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世界航空母舰实录
15554000000005

第5章 航母纵横谈(1)

航母诞生

古言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色。”但若想把这—联想变为现实,可渭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然而,这在—般人看来难如登天的事隋,就在20世纪初叶诞生了一飞冲天的飞机后,使得人们兴奋不已、冲动不已。要在水上飞、舰上落,航行于大海、翱翔于蓝天,将天与水真正地“连”在一起的梦想似乎有了实现的可能。

1909年,—个叫克莱门特·阿德尔的法国人将人类的这一“春秋大梦”收入笔端,写成了《军事飞行》一书,提出了舰上载机、飞行甲板、机库的设想,描绘了一幅未来航母的蓝图。

已有的这种幻想,又有了这样的现实,再加上这般的“设计”,人们开始付诸于实践。于是,就有了装着浮筒、挂着气囊的水上飞机起降试验,就有了军舰甲板上安置制动索、飞机下安装制动钩的飞机着舰试验。从1910年(飞机刚刚问世7年)到1912年,这样的水上飞、舰上落的试验,在法、英、美、日等少数几个航海发达、航空领先的海空大国、强国之间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要知道,那时的人们大多对于飞机为何物仍一无所知,因为未曾见过、甚至未曾听过,这几个大国的有识之士、有胆之人,就已经有了如此大胆的设想,并把当时还算稀有之物的“珍宝级”的飞机拿来一试,他们拥有过人的胆识及英勇的智谋,可谓是勇踏蛮荒的开拓者。

1910年3月,1架安有浮筒的法国飞机如海鸥般在海面上成功地滑行起飞,飞行500米后又安全降落于海面上。同年11月14 1日,美国1架挂有两个气囊的“寇蒂斯”双翼机由尤金·埃利驾驶,从经过改装的“伯明翰”号巡洋舰上滑行、升起,在将要坠海的瞬间,机头成功拉起,安全降落在海湾陆地上。法国的水上飞机和美国的舰载机,宣告了一个时代的到来。

有了1910年开先河的舰匕起飞演练,1911年1月18日,在铺设了木质跑道、制动绳索的“宾夕法尼亚”号装甲巡洋舰匕,埃利又成功地实现了着舰降落,终于完成了舰上起降的—个轮回。

埃利利用舰艇作为飞机起降试验平台,既富有想象力又富于冒险精神,他敢为人先的海上“壮举”,一扫笼罩在人们眼前、心头的重重迷雾、疑虑,证明了“飞机能在海上飞、能在舰上落”的梦想不再是幻想。茫茫无际的海洋,再也不是飞机的禁地,海天翱翔也不会是—句空话。从这个意义上说,尤金·埃利对航母的诞生实在是居功至伟。

航空母舰的问世已是呼之欲出、指日可待了。

随后,英国、法国甚至日本用战列舰、巡洋舰、大型商船、鱼雷艇母舰改装的“载机舰”摇身—变竞相登场。这其中,英国1914辉由运煤船改装的“皇家方舟”号、1918年由客轮改装的“百眼巨人”号,各以其别出心裁而彪炳史册:前者开了民用船只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搭载的飞机要用吊杆吊放到水面起降)的先河,也成为英国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水上飞机母舰;后者首创了全通式甲板,使改装的各种类型的载机舰向航空母舰迈出了开创性的—步。尽管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此时尚未出现,但拥有最强大海军的列强们已经认识到:即便是威力十足的庞大的战列舰仍是海上力量的主宰者,即便“载机舰”仍是五花八门、是各种改装后的舰只的拼盘,但海空—体、舰机结合已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就在英、美等国忙着对各型舰船改头换面、朝着自己臆想中的航空母舰竞相发展的时候,东方的岛国日本竟然在西方人的眼皮底下完成了奔向航母的“终极一跳”。也正是踩着英国的肩膀,日本才献出了自己的“凤翔”号。

1922年,日本建造了自己第—艘载机母舰“凤翔”号,它完成了英、美等国业已推进的航母技术:全通式甲板、岛式上层建筑,不再是拆拆卸卸的改装,而是全新打造,飞行甲板也不再是几十米而是168米,排水量7470吨、航速25节(1节=1海里/时)。

如果说以往的水上飞机母舰和载机母舰都是改装后的“嫁接”,有着巡洋舰、运输舰、运煤船、客轮的面孔和基因,那么“凤翔”号就是—个完整意义上怀胎降生的“纯种”。

尽管它的技术、它的“气质和内涵”都有着英国“皇家方舟”号的“胎痕”,它还是被公认为是先于英国“竞技神”号(1923年建成,为英国第—艘标准型航母)的世界上第—艘航空母舰。

应该说,世界上第一艘按照航空母舰设计的是英国的“竞技神”号,可惜英国拖了5年才使这艘航母下水服役。而日本的“凤翔”号虽然设计没有英国早,可是它建造得快,比英国早1年下水,因此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的桂冠就落在了“凤翔”号的头上。

航空母舰的出现是传统海战的一个分水岭,从此,海战“走了样”、 “面目改了容”。它使巨舰大炮休矣,使列阵“对轰”的海战战法成为历史,使海上打击力量向空中、向陆地、向大洋深处延伸、扩张、膨胀,使海上武力及其威慑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登峰造极的地步,使人类史上全部的陆海空三军齐刷刷地汇聚在这海上浮岛的空间,也使得飘忽在各大洋“浮岛”上的三军力量得以扩张、威胁到全球的任何一个角落。

它将战术打击、战略轰炸、核打击集于一身,将海上、空中、陆地、海底目标“一网打尽”,还具有瘫痪、摧毁—个中小国家的能力。由此,航空母舰及其战斗群便具备了战术的、战略的、战争的能力,这种能力是迄今为止任何武器系统都望尘莫及的。

如果把20世纪30年代以前作为航空母舰的诞生期、成长期, “皇家方舟”号、“暴怒”号、“百眼巨人”号、“凤翔”号、“竞技神”号可以作为这一时期航母孕育、诞生、成长的代表作。这一时期的航母从怀胎十月、呱呱落地、咿呀学语到步履蹒跚,水上飞机母舰—载机母舰—航空母舰, “羽翼”—个个长成:前甲板到前后甲板而全通式甲板,上层建筑的中、左、右到右舷岛式,机库设置、拦阻索、助降器、升降机……日臻成熟。

按照这样一条路走下去,在二战结束前的十几年中,航母在少数几个大国中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列克星敦”、 “勇敢”、 “光荣”、 “赤城”及其以后的“突击者”、 “约克城”、“企业”、“皇家方舟”Ⅱ型、“大黄蜂”、“飞龙”、“翔鹤”等航母蜂拥而出。美国的“突击者”号、日本的“飞龙”号和英国的“皇家方舟”Ⅱ型则是各自国家、也是这一时期比较典型的航母。尤其是“皇家方舟”Ⅱ型和1944年11月由“大和”级战列舰改建而成的“信浓”号航母格外引人注目。 “皇家方舟”Ⅱ型因其设计理念成熟、建造工艺先进、设备标准、齐全,如双层机库、高干舷和封闭式舰首、全通式飞行甲板、右舷侧岛式上层建筑、弹射器拦阻装置与起降装置,不仅成为日后英国航空母舰的“标准板型”,也堪称现代航空母舰的“样板”。而“信浓”号却把6万吨级的历史纪录保持了10年。

英国、美国、日本作为拥有航母实力最强的3个国家,代表了这一时期航空母舰发展的最高水平。15000~25000吨排水量(当时吨位受到1922年《华盛顿条约》限制)、30节航速、70架左右载机、6万~10万马力、高干舷、双机库、弹射器加拦阻索、舰炮火力强(大者降姚00毫米匕下的舰炮,带有巡洋舰的诸多痕迹),成为这一时期航空母舰的标准设计。然而,就影响面(只有美、英、法、意、日区区几个国家拥有)、排水量(4万吨级以下)、作用(还只是战列舰的陪衬,未能皖为“核心”)、技战术运用等方面,此时的航母还没让人有“刮目相看”的认识,只是在战斗中对舰船、对陆地“蜻蜒点水”般地双炸、侦察、搜索而已。

在航空母舰早期发展阶段,说它起辅助作用、扮次要角色,是从三个方面理解的:

一、战列舰大舰巨炮的威势正如日中天,巨大身躯、强大的舰炮火力使它得以独步海上,任何水面舰只都处在它的背影之下。

二、飞机的性能还很落后,空中打击、战略轰炸等作用还未充分显现。这使得航母舰载机的能量大打折扣,舰载机的性能、数量、机种都很单一、弱小,以侦察搜索为主、鱼雷攻击为辅。作为载机舰的航母,自身火力同战列舰相比就更不足道,甚至和巡洋舰比都不如。日本等国的超级战列舰,3门主炮口径达460毫米、l发炮弹将近1吨半重,还有其他口径火炮50余门,满载排水量70000吨,面对火力如此强大的战列舰,航空母舰又怎能“盖住”战列舰的锋芒呢?航母又怎能成为战场主角呢?

三、早期的航空母舰还是形单影只,航母的战术运用既原始又单纯,人们对航母的使用仍停留在表面,只看在兀.架飞机上、只看在航母单舰上,没有“组合”的意念,更没有“舰群”的概念。航母能战胜战列舰、能成为“霸主”,是和舰载机性能的提高及航母作战群的整体威力密不可分的,而那是珍珠港事件以后的事。由珍珠港事件起,人们才看到了航母舰载机、 “舰群”规模作战释放出的巨大能量、作用和影响力。

二战时,日本同美、英以航母为核心的海上决战,使航空母舰以崭新的面容登上了战争舞台,航空母舰编队和海军航空兵在二战的所有重大海战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为航母的技战术发展与运用提供了—个全面展示的机会。

航空母舰在二战中产生了3个意义深远的结果:将统治了海洋几十年的战列舰拉下了海上霸主的宝座,将嚣张一时的日本联合舰队彻底埋葬,使挂着星条旗的美国航母四处张扬。

从此,战列舰那傲然的身躯不再在浩瀚的大洋上耀武扬威;从此,亚洲第—个航母大国、也是亚洲最强的海军大国被打上了航母的封签,航空母舰由此退出了日本海军的序列;从此,航空母舰便成为美国海军力量的核心,它的走向和作用,代表并决定了战后美国海军的威力和发展方向。也正是在这次大战中,力拔“山”(山本五十六)兮气盖世的“埃塞克斯”级以24艘的批量,成为美国海军史、同时也是世界海军史上建造数量最多的—级攻击型航空母舰。

在这次大战后期,美国于1945年建成的“中途岛”级加强型航母,可以说在排水量、总长度、总功率、载机数量等方面,向着大型化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战后,第一艘为喷气式战斗机而设计、广泛吸收最新技术的航空母舰应该是20世纪50年代服役的美国“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采用的最新技术设备有斜角飞行甲板、蒸汽弹射器、助降镜,并安装了“海麻雀”防空导弹和“密集阵”火炮系统。运用了这些技术的“福莱斯特”级和随后的“小鹰”级使常规动力的航空母舰走到了技术最为成熟、功能最为全面、 “身材”最为壮硕、战斗力最为强大的时期。

这两级航母成为美国常规动力航空母舰的“封山之作”。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达到了极致。

当美国不遗余力地发展大型、超大型航空母舰的时候,昔日日不落的大英帝国清楚以自己现有的财力、势力,“拼经济、拼规模”不是一条适合自己航母的发展之路。于是,英国人以其独有的技术能力,于20世纪80年代开发出一款值得称道的“无敌”级轻型航空母舰。

斜角飞行甲板

斜角飞行甲板是英国人于1952年2月设计成功的,为喷气式飞机在航母上同时起降创造了条件。

这种6~13度夹角的斜、直两段式甲板,将舷母飞行甲板分为前部直通式甲板起飞、后部斜角甲板降落,使得飞机起、降互不干扰,大大提高了飞行甲板的利用率和起降频率,有效减少了飞行事故的发生。

蒸汽弹射器

蒸汽弹射器也是英国人的一大发明。就弹射器来说,它的鼻祖应该是美国海军上尉西奥多·埃利森。1911年,埃利森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个由重砝码和3根滑轮索组成的原始弹射器。1912年7月31日,他驾驶“寇蒂斯”A-1水上飞机进行了第一次弹射起飞,飞机因发动机熄火掉进海里,埃利森大难不死。同年11月12日,埃利森再次进行弹射起飞试验.终获成功。20世纪50年代,以往的液压弹射器根本无法满足高速喷气式战机的起飞要求。1951年英国海军航空兵米切尔研制成功了划时代意义的蒸汽弹射器,借助蒸汽的巨大压力推动活塞将战机以300千米/时的高速弹射出去,使飞机起飞瞬间有了强大的助力。由于弹射器由发射系统、蒸汽系统、拖索与复位系统、润滑与控制系统等多个系统组成工艺要求很高,是目前许多国家难以攻克的一道难关。

美国是运用弹射系统最为成熟的国家。

“福莱斯特”级航母标准排水量60000吨,满载排水量80000吨左右,总长突破300米,航速33节,载机80架左右,当年单舰平均造价2.23亿美元。

“无敌”级轻型航母的最大特点在于其首创的不用弹射器的跃升式(亦称滑橇式)甲板和垂直/短距起降舰载机。 “无敌”级代表了轻型航空母舰的发展方向。它既具有航母的作战功能,又十分经济便宜G造淑为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的1/10),为经济不甚强大、工业不甚发达而又钟隋于航母的“二流”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辟了—条由梦想到现实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