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正确把握政策导向
中国的股票市场自建立以来,政策导向就一直是左右股票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人说,中国股市是“政策市”,可谓非常中肯。股票投资者都知道,政策导向的变化对股票市场有着相当巨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政策”在中国股票市场中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指标,比技术指标重要得多。国家的政策取向对股票市场有着特殊的制约作用,对股票市场的涨跌趋势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不同政策的改变和出台、重量级人物的一句话,都会影响和导致股票市场发展趋势的改变。股票市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股票市场的价格变动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由此制定的相关政策息息相关。中国股票市场自诞生以来,政策的多变性和股市发展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对于一个新生的股票市场而言,政策多变性不难理解,因为很多关于股票交易的法律、法规、交易办法、管理制度等本身就还没有建立或者完善。
即使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政府的政策在证券市场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如实行股票交易有一二百年历史的英国、美国,利用政策变动来干预股票市场也是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通行做法。凯恩斯理论当中的“公开市场业务”,就是指政府参与国债的买进、卖出以对经济进行刺激或者抑制的理论。政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政策都会对股票市场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中国的股票市场自建立以来,政府运用政策干预股票市场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对于一个新生的股票市场来说,政府的干预和政策的调整是完全必要的。
凡是能够把握或者能预测到政策变动的投资者,几乎都可以抓到机会,从中获得丰厚的利润或者避免风险。一些反应灵敏的投资者,也能赶上这趟车,及早地做出相应的操作策略,从中获利。但是,目前中国股市上的大多数投资者还是不能正确把握或者理解政策变动。股票市场发生重大变动时,他们要么反应迟钝,要么惊慌失措,要么一厢情愿地等待,其结果都会使自己蒙受不同程度的损失,这一类的实例实在太多。其中最典型的就是1994年8月1日“三大救市政策”出台到1994年国庆前夕股市的大起大落;1996年12月中下旬股票市场的大逆转;1999年5月19日股市启动;2001年6月至2005年4月大逆转等;2007年所有基金的发行和申购。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在发生这些大变动之前,市场上的确有很多蛛丝马迹,甚至有很明显的舆论导向,只不过当时绝大多数投资者为股票市场的假象所蒙蔽,一厢情愿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进行操作,一味地盲目追高,结果深度被套。只有那些对政策导向保持高度警惕的投资者,从报刊和电视的舆论导向当中,从中国证监会有关领导的讲话语气当中看到了即将来临的风险,这些投资者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顾当时股票市场的“大好发展趋势”,及时果断地抛售股票,避免了深度套牢的危险,重新掌握了投资的主动权。
在股票市场上做到先知先觉的确不容易,即使对于有相当专业知识的投资者来说把握住政策导向也是一件难事。但是,那些经常关心国家大事的投资者,经常潜心研究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的投资者,有些时候也可以捕捉到市场变动前夕的蛛丝马迹。在现实生活中,有关股票市场变动的重大事件发生之前,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迹象。比如,股票市场的违规行为日益猖獗、股票市场的投机盛行、股票市场过分狂热或者过分冷清、国际股票市场的走势、外汇市场的波动、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外贸易的变动情况、各行各业的经营状况等,这些因素都是国家制定相关政策的基本依据。上述情况绝大多数属于公开信息,只要善于留心,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就可以得到。关键是要加强学习,认真看书读报。有人说:在股票市场能够把握住机会的投资者,往往是功夫用在股市外的投资者。这话自有道理。那些不读书不看报,两只眼睛只盯住股市大盘的投资者,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风险,甚至当风险已经到来时,还不能做出应有的反应。
要想成为成功的股票投资者,必须随时关心国家大事,必须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素质。如果单从国内角度看,投资者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政策及其变动:
1.证券市场政策的变动
此类政策直接与证券市场的价格变动有关,其变动主要有:证券市场的管理措施的变动、股票发行规则的修订、股票发行规模和发行方式的变动、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监管措施的变动、证券交易规则的调整和变化、证券市场开放程度和准入条件的变化等。这些政策是股票市场运行的基本准则,对股票市场的发展会产生长期和深刻的影响。一方面,这些政策的出台本身就是股票市场的重大利好消息或重大利空消息;另一方面,它是中国股票市场其他相关政策制定的基础,对于股票市场人气和其他准备进入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和资金都会产生很大的鼓励或者抑制作用。无论是大“牛市”还是大“熊市”的形成,往往都与这些政策的变动有关。
2.金融政策的变动
金融政策主要是有关国家货币流通的调节和管理信用活动方面的政策,涉及到货币的发行、存款和贷款利率的调整、国家汇率的确定、储蓄政策、债券和其他有价证券的发行政策等。这类政策对股票市场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它对进入股票市场资金的调节方面,尤其以存款和贷款利率调整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最为明显。当国家鼓励股票市场发展的时候,往往会通过降低存款利率等方式鼓励更多的资金流向股市;相反,则会提高存款利率,使更多的资金流入银行。
另外,预防金融风险是我国金融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在中国的经济结构当中,也存在一些有可能引发金融风险的隐患。比如,经济建设过程当中的重复建设、重复引进、盲目追求“大而全”和“小而全”的问题,会导致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国有大中型企业效益下降;国有大中型企业欠税、不能及时还贷的现象明显增加;大量的游资对金融市场的冲击、金融犯罪和金融诈骗的案件不断增多;非金融机构在投资方向和管理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还有外汇风险和现金管理风险的增加等。这些现象都可能影响我国的金融安全。中国政府的金融政策必须不断地根据这些形势予以调整。
金融政策的任何变动,都会对股票市场起到刺激或者抑制作用。这几年,由于中国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中,证券市场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地位已经得以确立。尽管有时候国家的金融政策并不能直接对进出股市的资金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至少可以表明管理层对于股票市场发展的基本态度。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金融政策也是国家对股票市场发展态度的风向标。对于金融市场的关注,也是研究股票市场发展趋势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3.国家财政政策的变动
财政政策是国家依照客观经济规律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和处理财政关系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财政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可以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这些政策都会对股票市场的中长期走势和价格变动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就是前几年常说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条件下,政府主要通过改变财政分配,通过减税或者扩大预算规模等措施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刺激投资和消费。在这种条件下,社会上的资金会更多地流入股市,有利于股票市场上涨。相反,如果经济过热,国家往往要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也就是消极的财政政策来控制总需求的过分膨胀,主要是通过增加税收和压缩政府支出规模等措施,把财政赤字减少到最低限度。如2007年,国家开始实行从紧的财政政策,在这种政策下,社会上的资金会明显减少,流入股票市场的资金也会相应降低,对控制股票市场大幅上涨所起的作用非常明显。中性的财政政策的主要任务是保持财政收支平衡,这种财政政策一般而言对股票市场既没有刺激作用,也没有抑制作用。国家的财政政策,是研究股票市场中长期走势的主要指标。
4.税收政策的变动
税收政策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形式和国民收入分配。税收政策的变动直接关系到对某个行业或者某种经济活动的鼓励或者控制。国家开征或者增加税种,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如2007年5月30日,国家调高印花税,很多股票三个跌停。2008年4月23日晚降低印花税,24日股票大涨,近千只股票涨停。国家对某些行业或者地区是支持发展还是限制发展就会表现出对不同行业的税种和纳税率方面的差别。不言而喻,国家对某些行业税负的减免或者优惠,或对某些行业增加税收等都会影响相关企业的收益,从而影响该行业的股票价格变动。
5.产业发展政策的变动
在国民经济当中,不同的产业具有不同的收益水平和发展前景,根据这些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国家有必要针对不同的产业部门制定不同的产业发展政策,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一般来说,国家对于有关国计民生大计的采掘业、重要原料生产、农业及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基础设施、能源、新兴高科技产业、教育等比较薄弱的“瓶颈产业”予以更多的关注,对我国一般的加工产业,尤其是生产能力超过市场需求的加工产业部门、大量消耗占用中国稀缺资源的生产部门、严重污染环境的生产企业,往往加以必要的限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对产业发展予以宏观调节。这种调节会体现在国家的产业发展规划上,更多会表现在不同的投资政策、税收政策、信贷以及利率水平和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面。比如国家近期对房地产行业的限制和对矿石涨价的限制就说明了这一点。区别性的产业政策,必然使不同的产业部门具有不同的成长性和盈利水平,产业政策对于股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股票价格的中长期变动方面。
6.地区发展政策的变动
国家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制定出相关的政策促进某些地区的发展,以保证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对平衡。国家的这些地区政策,体现在财政、税收、信贷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面。处于国家鼓励发展的地区,会在国家的扶持下,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保持更高的经济增长率,这些地区的上市公司也会得到相应的优惠。比如,当前国家制定了中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规划,西部和东北的一些企业,包括西部和东北的上市公司,完全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发展,上市公司的收益水平可能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得到提高和改善,西部和东北地区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也会有上涨的潜能。
第二节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
中国的股票市场不是一个封闭的股票市场,除了受国内政治经济变化的影响之外,还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变化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世界经济正在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封闭状况正在被打破。国家和地区之间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差别,并没有妨碍这些国家和地区建立在经济利益基础之上的相互交往和合作。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是把参与国际市场、广泛建立国际经济联系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重要方式。随着国家(或地区)间经济联系的加强,世界上的不同国家和地区都会受到外部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除了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之外,还要广泛地进行国际经济合作,其中也包括开放资本市场,允许外资流入本国股市,允许外资在本国进行直接投资或者间接投资。国外资金直接进入中国股票市场的问题随着QFII的进入而被打破。从整个趋势看,国家间的经济交往和相互投资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从中得到了相当大的利益和好处。
近二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中国经济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额长期保持增长势头,大量的外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产品也大批的销往海外,其规模和发展速度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的国家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和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提高了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尤其增强了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影响力。
中国引进外资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在中国的数量越来越多,一些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把中国当成最有潜力的投资国土;中国一些有实力的大公司,也开始在海外进行投资。中国内地的一些公司也开始在国外和中国香港挂牌上市交易,目前已经达到近百家的规模。
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技术交流和人才交流进展顺利。通过技术引进和人才方面的交流,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中国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促进了中国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工业的改造。中国经济正在顺利推进从进口导向向出口导向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