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生气不如争气 斗气不如斗志
15766800000003

第3章 立定志气,树起目标(2)

李斯决定换一种活法,第二天他就离开了这个小城,去投奔一代儒学大师荀况,开始了寻找“粮仓”之路。20多年后,他把家安在了秦都咸阳的丞相府中。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自身的潜能就发挥得越充分,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人之伟大或渺小都决定于志向和理想。伟大的毅力只为伟大的目标而产生。理想如果是笃诚而又持之以恒的话,必将极大地激发蕴藏在你体内的巨大潜能,这将使你冲破一切困难和险阻,达到成功的目标。

“愿望”是汇集智慧的磁石,通往理想的征帆;“渴望”是寄托未来的灯塔,奋争拼搏的航标;“希望”是执著追求的目光,开拓奋进的动力。

坚韧不拔地为事业而奋斗,是成功人士特有的气质。自古以来把这种精神称之为“气”,没有“气”就不能成功。史宾塞·约翰逊在激励人们追求成功人生时,常常引用《圣经》上的一段话:“去追求吧,这样做了将有所收获;去探索吧,这样做了将有所发现。凡追求者得,凡探索者获。”确实如此。对奋发的人来说,“希望”是一只号;对迷惘的人来说,“希望”是一声呼唤;对幸福的人来说,“希望”是一樽美酒;对痛苦的人来说,“希望”是一炉炭火;对勤奋的人来说,“希望”是一挂征帆。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变化,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正确的道路。现在,不少人为了电冰箱、汽车、房子而奔波、追逐、竞争。但是也有不少人,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而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山溪的理想是海,臭水沟的理想是塘。追求,是人生的一种力量,追求什么,一定要慎重,一定要选择,一定要思索……星辰虽然能指示方向,但选择方向的还是自己。

一个人一旦有了信念,就会把信念与目标结合起来;而连接信念与目标的,便是富有创造性的实践。

人生奋斗的目标是通过尽可能科学的人生设计来实现的。人要有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间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等。而这一切目标的确定和达到,都应当是为了促成理想的逐步实现。

几年以前的一个炎热的夏天,一群人正在铁路的路基上工作,这时,一列缓缓开来的火车打断了他们的工作。火车停了下来,最后一节特制车厢的窗户被人打开了,一个低沉的、友好的声音响了起来:“大卫,是你吗?”大卫·安德森——这群人的负责人回答说:“是我,吉姆,见到你真高兴。”于是,大卫·安德森与吉姆·墨菲——铁路的总裁,进行了愉快的交谈。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愉快交谈之后,两人热情地握手道别。

大卫·安德森的下属立刻包围了他,他们对于他是墨菲铁路总裁的朋友这一点感到非常震惊。大卫解释说,二十多年以前他和吉姆·墨菲是在同一天开始为这条铁路工作的。

其中一个人半认真半开玩笑地问大卫,为什么他现在仍在骄阳下工作,而吉姆·墨菲却成了总裁。大卫非常惆怅地说:“23年前我为1小时1.75美元的薪水而工作,而吉姆·墨菲却是为这条铁路而工作。”

如果你是一个学生,只为分数而学习,那么你也许能够得到好分数。但是,如果你为知识而学,那么你就能够得到更好的分数和更多的知识;如果你为赚钱而努力,那么你可能会赚很多钱。但是,如果你想通过做生意来干一番事业,那么你就有可能不仅赚很多钱,而且会干一番大事;如果你只为薪水而工作,你有可能只能得到一笔很少的收入。但是,如果你是为了你所在公司的前途而工作,那么你不仅能够得到可观的收入,而且你还能得到自我满足和同事的尊重。你对公司做的贡献越大,你个人所得到的回报就会越多。

一个人的目标愈远大,人的进步就会越大。也许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一个体会:当你确定只走1公里的时候,如果走完了0.8公里,你很有可能会让自己松懈下来,因为反正就快要到目标了,而且有一些累了,所以慢些快些也无所谓。

但如果你所确定的目标是10公里,你就会加倍地重视。做好思想准备和其他的完善工作,然后再开始起程。在行进中,你会注意自己的速度、节奏与步伐,不断地启动自己的潜在力量。

这样走了七八公里之后,你也不会因为累或其他原因松懈下来,后面的冲刺还十分重要,一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因此,设定一个远大的目标,不仅能够帮助你掌握自己,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潜能。

设定超越自我的目标对你人生方向的影响,一开始可能不是很明显。那就像航行在大海里的巨轮,虽然航向只偏了一点点,一时很难注意,可是在几个小时或几天之后,便可能发现船会抵达完全不同的目的地。

4.滴水成河,汇聚目标

虽然目标是朝着将来的,是有待将来实现的,但目标使我们能把握住现在。为什么呢?因为目标要求我们把大的任务看成是由一连串小任务和小步骤组成的,要实现任何理想,都要制定并达到一连串的目标。每个重大目标的实现都是一连串的小目标和小步骤不断得以实现的结果。所以,如果你集中精力于当前手上的工作,心中明白现在所作的种种努力都是在向将来的目标挺进,那你为了成功就不会走弯路。

大事往往是由很多小事所积累成的,大目标的完成是由众多小目标的完成所积累出来的;每一个成大事的人,都是在完成无数的小目标之后,才实现了他们伟大的梦想。

1984年他参加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一举战胜各路国际名将,出人意外地夺得第一名。记者围拢过来,最渴望知道的一点是,他凭什么取得如此卓越的成绩。

山田本一的回答,简短到只有一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参加马拉松赛,运动员之间比的是意志和耐力,与智慧到底有什么关系,让人如坠五里雾中。1986年又一次国际大赛在意大利米兰举行,山田本一再次代表日本参加比赛,结果又是独占鳌头。

面对记者伸过来的话筒,山田本一的回答还是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运动员在赛场上,看上去是斗勇,实际上也是在斗智。记者们猜测,山田本一之所以这么说,肯定有他的道理。至于怎样运用智慧,仍是叫人摸不着头脑。

1996年山田本一过了运动高峰期,在自传中他披露了个中奥妙。每次参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路线仔细看一遍,并将沿途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说第一个标志是一家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就这样一直画到终点。比赛开绐后,我就以短跑的心态奋力奔向第一个目标,跑到第一个目标后,又以同样心态奔向第二个目标。

整个路程被我分解成几十个小目标,比较轻松地就跑完了。开始我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就把目标定在42公里外的终点线上,结果跑到十几公里就已经疲惫不堪了,因为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吓倒了。

分段实现大目标,确实包含着深刻的哲理。美国芝加哥有一位青年叫雷因,25岁的时候,因失业而挨饿,他白天就在马路上乱走,目的只有一个,躲避房东讨债。

一天他在42号街碰到著名歌唱家夏里宾先生。雷因在失业前,曾经采访过他。但是他没想到的是,夏里宾竟然一眼就认出了他。“很忙吗?”他问雷因。

雷因含糊地回答了他,他看出了雷因的际遇。“我住的旅馆在第1帕号街,跟我一同走过去好不好?”“走过去?但是,夏里宾先生,60个路口,可不近呢。”“胡说”,他笑着说,“只有5个街口。”“……”,雷因不解。“是的,我说的是第6号街的一家射击游艺场。”

这话有些所答非所问,但雷因还是顺从地跟他走了。

“现在,”到达射击场时,夏里宾先生说,“只有11个街口了。”

不多一会,他们到了卡纳奇剧院。“现在,只有5个街口就到动物园了。”

又走了12个街口,他们在夏里宾先生的旅馆停了下来。奇怪得很,雷因并不觉得怎么疲惫。

夏里宾给他解释为什么不疲惫的理由:“今天的走路,你可以常常记在心里。这是生活艺术的一个教训。你与你的目标无论有多遥远的距离,都不要担心,把你的精神集中在5个街口的距离,别让那遥远的未来令你烦闷。”

许多人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并不是因为困难大,而是成功距离较远,正是这种心理上的因素导致了失败,把长距离分解成若干个距离段,逐一跨越它,就会轻松许多,而目标具体化可以让你清楚当前该做什么,怎样能做得更好。

有人说,我将来长大要做一个伟人,这个目标太不具体了。就像我们小时候写作文,题目是将来长大做什么?有的同学就说:“我长大了要做总统。”这个目标就有点太不具体了,太笼统了。目标必须具体,比如你想把英文学好,那么你就订一目标,每天一定要背10个单词、一篇文章,要求自己在一年之内能看懂英文书报,由于你定的目标很具体,并能按部就班去做,目标就容易达到。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参加试验的人分成两组,让他们去跳高。两组大概个子都差不多,先是一起跳了6尺,然后把他们分成两组。对一组说:“你们能跳过6尺5寸。”而对一组说:“你们能跳得更高。”然后让他们分别去跳。结果第一组由于有6尺5寸这样的一个具体要求,他们每个人都跳得高,而第二组没有具体的目标,所以他们只跳过5尺多一点,不是所有的人都跳过了6尺5寸。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第一组有一个具体目标。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都会有自己的目标,达到目标的成功关键在于把目标细化、具体化,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地提升自己。

目标使我们产生积极性,你给自己定了目标,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你努力的依据,二是你的鞭策。目标给你一个看得着的射击靶,随着你努力去实现这些目标,你就会有成就感。有98%的人对心目中的世界没有一幅清晰的图画。如果计划不具体,无法衡量是否实现了——那会降低了你的积极性。

一个人不仅要有宏大的理想,也要设定短期的目标,分阶段地去完成,逐步向理想迈进。如果好高骛远,做事不切实际,那他将一事无成。

5.用计划来实现目标

计划是实现目标的唯一手段。所谓“一等人计划明天的事,二等人处理现在的事,三等人解决昨天的事”,养成事前计划的习惯,确实是所有出色人土的共同特色。在企业界有这样一句名言:在计划上多花一分钟,执行时便可节省10分钟。这句话适用于每个人,事前良好地计划,加上养成按照计划执行的纪律,通常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目标,因此可以说计划是实现目标最重要的工具。

人的一生需要一个整体策划,人生中的每一阶段也需要各个具体策划。如果你能做到策划一生,那么,你必将成功一生。

有目标,人生才不会盲目;有追求,人生才会有动力;有策划,人生才会与成功有约。人的一生需要一个整体策划,人生中的每一阶段也需要各个具体策划。如果你能做到策划一生,那么你必将成功一生。

临近中学毕业之际,比尔·拉福就立志经商。他的父亲是洛克菲勒集团的一名高级主管人员,在商界摔打了很多年,对经商事务了如指掌,深谙其中奥妙。

父亲的熏陶使年少的拉福也一心渴望做一位生意人。他的父亲也已经发现儿子有商业天赋,机敏果断,勇于创新;但同时也感到儿子受的磨炼太少,没有知识,更缺乏经验。

于是,拉福父子进行了一次长谈,共同制订计划,描绘人生的蓝图。

拉福听从了父亲的劝告,升大学时并没有直接去读贸易专业,而是选了工科中最基础、最普通的专业——机械制造。这招棋很绝妙,因为做商业贸易的人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在贸易中,工业商品占据了绝大多数,如果不了解产品的性质和生产制造的情况,就很难保证做贸易业务能取得成功。而且,工科学习不仅能够培养知识技能,还有助于使人建立起一套严谨求实的思维体系,训练人的分析、推理能力,使人对工作具有一种脚踏实地的态度。

就这样,比尔·拉福在麻省理工学院度过了4年本科学习。当然,他并没有局限于学习本专业知识,还广泛接触对经营商业贸易很有用的其他课程。

大学毕业后,拉福没有立即扎入商海,而是按照原先的计划,开始攻读经济学的硕士学位。在芝加哥大学为期3年的经济课程学习期间,他掌握了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深入了解了经济规律,并特意认真学习了经济法律。与此同时,他没有把主要精力用来研究理论经济学课程,而是侧重于学习微观经济活动及管理知识,尤其对财务管理较为精通。

这样,几年下来,拉福就在知识方面完全具备了经商素质。

令人意外的是,拉福在拿到硕士学位后,居然没有立即投身商海,而是做了国家公务员,去政府工作。他为什么会作出这种“意外”的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