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陆战篇
15554300000008

第8章 徐州会战(4)

东南角的城墙被炸塌了,日军在坦克的掩护下,向缺口冲击。王铭章师长指挥官兵用机枪、手榴弹顽强抗击。日军冲过来,官兵们就用大刀同鬼子展开了肉搏战。

王铭章师长看到部队伤亡越来越严重,焦急万分,即发电报给第5战区指挥部。电文陈述:“黎明敌即以大炮猛烈攻城,东南城角被冲破数处。现在督师力战。”

数小时后,王铭章又给孙震司令发出第二份电报。电文称:“敌步兵登城,经我军冲击,毙敌无数,已将其击退。若友军再无消息,则孤城危矣!”

可是,援军在哪里?

下午,日军继续用重炮猛烈轰击滕县,敌机的攻击越来越频繁,预先构筑的工事几乎被夷为平地,团长王徽在炮火中牺牲了,守城官兵大部分在同日本鬼子的拼杀中光荣殉职,阵地上剩下的人都已血肉模糊,连面目都分不清了。

王铭章师长意识到,这是报国的最后关头了。他给孙震司令发第3份电报,报告说:“目前敌用重炮、飞机从晨至午不断猛轰,城墙缺口多处,敌步兵屡次登城,屡被击退。”最后,王铭章表示:“决心死拼,以报国家,以报知遇。”

这是将军从炮火连天的阵地上发出的最后一份电报。

王铭章师长发出这份电报后,神情泰然起来,仿佛不是在激烈的生死场上,仿佛眼前没有这场战斗。他缓缓地向一处阵地走去。忽然,他看见滕县县长周同站在身边,他停住脚步,语气和蔼地说:“周县长,你可以走了,你应该走了。守城,有我指挥。”

周县长两道明亮的目光注视着将军,说:“王师长,守土有责这4个字,我是明白的。抗战以来,只有殉土的将军,没有殉职的地方官。我们食国家之禄的,非常惭愧!王师长这样爱国,这样爱民,我们深受感动。我为一县之长,绝不苟生。我要做一个为国牺牲的地方官。”

肝胆相照,悲壮凄凉。将军和县长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迸发出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

日军从东面和西面攻入县城。王铭章师长把指挥所设在县城十字街头,亲自督战。看到日军冲过来,他举起枪,愤声怒吼:“弟兄们,我们要坚守到最后一分钟,要拼到最后一滴血!”

蒋介石下达的坚守滕县3日的时限早已过去了,战斗还在继续。

傍晚,王铭章师长和少数随从已经无法在街上同日军展开搏杀,即从西北角登上城墙,准备到火车站去指挥战斗,继续与鬼子拼搏。

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了王铭章师长的腹部,鲜血很快染红了将军的衣服。卫士见状,急忙用绑腿为将军包扎。

正当卫士要把受伤的王铭章师长转移时,一排子弹射过来,王铭章师长光荣殉国。

滕县保卫战,第122师参谋长赵渭宾、第24师参谋长邹绍孟也壮烈牺牲,中国守军没有一个人投降。

3月18日,滕县、临城陷入日军之手。

3月20日,韩庄、峄县被日军占领。

滕县虽然失守了,但是,王铭章师长面对10倍于己的日军的疯狂进攻,率领部队坚守滕县阵地4个半昼夜,中国军队伤亡近万人,歼灭日军达2000多人,为台儿庄大捷创造了有利条件。局部的牺牲,换来了全局的胜利。这种牺牲是非常光荣的。对此,作为战区司令官的李宗仁深有体会地说:“若无滕县之死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

战后,日军一名记者撰文说:

“1938年3月初,我军攻占济南后,组织濑谷混成支队,以步兵两联队配合相当数量的炮兵、坦克、飞机,继续南进,在泰安、充州等处,均未遇到抵抗,但到滕县后,遇到41军之122师顽强抵抗3天,我军遭受很大损伤。”

3月30日,蒋介石给李宗仁的电报中称:

“王故师长铭章,力战殉国,缅怀壮烈,悼惜殊深,准给特恤1.2万元,转请国府特予褒扬,追赠陆军上将,由军委会依上将例给恤,并将生平事迹宣付史馆,以资矜惜,而慰忠勇!”

王铭章的灵枢运回四川时,沿途群众路祭不绝。英国、法国在长江上的船舶,下半旗,鸣礼炮致哀。王铭章的家乡新都县举行了隆重的迎灵仪式。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赠了“壮节殊勋”的墓园门额。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题写楹联一副,竖立墓园两侧。

汉口、重庆、成都这3个城市都为王铭章举行公祭。汉口举行公祭典礼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中共中央委员陈绍禹、秦邦宪、吴玉章、董必武联合写挽联一副。

孙震总司令同王铭章师长交情很深。滕县保卫战,王铭章以身保国,孙震非常痛心。特写下一副挽联,内容是:

“徐淮劳捍卫,扼险绝援。成君之勇,见危受命,成君之仁,忠骸为垒血为壕,奇节已昭堪不标。

风雨促悲怀,歼仇报国,与我同心,明耻教军,与我同志,英气在天魂在阵,故人相助必如生。”

1984年9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王铭章为革命烈士。9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了烈士证书。

5.台儿庄大捷

作战厅长刘斐随蒋介石从武汉飞到徐州以后,每天都要和李宗仁交谈一两次。有时候,他们在作战室里比画着地图谈,有时候是随意地散步。李宗仁总是善于用多种方式来淡化身边的战争气氛。

“自从南京失守以后,前线不少将士沮丧,我们必须选择有利时机打一个胜仗。”刘斐说。

李宗仁听了,微微点头,说:“是呀,胜仗可以鼓舞士气,振作精神。南京失守了,我们要在徐州附近打一个胜仗。抗日战争,需要鼓舞民心士气呀!”

李宗仁与刘斐对视一眼,说:“临沂张自忠的部队,打了胜仗。现在,矶谷廉介指挥的第10师团攻占滕县,骄狂万分,他们不会顾及左翼坂垣征四郎指挥的第5师团被阻止在临沂,也不会等到南线日军北上呼应,必然要孤立冒进,直扑台儿庄,抢一个津浦路作战的头功。”

这也是作战厅长刘斐思考的主题。听了李宗仁这几句话,刘斐立刻说:“我们要发挥部队装备轻快的特点,发挥兵力对比上的绝对优势,大胆实行机动灵活的运动战,在日军没有对徐州形成合围前,将其各个击破。”

李宗仁忽然站住了,一句话也不说。李宗仁心里明白,在抗日这一事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上,国民政府统帅部的意见不一致,有人主张持久防守,消耗日军,有人主张打运动战,各个击破日军。徐州会战,他必须选择一种能有效歼灭日军,能打胜仗的战法。

回到指挥部,李宗仁自言自语:这些鬼子,急于打通津浦路。他们急,我们就有战机!

李宗仁详细分析了日军的企图,进一步向部队明确了作战方针。这个作战方针是:“固守台儿庄及运河一线,诱敌来犯,断敌后路,相机实施反包围,聚歼日军。”

李宗仁在组织指挥第5战区进行徐州会战过程中,曾多次要求蒋介石增加兵力。蒋介石看到,加强第5战区的防御具有战略意义,因此,他把正在河南进行补充训练的汤恩伯指挥的第20军团和孙连仲指挥的第2集团军调往徐州战场,把这两支部队用来守卫徐州的门户台儿庄。为此,第5战区对作战部署进行了调整。李宗仁作出的新的作战部署是:

孙连仲指挥的第2集团军3个师,坚守台儿庄的正面阵地。其中,第27、第30师在运河一线以及台儿庄以西布防;第31师用主力坚守台儿庄,以一部兵力配置于台儿庄东侧和西侧,支援台儿庄的核心阵地作战。

汤恩伯指挥的第20军团,部署于向城、洪山一线,阻击北面的日军。其中,用2个军向峄县、枣庄日军的侧背进行攻击,配合孙连仲的部队围歼日军;用一部分兵力担任台儿庄到韩庄之间运河南岸的防务。

孙连仲接到命令以后,立即组织先遣人员前往徐州以北地区,选定指挥所;命令第31师师长池峰城率领部队,迅速进驻台儿庄及其附近地区,掩护其他部队进入预定地域。

台儿庄的东面和西面是三角形的山地,有利于组织防御。有利的地形条件是良好战场的重要标志。

孙连仲根据台儿庄的地形特点和李宗仁明确的作战任务,作出了以下部署:

集团军总司令部设在距台儿庄城寨5公里处。

第31师:第184团防守台儿庄城寨,这是防守台儿庄的核心阵地。台儿庄以西3.5公里的范口村,台儿庄以东1.5公里的官庄,是支撑台儿庄的两个“角”,各派部分部队防守,与台儿庄城寨互为掎角之势,协同作战。另一部分部队沿大运河南岸设置防御阵地。

第30师、第44旅:在台儿庄以南地区和贾汪东北地域集结。

3月22日,各部队按照以上部署进入阵地。

孤军冒进的日军第10师团第33旅团濑谷启少将得知中国军队的防御行动以后,开始感到了自己的不利处境。他看到,他们的前面,孙连仲指挥的部队2万多人已经开始构筑防御工事;他们的后面,汤恩伯指挥的部队6万多人已经占据有利地形;他们的左面,第5师团的友邻部队进攻临沂受挫,已经同他们失去了联络;尤其是他指挥的这支部队只有1.5万人,在兵力数量上处于劣势。但是,骄横的日军凭借精良的武器装备,自认为战斗力处于上风,依然急于向台儿庄挺进。

3月23日,濑谷启少将明确了进攻台儿庄的作战行动,主要是:

步兵第63联队第2大队配属野炮兵1个大队,组成台儿庄派遣队,向台儿庄进攻。这支派遣队大约只有2个营的兵力。

步兵第10联队第2大队为主体,组成沂州支队,向临沂方向前进,策应临沂方向的坂本支队作战。这支部队大约只有1个营的兵力。

步兵第63联队第1大队在韩庄等地担任守备,主要任务是担任右翼的警戒,保障台儿庄派遣队的右翼安全。

旅团司令部及其余部队驻扎在峄县附近。这部分日军大约有3个营的兵力。

3月24日,就是蒋介石到徐州视察的时候,日军分两路开始对台儿庄的攻击行动。

沂州支队东进至郭里集,就受到汤恩伯指挥部队的阻击。1个营的步兵如何能突破数万部队设置的防线?

台儿庄派遣队数千名鬼子在空军配合下,向台儿庄阵地发起攻击。攻击开始后,日军不断增加兵力,一会儿用重炮轰击,一会儿用坦克冲击,大有一举突破台儿庄阵地的嚣张气焰。

孙连仲总司令深知台儿庄防御战是一场恶战。战斗前夕,孙连仲亲赴前线,指挥部队抗击日寇。他对官兵们说:面对强大的敌人,我们只能依靠地形挡住它,再利用夜里的小突击拖住它。没有命令,决不能撤退!

守卫台儿庄的第31师官兵与日军展开激战,不时地以灵活的战术同日军进行周旋。突然,日军的炮火把台儿庄城寨东北角的城墙炸塌了,日本鬼子看到城墙中的这个突破口,纷纷往城里冲。池峰城师长看到情况万分危急,厉声命令:“敢死队,跟我上!”

在师长的带领下,第186团官兵蜂拥而上,同日军拼杀起来。那是一种无法抵抗的力量。台儿庄西面的国民党守军第30师的官兵在师长张金照的指挥下,乘势从翼侧打击日军。突入台儿庄城东北角的日军两面受到威胁,立足未稳,就被中国守军歼灭了。

李宗仁送走蒋介石,看到台儿庄战役第一天的战斗报告,当即传令:“奖赏敢死队银元10万。”敢死队员们听到李宗仁的嘉奖令,一致表示:“只要抗日,不要银元!”

李宗仁闻讯,心里踏实了。战前,孙连仲、汤恩伯各指挥一支大兵团,谁打阵地战?谁打运动战?谁能守住台儿庄?谁去侧击日军?

李宗仁颇费了一番心思。

孙连仲早年毕业保定中学,是在西北军中成长起来的。孙连仲率领的部队,在大革命时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既有西北军的底子,也保持了西北军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是一支敢打硬仗、恶仗的部队。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曾经参加了涿州、娘子关地区的防御作战。

汤恩伯是浙江武义人,1924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投靠蒋介石。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中央军校第6期学生大队长、教务处副处长、军官团副团长、教导旅长等职务。1931年担任第89师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汤恩伯曾率领部队防守南口、居庸关等要地,阻击沿平绥路进犯的日军,但汤恩伯指挥的部队接连溃逃,没有打一个像样的阻击战,更不用说阻止日军的进攻了。

在旧军队中,西北军以善于防守著称。李宗仁把坚守台儿庄正面核心阵地这个最艰巨的任务交给孙连仲指挥的第2集团军,是用人之长,用军之长。第一天战斗,李宗仁更加坚信战前用对了人,用对了兵。徐州会战,孙连仲指挥的部队在台儿庄战役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3月26日凌晨2时,进攻台儿庄的日军向支队司令部报告,台儿庄连续两日战斗,死20人,伤120人,失踪5人。这组数字虽然不大,但挫伤了日军的进攻锐气。

3月27日,日军增加兵力以后,继续向台儿庄进攻。这时候,日军的进攻队伍中已经有独立机枪第10大队、轻装甲车第10中队等火力和突击力比较强的兵种。战斗打响后,日军主力都被吸引到台儿庄附近。激战中,日军部分主力突入台儿庄的北门。第31师官兵奋力反击,阵地上你来我往,中国守军与日军展开了拉锯战。看到隆隆开过来的日军坦克,中国守军把十多枚手榴弹捆成一束,把日军的坦克炸毁。肉搏战时,中国军队官兵手中的大刀发挥了强大的威力,日本鬼子被砍得血肉横飞。

在激烈的战斗中,孙连仲司令几番训话,鼓舞了守城部队的士气。

李宗仁见守城部队士气高昂,日军已经就范,看到歼灭日军的时机基本成熟,命令第20军团用部分兵力监视当面的日军,主力迅速南下,围歼台儿庄的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