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重庆往事
15569500000002

第2章 引言重庆的天空下(1)

不知曾经有多少人,在重庆灰蒙蒙的天空下,在透着几分温暖、湿漉漉的空气里,立于朝天门码头,看清澈的江水悠荡,人群如云,往来穿梭,感叹时光无情地流转。

在这些人中,一定有末代巴国的“廪君”,益州牧刘焉收编为“东川兵”、“湖广填四川”的客家人,以及扶老携幼的沦陷区难民。

千百年来,重庆经历了无数次的移民浪潮,从巴人古国到陪都,沉淀了太多“逝者如斯”的灰色记忆,无论何时都无法摆脱。以至于在几十年前的那个冬天,勾鼻蓝眼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记者约瑟夫·比奇站在朝天门的江边码头上,看着一群群长衫短褂的人们搬下借黄金水道带来的医药、香烟,装上皮革丝绸和绉纱缎子时,也曾发出同样的感慨。

十多年前,从熙攘往来的朝天门到日落黄昏的磁器口,无论是城中心林立的高楼,还是古镇上长长的石板路、破墙残瓦,都是满心满眼的灰色。连古镇街边小吃店里粉粉嫩嫩的豆花,也在山岚江雾的混合中显出一种暗灰的白来。依坐在江边茶馆的竹椅上,闲闲地闭上眼,清淡的茶香静静地弥漫。这一刻,重庆——这座喧嚷的山水之城,又像一幅静止的水墨画,平平凡凡而又耐人寻味。

今天,无论在朝天门码头,还是在象征重庆人雄性精神的解放碑,时代的浪潮和着这个城市的遗存席卷而至,将人淹没在种种潮流交汇,凝结成一组流行的关键词:巴蜀山水、码头夜景、火锅美女和红岩精神。

移民之都

每每听父辈说起“八大王屠四川”,“湖广填四川”,言说祖辈来自湖广,惜无族谱可查。上大学的时候,开始知道“巴蜀文化”什么的,甚至于细分为“巴文化”和“蜀文化”。虽然巴蜀两地都曾生活多年,但内心深处总觉得这些所谓的文化跟自己不大相干。

后来,去外地的机会多了,看到各地人文性情的不同,才恍然悟出,文化可以借着生活环境点滴传承,浸透在生命的最深处。原来,自己已经是一个道地的“巴蜀文化”的传人了。

离开重庆多年后,常听到有关“巴文化”和“蜀文化”相互对抗的传闻。在重庆与成都之间往来的时候,亲人朋友言笑之间,常常让自己有一种“四不像”的感觉,觉出一种精神被杂交的尴尬。

闲暇无事,在网上看到一篇论述巴蜀文化的博文。文中提及巴文化蜀文化之于重庆成都的影响与区别——巴文化对于重庆来说,仅仅是一种“路过”的文明留下的“影子”,重庆人之言必称巴,实际上有拿着古代巴人的名刺招摇撞骗的嫌疑。“蜀文化”则不同,是一种“驻留”的或者说是“承传”下来的文明,经过几千年,直到今天,依然能感受到它的恩泽!

作者引经据典之后,还提出了几个看似尖锐的问题:“巴文化”关乎什么?重庆人和巴人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四川这块地方被称为“巴蜀大地”?难道“巴”和“蜀”真的是一对平起平坐,从而可以被今天的重庆学者拿来相比较甚至相对抗的“文化”吗?

其实,经历数次战乱移民之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早已数次更迭。而今的巴蜀大地上,我们中的大多数跟古代巴人和古代蜀人并没有直接的亲缘关系。我们不过是站立在巴人和蜀人也曾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文化借着地缘环境浸透在我们的生活中而已。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移民之都,环境和命运决定并且塑造了它的性格。巴渝文化的粗犷是因为人们居住在险恶的自然环境中,与自然抗争是他们必须的功课。而川西平原的人就不一样。相对安全舒适的自然环境使他们把与自然的关系放在次要的地位上,而更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重庆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仅明末清初,张献忠的农民武装在此与明军清军交兵达18年之久,吴三桂叛清入川,战火又烧了6个年头,造成近代巴渝文化难以弥补的断裂。这些历史不可能不积淀在民间的风俗与大众心理中,影响人们的气质和性格。作为水码头的重庆,自然养育了江湖气。

重庆有着悲剧性浪漫的性格,有如山一样崇高的美感。

山水之城

山水之间,凝聚天地之精华。重庆就在这号为“天府”的山水之间,占尽风流。在因山就势、面水而居的重庆,喜事渔猎的古代巴人逐水而居的遗风仍存。

走在重庆,一座座高楼错落有致,突兀在陡峭的岩壁上。黑瓦白墙的民居如同洇了彩的水墨画,一条条蜿蜒的山路穿行其间,行人就如同笔尖轻挥的墨滴,隐约在雾气里。

山城路不平。那些看起来似乎悠闲的步行者,总是或紧或慢地走在层层的台阶上。其实,在高度现代化的今天,选择步行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在你前面的石阶没有尽头。

这占尽风流的山水之城,在记忆与现实中,并非如山一样的沉默,而是如同活火山,随时喷发着热烈的情愫;江流环绕之间,鲜有水一样的温柔,多的是大江东去的澎湃豪迈。

生活在这滚滚东去的大江与沟壑密布的起伏群山之间的重庆人,天生具有火爆豪爽的性情,这不能不说是拜上天之赐。

在今天,豪爽的重庆人接待朋友肯定会做一件事:请你晚上上南山,吃饱喝足后,让你在“一棵树”停留,欣赏自古就有“字水宵灯”美誉的重庆夜景,见证山水之间的钟灵毓秀。眼前的渝中半岛就像一只巨大的江轮,在夜幕中逆江而上,将滚滚东逝的江水一劈两半。滨江路像漂在江上的两条彩带,将滔滔江水染得五彩缤纷,斑驳陆离。这夜这景,就像一幅泼墨大写意山水,朦胧中透着诗意,沉醉中又有几分自然的清醒。融进此等山水之间的感觉与体味,重庆之外又有何处可觅?

麻辣美女

无论哪里,女人总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到了重庆,哪怕是最顽固的不逛街男人,总喜欢到解放碑去溜几圈的。逛街之意不在购物,而在养眼也。街心的长凳上,永远坐满了形形色色、神态各异的男人。于是,重庆人的词典里就多了“打望”一词。也难怪中国自古就有“少不入川”之诫训!

研究重庆女人的学者,大都把重庆女人的美归功于“辣得死去活来,麻得翻江倒海”的火锅。重庆女人也的确像火锅:红红辣辣的,嬉笑怒骂之间,尽显麻辣味道。重庆女人之所以美,除了饮食,更多还在于重庆地理环境影响。重庆多雾,湿润的空气使人皮肤长期处于保湿状态,使人基本上分不出重庆女人三十到五十岁之间的年龄差距。加之两江三岸的梯坎坡高路陡,锻炼出重庆女人挺拔向上的健美活力,与江南佳丽的弱不禁风相较,便如杨柳清词之与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重庆女人不仅漂亮,性格更是精彩。

重庆女人勤劳持家,完全不要男人操心。她们很少辖制丈夫,总是鼓励男人走南闯北做英雄。在她们的观念里,可以无权,无钱,但绝对不能没有好汉。重庆好汉的标准是义气和勇敢,这种习俗令重庆男人极爱冲动,经常为朋友两肋插刀。正是因为重庆女人对好汉男人的崇拜,造就了重庆男人豪爽、粗犷、潇洒和义气的品质。有人说:“重庆男人的一切都是由重庆女人浸泡出来的。”

多样文化

豪爽粗犷、潇洒义气的重庆男人和泼辣漂亮的重庆女人,共同造就了重庆的多样文化。

重庆就是这样,在古巴文化与古蜀文化,移民文化与山水文化,红岩文化与陪都文化,美女文化与火锅文化,夜景文化与码头文化等种种风流里随意挥洒、交融。

多样文化的共融中,你会看到最时尚的专卖店与挑着担子的小商小贩并存,西装革履的白领和大汗淋漓的“棒棒儿”相映成趣,江边时尚前卫的美女与光着膀子的爷们一起看滚滚大江东逝水。

在崇山峻岭、大江奔涌之间的重庆,曾经是中国历史上的主角,一座曾经的工业重镇,在大开大阖的历史舞台上,演绎过无数悲喜剧,她注定是不甘平庸的。

重庆,一个非同寻常的城市。

走进重庆,一次非同寻常的经历。

链接——概述重庆

偏居西南一片崇山峻岭中的重庆,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巴渝文化的发祥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达3000多年。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这里就是古代巴国的首都江州。后秦灭诸侯各国(包括巴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极盛时期巴国疆域以原重庆市为行政中心,管辖川东、陕南、鄂西、湘西北和黔北等区域。自秦汉以来的历朝历代,这一区域多数时期为一个统一的行政辖区,其行政中心设在原重庆市。重庆古称江州,以后又称巴郡、楚州、渝州、恭州。南北朝时,巴郡改为楚州。

元朝至正11年(1351),红巾军农民起义爆发,红巾军将领明玉珍占领重庆。公元1363年,明玉珍在重庆称帝,国号为夏。这里虽曾两度成为国都,但因没什么遗迹可寻,这些历史从人们的记忆里渐渐淡出。直到近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重庆因为她成为中华民国的战时陪都,而名煊一时,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而一部名叫《红岩》的小说也为重庆的名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于重庆的名称,也来源于一段史话。由于嘉陵江古称“渝水”,因此隋文帝开皇元年(581),楚州(今重庆)改名渝州。重庆的简称“渝”也因此而来。公元1189年,南宋孝宗皇帝淳熙的皇子赵淳在此地于正月受封为恭王,二月又即帝位(宋光宗),便循例于此置府,号曰“重庆府”,以志双重喜庆。其地遂以“重庆”为名,迄今已有800多年了。

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着日军于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国民政府从南京撤至重庆,并将之定为陪都。重庆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中心。随着国民政府迁渝,重庆也成了内迁学校的集中地,大批有志于民族复兴、抗日救亡的著名教育家、学者来渝执教,众多文化艺术界名流也来渝工作定居,诸如郭沫若、柳亚子、马寅初、陶行知、梁漱溟、徐悲鸿、老舍等,使陪都文化兴盛一时。这一时期,还有大量国家机关、企业、金融机构、学校迁往重庆,为重庆崛起成为大都市奠定了基础。9年多的陪都时代,给重庆留下大量的近代史遗迹。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双十协定》。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重庆仍为直辖市。新中国建立初期重庆作为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53年3月改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西南大区撤销后改为四川省辖市。1983年率先成为全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行计划单列,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1992年被辟为沿江开放城市。1996年9月中央批准重庆代管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决定设立重庆直辖市。从此重庆成为继北京、上海、天津之后的第四个中央直辖市,同时也是最大的直辖市。

地理区位

重庆在我国西南地区东部,长江上游。位于东经105°17′-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重庆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夏季平均气温在27℃-29℃,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时,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温润多阴、雨热同季,常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素有“巴山夜雨”之说。冬暖夏热,夏季因地形郁闷,气候闷热,成为长江三大“火炉”之一。辖区东西长470公里,南北宽450公里。地界东临湖北、湖南,南接贵州,西靠四川,北连陕西。重庆域内江河纵横,峰峦叠翠。北有大巴山,东有巫山,东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娄山,地形大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起伏较大。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成层性明显,分布着典型的石林、峰林、溶洞、峡谷等喀斯特景观。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等。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流程长达665公里,横穿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嘉陵江自西北而来,三折入长江,有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即嘉陵江小三峡。重庆中心城区为长江、嘉陵江所环抱,夹两江、拥群山,山清水秀,风景独特,各类建筑依山傍水,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素以美丽的“山城”、“江城”著称于世。特别是美丽迷人的“山城夜景”,每当夜幕降临,城区万家灯火与水色天光交相辉映,灿若星河,蔚为壮观,堪称奇观。

行政区划

19市辖区17县4自治县

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万盛区双桥区渝北区巴南区万州区涪陵区黔江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

綦江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垫江县武隆县丰都县城口县梁平县开县巫溪县巫山县奉节县云阳县忠县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