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乱扯西游释厄传
15763300000046

第46章 狮象来作乱 大鹏展淫威

情语原因总一般,有情有欲自如然。沙门修炼纷纷士,断欲忘情即是禅。须着意,要心坚,一尘不染月当天。行功进步休教错,行满功完大觉仙。

这首诗是明显有些寓意的,是在隐指的谁呢?其实指的是孙悟空所映射的一位皇帝。在前两回书里,猴儿一共又哭了两次,是在替这位皇帝赎罪罢了。

所以孙悟空莫名其妙的就打开欲网,跳出情牢了,心性修行更进一筹了。

果然唐僧前面走着看见一座高山,便心中害怕。行者笑道,“师父说那里话。自古道,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岂无通达之理?可放心前去。”

这个时候,太白金星就化作一个老头,项挂一串数珠子,手持拐杖现龙头。明显老吴是在说,这个太白现在被佛家给拉拢了的。

老头就提醒大家,这山上有一伙妖魔,吃尽了阎浮世上人,不可前进!三藏闻言,大惊失色。一是马的足下不平,二是坐个雕鞍不稳,扑的跌下马来,挣挫不动,睡在草里哼哩。

老吴算是把佛家的高僧给损透了啊。

猴儿变作个俊俏的小和尚,便问那个老头妖精如何厉害?太白曰,“那妖精一封书到灵山,五百阿罗都来迎接;一纸简上天宫,十一大曜个个相钦。四海龙曾与他为友,八洞仙常与他作会,十地阎君以兄弟相称,社令城隍以宾朋相爱。”

好家伙,这妖怪们是真厉害啊。说明老吴要映射的人物非同一般,手眼通天啊,不是狗太监,就是弄权臣的。

大圣闻言,忍不住呵呵大笑,也吹嘘一番,说我小和尚有七十二副嘴脸哩,然后现了本相。那老者见了,吓得面容失色,腿脚酸麻站不稳,扑的一跌;爬起来,又一个禋踵。

老吴将地煞七十二变也能比喻做各种嘴脸呀,同时就将道佛两家给批了一通的。

老头给吓住了,说嘛也不敢再说话,大圣无奈只好回去找唐僧了。

长老道,“悟空,你来了?所问如何?”行者笑道,“不打紧,不打紧!西天有便有个把妖精儿,只是这里人胆小,把他放在心上。没事,没事!有我哩!”长老道,“你可曾问他此处是什么山,什么洞,有多少妖怪,那条路通得雷音?”八戒道,“师父,莫怪我说。若论赌变化,使促掐,捉弄人,我们三五个也不如师兄;若论老实,象师兄就摆一队伍,也不如我。”唐僧道,“正是,正是!你还老实。”八戒道,“他不知怎么钻过头不顾尾的,问了两声,不尴不尬的就跑回来了。等老猪去问他个实信来。”唐僧道,“悟能,你仔细着。”

师徒现在关系很融洽啊,师父没有骂悟空就算是长进了,但是更加看八戒顺眼了。沙僧一贯的胆小,都不敢说话了。

老猪的表现忽然很奇怪,少有的主动啊。虽然调戏猴儿几句,是八戒西天路上的解闷把戏,但是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儿,难道接下来老吴映射的人物又和老猪有什么勾扯吗?

好呆子,把钉钯撒在腰里,整一整皂直裰,扭扭捏捏,奔上山坡,对老者叫道,“公公,唱喏了。”那老儿见行者回去,方拄着杖挣得起来,战战兢兢的要走,忽见八戒,愈觉惊怕道,“爷爷呀!今夜做的什么恶梦,遇着这伙恶人!为先的那和尚丑便丑,还有三分人相;这个和尚,怎么这等个碓梃嘴,蒲扇耳朵,铁片脸,旂毛颈项,一分人气儿也没有了!”八戒笑道,“你这老公公不高兴,有些儿好褒贬人,你是怎的看我哩?丑便丑,奈看,再停一时就俊了。”那老者见他说出人话来,只得开言问他,“你是那里来的?”八戒道,“我是唐僧第二个徒弟,法名叫做悟能八戒。才自先问的,叫做悟空行者,是我师兄。师父怪他冲撞了公公,不曾问得实信,所以特着我来拜问。此处果是甚山甚洞,洞里果是甚妖精,那里是西去大路,烦公公指示指示。”老者道,“可老实么?”八戒道,“我生平不敢有一毫虚的。”老者道,“你莫象才来的那个和尚走花弄水的胡缠。”八戒道,“我不象他。”

老吴在这里描写的惟妙惟肖,凯撒都于心不忍了,决定照搬过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来这里面的趣味的。但我们若仔细看,就能明白的,老吴对佛教的反感程度有多深了。

此山叫做八百里狮驼岭,中间有座狮驼洞,洞里有三个魔头。神通广大得紧哩!手下小妖,南岭上有五千,北岭上有五千,东路口有一万,西路口有一万;巡哨的有四五千,把门的也有一万;烧火的无数,打柴的也无数,共计算有四万七八千。这都是有名字带牌儿的,专在此吃人。

嘶,这几个妖怪也太厉害的够呛了,看来这肯定指的是明朝的部分军队了,因为厂卫虽然人数众多没这么邪乎的,没有这么大的派势,这决计不会错了的。

那呆子闻言,都给吓得出恭了。唐僧也是惊惧万分,悟空便赶紧吹牛打气,否则这路还能走啊?八戒才放心了,沙僧也赞同猴儿哥的吹法,只有唐僧心内已然惴惴。

悟空再度找这老头,原来是太白金星啊,便训斥了李长庚好惫懒!金星慌忙赔礼。大圣便提出让金星上天去找玉帝借兵,李长庚道,“有,有,有!你只口信带去,就是十万天兵,也是有的。”

这白胡子老头,撒谎骗人都不带打顿的,吹牛不带喘气的,直到猴儿他们过了狮驼岭之后,也没见玉帝派来一个兵将来帮忙的。这太白金星和佛家的关系,现在是叫个铁啊。

孙悟空一点儿也不害怕,就说自己先去趟趟路。沙僧只教,“仔细,仔细!”我们能够看出,沙和尚现在对猴儿哥是真心牵挂的,师徒几个的关系好的很了。

好大圣就前去打算看个究竟,不想看见了小妖儿,有一丈二尺的身子。

好么,一个小妖啊,身高三米六。就更是有所明白了,这几回书是要大明的军队有所联系上了。

那小妖竟然口中念道,“我等寻山的,各人是谨慎堤防孙行者,他会变苍蝇!”悟空一听,就是大惊啊,就疑神疑鬼的。但是呢,那小妖其实没看见悟空的,只是领头的大魔头不知怎么就吩咐他这话,却是个谣言,着他这等胡念。

老吴为什么要解释一下啊?其实是在告诉我们,大多数的道佛妖是看不出来猴儿的;而且还在点破,这些妖怪来头不小,对猴儿是了解很深的。

悟空变作一个跟那个小妖儿差不多模样的,就是稍微高了那么三五寸,就去打招呼,顺便套话。结果那小妖就对悟空产生怀疑了,道,“你刚才是个尖嘴,怎么揉一揉就不尖了?疑惑人子!大不好认!不是我一家的,少会少会,可疑可疑!我那大王家法甚严,烧火的只管烧火,巡山的只管巡山,终不然教你烧火,又教你来巡山?”行者口乖,就趁过来道,“你不知道,大王见我烧得火好,就升我来巡山。”

小妖道,“也罢!我们这巡山的,一班有四十名,十班共四百名,各自年貌,各自名色。大王怕我们乱了班次,不好点卯,一家与我们一个牌儿为号。你可有牌儿?”

咱们要注意看这么详细的描述,就能看出了,妖怪的制度相当严格。那么这么不小的规模还有严格的规范,只有军队才有的。

悟空见人家是“小钻风”,就自称是“总钻风”,就吓住这个妖怪了,赶紧给长官行礼。

那么什么是钻风?老吴后来就说了,其实是巡风,也就是军队里面巡逻放哨的兵士。

但是老吴却是从猴儿的嘴里,透露出来,在大明军队里面,下级见了上级,是要掏见面钱的哩。而且一个班长就敢让手下每人拿出五两银子!

虽然是夸张了,但说明明朝中期的军队的确存在太大的问题的。

悟空见了一群小钻风,就糊弄他们,套出了些话来。有个小钻风慌了道,“长官原来不知,我大王会变化,要大能撑天堂,要小就如菜子。因那年王母娘娘设蟠桃大会,邀请诸仙,他不曾具柬来请,我大王意欲争天,被玉皇差十万天兵来降我大王,是我大王变化法身,张开大口,似城门一般,用力吞将去,唬得众天兵不敢交锋,关了南天门,故此是一口曾吞十万兵。”

哦,猛一看,这个大王是映射了瓦剌或是鞑靼的将领,而且这个首领曾经到了北京城下,那么就好办了,可筛选的人物不会太多的。

接着先看书,小钻风又道,“二大王身高三丈,卧蚕眉,丹凤眼,美人声,匾担牙,鼻似蛟龙。若与人争斗,只消一鼻子卷去,就是铁背铜身,也就魂亡魄丧!我三大王不是凡间之怪物,名号云程万里鹏,行动时,抟风运海,振北图南。随身有一件儿宝贝,唤做阴阳二气瓶。假若是把人装在瓶中,一时三刻,化为浆水。”

行者听说,心中暗惊道,“妖魔倒也不怕,只是仔细防他瓶儿。”

好家伙,这三个妖怪都不白给的,从描述来看,比较能肯定了。那三大王一定是隐指了明朝某个权势滔天的人物了。小钻风接着道,“我大大王与二大王久住在狮驼岭狮驼洞。三大王不在这里住,他原住处离此西下有四百里远近。那厢有座城,唤做狮驼国。他五百年前吃了这城国王及文武官僚,满城大小男女也尽被他吃了干净,因此上夺了他的江山,如今尽是些妖怪。”

啊,这个三大王,看来曾经权倾朝野把持朝政啊,那就不用猜了。这个三大王肯定映射了严嵩了,唯有严嵩在明朝能够这么厉害的。为什么不是魏忠贤哩?因为老吴去世的时候,魏忠贤才14岁啊。老爷子写西游记的时候,魏忠贤估计还没出生哩,远远还轮不到他大发淫威的。

那么另两个大王基本也就知道了的,隐指的十有八九是仇鸾还有赵文华。

悟空还往前走,吓唬众妖说孙大圣正在磨老大的杠子呢。这些妖怪都是些狼虫虎豹,走兽飞禽,呜的一声都哄然而去了。假若是些军民人等,服了圣化,就死也不敢走。

严嵩已经基本肯定了的,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个家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唉,很难回避这个人物,还是得硬着头皮来看吧。

严嵩掌权是在嘉靖年间中后期,明世宗朱厚熜是明宪宗朱见深的孙子,明孝宗朱祐樘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在位年号嘉靖。

西游记在车迟国那里,曾经映射了嘉靖二十三年的一些事情的。现在老吴这是又对嘉靖皇帝指指戳戳了,肯定是在写他不理朝政,放任严嵩专权的时候了。

那么我们要注意看,嘉靖的名字朱厚熜,他爹叫朱祐杬,他大伯是朱祐樘。哦,怪不得猪八戒先前那么上劲哩,主动询问太白金星这个情况,就有个些解释了的,木生火么。

关于严嵩,1480年-1567年,活了87岁啊。在他63岁(1548年)的时候成为首辅,掌权达15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但是在1562年的时候,退休归乡了,1567年过世。

那么明史说严嵩窃政20年,有点牵强了的,只是严嵩入阁20年罢了,严嵩真正专权的时间是在1548-1562年。

在1562年,御史邹应龙听说嘉靖有想拾掇严嵩的意思,就上书弹劾严嵩父子。买卖官爵,如刑部主事项治元,以一万二千两转入吏部。举人潘鸿业以二千二百两而得知州;严嵩父子广置良田美宅于南京、扬州数十所;严世蕃在母丧守孝期不受礼法不忠不孝。请立斩严世蕃,严嵩溺爱恶子,弄权擅政。

明世宗一看,就下令严嵩退休,严世蕃等人下狱后发配远地,后来又犯事了,被林润给举报,遂抄没严世蕃其家。

明史记载,1562年严嵩被嘉靖给致仕弄回老家了。不久皇帝追念其赞玄功,意忽忽不乐,谕阶欲遂传位,退居西内,专祈长生。阶极陈河,帝曰,“卿等不欲,必皆奉君命,同辅玄修乃可。严嵩既退,其子世蕃已伏法,敢更言者,并应龙俱斩。”

这是在说,嘉靖想起来严嵩的好处来了,就整天的不高兴,于是叫了徐阶等人前来,说自己想退位,以后专门在内宫之中祈求长生。那徐阶敢答应啊,只好力劝皇帝放弃这个退位的念头。因为徐阶知道,嘉靖只是在谈条件,而不是真想退位让贤的。这个时候说错了话,估计很快就得给咔嚓了。

嘉靖一看,就说,既然你们非要朕还当这个皇帝,那么你们就得要听我的,还像严嵩那样辅助我参玄修命才行。严嵩已经退休了,他的儿子也死了,再有人胡说八道,连那个告严嵩的邹应龙一块给宰了。

咱们仔细分析,严嵩在当首辅的大多数时间内,是给嘉靖卖了老命的,嘉靖对其是满意的,自己很轻松的,不但不需要处理大量的琐事,而且严嵩还能给自己提供参玄修命的各种方便。那么严嵩到底是不是个奸臣呢?为何嘉靖此时还要维护严嵩?既然维护了严嵩为什么还要弃用严嵩?只能说,严嵩只是嘉靖的一枚好棋子罢了。

明史有记载,或许能够看出一些端倪来。“世蕃之诛,发于邹应龙,成于林润。二人之忠,非过于杨继盛,其言之切直,非过于沈鍊、徐学诗等,而大憝由之授首。盖恶积灭身,而邹、林之弹击适会其时欤!”我们仔细看,只提到了邹应龙和林润是举报严士蕃的,根本就没有说到严嵩有确切犯罪的证据。而且细细体味最后一句话,就明白了,不是他俩本事大忠心耿耿也不是二人参劾严嵩父子正中要害,而是严嵩严士蕃几十年来,小恶积少成多终于变为了杀身之祸。是嘉靖知道这枚棋子已经不能再用了,树敌太多了,那就顺势彻底放弃严嵩了。

严嵩晚年也算是很可怜的,老病少人管,儿子还被处死了,自己只能在他人的墓地附近居住,说是靠别人给祖先的供品维生。但即使如此,严嵩竟然还活了两年,还有种说法竟然是四年之久。

明史称严世蕃官至工部左侍郎,严嵩后来老了,精力不足,朝政其实是严世蕃来替父亲协助处理的。御史邹应龙劾严嵩父子后,皇帝将严世蕃给贬到了雷州,但在半路上又跑回老家了,结果被人告发后被捕。

南京御史林润,上书参劾疏严世蕃意图谋反,顺带参劾严嵩冤杀杨继盛、沈练等人。但是当时的首辅徐阶明白,这杨继盛、沈练等人的死因跟嘉靖是有很大关系的,那肯定不能将嘉靖给扯进来,否则就糟了。便只说了严世蕃的手下罗龙文与海寇头目王直勾结,严世蕃和伊王朱典楧图谋不轨。因此严世蕃、罗文龙就被斩首弃市。那么也在说明,严世蕃的谋反罪名,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徐阶一手安排定案的。

而且明史也记载了的,“嵩窃政二十年,溺信恶子,流毒天下,人咸指目为奸臣。其坐世蕃大逆,则徐阶意也。”这个说法甚至有点前后矛盾的,但也在隐约指出,严嵩生的倒霉儿子不好且是个坏蛋。要注意,张廷玉写的是“人咸指目为奸臣”。这是甚么意思?好多人都说严嵩是奸臣,那么张廷玉个人是甚么看法?明史没说,只是笔锋一转,说是徐阶将严嵩给牵扯进儿子的案子里了。

严士蕃这个恶子,究竟做过好事不?明史记载“陆炳与俞大猷善,密以己资投严世蕃解其狱,令立功塞上。”哦,勉强还是有的,就是曾经帮助过抗倭名将俞大猷。

张廷玉他们修明史的时候,对于严嵩的看法也是很复杂的,但是没有办法,就得这么写,严嵩必须是个奸臣。不过写的内容却是前后诸多矛盾,估计张廷玉的意思是,留待后人再考证辨别罢。在清朝的时候,明史的编纂工作一共有四回之多,前几回皇帝都不满意,最后还是张廷玉给定稿,乾隆给拍板的。

我们都知道严嵩书法造诣很高,而且是相当的高,“六必居”、“天下第一关”、“满江红”诗刻、“圣府”、“洙水桥”、“鹤年堂”、“独乐寺”、“关圣林”“永延帝祚”、“清政廉明”等等太多了,没有人能否定的;诗词歌赋也相当有一套,很多人甚至包括王世贞在内也认可的。严嵩曾在1533年主持重修《宋史》,就是个铁证的,虽然因为工作调动的缘故,后来没有如愿。

一般认为1548年害死当时的首辅夏言和山西将领曾铣后,严氏父子正式恃宠擅权。但是细究历史来看,夏言当时早已失宠被皇帝看不顺眼了,曾铣是因为结交皇帝的太监们,犯了领军大将的最大忌讳。虽然说曾铣也是为了国家安危考虑,给皇帝吹收复河套地区的重要性,就不得已采取了下策。嘉靖是最怕这个将领勾结内侍的,何况怀疑首辅夏言或许也牵扯在内(主要由于有苏纲这个人与曾铣和夏言的关系都很好),那曾铣和夏言的下场能好的了么?

1546年曾铣任陕西总督,后来建议朝廷出兵收复河套地区。但是上疏到了兵部之后,兵部认为必要请镇守边关的将领共同开会讨论。但是执行起来却是阻碍重重,曾铣大怒直接上奏嘉靖皇帝,本来大臣们以为皇帝是赞同的,但是后来,嘉靖忽出手诏谕辅臣曰,“今逐套贼,师果有名否?兵食果有余?成功可必否?一铣何足言,如先民荼毒何?”

于是,严嵩和当时的兵部尚书建议河套不可收复。奇怪的是,嘉靖竟然将曾铣下狱了。当时严嵩还谈不上专权过甚,因为刑部尚书喻茂坚、左都御史屠侨很多人都上书给夏言求情,但是这个时候,越求情的厉害,求情的人越多,只会让嘉靖更加下定杀心。果然,皇帝不但不同意放过夏言,很快就将二人给处死了。就连夏言不肯戴赏赐的帽子这种事情,都给抖出来了,求情的大臣也都给降了俸禄,嘉靖是在警告群臣莫要组成团队啊。

严嵩的确在其中有顺水推舟落井下石的行为,但两人的死和严嵩没有必然关系。后来皇帝就将曾铣以交结近侍律斩,和夏言一块处死了。

在曾铣死后,鞑靼的俺答更是放心大胆的入侵明朝,然而我们的嘉靖皇帝竟然认为,“此铣欲开边,故行报复耳。”这就是明史称赞的好皇帝呀,也说明了,嘉靖本来就是要处死曾铣,后来也没有一点悔意的。

关于夏言,其实从明史来看,“帝以为不党,遇益厚,然卒为严嵩所挤。”说明皇帝开始信用夏言,是因为嘉靖认为这个人虽然高傲,但是没有什么朋友圈子。夏言也的确是个名臣,我们必须要认同。在嘉靖初期的时候,还能够被受到重用。但是到了后来,嘉靖已经成熟的不得了了,偏偏夏言开始骄横起来,内阁郭勋的死跟夏言有脱不开的干系。夏言对付敌人也算是挺狠的,也是喜欢专权的,世间长了自然就被嘉靖所猜忌。

明史记载,“嘉靖二十一年六月二日,世宗手谕都察院,开列夏言罪状,言其欲改皇太后慈庆宫为太子东宫府;乘轿西苑;拒不服戴所赐道士巾;罗织郭勋狱;军事重事径自家裁等。七月一日,诏令夏言革职闲住。”

再后来夏言又重新就任首辅,嘉靖二十五年,曾铣建议收复河套地区。夏言很是赞同,引起来嘉靖对其的疑忌。两人之死,是死于嘉靖之手,毋庸置疑。

嘉靖朝始终就是乱事纷纷,东南倭祸和北方边患不断,内乱横生,这个责任就只能也必须由严嵩来承担了。

其中在1550年的时候,鞑靼的俺答率军犯大同。总兵仇鸾重赂俺答,于是俺答率领十万骑兵便冲到了北京城外。仇鸾知道不妙,也赶紧去京师勤王。嘉靖一看很高兴,就拜仇鸾为大将军,节制诸路兵马。此时勤王部队7.8万,北京守城部队5万,加起来大约13万。但是北京的部队有一半都是老弱病残哦,那些精壮成员还被王公大臣门们召回自己府里以防万一了,那么北京城真正能够出战的就算两万人吧。所以我们就认为当时明军总战斗力是总计10万的兵力吧。就明白了,原来那个大魔的所谓一口吞10万兵,是从这个庚戌之变的故事映射来的啊。

兵部尚书丁汝夔就问严嵩这仗怎么打啊?严嵩说这要是在天高皇帝远的塞外作战,败了可以糊弄皇帝的。但是在京都门口,那怎么也瞒不了的人啊。俺答的目的其实是钱财等物,抢夺了一些之后,必然会撤军的。所以丁汝夔就自以为领会了严嵩的意思,严令众将不要出战。任由鞑靼兵士在外面烧杀抢掠了八天,又得到明朝通贡的允诺,才从古北口退回北漠。

其实我们如果考虑了当时的背景之后,就会发现,大臣们没有出战外敌,其实谁也没有错。但是嘉靖觉着面子无光,总得要有个倒霉蛋儿,拿来给出气的。

其实呢,绝大多数的人不知道的是,明军之中还是有个本打算和鞑靼骑兵作战了的将领。杨守谦字允亨,号次村,徐州人。嘉靖八年进士,嘉靖二十九年为保定巡抚。此时也率兵勤王,在东直门外安营扎寨。本来已经带着所属5000兵士前去迎敌了,但是因为没有任何援军,只能又退兵了。后来他和兵部尚书丁汝夔就成了替罪羊的罪魁祸首,于八月二十六日被斩于西市。临死前杨守谦慨然曰,“臣以勤王反获罪,谗贼之口实蔽圣聪。皇天后土知臣此心,死何恨?”

那么鞑靼的俺答为啥要出兵大明呢?原因挺简单,明朝前期,朱元璋和朱棣的北伐,将蒙古给打惨了,分裂成了瓦拉和鞑靼两大势力,他们之间的矛盾甚至要大于和明朝的冲突。那么谁都想要统一蒙古啊,但是草原缺乏金属布棉什么的,就想和大明恢复双边贸易。但是嘉靖却是不同意,那就只能武力解决了。当然俺答的胃口不会那么轻易放弃的,即使答应了,肯定也会不时的前来骚扰抢点财物回去。

嘉靖是个要面子的皇帝,怎么也不肯拉下这个脸来,就死活不同意,就促成了庚戌之变。鞑靼骑兵真的兵临城下了,嘉靖后来也只好表面上答应,先糊弄你退兵了再说。果然后来就毁约了,鞑靼人也就基本上每年都来侵犯抢掠。

还是隆庆皇帝在位的时候,1571年明穆宗朱载垕加封俺答汗为顺义王,重新开放通贡互市,这才给最后基本解决的。

所以严嵩没有给解决这个问题,并不能算是什么失误。

鞑靼兵临北京,俺答提出要求通贡,朝中建议严词拒绝并武力出击的大臣只有赵贞吉和沈鍊。但后来嘉靖还是听了徐阶的主意,假装同意,糊弄敌人退兵。

关于嘉靖时期的几个人物,在下回书里面再废话一大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