较偏远的地带,为的就是塑造7-11“好邻居”的品牌形象。
而在我国大陆,7-11的开店又有不同的特色。北京7-11便利店主要选址在北京的商业繁华地段以及交通枢纽地带,经营特点是提供便捷快速的服务,与位于居民生活区内的中小型超市定位有所不同。而广州7-11既重视商业地段,也重视居民区,还看重新点开发。譬如,2003年1月初,广州7-11正式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广州地铁二号线全线各分站设立便利店。这使7-11成为大陆第一家开进地铁的便利店,此外,7-11还准备在深圳地铁全线贯通以后,在其中大力布点,抢占先机。为了配合地铁顾客的独特要求,广州7-11充分汲取了香港7-11长期致力于地铁店的营运经验。广州7-11地铁站各分店对售卖的产品和各项便民服务都有特别的设计。在产品方面,地铁店主要售卖报刊,电池、胶卷、饮品、早餐等。在服务方面,店里主要售卖各种电话充值卡以及IC卡。因此7-11各地铁分店按照地铁顾客特性,精选货品种类,并细心部署每个货架所陈列的产品,可以更快地为顾客提供便利。
第六节 特殊的店址:金融地点
从以上总结分析来看,传统7-11便利店关注的店址主要是实际的地理环境,但从现在的发展来看,无论是美国、日本的7-11还是我国港台地区的7-11,都已充分考虑到了金融地址的重要性,其主要纽带就是已有数十年悠久历史的自动柜员机(Automatic Trade Machine,ATM)。早在1998年11月,我国台湾的连锁便利店霸主7-11就宣布与有关银行机构携手,在店面放置自动柜员机。在便利店中设置功能全面自动柜员机,如同在商店中开设一家“店内分行”,让金融服务与消费者的距离拉得更近。当时的统一集团总裁高清愿即说过,7-11提供的服务已从提供民生用品、鲜食商品,扩大到各种水电费代收,影响力早已从纯粹商品买卖,扩大到金融服务。
这种转变,对消费者来说,代表了金融服务进驻民众的社区生活;对便利店而言,与金融业的结合,更是选址上的一种实质突破。从金融业来看,便利店已有的“集客”优势,银行很难望其项背。在快速流动的人潮与车流中,谁能聚集最多的人停下来消费,谁就赢得先机。便利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由便利店来看金融业,民众对金融服务的依赖,以及自动柜员机引发的潜在商机不容小觎。因此,只有在可能的情况下,便利店在开设时就该有一定的金融服务,以占据金融地点的有利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