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军事藏地奇兵(全文)
155100000105

藏地奇兵 (105)

过了几年,也就是贞观二十二年,唐王命王玄策作为正使,与副使蒋师仁再度出使印度。访问团一行五十余人,还带上了唐僧的师弟辩机和尚做翻译。千山万水,走了好几个月,总算进入印度境内。

不料此时,印度国内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摩迦陀王病逝,其中一位诸侯国帝那伏帝王阿罗顺那谋权窜位,伪立为王,整个印度陷入战乱之中。因当时的交通不便,通讯手段落后,再加上路途艰难遥远,访问团对此事并不知晓。

这阿罗顺那倒也是胆大包天,听说大唐使节入境,不举行欢迎仪式倒也罢了,竟然派出了二千兵将伏击。王玄策、蒋师仁以及所带的五十余名护卫个个都是久经沙场,临危不乱,摆了个雁行阵将王玄策、蒋师仁、辩机和尚夹在阵中,奋力杀出重围,逃向吐蕃境内。此时的吐蕃正与大唐交好,早有人向吐蕃王飞驰报信。吐蕃王松赞干布闻讯,亲率一千铁骑驰援,结果只救出了王玄策、蒋师仁、辩机和尚三人,其它兵将全部战死,访问团几乎全队覆没!

这王玄策可不是盏省油的灯!大怒之余,立即发檄向邻近各部军府节度使以及各大唐属国借兵,共集兵马一万有余,其中尼泊尔骑兵七千、吐蕃骑兵一千二百名。王玄策自封为总指挥,蒋师仁为先锋,浩浩荡荡,杀奔天竺,发誓要铲平天竺!

一入天竺,很快与阿罗顺那的数万大军展开激战,第一仗便打得天竺兵将溃不成军;随即巧布火牛阵击溃阿罗顺那亲率的七万战象部队,杀死敌军数千,水攻溺毙万余、俘虏万余;紧接着,蒋师仁率兵数千攻破了朝乾陀卫城,城中有阿罗顺那的妻子拥兵数万,据险坚守。破城后,数万守军逃的逃,降的降。至此,远近城邑望风而降;最后,王玄策亲率大军直取首都茶和罗城。阿罗顺那大惊,坚守不出。王玄策一心报仇,拿出唐军的攻城套路:云梯、石车、火攻,足足攻了三个多月,茶和罗城兵败城破,阿罗顺那被活捉。中天竺遂灭。

因东天竺曾援兵阿罗顺那,王玄策盛怒之余,欲起兵再亡东天竺,东天竺王尸鸠摩吓得魂飞魄散,急忙遣使求和,送了牛马三万头,财宝若干,向唐师谢罪,表示臣服大唐。王玄策这才罢兵回朝,押解阿罗顺那及一干降臣,绑赴长安。太宗皇帝大喜过望,下诏封赏王玄策,又升了他的官:援朝散大夫。

天竺诸国也恢复了往日的安定与和平。事实上,这一仗王玄策一来是解了气,打出了大唐的威风;二来也算是帮助天竺诸国平定了叛乱。

王玄策远在异国他乡,而且主力部队也是异国之兵,主帅王玄策以中原兵家谋略,以少胜多,出奇制胜。得胜之后,并未以胜利者的姿态索取任何土地和赔偿,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丝云彩,轻轻地来,潇洒地去,将我中华儒家文化的智慧与仁义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此战例,不可不谓是空前绝后、震古烁今!

钱教授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这段隐秘历史,众人听得是血脉贲张!

马强哈哈大笑,感慨地说道:“小小印度竟敢冒犯我天朝神威,简直是耗子逗老猫——自寻死路!”

诺日朗却是不解,疑惑地问道:“钱教授,似王玄策这样的英雄,为什么在史书中却没有记载?”

钱教授答道:“看到这段历史之后,我也曾经考虑过这个问题。或许是因为当时他的官位不够高,在正史中不可能单独为他行文立传。又或许是因为那个时代风云人物太多,他们的夺目光彩淹没了与之同时代的王玄策,以至于这位英雄鲜为人知。”

众人无语,自豪之感自心中油然而生。想我中华几十个民族,数千年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又曾经出过多少叱咤风云的人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王玄策确实也算不了什么。

众人敬仰的目光也纷纷投向了王玄策的后人王林,同时也是愈发好奇,王玄策的后人怎么又会出现在了这里?

王林听钱教授讲完,早已是泪水纵横,远望着苍穹,默默无语。似乎是在缅怀先祖,又似乎是在祈望大唐。

钱教授本想问王林一些问题,见到他如此情形,也不便再去打扰。

山下的群蛇已经渐渐地退去。此刻已临近中午。

王林稍稍平抑了激动的情绪,微笑着“之乎者也”地邀请众人随他回寒舍用膳。

众人饥肠辘辘,没有拒绝,随他一起进了山谷。

一路上,众人的话语自然是一直在谈论着奇人王玄策和盛唐雄风,转而又讨论起哪个民族更会打仗的问题。

马强说:用兵打仗主要还得看指挥!俗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我们中原汉人的兵法谋略和指挥艺术那可不是吹的,世界第一。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士兵每人怀中不是都揣着一本《孙子兵法》吗?

巴特尔说:光有指挥也不够,我们蒙古人的铁骑举世无双,曾经打下了整个世界史上最大的国家版图,没有士兵的勇猛能做得到吗?

马强说:有道理。不过,纵观古今,提起打仗,总体来说,还是我们汉军第一,蒙古军队只能排第二。你们藏族人就更不行了,整天琢磨着求神拜佛,至于兵法,根本不懂。

马强又开始向诺日朗挑衅。或许是因为诺日朗不同意让他来做小分队的指挥官,他心存不满,此刻开始借题发挥。亦或许,马强在故意和诺日朗开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