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新中华1873
16007300000047

第47章 暴风雨来临

日本明治初期的领导层,在对外行动上是非常谨慎、理性的,分寸、火候把握极佳。

如果是大久保利通主导,局面很难会失控,别看现在气势汹汹,一看苗头不对马上就会缩回去,自己的计划就是打乱大久保的节奏,使日本由非理性的激进派掌控。

夏云桐命令军法处继续严密监控,时刻准备好按照原定计划采取行动。

另外他还要求袁世凯尽快在台南府、上海、北京、天津、香港等地设点,使情报来源更加丰富全面。

将来可以扩展到朝鲜、日本、新加坡、越南等地,甚至欧美,形成一张完整的情报网。

3月27日,夏云桐分别与德国领事克劳奇和英国领事班克斯进行了会谈,相信两个强权会有自己特殊的情报渠道,多多少少会听到一些风声,因此有必要试探一下他们的态度。

从会谈来看,克劳奇的态度十分明确:日本出兵台湾对德国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台湾被吞并,意味着他们在夏云桐身上的投资会被浪费。

而且英国目前最主要目标是遏制俄国南下威胁到印度,因此很可能会与日本结盟,从这个角度看,德国也不喜欢日本的势力壮大。

因此克劳奇善意地提醒夏云桐,应该伺机而动,扩大影响力,至少不能让日本独占整个台湾。

这个态度让夏云桐十分欣慰,自己未来的发展,很需要一个战略盟友,德国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在一开始,双方的利益需求就产生矛盾,以后就很难相互信任。

与克劳奇相反,英国的态度却十分暧昧。

班克斯一大堆外交辞令,但似乎在暗示夏云桐可以考虑与日本合作,显然对于日本即将展开的大规模行动,英国是采取默许的态度,至少不会公开反对。

这个也不奇怪,从前世的历史看,英国在东亚最终选择了日本作为战略伙伴,而不是中国。因为在牵制俄国南下这一点上,日本更有利用价值,国际政治无非是相互利用。

虽然英日同盟签订于1902年,但之前已经有脉络可循,甲午战争中挂着英国国旗的高升号被日舰击沉,英国反而向中国索赔。

英国也拒绝参与战后的“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更早一些,英国在“调解”牡丹社事件时,同样是偏袒日方,要求中国让步,这一切显然都是在向日本送去“温暖”。

当然,班克斯也并不希望夏云桐直接投降,既然都是可以利用的棋子,当然最好是相互牵制。

弄清了英国的态度,夏云桐心里更有底了,与德国不一样,他不奢望英国明确的支持,只要不撕破脸就行。

英德两国的态度,让夏云桐吃了定心丸

1874年3月28日清晨,台湾最南端瑯峤的社寮湾。

天空一片晦暗,空气特别闷热,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低气压,海面也平静无波,仿佛一块无限延伸的巨大绿色大理石。

一支舰队就像一群黑色的怪兽,撕开了平静的海面,舰上高高飘扬着旭日旗,军舰都已掀开炮衣,指向越来越清晰的海岸线。

运输船上则是密密麻麻全副武装的士兵,一身蓝色的军服,个个紧抿着嘴唇,眼睛里有着嗜血的渴望,正是日本赴台远征军。

舰队里有五艘战舰:龙骧号、日进号、凤翔号、孟春号、云扬号,另有三艘轮船:大阪丸、高砂丸、三国丸,三船除了装载军需物质,还共载有官兵3600余人。

舰队的旗舰“龙骧号”,是继“甲铁号”之后日本第二艘铁甲舰,熊本藩于1868年以27万两白银向英国订购,1869年完工后献给明治政府,排水量2530吨,其水线及舷侧,特别是中甲板处都设置了钢铁制的装甲板,是日本海军目前战力最强的军舰,也是联合舰队的旗舰。

远征军的指挥官,陆军中将西乡从道和舰队司令川村纯义正站在龙骧号的舰桥上,手拿望远镜眺望远方。

西乡从道是西乡隆盛另外一个弟弟,不同于哥哥方面大耳的粗豪,西乡从道显得清秀文静,虽然他的理念同样激进,但与大久保利通却保持着良好关系。这一次大久保特意选择他做指挥官,也有安抚西乡隆盛的含义。

舰队十几天前从长崎出发,为了保密,特意不停靠中转站基隆港,径直杀向台湾最南端的小小半岛“瑯峤”,为的就是在事情传开前,最大限度地控制这片地区。

看看已经接近海岸,为了避免触礁,川村纯义下令停止前进,就地下锚。

暴风雨快要来了,西乡从道下令加快行动,大量汽艇分批装运着人员和物质上岸,并开始在树林里建造营地。

瑯峤一带只有番人,清政府并未在这里设立任何行政机构,对于日军的登陆行动一无所知,可惜这一切都在夏云桐的预料中。

28日黄昏,夏云桐独自站在元首府的一座竹楼上,望着窗外的竹堑城若有所思,袁世凯则正在身后束手而立。

此时天色已暗,华灯初上,整个城市正在点点闪亮,漫长的等待终于来到这最后的时刻,他突然有了一种莫名的紧张,要让自己的穿越变得更有意义,要让这个世界烙上自己的生命印记,改变历史就从这一刻开始,计划都经过了周密的部署,现在就是下决心的时候了。

夏云桐挥了挥手:“行动吧!”

袁世凯一点头,“是”,转身出去了,脚步轻的像一头猫。

许久,后面传来一个怯生生的声音,“少爷,该用饭了。”

是四夕,现在他威望日隆,人人都敬畏称呼为“元首”,只有四夕还和从前一样,叫他少爷。

“小四,你有没有觉得特别闷,喘不过气来。”

“嗯,少爷,有一些,为什么呀?”

“夏云桐伸手一指遥远的天际,一语双关地说道:“因为暴风雨快要来了。”

29日中午,基隆港。

港内现在已经停泊着四艘日本轮船,分别是旭日丸、名古屋丸、伊吕波丸和千岁丸,都是这十天来陆续进港的,补充淡水,更换货物,装载上本地采购的粮食后出发。

其中旭日丸来得最早,倾销了一批纺织品,此时满载着大米、食盐、茶叶、味增、咸鱼干等物质准备起锚离港,计划于明天晚上抵达瑯峤。

就在此时,码头上一阵混乱,数十名义勇军士兵冲了过来,个个手端步枪,气势汹汹地登船阻止起锚。

船长不明所以,操着生硬的汉语问道:“出了什么事,为什么阻止起锚?你们的官府已经将这个港口租给了我们!”

义勇军里出来一个小军官,傲慢地回应:“上头的事情我管不着,据群众举报,有个犯人躲到了你们船上,我们是奉命搜查,事情没弄清楚,船就不能开。”

船长气极:“这太荒唐了,八格牙鲁!”

义勇军中有教习一点日语,小军官一听大怒,“你他娘的敢骂人”,立刻抡起巴掌,“啪”的扇了船长一个耳光。

日本船员哗然,群情激愤,义勇军士兵举起枪托猛砸,船上顿时一片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