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花虎传奇
15998600000023

第23章 槐花无语香千里,绣针有神震四方

何兰花在众人的喝彩声中拉着芙蓉花何叶刚想离开,就听见有人高声断喝:“等等!”随着人群蠕动,从人群中闪出一位小姑娘。

只见她上身穿着浅色的碎花小褂,下身穿一条高粱红色的粗布裤子,脚蹬一双家做的黑布鞋。身材娇小,步子轻盈,两只眼睛黑白分明,眼珠子带着神韵滴溜溜乱转。浑身洋溢着一股逼人的灵动和秀气。

小姑娘像一支轻盈的羽毛从人群中飘落在单桌前。她伸出纤嫩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把三根蜡烛灯芯捋直。回转身子,移步到二十步开外站定。满带着一脸童真稚气的笑容,对着众目睽睽的人群双手一抱拳。

谦恭地说道:“各位大哥大姐海涵,小妹献丑了。”说罢转身,对着单桌上的蜡烛方向,柔臂轻扬,纤手微抖,只听见有一阵飕飕的风声响过,却不见小姑娘手中有物飞出。

怪了!这位小姑娘使的是什么招数?耍的是什么把戏?莫非是跟人们都着玩儿?跟人们开玩笑?哎——,也难怪,这姑娘小,还是个孩子呢。甭跟孩子家一般见识!

人群中一片沉寂,眼神一时愕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看看气质不凡的小姑娘,心头一片茫茫然。

小姑娘不慌不忙大大方方地对着人群一招手,引领众人到单桌前看蜡烛:只见三根蜡烛的灯芯直立,每根灯芯上有三根绣花钢针横穿,从上到下,一字排开,共有九枚绣花钢针横穿在三根灯芯上。

众人见状,一个个目瞪口呆。看看横穿在灯芯上的绣花钢针,看看娇柔秀美的小姑娘。惊叹不已,赞叹不已。奇了,绝了,简直神了。怕是神仙也不及她!

忽然,一只麻雀从人们头顶飞过。小姑娘顺手一杨。麻雀一头栽下,落在单桌前面,只扑棱了几下,抻腿不动了。

有人腿快,忙过去把死麻雀捡起来看。一枚绣花钢针正中小麻雀的眼睛。钢针从小麻雀这个眼睛穿进,针尖从对面的那个眼睛里露出来。

人们由衷地惊奇不已、赞叹不绝。身边的小姑娘却不见了。

喂!哪位小姑娘呢?怎么看不见她了?她到哪去了?

只听见韩飞虎冲着人们身旁耸立着的砖窑高喊:“杨槐花,杨槐花,快下来!鬼子的飞机来了。杨槐花,快下来!”

这位叫杨槐花的小姑娘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站在身后高高的窑顶上。也不知道她是蹦上去的,还是跳上去的?也不知道她是跃上去的,还是飞上去的?你说哪个快呀,也就是一眨巴眼儿的工夫。嗯!你说哪个窑顶高呀,人家早上去了!

鬼子的飞机来了,她还没事似地站在那儿,真的像个孩子,就不知道什么叫危险。小嘴里轻轻地哼着什么小曲儿,悠哉,悠哉。 飞机恶狼般地嚎叫声从高空传来,黑色的鬼影越来越近。

小姑娘杨槐花站在三丈多高的砖窑顶上,悠闲地观望着四周的景物。鬼子的飞机来了。她抬起小胳膊,伸出一根手指,指点着由远而近的鬼子飞机,象观赏天上的风筝一样。压根儿就没有想,危险已经来临。

危险啊!人们的心都为这位可爱的小姑娘捏了一把汗。

杨槐花心里思忖:鬼子的飞机怎么啦,你在天上飞,我在地上看,咱们互不相干。再说,你怎么也不能平白无故地袭击平民百姓吧。韩飞虎对着她焦急的呼唤,她也没有听清楚。或者说,心不在焉也就有可能没有听见。

正处危急时刻,紧要关头,韩飞虎一纵身从地上腾空跃起,稳稳落在杨槐花身后。舒展右臂轻轻一挟,就把杨槐花挟离地面,飞身跃下飘落在砖窑下面的草地上。

脚刚一沾地,鬼子的飞机就到了。“哒哒哒”一阵机关枪响过,砖窑顶上杨槐花刚刚站立的地方,冒起几股白烟。

好险啊!韩飞虎瞅着远去的鬼子飞机,愤愤地骂道:“****的!”

刚才这一幕太危险了!若不是韩飞虎施展轻功,及时把杨槐花从砖窑顶上救下来,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杨槐花惊魂未定,不由地直伸舌头。她瞅瞅神情淡定地韩飞虎,一种由衷地感激和敬慕油然而生。

杨槐花年方一十六岁。本来岁数就不大,身材娇小轻盈,机灵好动,更显得带有几分孩子气。她五岁的时候父母双亡,跟着姥姥长大。

杨槐花的姥姥家日子过的也挺紧巴。姥爷租种着人家三亩园子地。姥姥无以为计。就靠走街串巷收旧鞋破布换洋针(洋针,就是钢针,俗称缝衣针。过去,都从西洋进口,所以老百姓都叫它洋针。)弄几个零花钱度日。

姥姥每天背着一个说白不白说黄不黄的粗布包袱,摇晃着拨浪鼓走街串巷招揽生意。杨槐花在家无以为伴,常常用姥姥的洋针当玩具耍。

那时候的孩子们,哪像今天的孩子呀!小飞机、小汽车、枪啊、刀啊、大炮啊、坦克啊、小熊猫、布娃、等等、等等,什么玩具都有。哪一个有孩子的家庭里,都像一个小小的玩具店。

杨槐花可没有今天的孩子们这么幸运,姥姥家什么玩具也没有。一点儿也不瞎说,连买只小花毽儿的钱也没有。

姥姥怕小槐花被洋针扎着,总是连哄带逗从槐花手里把一包包洋针要回藏起来。但是,不管姥姥把洋针藏在什么地方,等姥姥背着包袱走了,她都能把洋针找出来,耍着玩儿。

功夫长了,姥姥发现小槐花是个有心劲、有出息的闺女。由她去吧,只要甭把针放进嘴里咽了,甭让针把眼睛扎坏,就行!

杨槐花拿洋针玩儿,就像剑侠小说里的武林高手练飞镖哪样,用小手腕甩洋针往杨木板上戳。一戳就戳进木板好深,洋针就直挺挺地插在木板上,不使劲还拔不下来。

用洋针戳杨木板时间长了,就觉得太单调、太枯燥,她就用洋针戳刺在地上爬动的蚂蚁。小手腕轻轻一甩,小蚂蚁就被钢针戳刺在地上,不能动了。

戳刺蚂蚁很好玩。针尖把蚂蚁的脑袋钉在地上,身子还一个劲的鼓涌呢。多有意思!

杨槐花八岁的时候,就能站直身子,甩洋针戳刺地上的蚂蚁,一针一个准儿。一会儿功夫,脚下就有一片被洋针戳定的蚂蚁。

槐花十岁的时候,常常在大树枝上拴一根麻绳。下头绑一块砖头把麻绳吊直。自己再向后退到十多步以外,甩洋针戳刺吊着砖头的麻绳。

那时候只见杨槐花稚嫩的小手一抖一抖的,只听见飕飕的风声。一会儿功夫,麻绳上就穿满了闪闪发光的钢针。

有道是无巧不成书。杨槐花童年里那种有趣的游戏,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让一位老人看到了。

这位老人曾是叶挺独立团的一位副营长。据说是武当传人。北伐失利以后,老人离开部队流落在此地。

老人从小小的洋针看到了槐花姑娘的坚韧和心劲。便收她为义女,成就了一位难得的武当女传人。她参加花虎抗日游击队以后,凭着一腔青春热血,一身武林绝技,在抗日战场上屡建奇功。

正是:虽说是夕阳无限好,有为正当年少时。

自砖窑开工以来,韩飞虎和申区长带领人们和泥打坯,活儿干得有条不紊。工余时间练瞄准,练射击,学武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些民工中有出身武术世家的武林虎方开胜,有擅长飞石毙敌的白面虎张赛,有行走如飞的插翅虎肖云飞,有眼疾手快的隐身虎姜三,还有武林奇女杨槐花,以及红莲花木荷、玫瑰花于丽娜、喇叭花林玉秀、石榴花辛淑娴等几个身手不凡的小姑娘……。

把这些身怀绝技的穷苦兄妹们团结起来,引领他们走上革命道路。打鬼子除汉奸,那就是一支出奇制胜、所向无敌的革命队伍。韩飞虎想到这些,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

他和申区长商量了一下。决定利用晚饭后的一段时间,由芙蓉花何叶任文化教员领着大家学文化。由申区长讲政治讲形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

韩飞虎在砖窑里的这些活动,早就引起了花虎庄炮楼的注意。伪军小队长秃尾巴狼何虾让在炮楼站岗的伪军严密监视砖窑里的活动。自己一早起来,就带着两名随从跑到他干爹笑面虎白有财家打探风声。

这些天,黑毛犬白溜子按照笑面虎白有财的吩咐,在街头巷尾四处转悠,打听韩飞虎他们的活动情况。老远看见秃尾巴狼何虾带人下了炮楼奔花虎庄来,便急急忙忙向主子笑面虎白有财报告。

笑面虎白有财连忙穿戴整齐站在大门口迎接着。果然功夫不大,秃尾巴狼何虾来了。笑面虎白有财迎上去,拉住秃尾巴狼何虾的手。笑嘻嘻地问:“何队长,什么风把您吹来啦?你不知道,干爹好想你啊!”

秃尾巴狼何虾也忙堆起笑脸向干爹问好。两人寒暄几句,相互问安,到厅堂落座。

笑面虎白有财这才显出一副愁容。忧心重重地说:“最近,一个叫韩飞虎的人来到了这里。听说是上边的八路军派来的。此人智勇双全,身怀绝技,功夫不浅。他一到这里,就和当地的老百姓们打成了一片。白天以扣坯烧砖为掩护,组织人们习武练兵,晚上给人们讲课,讲的全是八路军那一套。小恶不除,必有大患。千万不可小看哟!”

秃尾巴狼何虾一拍挎在腰间的盒子枪。不以为然地说:“我就不信,跳蚤还能顶起被窝来。明天,把那个韩飞虎抓到宪兵队,看他还能咋地?”

正是:大道宽阔有崎岖,行船偏有顶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