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不闲居集
15570300000001

第1章 师友情深——序韦君琳《不闲居集》

苏中

时光老人既催人衰老,也催人奋进。于我似乎只剩下催老信号,而于韦君琳,则是催动他苟日新、日日新,用现今的流行话语来说叫做与时俱进地从稚嫩走向成熟。我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结识韦君琳的,那时他还是一位年轻而又热情的小伙子,满脸稚气,满脸笑容,满脸的诚恳和亲切。他热爱美术事业,常帮助我们刊物搞些插图、版面设计、写写标题字什么的,他做事认真仔细,与人相处和蔼可亲,且有一股追求上进的劲头,于美术一行,确有孜孜不倦的好学、肯钻、求知求进之心。几十年的时光过去了,如今他已在绘画、书法、装帧设计、艺术理论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而这本随笔文集,又标志着他在写作上也颇有求索和收益。当然,更准确地说是他不仅在艺术领域找到了成就感,也是在写作上重新找回了曾经一度失落了的激情与灵性,使他在60年代前期显现过的写作才华得以再现。《不闲居集》洋洋近百篇,洒洒30余万字,记下了他在艺术领域求知、求进、求成、求精的步履和心得,记下了他对那些他所崇敬的前辈长者和同气相求的朋友们的艺术道路、生活剪影、多彩人生或艺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应当说,这是一本韦君琳在书写他人之中袒露自己心灵、表白自己人生理念的书,尽管采取的文体不一,书写的人物身份不一,他们对于社会的影响与奉献也不一,但文中都寄托着韦君琳对笔下人物一样的尊敬、诚挚、友善和关切,他这本以人物专访为主的随笔文集,记载下他几十年间与前辈、同辈、同行与非同行人士的交往,记载下交往过程中他对许多人士的倾心礼赞和情感交流。

我常常想,大凡一个文化人的成长和成熟,总离不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人杰之举。上学读书,从小学念到硕士、博士之类,固然是读书;然行万里路,放眼大千世界,览名山大川胜境,识民俗民风真情,访前贤遗迹,探奇幽险谷,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读书;至于交万人杰,寻师访友,求贤问道,切磋交流,同样又是一种读书。那是读人生之书、读为人之道、读认知社会、认知生活、认知崇高与鄙俗、认知真假、美丑、善恶之别的人生大百科全书。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无非是表明人的交往圈子对人的品格有着重要的影响。韦君琳这本文集,据我个人观测,正是他寻师、访友、求贤、问道以及与众多人士切磋德艺、交流感悟的真情实录,也可以说是韦君琳交万人杰的人生感悟札记。全书绝大多数篇章都是较深入的人物访谈,或人物剪影,或人物速写,少数篇章是艺术鉴赏性文字,其深度虽不完全一样,然作者对其所描述的人物的热诚和真挚都是基本相同的。

他敬仰长者,以弟子礼恭恭敬敬地书写那些艺术大家的艺术道路和人生风范,又以求知心从那些艺术大家的成长足迹中寻求自己的艺术探索途径。《伟哉.萧翁》、《艺兼众美的钱君》、《笃诚勤朴的瑜翁》、《永远奔流的青春激情》等篇,凝聚着韦君琳情感最深、感悟最多、求贤最切的心境,不但真实而形象地书写了萧龙士、钱君訇、孔小瑜、曹辛之等前辈艺术家人生旅途的挣扎与波折,书写了他们艺术旅途的苦求与创造力,且在叙述对象的生活历程中,较深入地探讨了人物的心灵世界,并展现了人物的人格魅力。如对钱君匐先生的“风雨人生”的描绘。对孔小瑜、萧龙士先生人品和艺品的诚挚礼赞,在对曹辛之和叶然先生的谈艺访问中多次涉及艺术家的品格和素养问题,都显示了韦君琳在前辈艺术家那里,不仅要聆听艺术的教诲和点拨,更重视从这些艺术家的人格力量和敬业精神中吸取思想营养。我们知道,钱君匐是一位文苑艺林奇才,他学识深湛,众艺贯通,于音乐、美术、装帧、篆刻、书法以及诗歌、散文等领域均有涉猎,且诸艺皆精,成果丰硕。韦君琳在《艺兼众美的钱君匐》一文中,一方面以学生的谦恭,诵扬钱先生对他的导引与启示,同时又在叙述钱先生艺兼众美的过程中,刻画了钱先生对多种艺术的执著追求,写出了先生探索艺术至境的孤诣苦求,展现了一位艺术大师的德高望众风范和才艺飞扬的风采,由此形成的精神感召力量对当代和后世青年艺术家将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书写同时代人的篇章中,记叙邵灶友那篇《用我家笔墨,写我家山水》,写得真切可亲,娓娓动人,表现了他与邵灶友的相知和相亲,表现了邵灶友在艺术求索道路上的艰辛和曲折,也表现了两人共同迈进艺术旅途的情感交流。他用朴实真情的文笔,记述了邵灶友的身世,用感佩的文笔书写了邵灶友在圆梦艺术人生中的苦搏,用赞叹之笔书写了邵灶友的艺术个性和美学追求,用疏密相问之笔完成了一幅较为精美的邵灶友素描。本文集还收载了一大批他与同辈美术同行的交流、访谈与评介,各篇大都具有不同侧重点,也都体现着韦君琳的关注友情和艺术鉴赏力,还体现着他喜欢与人交流,乐于袒露个人见解的性情。

然他的喜爱交流并不仅限于美术界,我们从文集中的《待到山花烂熳时,她在丛中笑》一文里,看到他对京剧演员万惠明记述,便感到韦君琳的交万人杰之心是非常宽广的。万惠明是安徽省京剧界著名演员,梅派青衣,艺校毕业后,曾在上海梅派艺术训练班进修,得梅葆玖等名家真传,后又考取中国戏剧学院明星班,再得一批名师传艺,使她成为梅派旦角中的年轻一代的佼佼者之一,在京、津、沪等地的演出中获得很大成功。尽管韦君琳对京剧艺术不像他对美术创作那样了如指掌,但他仍尽最大努力较为细致地记述了万惠明的演艺生涯,展现了万惠明的朝气和志气。

本文集还收录了相当数量的艺术鉴赏性、品评性文字,按理说这部分文章应算理论性文章,但韦君琳没有采取那种纯理论阐述的方法来论证某一家、某一画、某一品种的优劣高下,而是用印象记、读后、观感随想等等方式,较为轻松自如地发表了他的艺术见解和他的美学思考。这部分文章显示了韦君琳不但在创作上有可贵的追求,也在艺术理论上有自己的思考与探索。

尽管这些观点还是一些片断思绪,一些即兴之语,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但他的活跃的艺术感觉还是值得人们重视的。

伴随《不闲居集》的出版,这是韦君琳步入花甲期一个阶段性收获的展示,是他向文苑艺林奉献的心血之花,也是他向师友们捧出的一片真情。我相信,过不久我们还会读到体现韦君琳更高成就的新文集,望他今后在编选过程中不要把过多的文体和过杂的内容融于一集,能分门别类精编精选会更令人赏心悦目。

韦君琳的书、画、文的新天地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