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商道胡雪岩
15504800000008

第8章 商人要成功,做事讲变通(3)

胡雪岩自从当学徒以来,就一直毫无怨言地坚持过着繁琐枯燥的学徒生活。在他看来,在自己有能力腾飞、梦想放飞之前,有很多的准备需要做。就算是之后他转到信和钱庄当学徒,那里的生活一如既往的繁琐枯燥,但是深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道理的胡雪岩仍然没有半点的抱怨。因为他知道,美好未来那遥不可及的一角,现在他已经抓住了,自己现在能做的是将拳头攥得更紧,准备做得更充分!

他深知自己肚子里的墨水少,以后做生意肯定有障碍,就在别人午睡的时候,辛苦练大字,到晚上再学打算盘。而他分内的事情更是兢兢业业,没有任何可挑剔的地方。胡雪岩真的是把吃苦也作为是一种财富,可以换取很多东西的财富,也是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中的磨砺。

从进信和开始几年下来,钱庄又收了好几名新学徒。按规矩,学徒中那些繁琐的事情由这些新进的菜鸟做就行了!胡雪岩只需要享受“多年媳妇熬成婆,苦尽之后甘会来”的幸福就行。但是,一心为成大业做准备的胡雪岩,还是一直干着最苦最累的活,不仅一声不吭,还毫无怨言,甚至对新来的同事也没有半点脸色。

当然,这些苦并不是白吃的,胡雪岩从中收获了与人交往的圆润变通,修炼了自己优良的人格品质,锻炼了生意人必备的各项能力。就连东家于老板也对胡雪岩颇为赏识,因而对他刮目相看,处处教给他做生意的秘诀。

终于,胡雪岩的各项能力都靠自己的行动扎扎实实赢得、并得到了锻炼。为他以后一步一步的晋升埋下了伏笔。之后,在胡雪岩到信和钱庄的第五个年头,于老板便任命他为“跑街”,正式成为信和的一名职员,“转正”后的胡雪岩慢慢开始了一步步实现人生目标的准备。

其次,胡雪岩做事准备充分还表现在他攀附官员上。

中国封建官僚制度发育的周期很长,渐渐地在内部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升迁制度与习俗。按照那些不成文的规定,“礼尚往来”、“趋炎附势”都是升迁的潜规则。而依靠大官僚使自己顺利升迁、顺利行事,也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所谓“官官相护”、“朝中有人好做官”,讲的就是这一现象。胡雪岩早年因为长期做钱庄的跑街的关系,经常与一帮挖空心思捐官的人打交道,所以他逐渐熟悉了这一套习俗。当然,聪明如他,也就非常明白,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有一个坚固的官场靠山,就意味着在生意上有更少的风险和更多的机会。

正是由于长期跟这些人打交道交往,加上自己的聪明才智,胡雪岩逐渐变得很会来事儿,也很合群,到处都有他的朋友。所以,当他遇到那些处于夹缝中苟且生存的官员、或者是在某些官人需要寻求帮助的时候,他总是尽力地帮他们一把,其实质上是一种投资准备。

以后的事实证明,胡雪岩做足了这些准备。那些官人、官员都抱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精神,不时给他不少生意上的好处。

善于借势,不怕商场风浪的侵袭

做事情要如中国一句成语说的“与其待时,不如乘势”。

一切事情就算你准备得再充分,如果没有借助良好的天时、地利、人和,事情也不一定能得到完美的结果。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是诸葛亮“巧借东风”,蜀吴联军才得以用20万军队大破曹操的近百万大军。如果当时是真刀真枪地对决,不论孙刘联军准备得多么充分,单凭实力,他们是不可能战胜曹操的精锐之师的。但是,诸葛亮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懂得借助大自然的力量,巧借东风,让强敌曹操大败,从而创造了一个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神话。

当然,不光是在打仗的时候需要借助“东风”,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我们常讲“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又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其实意思都是一样的,就是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长处。一个人只有在借助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短处的情况下,才能获得单凭自身力量达不到的成功。

因此,胡雪岩说;“做生意就如行船,有了东风就能更好地行船。”商场如战场。一个经营者要想使自己的事业拓展得更快、更远一点,就要学习胡雪岩善“借”的功夫。

在所有经营活动中,胡雪岩都非常注意借助“东风”——借势经营。他将自己所有的商业活动都围绕“取势、用势”展开。

围绕着一个“势”字,他建立了一套独特的商业理念,那就是商业活动有势得用。他说:“势利、势利,利与势是分不开的,有势就有利。所以现在先不要求利,要取势。”胡雪岩的所作所为也说明了这一点,他在争取势力的时候从来都不计较“利”。总是先让对方看到和得到他们追求的“利”,然后再依靠他们的“势”成就自己的事情。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很有效,几乎所有被他列为“东风”范围的“势力”都成了他真诚的帮手,并且他几乎对于每一股能借到的东风都不会轻易放过。正如当今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不惜大动脑筋一样,“资源有而不用,就是资源浪费”嘛。

胡雪岩所借的“势”,主要有四种类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官场的势力、商场的势力、江湖的势力,我都要。这三样做到了,还不够,还要有洋场的势力。”

胡雪岩首先要借取的就是“官场势力”。

当初胡雪岩不惜冒着丢掉饭碗,甚至毁坏名声的危险,资助王有龄北上捐官踏上仕途,后来又大力协助左宗棠建功立业等,使他获得了别人望尘莫及的“官场势力”。当然,胡雪岩并非仅仅是为了打通这些官场势力而获得名声或者庇护的利益,更多的他还是考虑到了如何借助于这些势力行得方便。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东风”相助,加上胡雪岩的善于借势,使他在商场上自如行走、大展拳脚,取得了让世人震惊的成功,并成为让人尊崇、艳羡的一代红顶商人。

胡雪岩借助的第二种“势”,是“商场势力”。

不得不承认,胡雪岩是个顶级聪明的人。他并没有同普通人一样,将同行看做是对手而敌视,相反,他对待对手的态度诚恳得让人不能理解。所以,他才能在商海沉浮中抓住虚无缥缈的商势。胡雪岩认为,一个商人的知识和能力总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仅仅靠自己独闯天下,往往很难取得成功。并且即使偶尔获利,也只是暂时不会长久。因此,他总是注意与同行建立“互助互惠”的关系,有时候甚至还会牺牲自己的利益,保全同行的利益,由此而获得同行真诚的好感,化对立为相助。胡雪岩生意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他和同行之间的真诚合作,以及同行对他真心实意的帮助。

胡雪岩的第一批生丝运往上海时,他的目的其实是想垄断生丝行业,于是就派他的一个朋友,玩技甚精的刘不才去拉拢上海生丝大户庞二。几经周折,在刘不才的帮助下胡雪岩最后获得庞二的信任,并得到了他的倾力相助,终于做成了生丝行业上的绝对优势。

胡雪岩借助的第三种“势”,就是“江湖势力”。

对于胡雪岩这个仗义的商人来说,江湖势力是一股不可忽视且有待利用的强大力量。因为在古代,“江湖”二字几乎存在于商人的一切生活内容中。如果忽视这股看似闲散实质强大的势力,有时一不小心,就会遭到意想不到的阻力,轻则使自己的事业不能顺利前进,重则有可能使自己趴下而不得翻身。而江湖人向来重情重义,因此如果把这股势力处理得好,自己的生意不仅会顺利做下去,而且会利上加利。

胡雪岩豪爽正直的性格又让他结交了许多江湖上的朋友。他所做的军火、漕运等生意,就多亏他结交的那些江湖朋友的帮忙。

如果没有他借助于江湖势力提供方便和协助,胡雪岩再有本事,也不会成功地在兵荒马乱的年月里贩运军火,也不可能帮助王有龄顺利完成漕运的任务。

胡雪岩借的第四种“势”,就是“洋场势力”。

洋人在那时候的中国已经不是很神秘的人种,他们因为清朝政府的腐败大规模涌入中土,甚至涉足到了中国的商业领域。因此,洋场势力是胡雪岩生意圈子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他所做的许多外贸生意决定了不得不与洋人打交道,所以精明的他觉得有必要让他们成为自己可以借助的“东风”并大加利用。

洋人之所以能够心甘情愿地成为胡雪岩借助的“势力”,是因为洋人本身对胡雪岩也有需求。他们本想巴结左宗棠,但左宗棠为人桀骜不驯,不好巴结,所以就看好胡雪岩这个大清重臣左宗棠身边的红人。这样就使胡雪岩也有机会和理由形成他所谓的“洋场势力”。

据说,当时有一个江南制造厂的买办,曾经万分欣喜地接了洋人的一笔军火生意,但洋人却告诉他,枪支的底价早就开给胡雪岩了,所以不管以后是谁来做这个生意,都要给胡雪岩留下折扣。连洋人如此不一样的人种,都让胡雪岩借着了势,他生意场上还能有什么不便?

“势”和“利”自古以来就是相辅相成的,有了势当然就会有利。

“势”所到的地方,就能轻而易举地获利。但是社会上的资源是无穷的,“势”也是无穷尽的。如果只是开发却不会应用,那么它们就会像时间一样,无声无息地从指缝中溜走,形不成一种强大的力量。

在商场中,先积蓄对自己有利的“东风”,也就是我们一直在说的养精蓄“势”,然后再有效地借助这股势力让自己得到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正所谓“蓄势待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光有一大堆的资源,不会利用,东风也自然就不会地吹向对你有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