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西域要冲:阳关(文化之美)
16069000000003

第3章 古迹名胜

阳关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是一个重要的关隘,它是中原与西域的分界线,也是丝绸之路的门户。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悠悠千年雄关所剩下的仅有一座汉代烽燧遗址。阳关关城的破败并没有影响人们游览它的兴致,相反的,看到阳关这残留的遗址,能在想象的空间里去延续历史的声音。

除了阳关遗址,在阳关周围还有古董滩、古长城等古迹名胜,可供游人参观,它们和阳关一起,成了一个独特的综合风景区。

(一)烽燧遗址

阳关在西汉就建立了关城,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里的地理位置不再重要,昔日的阳关城早已荡然无存,这里仅有一通阳关石碑,碑上刻着“阳关故址”四个红色大字。

除了这通阳关石碑外,阳关附近还有汉代烽燧遗址。其中尤以北侧墩墩山顶上的烽燧最大,地处最高,保存也较完整。这个烽燧处在阳关的制高点,它是阳关历史唯一的实物见证。人们在各种图片中看到的阳关遗址,实际上就是这个烽燧遗址,而不是阳关遗址。

墩墩山顶上的这个烽燧,是用土壑夹芦苇砌筑而成,上面有残余围墙,一条马道直通顶部。

烽隧周围有半人高的护栏,旁边竖有说明牌:

墩墩山烽燧系汉代建筑,现残高4.7米、上宽南北8米、东西6.8米、底宽南北8.8米、东西7.5米、为古阳关候望之处,故有“阳关耳目”之称。

站在烽燧遗址所在的这座墩墩山上,人们俯首远眺,阿尔金山的皑皑白雪、浩瀚戈壁、苍茫大漠的宏阔景色尽收眼底。

(二)古董滩

在阳关石碑后面是一片荒漠,这里就曾是阳关故址所在的古董滩。它东靠农田,南有元台子山,西依青山子梁,北到墩墩山,沙丘从南到北自然列成二十余道天然屏障。

多少年来,每当大风刮过,附近十里八村的村民在古董滩上,常常会拾到古钱、首饰、玉佩、宝剑、兵器和其它小杂物,甚至有的还能拾到金戒指、金手镯。

新中国成立后,阳关的旅游业不断发展,外地的游人只要稍微细心一点儿,都可以找到几件古董。

关于古董滩为何会有如此多的古董,历史上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古董滩原来埋着一位公主丰盛的嫁妆,到底是哪一位公主,说法不一。有的说是远嫁乌孙王的细君公主;有的说是唐代去西藏的文成公主;有的又说是下嫁于阗王的曹氏公主。

当年公主远嫁,中原王朝的皇后给她陪送了许多的嫁妆。金银首饰、绫罗绸缎、胭脂香料、四季衣衫等等,足足装了几十辆大车,由一位武官和士兵押送,向西进发。

当护送嫁妆的人和车来到古董滩上时,遭到了一股强人的洗劫。这些强人是一个小国王派来的。这个小国国王也曾向中原王朝的皇帝请婚,但因曾其国家特别小,物产又不丰富,所以遭到拒绝。

小国国王遭到拒绝后,怀恨在心,他派出人四处打探,终于打听到公主的嫁妆要从离他们国家不远的古董滩经过,便一咬牙派出300名亲信兵将,用黑墨抹脸,白巾包头,躲藏在古董滩周围。

这一天下午,装有嫁妆的车辆和护送的军人,来到了古董滩,猛听一声牛角号响,白头黑面的强人从四面一起杀出,瞬间和护送的军人打成一片。

当时,为公主护送嫁妆的军人只有100名,而且多数由于长途劳累和不服水土患病在身。而强人们身强力壮,熟悉地形,并且人又多,不一会儿,护送的军人都被强人杀尽了。强人们抢到了大批的嫁妆和金银财物,欣喜若狂。

正当这些强人准备离开的时候,猛然间刮起了大风,一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一个个沙包飞上了天空,又慢慢地降落下来,把300名强人和他们抢来的几十车财物统统埋在了滩上。

多少年过去了,风吹沙移,人们在这片沙滩上拾到了大量古钱、首饰。于是,这片沙滩便取名为古董滩。

(三)森林公园

阳关沙漠森林公园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80公里处的南胡林场附近,距阳关故址10公里。从1993年开始,在原南湖林场的基础上,当地有关部门陆续建成了阳关沙漠森林公园。

沙漠森林公园有一片沙漠中的绿洲,长10公里,宽不5公里,总共有17个村,6000多人口。这里村村造园,户户栽树,共种杨、柳、桃、苹果、枣、葡萄等各类林木150万平方米,人均有树2000多株。

沙漠森林公园尤以葡萄品种最多,质量最好,堪与吐鲁番的葡萄相媲美,有“小吐鲁番”之称。

为了发展阳关风景区,扩大阳关旅游项目,当地在沙漠森林公园建成了五千米长的葡萄长廊,葡萄藤条缠绕,游客可沿长廊观赏。

葡萄长廊内设有石桌石凳,供游客休息,并可品尝葡萄。在林场通往沙丘的两侧,有西北两个葡萄观赏园,占地1.6万平方米。

在沙漠森林公园还有一个沙生植物园,它位于沙丘北缘,占地五万平方米,园内遍植樟子松、油松、青海云杉、侧柏、刺柏等观赏树种和红柳、拐枣、霸王、花棒、棘儿等沙生植物。

在葡萄观赏园南侧,设一动物园,占地3万平方米,有野骆驼、黄羊、青羊等国家保护类野生珍贵动物可供观赏。

每年8月至9月,是葡萄成熟的季节,游客可来此品尝葡萄,在南湖度假别墅小住,体验沙漠绿洲的田园风光和现代农民的生活风情。

经过多年的建设,这里已成为省级沙漠森林公园,是阳关旅游的重要一景。

(四)博物馆

虽然阳关古关隘不在了,但人们却还可以看到另一个阳关。这里雄关高耸,箭楼巍然,战旗猎猎,鼓角相闻,让人刹那间梦回汉唐。它就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景点式博物馆,即阳关博物馆。

阳关博物馆占地面积十万平方米,馆内设两关汉塞厅、丝绸之路厅、汉阙牌楼、阳关都尉府、阳关关城及仿古民居等。

整个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极具大汉雄风。披挂着千年铜锈的铜马和战车、书写着陈年旧事的敦煌汉简,牵引着我们近距离地触摸阳关。恍惚间,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古战场的金戈铁马、边疆民族的胡笳羌笛全都踏梦而来。

阳关博物馆是一个遗址博物馆,它所展现的一草一木都是一种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文化内涵与尚在展现的艺术形式、实用功能和文化展示的协调,以达到阳关博物馆这件艺术作品传统与现代、人文与自然、内涵与外在展现形神兼备和谐美的统一。

(五)两个水源

阳关处在较为干旱的甘肃,水源问题自然非常重要。其实,阳关曾经是水源非常充足的一个关隘,因为它有两个独立水源。后来,这两个水源变成了阳关的两个风景名胜。

阳关的第一个水源就是西土沟。西土沟是当地人叫的一个俗名,它在唐代的名字叫无卤涧。

据记载,西土沟水源东北1750米处,是阳关古址。据说,阳关在这儿设关,就是因为临近西土沟。

正如建关时所料,有了西土沟和附近的一片绿洲,让阳关凭借着水源,发挥了“一夫当关,万人莫开”的神威。而对于在沙漠上长途跋涉的人来说,看到阳关就等于看到了一线生机。

军事作用降低后,西土沟周围的绿洲,也成为了阳关的一个重要景点。

出了阳关再往西就是茫茫的大沙漠,因此,古代往来的商旅都要在阳关补充水源。除了西土沟,阳关还有一个独立水源,那就是渥洼池。

根据文献记载,当年的渥洼池水面非常大,水很深而且水质非常好。更为有意思的是,在渥洼池还曾经出过天马。天马的横空出世,博得汉武帝龙颜大悦,并亲作天马歌。

据说,当年霍去病收复河西后,西汉牢牢地控制了河西。此时,汉王朝除了修筑边防要塞,还大量移民屯垦,所以一时间,敦煌人口猛增。

除了移民,也有获罪的各级官吏,被发配到敦煌郡。这其中河南新野的一个叫暴利长的小官,就因犯罪被充军到敦煌,在渥洼池一带放牧。放牧时,暴利长经常见到一群野马到池边饮水,其中还有一匹马长得特别壮硕,神态奇异。

暴利长在暗中窥视,对这匹马觊觎良久,终于想到一个智取的计策。他做了一个和自己形体差不多的土人,将自己的衣服穿在土人身上,并让土人手拿勒马索像真人一样立于池边。

最初,群马一见土人,大吃一惊,不知其为何物,都不敢近前,跳开跑到远处去张望。后来,群马见土人并无攻击之举,也就慢慢习以为常,又继续毫无顾忌地去池边饮水嬉戏。

不久,暴利长见时机已经成熟,就将土人撒掉,自己立到了池边。当看到群马又来池边,暴利长忍不住满心窃喜,甩出套马索,终于一举成功,得到了那匹他心仪已久的骏马。

暴利长把马献给了汉武帝,却对套马的诡诈和辛苦只字不提,称马是从水中跃出的,落入他手纯粹是上天的旨意。

暴利长的话严丝合缝,所以汉武帝非常高兴,感觉到这是自己当皇帝的一个吉祥征兆。

同时,汉武帝看到暴利长献的这匹马,也确实是一匹好马,就给马命名为太乙天马。不仅如此,汉武帝还即刻作天马歌,歌中有“湖中天马冲波出,蹴踏惊涛行飘忽”之句。

不久颇有心计的暴利长,是否因此得以减轻了罪责,重回故里。但从此以后,渥洼池便得了一个出天马的声名,流传开来。

后来,渥洼池被建成了蓄水二百多万立方米的黄水坝水库,灌溉着古阳关下的万亩良田。

出过“天马”的渥洼池也被开发成旅游景点,渥洼池水深波阔,周边芦苇丛生,游鸟浮鱼,相映成趣。靠附近泉水灌溉栽种出的葡萄又自成一景,有几座晾房,远处看,蜂巢一般,出产的葡萄干比蜜还甜。

没有人再在这里发现过天马,但是来的人都会吟诵起“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句子,渥洼池是那样充满了别样的塞外风情。

阳关风景区,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人们对它的评价是:东依敦煌,西接楼兰,北望玉门,南眺金鞍,天马故乡,丝绸之路名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