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青年作家(2015年第2期)
16144100000008

第8章 所见

我愿和这个世界诗意地相处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充满劳绩,然后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能够寻得一个可以“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这应该是一种个人追求、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境界。对于青年,尤甚。生活的诗意源于何处,源于你心里的那座山、那片海、那亩稻田、那栋小屋……源于你记忆深处的那一刹那的青春、那一团团愤怒、那一股股伤痛……你把他们化成诗、化成句、化成一张张图片,宣泄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于是,便有了青年们眼中,下面的世界。

共鸣

作者 陈吕(外交学院)1990年出生

拍摄地点 加拿大·蒙特利尔

[摄影手记] 老人与海鸥,人与动物间的情感其实可以如此单纯质朴。

卢浮宫里的临摹画家

作者 方楠琳(香港浸会大学)1992年出生

拍摄地点 巴黎·卢浮宫

[摄影手记]现代社会,我们总是倾向于选择即得利益。所以大学里最受欢迎的专业往往是金融、经济,毕业后的“好工作”也是银行、证券公司。哲学、艺术、音乐,这些服务我们千百年的文明,总是被“没有实际效用”盖棺定论。当看到卢浮宫里这位认真作画的中年画家时,我满心感动,这一刻,我沉醉在她安静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作者 肖飞(西华大学)1991年出生

拍摄地点 中国·成都

[摄影手记]地铁站台前,一僧人在喧闹的人群中入定,等待飞速而来的列车。

香港慢生活

作者董逸非(香港城市大学)1991年出生

拍摄地点中国·香港

[摄影手记]人们说起香港最先能想到的是鳞次栉比的大厦,是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是民主自由的呼声和快节奏的生活。蹲点在维港黄昏的一隅,领略了香港这些边边角角的慢生活,这份闲适来之不易。

午休的工人们

作者 张旸(兰卡斯特大学)1989年出生

拍摄地点 英国·伦敦

[摄影手记]我非常喜欢他们在我镜头里的那种真正休憩,对于工作没有任何埋怨或者是疲惫的表情。如今社会,你的休息纯粹吗?

手机时代

作者 李妍(华中师范大学)1991年出生

拍摄地点 中国·香港

[摄影手记]2014年9月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展厅上,一个女生用手机拍摄墙上同样是手机拍摄的照片。现今是个手机普及的时代,在摄影的领域里,手机摄影已经了一席领地,随着手机相机技术的不断提高,加上手机的便利轻巧性,人们越来越喜欢用手机来留住身边的每一刻。

我为戏狂

作者李林博(国立华侨大学)1992出生

拍摄地点中国·福建

[摄影手记]大学校园里总有一群人因为共同的爱好而相聚在一起。华侨大学穿越话剧社的同学们就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热爱舞台,热爱表演,热爱话剧。

看书的小孩

作者廖梦娜(电子科技大学)1994年出生

拍摄地点中国·青海山区

[摄影手记]2014年暑假,我们一群大学生到青海支教,与山区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每一天,我们感受着他们的阳光、快乐、向往,对于他们,书本就意味着世界。

时光的痕迹

作者张权(四川大学)1990年出生

拍摄地点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东园居民楼拐角处

[摄影手记]在一片居民楼的拐角处,破旧老式的理发摊矗立在此,地上仍有残留的碎发,老式广告没有被雨水和风霜侵蚀,仍然鲜亮、清晰,仿佛时间就停滞在了那个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