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辽宁民间文化
15521200000002

第2章 幸福的饺子

老边饺子是沈阳著名小吃,创始人姓边,故名老边饺子。该饺子的创始人边福于1829年从河北省任丘县来到沈阳,在小津桥附近经营佼子铺。他制作的饺子采用煸馅技法,即把饺子馅煸炒至半熟,再包入饺子中,风味独特,味道极美,于是名声大噪,成为当地名吃。许多名人都慕名前往品尝。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食后曾题写了“老边饺子,天下第一”八个大字。老边饺子的特色:皮薄大馅多汁,韧柔劲道,馅鲜味美。

东北有句俗话:好吃不如饺子。饺子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是深受汉族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

据说在除夕的交子时分,人吃了饺子会通身添力,然后,男女老幼齐鸣鞭炮,帮助天神除掉厉鬼,再虔诚的贴上新的灶王爷画像,并在财神爷和灶王爷的画像前供奉上以饺子为主的美食,取意来年平安吉祥财源滚滚之意。这就是“爆竹声声除旧岁(祟)”这一习俗的由来。

小时候家穷,过年的时候大人不会给孩子们发红包。于是,年夜的饺子就成了最美的享受和期盼。

记不清楚那年我几岁了,忙碌了一年的乡亲们都在过年的前几天等待着公社分白面。那个时候,家家都没有白面吃。只有到了过年过节的时候,公社才会调拨一部分白面来。过节一般每口人分一斤,过年要多分一些,每口人要分二斤。这样,年夜的饺子就可以用白面包了。

白天,生产队就派了大马车和强大的阵容去公社领白面了。可一直到了晚上,也没有见到拉面的马车回来。父亲是生产队队长,这件非同寻常的大事由他亲自来抓。父亲领面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先是在公社的粮站排队,排到下午才轮到大队。大队领完,再按人口往各小队分。腊月的寒风刺骨,父亲和几个乡亲都坚持排号。把面领到手时,才知道由原来说好的每口人二斤缩水到一斤半了。不管怎么样,总算领到白面了。父亲赶着马车往回走,在老爷岭上路又陡又滑,马车竟然翻到沟去了。所幸的是人和马都没有受伤,可两袋白面被刮出了口子,白面洒了满沟收不起来了。父亲很沮丧,损失了两袋白面,给乡亲们没办法分了。

北风呼啸,父亲是半夜带着马车回来的。分面的计划被破坏,各家应该分得的斤数要重新统计才行。第二天,生产队大院里挤满了来分面的人。一袋袋面粉打开了口袋,都倒在了几个大圆笸箩里。父亲拎秤,会计念村民名单,念一份父亲就称一份。乡亲们排着队,都很虔诚。分到的面尽管不多,可脸上都带着喜色。面在逐渐减少,父亲不敢马虎。白面是按袋来的,不知道是否足斤足两,可要严格地按斤数走,父亲的秤杆就丝毫不敢马虎了。秤是平秤就可以了,秤高一点的话怕后面的没法分了。

父亲称到结尾的时候,还是出了问题,笸箩里的白面很显然不够分了。经一番查证,终于得出结论,会计的计算出了差错。会计是新手,算盘扒拉得不够熟练。好在剩下的几户都是小队干部了,一核计不按斤数和人口分了,干脆平均分成几份,每家拿走一份算了。这样一来,我家就吃亏了。我家人口多,男孩子多,分得的面粉简直太少了。大哥一直在排队分面,几次挤上前,都被父亲瞪回去了。大哥自作聪明,以为父亲瞪他是示意他后分能多分一些。哪知道父亲是有觉悟的人,坚决不搞特殊化。

大哥拿回家的白面少,母亲原来的计划也被打乱了。原来打算吃两顿白面饺子,年夜饺子和初一都要吃白面的。事已至此,母亲只好把初一的饺子改为荞面的了。于是,年夜饺子成了过年最吸引人的盛宴,从而备受孩子们的瞩目了。

我从小嗜睡,年夜包饺子的时候睡下的,直到第二天早上才醒过来。一醒过来,就想起了没有吃白面饺子呢。闹着跟母亲要,母亲告诉我不用着急,给我留下的饺子在锅里热着呢。可我掀开锅盖,只有一只空碗在里面,哪还有白面饺子啊。我以为母亲在逗我玩,哭闹起来。为这事,我家剑拔弩张,搞得很恐怖。父亲严刑拷打了我几个哥哥,父亲认为是我的哥哥们偷着把饺子吃掉了。这件事成了我们家那年最大的冤假错案,其实,大家在一起吃的时候都把熟睡的我给忘了。当母亲看见我时,来个紧急叫停,才为我保留了最后七个饺子。本来就够少的了,可这七个可怜的饺子仍然难逃厄运,被人偷走了。

童年的这件事情,在我的脑海里印象格外深。自己哭着要白面饺子的一幕现在想来,还觉得有一丝苦涩挥之不去。这件案子被长大后的我一举侦破,原来,白面饺子并非被我哥哥们偷吃,而是被一直不怀孕的老婶偷走了。老婶和老叔结婚四年没有怀孕,很着急,经高人指点,说到男孩家多的人家,年夜的时候从锅里偷饺子吃,饺子饺子就是“叫子”的意思,一吃就怀上了。老婶在那个大年夜处心积虑,最后一个来我家拜年,趁人不备,揭锅把七个白面饺子全拿走了。

那七个幸福的饺子被老婶偷走吃下后,竟然真的出现奇迹。老婶从此“喜”事不断,接二连三地生孩子。要不是后来实行了计划生育,我高产的老婶说不定要生多少个呢。老婶马不停蹄给我生下了七个妹妹,才来个紧急刹车。她的节外生枝,才让我感觉年夜的饺子是那样的幸福。

如今日子好了,吃饺子是平时饭桌上很平常的事情了。可我仍然喜欢年夜的饺子,每年的年夜饺子,我都吃出了很多种感受。品咂过去,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的甜蜜生活。还有一件事情可以透漏,每年吃完年夜的饺子,我都让妻子把饺子放在锅里,等村里的女人来偷。令我失望的是我家再没有着过“小偷”,村子里没有着急生孩子的女人了。有一次过年逗老婶,说锅里给她准备着白面饺子呢。老婶嘿嘿笑说:不去,你们家锅里的饺子都是丫头。

相传,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原来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得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是总结汉代300多年临床实践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还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谚语呢!

在辽宁,家里有人要出远门,吃饺子为他送行。这里有个讲究,说的是“上车饺子下车面。”上车吃饺子,盼团圆的意思,取平安团圆之意,寓意一路顺安。家里有亲人来了,吃饺子最高的待客礼遇。

饺子,不仅仅是一种美食,它的每一个部分,无一不蕴涵着中华民族文化,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诉求。芹菜馅即勤财之意故为勤财饺。是对源源不断的物质财富的祈福;更是对勤劳、务实的祝福。韭菜馅即久财之意故为久财饺。是祈福长久的物质财富;更是对天长地久的祈福。白菜馅即百财之意故为百财饺。对百样之财的祈福;或为对新婚燕尔白头偕老的美好祝愿。新人结婚,是要吃子孙饺子的。

我们继续往下看吃饺子的寓意。香菇馅即鼓财之意故为鼓财饺。鼓:即高起,凸出,香菇的形状如同向上的箭头,或为股票大盘的势,向上、饱鼓之意,谓之鼓财;或为对晚辈表达出希望其出人头地的美好祝愿。酸菜馅即算财之意故为算财饺。如果钱多到要算一个晚上,那是多少呢?谓之算财;或为对选择的祝福,选择大于努力,愿亲戚朋友都能有个好的选择,选择好。

鱼肉馅即余财之意故为余财饺。余即剩余,多出来的,祝福您年年有余,谓之余财。付出的是辛劳,得到的就是财富,余留下来的是健康。牛肉馅即牛财之意故为牛财饺。天天逢牛市,牛谓之牛财;更祝愿朋友身体健康,牛气十足。羊肉馅即洋财之意故为洋财饺。洋即广大,众多;比海还广阔,祝您发洋财,谓之洋财。

大枣馅即招财之意故为招财饺。有如财神,天下间的财富,由你调遣,谓之招财。传统是喜欢在饺子里面包上钱币,吃到的就是运气最好的,可又不是很安全、卫生,所以包上大红枣,祝愿吃到的就会在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朝气十足。野菜馅即野财之意故为野财饺。试问,绿色、健康的意外之财,谁不喜欢呢?谓之野财。

看不出吧,饺子馅还有这么多说道,这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饺子不简单是一种食品,还有很多文化内涵在里面呢。

年三十包饺子的形状也有讲究,大多数地区习惯保持传统的弯月形。这种形状包制时,要把面皮对折后,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沿半圆形边缘捏制而成,要捏细捏匀,谓之“捏福”。有的农家,把捏成弯月形的饺子两角对拉捏在一起,呈“元宝”形,摆在盖帘上,象征着财富遍地,金银满屋。也有的农家,将饺子捏上麦穗形花纹,像一棵棵颗粒饱满、硕大无比的麦穗,象征着新的一年会五谷丰登。但更多的是把饺子包成几种形状,预示着来年能财满屋,粮满仓,生活蒸蒸日上。

年三十包的饺子,不仅形制上有讲究,就连摆放也有规定。首先是不能乱放。俗话说:“千忙万忙,不让饺子乱行。”日常包饺子,横排竖摆,皆随其意,年三十包的饺子则不行。辽宁的盖帘子都是圆形的,先在中间摆放几只元宝形饺子,然后绕着元宝一圈一圈地向外逐层摆放整齐,民间俗云“圈福”。有的人家,甚至规定,盖帘无论大小,每只盖帘上只能摆放99个,且要布满盖帘。因此,只能靠调节饺子的间距和行距来实现,谓之“久久福不尽”。

年三十夜煮饺子也有讲究。烧火用的柴草,要用豆秸秆或芝麻秸秆,寓有火越烧越旺,来年的日子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锅里煮饺子,不能用铁铲乱搅动,要顺着一个方向,贴着锅沿铲动,形成圆形,与摆放饺子之义相同。煮的饺子一般要故意煮破几个,但不能说破、碎、烂等忌语,而要说“挣”了或“涨”了。因饺子内有菜,菜谐音“财”,故饺子“挣”了,是“挣财”,图个吉利,讨个口彩,以增加除夕夜的欢乐气氛。

吃饺子时,也有俗规。第一碗要先上供,奉先祖,供诸神。这上供的饺子也有讲究,民间有“神三鬼四”之说。就是给诸神上供3碗,每碗3个;给列祖列宗上供用4碗,每碗盛4个饺子;

饺子端到供桌之后,家里老人还要虔诚地念上一段祷告式的顺口溜,如:一个扁食两头尖,下到锅里成万千。金勺舀,银碗端,端到桌上敬老天。天神见了心喜欢,一年四季保平安。

第二碗饺子要端给牲畜,以表示对牲畜的爱惜。旧时,大牲畜如牛、马等是农家的主要劳动工具,人们也希望牲畜像人一样迎来平安顺利的一年。

第三碗家人才开始食用。除夕的年夜饭,本来种类很多,但其他均可不吃,唯有饺子必须要吃。吃时还要记清,以吃偶数为佳,不能吃单数。有的家里老人边吃边口中念念有词说:“菜(财)多,菜多”等古语。饭后盛饺子的盘、碗,乃至煮饺子的锅,摆放生饺子的盖帘上,都必须故意留下几个(偶数),谓之“年年有余”。甚至连包饺子用的菜馅、面团也要有“余头”。年夜的饺子,很少蘸蒜泥,就是上了蒜泥,大人也老早嘱咐不叫说。因为“算”不吉利,预示着这一年过日子紧吧算计。

“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这句北方的俗语在这里验证,北方人是非常喜欢吃饺子的。小时候,大人们教我们谜语谜面是:南面来了一群鹅,啪啦啪啦下了河。这个谜语的谜底是饺子,说的是煮饺子的情态。

民间还有很多歇后语都跟饺子有关:饺子开口——露馅了。瞎子吃饺子——心里有数。哑巴吃饺子——肚里有数。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来等等。这幸福的饺子,真的是充满着魔力的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