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本书练好口才
15507100000005

第5章 好口才一言定成败(1)

好口才不仅是人际交往的技巧,还是一种立足社会的能力。只要遵循口头语言的表达规律,在实际中灵活发挥和运用,便能在社会活动中做到“胸怀锦绣,口吐华章”,让你从平庸中迅速脱颖而出。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口才不只是说话,在特殊的年代,口才立刻便会体现出它的重要性。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涌现了一大批凭“三寸之舌”而能“一言兴邦,一言衰邦”的杰出游说家。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出现,更是形成了“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的局面。

《史记》中还有这样的故事:秦军围赵,赵王派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的食客毛遂自荐,跟随平原君出使楚国。到楚国后,平原君向楚王陈说两国联盟之策。从早上谈到中午,楚王仍是犹豫不决,迟迟不与赵国订立盟约。毛遂于是按剑拾级而上,来到楚王面前。楚王呵斥道:“你为什么不下去?我本是同你主人谈,你算干什么的!”毛遂说:“大王呵斥我,是仗着楚人众多。现在我与大王近在十步之内,大王是不能仰仗楚人众多的,大王的命悬在我的手中。我听说汤文王凭借七十里之地统一天下,周文王凭借一百里之地使诸侯臣服。现在楚国土地长宽都合五千里,士卒上百万,这是成就霸王之业的基础。以楚国的强大,天下没有谁可以与之抗衡,然而秦国白起这个毛孩子,率领几万人马,兴师与楚国作战,一举就攻下郢都,再战就火烧夷陵,三战就侮辱了楚国先人。这种百世的怨仇连赵国都感到羞耻,可是大王却不以为意。今天合盟是为楚国,不是为了赵国。”听了这番话,楚王便无言了,于是同意与赵国订立盟约。平原君回国后,称赞毛遂说:“毛先生一至楚,使赵国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像毛遂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举不胜举。他们的口才,或出言有序,如更壶滴漏;或滔滔不绝,似大河奔流;或旁敲侧击,如曲径通幽;或不盖不遮,似单刀直入;或妙语不绝,如吐珠唾玉;或句无单出,如芙蓉并蒂;或信口出之,似草木共生真如春光中的万紫千红,美不胜收。

西楚霸王项羽是个杀人魔王,每攻占一城必将全城百姓屠杀干净。魏相彭越联汉抗楚,连夺楚国十七城,恼得项羽眼冒金星,亲率大军围攻彭越占据的外黄城。彭越难支,半夜逃走,外黄城开门投降。

项羽入城后,首先下了一道命令,城里凡15岁以上男子集结城东,准备全部活埋。号令一出,全城哭天号地,哭声中竟有一小儿去楚营求见项羽。

项羽听说小儿求见,倒也惊异,问他:“看你小小年纪,也敢来见我吗?”

小儿说:“大王是人民的父母,小臣就是大王的赤子,儿子见父母,有什么不敢呢?”

项羽本来爱听夸奖,儿童开口就能感动人,项羽自然喜欢得不得了,忙问他有什么要求。小儿从从容容,不慌不忙地说“:外黄百姓,久仰大王恩德,只因彭越突然攻来,无奈暂时投降,但仍然整天盼望大王来救。今天大王驾临,赶走了彭越,百姓非常感激。但大王宫中有一种谣言,说要把15岁以上男子全都活埋了,我认为大王德同舜尧,威过汤武,不会这样做的。况且屠杀百姓后,对大王有害无益。所以请大王颁布明令,稳定人心。”

项羽听了,觉得合情合理,但又威胁道:“如果我坑死人民,即使无益,也不见得有害。你要能说出有害的理由,我就下令安民;要说不出,连你也要活埋。”

儿童听到威吓,并不慌张,反而严肃地说:“彭越守城,部兵恃多,听说大王来攻,怕百姓做内应才紧闭城门。而后,见人心不向他,才夜里逃走。如果百姓甘心助战,同心坚守,大王恐怕至少十天半月才能入城。今天彭越一走,百姓立即开城迎驾,可见人民拥戴大王。如果大王不察民情,反要坑死壮丁,外黄城以东还有十几城,听说此事谁还敢迎降?反正降也死,不降也死,抗拒或许还有一线希望。试想,彭越必向汉求援兵来攻,大王处处受敬,就算是处处打胜,也得把心力费尽。照此看来,这就叫做有害无益。”

当时项羽本来就约定好了半月回去,此时已过了几天,如果前面十几城遇阻,就会耽误了时间坏了大事。他反复考虑利弊后,终于答应了儿童的要求,还取了几两黄金送给儿童。

一个小孩竟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杀人不眨眼的西楚霸王,而挽救了外黄城数万人的生命,我们不能不佩服这个小孩的胆量,但我们更佩服的是他的合情合理的分析。从这里我们的确更可以体会到“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道理。

在外交中,口才尤其显得重要,特别是在对方故意刁难时,运用自己的智慧,反唇相讥,不但赢得人格的尊严,而且保住了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尊严。这里还有一个关于晏子出使楚国时不辱使命的故事。

南方的楚国一天比一天强大,楚王也自比是南岭虎,想咬谁就咬谁。所以,齐国虽是个大国,楚国从不把齐国放在眼里。为了疏通国与国之间的渠道,改善关系,齐王派遣晏子出使南楚。

晏子到达楚国,楚王想借晏子解气,就传令守城人,尽量羞辱晏子。

晏子远远地过来了,前来迎接的礼宾官员见他那么矮小,就命令士兵打开城门旁边的侧门,瞧他进不进。晏子仪表堂堂地站在正门前,一声不响。

嬉皮笑脸的兵士过来了,晃悠着脑袋指了指小门说:“先生,您请进吧!”

晏子冷蔑地笑了笑,也虚指了一下侧门,打了个比喻,反击道:“我听说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入国门!”

礼宾官员反被他侮了一通,只好命令兵士把正门敞开。

楚王接见了晏子,但傲眼朝上,他不屑一顾地问晏子:“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听了这话暗想,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嘲笑,更是对国家尊严的侮辱。于是,他连眼皮也没抬,夸张地赞颂自己的国家道:“我国齐都,名唤临淄,说大,确实不大,只有几百户人家。但是,如果把每个人的袖子都甩开,能盖住偌大的太阳;如果每个人挥一把汗,无异于下一场大雨!国都大路上的人,人如潮涌,摩肩接踵,怎能说没人呢?”

楚王也想夸赞一下自己的国家,又苦于没有辞令,困窘了半晌,才接上了晏子的话茬儿冷嘲道:“齐国既然人多势众,为什么单选择你来出使我国呢?”

晏子也顺流而下,接着楚王的话说道:“是的,诚如您所说的,齐国派出使者都是经过谨慎选择的。水平高上的,出使上等国家;水平低下的,出使下等国家。我晏子水平低下,不消说,就只能出使到贵国来了。”

楚王还想反唇相讥,可又觉得自己无理,只好咽下这颗苦果。

过了几天,楚王设宴招待晏子。酒过数巡,忽见一名犯人被捆绑着双手,押进宴会厅。楚王装出一副惊奇的模样问道:“这被捆的人是何人?”

“是齐国人,犯了盗窃罪!”押解犯人的官吏禀道。

楚王回头看看晏婴说:“哦,原来这盗贼是齐国人!看来,齐国人都是惯于偷东西的吧!”

晏子随即站起身回答说:“我听说,橘树生在江南,就结出橘子;移到淮北,就长成为枳实,那样子虽然相像,果实的味道却大不相同。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水土的差异。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从来不会偷东西;到了楚国就会偷盗,这是不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善于偷盗呢?”楚王听完缄默不语,说不出一句反驳的话,真是自讨没趣。

这个故事反映了晏子的聪明才智。对于楚王的污辱,给予有力还击,维护了自己及国家的尊严,这是人的智慧,也是语言的威力。

口才就是这样,你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举手之间风云变幻,让你感觉到它力量的存在。口才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让你的对手束手就擒,它抵得上战场上千军万马的力量。

好口才带来好前程

每个人都渴望能够拥有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说话技巧,梦想展示自己与众不同、超凡脱俗的魅力。但是,我们须知,自我魅力的展现与语言技巧休戚相关。敢于说话而不善于说话不妥;善于说话而又不敢于说话亦不可。只有既敢于说话又善于说话,方能如虎生翼,精益求精,产生良好的交际效果。

一些人曾抚躬自问:“我会说话吗?”其实,这是一个看似十分简单而又颇为幼稚的问题。

所谓“会说话”,即善于说话,意指说话者能准确自如、恰到好处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思想、意愿等;能够将道理讲得有条不紊、生动形象;能够从容自然、简单明了地使他人理解自己的语意。同时,善言者在与他人交谈时,能够从对方的话语中测定其意图,得到有益的启迪,而且还能通过谈话,增加自己对他人的了解,从而建立和谐、真诚的友情。由此可见,是否敢于说话与是否善于说话,两者均举足轻重,不可偏废。

我们每天、每时、每刻都可能会出现在一些不同的场合,而在这各种场合我们都需要说上几句适当的话。如果这几句话的确说得恰到好处,那就能帮我们很大的忙,帮我们解决许多问题,克服许多困难,消除许多麻烦,对我们的生活、工作、事业都大有裨益。

在生活中,敢言又善言者,处处受到欢迎和喜爱。他能使素不相识的陌路人走到一起,携手同进;能够使许多性格有别、志趣迥异的人相互了解,互通有无;能够助人排忧解难,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误会与隔阂;能够使愁苦寡欢者得到慰藉,使悲观厌世、不思进取者得到十足勇气;能够使自己周围的人更快乐、更乐观。

在工作和事业方面,敢言又善言者,可以充分利用自己语言交际能力游刃职场,使工作能够顺利而圆满,左右逢源、步步为营。可以说,说话的自信心与卓尔不群的语言魅力,是使事业通向成功之路的必备条件。

与此同时,我们也会经常看到许多不敢说话,不善言辞的人所遭遇的尴尬场面,他们的语言不能准确无误、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令听者费神费力,不明其言,更无法使对方达成共鸣,心悦诚服地接受其意见。如此,势必造成交际上的种种障碍,影响生活,牵制工作,也会给自己带来诸多烦恼。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今天的社会正处于一个高度发达的时代。社会生活愈加的复杂,人与社会愈加的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需求亦变得愈加的强烈,社会往来已是必不可少,离群独处更是谬谈。因而,我们说话的信心与语言表达能力变得愈来愈重要,俨然已成为每个人必学的一门课程。

总之,我们每个人都要下苦工夫增强自己的说话信心,提高自己的说话魅力。因为只有如此,才会避免在社交活动中出现失败,才会避免在工作、生活上的苦难,才能促进自己事业的成功,使自己的生活变得色彩斑斓、舒心愉悦。

该出口时就出口

众所周知,如果一个人不下水,他便永远也学不会游泳。锻炼口才也是这样的。如果你不开口说话,即使你学了再多的表达技巧,再多的发音知识,也不可能学会它。如果不经常与人沟通,不经常进行有效的说话练习,不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说话,也是不可能取得口才能力的提高。

关键的一点是:不要把说话当成是负担。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理想的自我形象,这种形象是被自我的自尊所包围着的,它不希望得到外界的破坏或贬低,它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和认可。当与某个陌生人接触、与异性交往、与权威人士交流或是当众说话的时候,你就会下意识地保全自我形象,尤其是感觉到自我形象受到威胁时,更是担心得连一句话也不敢去说,生怕当众出丑、说话漏洞百出,害怕别人说自己是“笨蛋”、“没水平”或者是“不懂装懂,出风头”等。很多人由于对说话可能产生的结果的不确定性感到担心,甚至是惶恐,因此不愿意或是根本不敢开口。

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即使你说不好,也不会造成什么大的损害,更不会有人去责怪你。如果你不去大胆地说,那你就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一个说话高手,因为每个口才高手都是经历了一个从不会说到说得不好,再从说得不好到说得很棒的渐进过程。

爱尔兰著名戏剧作家、评论家萧伯纳曾向别人介绍起自己提高口才经验时说:“我借鉴了自己学溜冰的方法——我让自己一个劲地出丑,直到学会为止。”无论你是想成为一个像萧伯纳一样出色的演讲家,还是只想在人们面前从容洒脱地讲话,你都得从现在开始,从每一天开始,抓住每个可以练习的机会,让自己大胆地去“出丑”。

发现你身边一切可以“说话”的机会。你可以有意识地参加一些组织或团体活动,从事一些需要公开讲话的工作;也可以通过朋友之间的一些聚会,站起来哪怕是说一些祝福的话;开会的时候不要总是“隐藏”在不起眼的角落,而是要给自己勇气,给自己信心,让自己站出来说话,哪怕是汇报一下刚刚结束的工作也可以。进步是从一次一次重复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每发表一次当众演说,你就已经向成功的目标迈进了一步。

美国顾立区公司董事长顾立区先生平时是个极不善言谈的人,每次开会或是与他人交流的时候都有一种恐惧感,生怕自己把话说错了,或是怕表达不清自己的意思。但是身为董事长,他不但要主持会议,有时候还要进行必要的商务谈判。可是他只要是站起来讲话的时候,总是连一个字都讲不出来,这种情形困扰了他好多年,他深刻地感觉到这对他来说不仅是一个非常大的毛病,更是一处致命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