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跃马大唐
16515200000931

第931章 惊闻(2)

总而言之,对于王源的这次回成都,玄宗就像是个热血澎湃的少年一般充满了斗志。他甚至有些急迫的要见到王源和他过过招,急于想看到王源在自己面前哑口无言的样子,这种感觉已经很久没有过了。

玄宗凭栏观鱼,但他其实心思一点也不在鱼身上,他只是要表现出一种姿态。他不愿正襟危坐的散花楼大殿中等待王源的到来,那样虽然看似庄严,但其实却给人一种对王源的觐见极为重视的感觉。玄宗就是要一种闲适淡然的姿态让王源感受到,其实自己对他并没有那么的重视,并没有因为他的到来便有着特别的安排,让他知道,他在自己的心中只是一个臣子罢了。

……

内侍匆匆而来,站在廊下向玄宗禀报:“陛下,寿王殿下求见。”

玄宗愣了愣,皱眉问道:“只是李瑁么?没有其他人?”

内侍忙道:“没有,寿王殿下孤身一人。”

玄宗想了想摆手道:“叫他来。”

片刻后,寿王李瑁神色激愤的快步而来,来到廊下跪地磕头道:“儿臣参见父皇。”

玄宗头也没抬,手里抓着鱼食往水面轻抛,抛光了鱼食,从内侍手中取了布巾擦了擦手,这才回头看着李瑁道:“起来吧。怎地就你一人前来?王源他们还没抵达么?”

李瑁谢恩起身,从台阶上进了回廊之中,凑在玄宗耳边沉声道:“父皇,王源在半个时辰前便到了。儿臣和众官员也接到了他。可是这个王源简直太嚣张了,居然不第一时间来见父皇,反而跑回自己府中和妻儿团聚去了。”

玄宗皱眉道:“他回府去了?没说来见朕?”

李瑁摇头道:“没说,说他身子疲乏,需要回府休息。父皇您听听,这是什么话?他把自己当什么了?他眼里还有父皇么?父皇在这里等着他觐见,他却自己回府去了。父皇,这个人已经彻底的无视我皇家权威了。儿臣说了几句,那跟随他一起来成都的颜真卿居然跟儿臣吵起来了。父皇,这些人都已经被王源收买了,眼里只有王源而没有父皇了。”

玄宗冷目瞪视李瑁道:“你和颜真卿关于此事吵了架?”

李瑁吓得一抖,忙道:“儿臣……儿臣见不得他们如此蔑视皇威,所以便发了几句牢骚。那颜真卿便抓着儿臣喋喋不休,说的话简直难以入耳。”

玄宗冷声道:“颜真卿呢?也不来见朕么?”

李瑁道:“那倒不是,韦见素领他去馆驿更衣沐浴,一会儿便要来觐见。”

玄宗微微点头,缓缓坐在身后的椅子上,沉声淡淡问道:“颜真卿说了些什么?”

李瑁忙凑上前道:“儿臣诘问他们,王源不第一时间觐见父皇,难道要父皇亲自去见王源么?这话问的没有什么差错吧?”

玄宗皱眉道:“他怎么回答?”

李瑁道:“颜真卿满口歪理,他说什么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说什么王源对我大唐劳苦功高,陛下便是亲自去拜见他也不为过。说什么陛下亲自去不是丢脸,反而是彰显陛下的恩宠什么的。总之便是那一套冠冕堂皇的说辞,对王源的失礼却只字不提。”

玄宗伸手一拍扶手,冷声喝道:“果然都是穿着一条裤子,拿这样的大道理来说话。朕怎可去见王源?难道天下是他王源的不成,王源是大唐之主不成?岂有此理。”

“就是就是,这些人现在心里都不把父皇放在眼里了,几十名朝臣,看着王源扬长而去却无一阻拦。看着颜真卿跟我狡辩却无一驳斥,这些人都烂了,烂成渣了。他们都不是我大唐的忠诚,只知道趋炎附势。父皇,你心里一定要明白这些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李瑁在旁添油加醋,煽风点火。

玄宗冷目斥道:“住口,你的意思是朝臣之中无一对朕忠心是么?这样的话你也当众说了?”

李瑁愕然道:“儿臣……儿臣确实训斥了他们。”

玄宗怒骂道:“蠢材,你当众说那样的话,岂非是将他们往外推?大臣们虽然趋炎附势,但朕要做的是拉拢他们,而非往外推他们。你要让朕成为孤家寡人么?”

“这……儿臣……儿臣……”李瑁挠头道。

“你行事太不稳重,譬如今日之事,你便不该当众说出那些话。大可放在心里看在眼里,回头禀报朕便可。你那样说话,王源岂非很快便会知晓。你考虑过他知道之后的反应么?”玄宗皱眉再道。

李瑁沉吟片刻道:“父皇,我们越是不说,王源便会越发的嚣张。儿臣之意便是要他知晓,从而敲打于他。父皇,您便是太过纵容他,此人就要骑到我们的头上作威作福了,还如何容忍他?”

玄宗怒斥道:“你懂什么?要有策略,岂能蛮干?就算心中不满,表面上也不能撕破脸皮,你这么一来岂非是撕破脸皮了么?若当真逼得他狗急跳墙,对朕有何益处?对大局有何益处?”

李瑁躬身道:“父皇教训的是,但儿臣实在是不能忍了。事到如今,儿臣需要跟父皇禀明一件事情,这件事儿臣本放在心里不敢说出来,但现在儿臣要跟父皇坦言此事,因为这件事可以看出王源的狼子野心。”

玄宗皱眉道:“什么事?”

李瑁低声道:“父皇,儿臣听到传言。马嵬坡上的事情有诸多的谜团,父皇亲历此事,难道没有觉得有很多疑惑之处么?”

玄宗身子一抖,低喝道:“你是何意?”

李瑁低声道:“儿臣知道不该提马嵬坡上的事情,但此事干系重大,便是父皇责怪,儿臣也要说出来。马嵬坡上,王源赶去救驾,在佛堂之中出来后,王源禀报说逆臣陈玄礼、李辅国,和……和前太子李亨畏罪潜逃,踪影全无是么?”

玄宗皱眉道:“是啊。”

李瑁冷声道:“然而这件事只是从王源口中说出,可曾有过验证?那时候人心惶惶,无人怀疑他说的话是真是假。但回到成都后,儿臣怎么想也觉得不对劲。那时下了数场大雪,荒山野岭之中天寒地冻四野茫茫。李亨陈玄礼等人能逃到哪里去?就算是逃走,也有足迹可循,那王源说派人搜查良久也不见踪迹,岂非蹊跷?”

玄宗吸了口冷气低声道:“你得意思是?”

“儿臣怀疑是王源当场杀了太子陈玄礼等人,之后藏尸匿迹,谎报他们逃走。”李瑁低声道。

玄宗身上发冷,皱眉半晌道:“可是他这么做为了什么?他大可不必这么做。就算他搏斗之际杀了他们,他也该明白,朕不会因此而怪罪于他。若说他为了担心朕责怪他弑杀太子的罪过,却也说不通啊。”

李瑁沉声道:“父皇明鉴,这便是可疑之处。若王源杀了太子等人是为了隐藏什么秘密,杀人灭口的话。那么他的行为便合情合理了。”

“隐藏秘密?隐藏什么秘密?”玄宗沉声道。

“父皇,儿臣斗胆问一件事,请父皇恕罪。”

“问便是,啰嗦什么?”玄宗喝道。

李瑁忙点头道:“儿臣想问一问,马嵬坡上,玉环……不……贵妃娘娘被赐死之后,父皇可曾亲眼见到她的遗容?”

玄宗愕然瞠目道:“你问这个作甚?”

李瑁忙告罪道:“父皇息怒?儿臣并无冒犯之意。儿臣只是觉得事有蹊跷。外边暗地里有一股流言在疯传,说……说马嵬坡上贵妃娘娘并没有死,说她早已活着离开了……”

“什么?”玄宗惊叫出声,脸上的表情既惊骇又震惊,脸上的皱纹都扭曲着,说不出的吓人。

“竟有这样的流言么?”玄宗喝道。

李瑁低声道:“儿臣岂敢胡说八道。市井之中当真有这样的流言,而且流传甚广。”

玄宗颓然坐下,喃喃道:“怎么可能?不可能。朕亲眼看到她的尸身抬了出来,还有力士的尸体。”

李瑁小心翼翼低声道:“所以儿臣才问父皇,可曾亲眼看到贵妃娘娘的遗容。”

玄宗缓缓摇头道:“那倒没有。当时王源说,贵妃遗容不雅,恐惊吓了朕,故而要朕不要看。难道说……不可能,不可能。”

李瑁低声道:“父皇,这件事咱们理一理便知脉络。刚才我们说到若是王源杀李亨陈玄礼李辅国的动机不够,除非是为了掩饰什么的话,那么如果是为了掩饰贵妃娘娘未死的真相呢?这个理由够不够充足?”

玄宗一下子从椅子上蹦了起来,快速踱步,垂头沉思半晌,指着李瑁大声道:“继续说下去。”

李瑁道:“父皇,那王源和杨家的秦国夫人之间的事情已经不是秘密。马嵬坡上,那秦国夫人如果央求王源救下贵妃娘娘离开父皇的话,王源会不会答应?”

“可是爱妃又怎会答应?她怎会离开朕?”玄宗叫道。

李瑁不知该怎么说,挣扎片刻终于咬牙道:“父皇,马嵬坡上是您下旨赐死贵妃娘娘的,听说贵妃娘娘临去受刑时曾经……曾经对父皇大加数落,言辞决绝是么?”

玄宗心惊胆战的响起了那天的情形,爱妃走时连正眼也没看自己一眼,满脸的鄙夷之色,言辞确实是决绝的。

“儿臣斗胆猜想,王源等人闯入佛堂时贵妃娘娘并没有死,然后秦国夫人和贵妃娘娘央求王源伪造贵妃死亡之事,这样贵妃娘娘便可从此离开父皇身边。王源定是看在他情人的面子上无法拒接,但因为李亨陈玄礼等人都知情,他怕这三人泄露此事,于是便杀了他们,谎称他们逃走。这样一来死无对证。最后将贵妃娘娘乔装带走,弄个假尸首糊弄父皇。那秦国夫人为何要提前回成都?为何回到成都之后隐居不出?这叫做欲盖弥彰。儿臣怀疑,贵妃娘娘一定被王源和秦国夫人藏匿在某处。只是当年参与之人或有人说漏了嘴,以至于有风声流传出来,产生了风言风语。不知父皇认为儿臣的猜想有没有道理。”李瑁低声在玄宗的耳边说出了这番话来。

玄宗再一次颓然坐倒在椅子上,喃喃道:“太有道理了,太有道理了,完全的合情合理。合理的让朕无法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