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国学经典导读(全集)(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15968300000011

第11章 千字文(3)

【故事链接】

川流不息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以儒生统帅军队,保家卫国,官高位显,家中却一贫如洗,自己用薪俸收养了一百多个孤儿,死后的棺材都是别人送的。但他积累的深福厚德,荫蔽子孙何止百代。他死于公元1052年,直至现代范家一门仍然是人才辈出,这不能不说是范仲淹的德行川流不息。

笃初诚美

【原文】

笃[1]初诚美,慎终宜令[2]。

荣业所基,籍甚[3]无竟[4]。

学优登仕,摄职[5]从政。

存以甘棠,去而益咏。

注:

[1]笃:马跑得很慢叫做“笃”,引申义是厚实、硕大。

[2]令:美、善的意思。

[3]籍甚:意思是凭借于此而更加强大。

[4]竟:结束,完毕。

[5]摄职:是先给一个代理官职,摄是辅助、佐助的意思。

【译文】

任何事情,有好的开端固然很好;能够慎终如初,坚持到底就更为难能可贵。这是一个人一生荣誉与事业的基础,有了这个根基,荣业的发展才能没有止境。学问优秀的能够出仕做官,有机会行使职权参与政事的处理。周人怀念召伯的德政,留下甘棠树不忍砍伐;召伯虽然离去了,但百姓却越发歌颂他、怀念他。

【师说】

为什么要慎终如始,为什么要小心谨慎地做人?因为这是一个人一生荣誉与事业的基础,有了这个根基,荣业的发展才能没有止境。但是这个荣业的基础在哪里?“所基”的又是什么呢?就是“德业”与“德行”。“德建名立”才是人生追求的荣誉、事业的基础,如果能够将其发扬光大,子孙万代的荣业都将是永无止境的。

【知识卡片】

人在年幼的时候知道爱恋父母,长大以后就去爱慕漂亮姑娘;结了婚开始迷恋妻女,做了官又去讨好君王。谁人能够善始善终呢?只有真正的孝子,才能够笃初慎终,终生怀恋父母。

【故事链接】

甘棠

周召伯,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同父异母的兄弟,曾帮助武王伐纣。武王建立周朝以后没有几年就病故了,儿子成王继位。成王才十四岁无法主理国事,就由他的叔叔周公旦协助理政。朝中的反对派就聚集在召伯身边形成另外一股力量,召伯虽非文王嫡出,但还是与周公一起共同辅佐成王理政。召伯巡视南方的时候,曾在一棵高大的甘棠树下休息、理政,后人因为怀念召伯,一直不忍心伐掉这棵甘棠树。后世就用“甘棠”一词指代为官者的政绩与遗爱。

乐殊贵贱

【原文】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1],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2],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注:

[1]和:协调、平静、美好;睦:为亲近、好合。

[2]傅训:是师傅、师长的训诲。

【译文】

选择乐曲要根据人的身份贵贱有所不同,采用礼节要按照人的地位高低有所区别。长辈和小辈要和睦相处,夫妇要一唱一随,协调和谐。在外面要听从师长的教诲,在家里要遵守母亲的教导。对待姑姑、伯伯、叔叔等长辈,要像是他们的亲生子女一样。

【师说】

这里谈到了中国的礼乐以及由礼乐涉及的贵贱尊卑的等级概念。礼的作用在于和,有了和才能达到儒家“仁”的境地。教育的原则,是要将师教与家教结合起来。

【知识卡片】

孔子说:礼是我们的文化精神、文化哲学;乐是要将我们的精神升华到永远乐观的境界。

【故事链接】

孔母颜征在的家教故事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母亲叫颜征在,她在孔子幼年教育及成长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她称得上是孔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是一位圣母。

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颜氏母子在家中便失去了依靠。大家庭中关系复杂,矛盾甚多,这对孔子的成长与教育显然不利。于是孔母便带着儿子离开夫家,前去鲁都娘家。一来颜姓是鲁都的大姓,娘家对于这位丈夫早死的本族姑娘是会照顾的,更主要的鲁都是鲁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典籍丰富,名师众多,能让孔子日后成长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孔怀兄弟

【原文】

孔怀[1]兄弟,同气连枝。

交友投分,切磨箴(zhēn)[2]规。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颠沛匪[3]亏。

注:

[1]孔怀:很关爱。孔,有“非常”“很”之意。怀,指关爱、关怀。

[2]箴:劝诫、劝勉。

[3]匪:非,不是。

【译文】

兄弟之间要非常相爱,因为同受父母血气,犹如树枝相连。结交朋友要情意相投,学习上切磋琢磨,品行上互相告勉。仁义、慈爱,对人的恻隐之心,在最仓促、危急的情况下也不能抛离;气节、正义、廉洁、谦让的美德,在最穷困潦倒、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不可亏缺。

【师说】

这部分讲五伦中的兄弟之道、朋友之道、五常之德。兄弟之间要相互关爱,彼此气息相通;朋友之道是兄弟之道的拓展。“仁义礼智信”是五常之德。

【知识卡片】

仁慈就是仁德,表现出来就是爱心。能够不讲条件的博爱就是慈,仁是五德之首,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孔子一生追求的根本。

【故事链接】

苏武牧羊

苏武(前140—前60),西汉大臣。天汉元年(前100)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这期间,投降匈奴的李陵也多次劝说其投降,都遭到苏武拒绝。昭帝时,匈奴与汉和亲,至始元六年(前81),方获释回汉,官至典属国。死后,汉宣帝命人画其像于麒麟阁,彰显其操守。

性静情逸

【原文】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

守真[1]志满,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2],好爵自縻。

注:

[1]真:指人的本性、本质。

[2]雅操:指高雅的操守、道德追求。

【译文】

品性沉静淡泊,情绪就安逸自在;内心浮躁好动,精神就疲惫困倦。保持纯洁的天性,就会感到满足;追求物欲享受,天性就会转移改变。坚持高尚的情操,好运自然会为你所有。

【师说】

这部分是承接上文,讨论一个人如何能够坚守五常之德、奉行五伦之道,也是我们学习如何做人的基本原则。

【知识卡片】

中国人历来讲究求人不如求己,求己者贵,知足者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而后才有外援,自立而后才有天助,所以叫做“自縻”。

【故事链接】

让你改换心性

有个富翁养了几个好吃懒做的儿子。他临死前把儿子们叫到床前说:“我在屋后的田里埋了几瓮银子,你们可以挖出来用了。”富翁一咽气,几个儿子立刻拿锄头去田地里寻找银瓮。从早到晚,几十顷的田地都挖透了,却没挖到银子。第三天、第四天,他们又从头到尾挖了几遍,仍然一无所获。看着播种季节已到,他们无可奈何地往地里撒上了粮籽。想不到,这年四乡八镇都闹歉收,唯独富翁家田里的禾粮长得又高又壮。原来,田地翻了多次,利于秧苗生长。这时候他们才知道,父亲并没有骗他们,土地本身即是金银。此后兄弟几个年年翻土耕种不遗余力,家道也更加富裕了。这个结局说明,懒惰懈怠是财富的天敌,如果能够改换心性,勤勉持家,财富终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都邑华夏

【原文】

都邑[1]华夏,东西二京。

背邙(mánɡ)[2]面洛,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画彩仙灵。

注:

[1]都邑:天子住的地方叫都,诸侯住的地方叫邑。

[2]邙:山名,北邙山。

【译文】

古代的都城华美壮观,有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东京洛阳背靠北邙山,南临洛水;西京长安左跨渭河,右依泾水。宫殿盘旋曲折,重重叠叠;楼阁高耸欲飞,触目惊心。宫殿上绘着各种飞禽走兽,描画出多彩的天仙神灵。

【师说】

这里从国家的首都开始谈起,介绍与国家上层建筑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常识。重点介绍了中国最古老的两个都城以及都城里面精美的建筑。

【知识卡片】

中国的文化灿烂光华,故此称为“华”;中国的土地辽阔无边,因此叫做“夏”。“华夏”就代表了中国。

【故事链接】

华夏文明

1988年1月,七十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向全世界呼吁: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必须重新认识东亚文明。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三个,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中华文明是三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古人是以服饰华彩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华夏”本义即有文明的含义。这一切都使人体验到了延伸于海外的华夏文明之风采,也使人感受到了华夏文明的生命力之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