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古墓容情
16690100000021

第21章 惨遭灭门

林得福心里却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但没有把看到的不祥天象告诉林韩成,希望这种不祥,不要降临到我们林家。心里在林家默默祈祷。

对一个阴谋家来说,任何一根枯枝、一片烂叶都能成为他进身的阶梯;对一个卑鄙龌龊的小人来说,哪怕一点小小的误会,都会激起他报复的心理。林韩成已成为赵高的眼中钉、肉中刺。赵高利用与皇帝接近之便,总不忘造谣、诬蔑、诽谤林韩成。

虽然秦始皇有些讨厌林韩成不分场合地直谏他。但是,他还是深知林韩成是一个忠义可嘉、顾全大局、心忧天下的大臣。假话重复一千遍便成了真理。赵高不仅自己经常在皇帝面前说林韩成的坏话,而且利用各种手段让朝中趋炎附势之人跟着他起哄。当然也不时传到秦始皇的耳中。渐渐地,秦始皇改变了对林韩成的印象。

林韩成因“家有急事”而告假回家,这给赵高创造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可以放心大胆、放开手脚去做他那见不得光的勾当,捏造林韩成的“罪证”。

还在嬴政封林韩成太尉之职时,就有一些功高的大臣对此颇有非议。虽然后来林韩成的功劳和为人证实了皇帝的任命没有错,但心里还是有几分不舒服。赵高对怀有这种心理的人逐一摸查,并进行心理攻势,让其站到自己的阵营中来。

一个名叫郑能的人,其功劳曾与林韩成齐名,为秦国统一天下立下了不朽战功。林韩成做了太尉,而他只做了个掌管刑辟的副职。此人对林韩成颇有不满:凭什么林韩成的官要比我大、地位要比我高?林韩成在宴请好友时偏偏又漏掉了他。当赵高去找郑能合谋陷害林韩成时,二人一拍即合。

这回反倒是郑能为赵高出主意了:“赵大人,我们要想整垮林韩成,必须抓住他的要害,一击就中。”赵高高兴地问:“郑大人有何高见?”郑能阴险地道:“他林韩成不是口口声声要为百姓着想吗?我们就把他与吕不韦扯上关系,而吕不韦又是皇帝的死敌。这样一来,皇帝一定会认为林韩成与吕不韦是一伙的。”

赵高听后,一拍大腿:“郑大人说的极是,怎么我没想到呢?”郑能得意地道:“赵大人,你想呀,吕不韦不是一贯主张‘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也’?这就是与皇帝唱反调。而现在林韩成总是口口声声江山社稷、天下百姓,这不是与吕不韦的主张如出一辙吗?”

赵高听后连忙道:“郑大人高见。我们把他与嫪毐、吕不韦扯到一起,对皇帝说林韩成是吕不韦的心腹、嫪毐的帮凶。如此一来,皇帝一定不会放过他的。”郑能补充道:“仅仅这样还不行,我们还得为他捏造一些事实,让皇帝信以为真。”

一时间,俩人暗自高兴,他们在为无中生有,诬陷忠良而设计着。赵高先开口了:“郑大人,我看这样,吕不韦在位时结交非常广泛,就说林韩成原来是吕不韦的常客,后来成为了至交好友。嫪毐这样一个市井流氓能进入宫中,是林韩成给吕不韦出的主意,让嫪毐做吕不韦的替身,摆脱太后对吕不韦的纠缠。”郑能对赵高的想法很是满意:“不过,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攻击林韩成,就说当时军队在围剿嫪毐叛乱时,是林韩成秘密放走嫪毐的。”

赵高似乎受到了启发,便道:“我看还可以更进一层加大林韩成的罪责,说皇帝将吕不韦逐放后,林韩成与吕不韦还在暗中勾结,经常上门互访。正是由于林韩成这位常客才引来了各诸侯国的宾客和使者,其意就是想要吕不韦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赵高、郑能为林韩成制造了一条完整的“犯罪链”。他们为自己密谋的“杰作”而高兴、庆贺,杯盘交错,醉态醺醺。

在赵高心里是挡我者死。一定要趁着林韩成不在宫里的这段时间,捏造好将他置之死地的“罪证”,将他彻底整垮。赵高心想,目前这些“罪证”不仅足以将林韩成定为死罪,而且完全可以满门抄斩了。

可是,赵高还想拉拢一些“重量级”人物,把事情做得更实、更彻底。于是,他想到了丞相李斯。因为李斯也曾是一位无名小卒,靠他的所谓“老鼠哲学”,善于投机钻营,才一步一步爬到今天的位置。虽有功于秦,但其人品并不高,只要把他拉拢了,有可能站到自己一边。如此一来,他林韩成就必死无疑了。

有一天,秦始皇与李斯在外面巡视,君臣两人在讨论当前的军事和国家存在的问题时,李斯特别提到了“三步走”的“反间计”来统一天下。赵高记在心里,也决心用此计来离间李斯与林韩成的关系。回到咸阳城后,赵高想好了如何拜访丞相之计。他认为李斯已是六十岁的人,算是老人了,而老人最怕的就是死。他想到了在十年前秦国大军攻占韩国时,有一名大将在韩国都城阳翟韩王安的宫殿里搜到一支千年人参,这员大将为了讨好赵高,把这支千年人参送给了他。而赵高几次想送给秦始皇,又几次舍不得。为了能除掉林韩成这颗“钉子”,宁可忍痛割爱,送给李斯。

戌时过后,赵高敲开了李斯的府门,奴颜媚骨地道:“下官深夜造访,请丞相大人见谅!”李斯不明就里,以为是皇帝有什么大事吩咐,便急忙地问:“赵大人,是不是皇帝召我进宫?”赵高连忙道:“非也,非也,是下官特来拜见丞相大人。”李斯道:“我们白天不是与皇帝在一起吗?怎么晚上又想来见我了?”赵高恭维地道:“白天,我见丞相大人已是六十岁的人了,还在为国家日夜操劳,而且看到大人比以前苍老、憔悴了很多,真有点于心不忍啊!所以,今晚特来慰问丞相大人。”说完,心腹随从赵小苟献上千年人参。

赵高谄笑道:“这支千年人参本是韩王安的御用人参,还没来得及服用就被俘了。今特将此献给丞相大人,盼望丞相大人能有好的身体辅助皇帝。”李斯知道赵高是个不好惹的人,便推却道:“赵大人还是留着自己用吧,因为你身体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皇帝的安危啊!”李斯起身推却拒不收受,继续道:“赵大人是不是有事要说?就请直言吧!”

赵高假惺惺地道:“丞相大人,这是下官的一片诚心,请一定要笑纳!同时,您这么为国家操劳受累,的确辛苦了。人参这东西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安神益智,生津止渴,补脾益肺等多方面的功效。但愿我对国家、对皇帝的一片心意能通过丞相大人而发挥作用。”赵高不愧为一个十足的奸臣,不仅对贿赂之物用心研究,而且一番行贿之话也说得冠冕堂皇,很“诚恳”。李斯也不是一个很高尚的人,赵高又是皇帝身边的人,也不敢过多的忤逆他,便不十分情愿地收下了:“那就多谢赵大人了!”

李斯收下了千年人参,赵高就有话要说了。在赵高看来,只要你收下了,我就打开了你的缺口。便对李斯又进行了一番吹捧:“丞相大人乃国之栋梁,没有您的精心策划定计,那皇帝一统天下的雄心不知要多少年才能实现。可是某些人同样位列三公,却比您差远了。”

李斯立即阻止道:“赵大人,快别这么说,皇帝心愿的实现,我们大家都有功劳,我李某可不敢居功啊!”赵高辨解道:“某些人凭借自己有点功劳就自以为很了不起,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敢正面冲撞,居功自傲,盛气凌人,真不知天高地厚。”李斯知道他说的是谁,便不解地道:“赵大人为何如此憎恨林太尉呢?”

赵高见李斯直接说到林韩成,便也直截了当地说:“丞相大人有所不知,据下官调查了解,林太尉罪可当诛:匈奴再敢冒犯我大秦边境,是林太尉通敌叛国之祸;皇宫建设失窃,是林太尉准备造反;更有甚者,嫪毐、吕不韦叛乱,有林太尉的间接参与。”

这时,李斯不仅没有惊讶,反而对赵高嗤之以鼻:“纯属子虚乌有!以林大人的为人,这样的事有可能吗?反正我是不会相信的。”赵高知道仅凭口说,谁也不会相信的,更何况是李斯这样的人呢?便道:“我已搜集到了林太尉大量证据,让人不得不信。”

听赵高如此一说,李斯感到很惊疑:“果真如此?”赵高斩钉截铁地说:“铁证如山!”李斯仍然怀疑道:“赵大人,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赵高知道李斯与林韩成毕竟都是位列三公之人,不会对同僚太过狠心,便用商量的口吻道:“丞相大人,我知道您一时难以接受,但事实的确如此,我已将人证和物证交给皇帝了。不求您对林太尉绳之以法表示支持,也请您别反对对林韩成的处理,听凭皇帝的裁决。好吗?”

李斯叹息道:“唉,劝你还是慎重为好!若果真如此,那是诛灭九族之大罪啊!我始终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从李斯的话中,听出了丞相观点的转变,赵高终于轻松地吐了口气,便顺势道:“多谢丞相大人伸明大义,为大秦帝国除去一大祸害。”李斯无奈地摇了摇头道:“怎么会这样呢?怎么会这样呢?”

赵高见目的已经达到,起身道:“丞相大人,时辰不早了,下官告辞!”李斯道:“谢赵大人客气,我送送你吧!”赵高起身告辞,李斯随后相送。

这一晚,有两人几乎没有入睡:李斯始终不相信一个如此忠心可嘉的人会干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我作为一个丞相,该如何是好?赵为自己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就争取到了丞相而高兴。与我作对?哼,挡我道路的林韩成,等着你的将是“法律制裁”。

秦始皇接到赵高送来的状折,拍案而起,大发雷霆之怒:“这还了得?林韩成,朕待你不薄啊!为何要犯下如此滔天大罪?无论哪一条,都是满门抄斩之罪!”嫪毐和吕不韦叛乱之事,始终是秦始皇的一块心病和奇耻大辱,你林韩成参与其中,这不是给皇帝脸上抹黑吗?让皇帝难堪吗?匈奴一直敢挑衅大秦,原来有你林太尉作“内奸”,这还了得?这不是对我秦始皇的挑战吗?偷盗宫殿建筑材料,这不是暗地里对我秦始皇政策的反对,对法律的藐视吗?难道你真想聚众造反不成?

在秦始皇看来,反正恩公林海深已死,就没什么好顾忌的了,还是维护自己的统治要紧。可是,他哪里知道,这一切都是丧心病狂的赵高因报复林韩成,为皇帝设计的陷阱。

第二天,秦始皇召集文武百官朝中议事,他向大臣们宣布了林韩成“三大罪状”和处理决定:“太尉林韩成,不思报效皇恩,反而犯下滔天罪行,助嫪毐、吕不韦叛乱,通敌叛国,聚众谋反,按大秦律法,以满门抄斩,诛夷三族。着御史大夫立即拟旨,廷尉朱魁元即日领兵赴林犯老家诛杀,其尸首不得入殓,任其暴殄!各位大臣不得为林犯求情!否则,与林犯同罪!”

朝堂之上,无人敢做声,只有原与林韩成一道的反对派和有交情的大臣为他感到痛心和惋惜。

当天,朱魁元带领一百兵马直奔窑店林府。顷刻间,林府三十余条人命成为了冤魂,林府大院成了屠场。世代忠于秦家的林家人,被灭绝人性的嬴政化为乌有。

林韩成这位忠良之后、忠臣代表还不知是怎么回事,就糊糊涂涂地成了秦始皇的刀下冤魂。这血腥的一天,为嬴政二十六年二月十九日。

假如,舍命相救嬴政性命的林海深尚在人世,将作何感想?

唉,也真应了那“相命先生”“独木不成林,单舟险滩行;小心遭厄运,孤掌自难鸣”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