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能说会道最讨人喜欢
15504100000005

第5章 良言一句三冬暖:这样赞美最能打动人心(1)

靠着一句赞美的话,我能多活两个月。

——[美]马克·吐温

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美,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地方。

——[美]威廉·詹姆斯

最棒的赞美是在语言里加一点“调料”

如果在赞美的话中,加上一些“新意”作为调料,那么,赞美之术就趋于完善了,而这样的赞美之辞,也最能打动人心。

假如我们一日三餐都用一碗白面条对付自己的胃,一天、两天或许还可以,但三天、四天肯定就不行了,我们的胃肯定就会闹“革命”。这时,如果我们在白面条里面加入一点佐料,如鸡蛋、牛肉丝、西红柿汤、葱花等等,那么一碗“令你作呕”的白面条就会顷刻之间变成世界上最可口的佳肴。同样的道理,赞美的话虽然人人爱听,但“千篇一律”、“老生常谈”的那些老话有时只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因此,如果在赞美的话中,加上一些“新意”作为调料,那么,赞美之术就趋于完善了,而这样的赞美之辞,也最能打动人心。不过,赞美的创新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对方的性格因素、文化背景、习俗等来决定“新”的方式。

人品是一个重要的基本素质,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伦理、重道德的民族。所以人品成为中国人心目中一个非常崇高的东西。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视名誉为生命的重要部分。

因此,赞美一个人的品德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孔子对颜回说:“贤哉,回也!”这些赞美之辞都以人品为基点,利用专业化的语言来完成,从中翻出新意来。

地域文化背景、习俗等在赞美他人时也很重要。在西方,上司对下属的赞美一般情况下可以是“谢谢”,“你干得很出色”等寥寥数语,而在中国更可能是一顿饭,或者敬一支香烟。就国内而言,如果你面对的是山东人或东北人,你可以竖起大拇指,朗声说:“好家伙,你真行!”不知情者看起来粗声大气,很不礼貌,但是被赞美者肯定会眉飞色舞地大声回敬一句:“兄弟,你也不赖!”如果你扭扭捏捏,故作文雅,反而会引得人家不高兴。

因此,在交流中善用有新意的赞美,你的人际关系就会变得更为和谐、稳固。不过,虽然赞美的“创新”极为重要,但在与他人交往时,应该根据对方的特长、文化背景、习俗等,来适时创造恰当的“新”意,否则便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当然,赞美别人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比如可以用重复的语气。一位语言学家曾经说:“同样的音调或者是语句反复出现时,常具有感化人的力量。比如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如果他仅为了提出一项政见,仅说‘民主的政府’即可。但是,他三度强调‘民’字,就会产生更深刻的感人效果。”的确,每个人在听到这句铿锵有力的口语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加深对这种理想政府的向往。同样的道理,每个人在反复听到一句有力度的赞美之话时,也很容易被感动。

向别人请教是特殊的赞美

当你把赞美的话改成“请教”的语气时,你收获的将会更多。

“好为人师”是人性的弱点。但在生活中,几乎没有人不喜欢表现自己的长处,并希望别人来发现自己的长处,赞扬自己的长处。因此,当我们有求于别人,或和别人有矛盾时,都不妨向对方采取请教的方式,这样既能照顾对方的自尊,又因为你的“谦虚”,而使对方自动解除对你的“警戒”,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以人为师”时,你在巧妙赞美对方的同时,还真的能取得“真经”呢。

南方某市有一位姓林的面包师。他做面包时,完全把面包当作艺术品,尽心尽力地去做。他从来不去考虑今天卖了多少面包,然而他的生意却出人意料的好,在这座城市里,其他的面包师的技术都比不过他。因此,这位面包师引来许多竞争者的羡慕,但更多的却是嫉妒。其中美味面包店的老板小郭更是恨他入骨,只因为生意全被他给抢跑了,原来红红火火的面包铺一下子变得冷冷清清,这能不使他生气吗?

小郭回到家里,满脸的怨气和失望。妻子见他这样,很是纳闷,便不解地问道:“你怎么了,今天生意不好吗?”

本来小郭就一肚子气,这下可找到了发泄的对象,于是他一股脑地把怨气都抖出来了:“都是那个该死的林老板,自从他到这里开了面包店后,其余几家都没有生意了。”。

妻子听完没有出声,只是默默地想了一会儿,然后开口道:“你不要生气了,人家生意好,说明人家的面包好吃。你眼前最主要的就是提高面包的质量,来吸引顾客,要不,你就去拜访一下那个面包师,和他交流交流,不要用仇人的眼光看待这一切,天下同行本来就是一家人,我相信只要你是诚心诚意地去拜访,他不会拒绝你的。”

妻子的一番话虽有道理,但小郭仍然不愿意低头,他认为他们是竞争对手,是“敌人”,是不可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交流的。

接下来的日子,小郭还是那样早出晚归,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可生意还是那么冷清,没有一点好转的迹象。后来,他冷静地想了想,认为自己生意不好,其根本原因不是姓林的面包师不好,而是自己技术不过硬。想通了这一点之后,小郭便下决心去拜访对方,学点技艺。

接着,小郭便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见了那个面包师。对于他的到来,姓林的面包师也吃了一惊,不过他很友好地接待了小郭。

“这些天你的生意很好,我不得不佩服你的手艺”。小郭诚心诚意地说,“今天我来向你请教,不知你是否愿意向我传授一些经验?”

“没问题!只要你愿意。我们可以互相学习,说不上什么请教,咱们都是同行,应该算一家人,有钱一块挣嘛,世上的钱是永远挣不完的!”姓林的面包师微笑着说。

就这样,俩人越说越投机,最后姓林的面包师把自己做面包的经验详细地告诉了小郭,并嘱咐他以后做面包时要用心、专心,这样烤出的面包一定回受到顾客的欢迎。

回到家后,小郭便立即动手,做出的第一块面包果然味道要比以前好。就这样,渐渐地购买者也多了,小郭的生意又恢复了火热。

赞美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如果你不是根据对方的喜爱和特点去采用“非常赞美法”,而是对什么人、什么事都运用千篇一律的赞美语言,那么这样的赞美就有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对方也会怀疑你的真诚。因此,当你把赞美的话改成“请教”的语气时,你收获的将会更多。

恭维的话要说得滴水不漏

恭维的话要掂量着对方的心理说,顺着对方的感情说,摸着对方的好恶说,根据特定的事情来说,选择特定的场合说,运用得体的语气说。

有这样一个故事。

某君是拍马屁的专家,就连阎王都知道他的大名。

某君死后,阎王一见到他,便拍案大怒:“我最痛恨你这种马屁精。”

马屁精忙叩头回答说:“因为世人都爱被拍马,大王您公正廉明,谁敢拍您的马屁!”

阎王听了,连说:“对啊对啊,谅你也不敢拍我的马屁!”阎王说完,回头对牛头、马面说:“把他送往天堂吧。”

“可是,他应该下地狱啊!”牛头提醒道。

“放肆!这里有你说话的份吗?快送他去天堂!”

阎王也喜欢听恭维的话,何况是人呢?事实上,每个人都是愿意听好听的,只要你恭维得有分寸,不流于谄媚,不伤人格,是会博得人欢心的。

由此可见,恭维的话要说得恰到好处,说得滴水不漏,否则,不但得不到好的效果,有时还会“祸从口出”。不过,高明的说话者总是善于捕捉能恰到好处地恭维他人的机会,并且凭“三寸不烂之舌”,或获得好人缘,或获得升迁与加薪,或获得异性的青睐。但是,恭维的话也不是随便乱说的,更不是任何时候,用在任何人身上都能收到好的效果。

事实上,要说好恭维的话,需更具智慧,更要艺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喜欢听恭维的话,即使那些自诩清高,甚或是傲慢者,他们只要听到了恭维的话时,脸上虽没堆满了笑容,心中却非常高兴、非常舒服。不过,你的恭维话一定要说得巧妙,要说得恰当,才能让对方听后心花怒放,否则,不适时宜的恭维不但引不起别人的好感,反而会让别人对你产生厌恶感。

在生活中,许多人就因为不善于恭维,常常弄巧成拙。

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一次到全国最大的书店了解自己著作的销售情况。

书店经理知道这个消息后,决定为作家做件高兴的事,即在所有的书架上只摆放大仲马的书。

当大仲马走进书店后见只有自己的书时,大吃一惊地问道:“别的书在哪里?”

“别的书?我们已经卖完了。”老板回答说。

很显然,这位书店经理不会恭维,拍马屁拍到了马蹄上。

事实上,不是所有的恭维话都能够为你赢来好感。恭维话要掂着对方的心理说,顺着对方的感情说,摸着对方的好恶说,根据特定的事情来说选择特定的场合说,运用得体的语气说。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不因事而论,只顾信口开河,那么,你的恭维话就成了没有任何价值,而且还会遭人反感的“废话”、“瞎话”了。

生活中的一些口才高手在说恭维话时,都能说得恰倒好处、说得不留痕迹,而要做到这一点,在每次开口前,我们都要把话在嘴里过滤一下,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话在什么时候说最恰当,什么话在什么场合说最合适,都要想好再开口。这样,我们才不会把恭维的话说得一塌糊涂,令彼此尴尬,或者是因为“马屁拍在了马腿上”而得罪了对方。

奉承的话要巧说、妙说

奉承的话一定要巧说、妙说,切忌过分夸张或不切实际地一味吹捧,否则,就会被人误解,也会被人瞧不起,而这,无疑是影响你良好人际关系的一块绊脚石。

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赞美是融洽人际关系的调和剂,是一种最有效的感情投资,而奉承就是赞美的另类形式。但是,一直以来,许多人都有一种偏见,即把那些善于说奉承话的人一律称之为“马屁精”,好像这些人人格多么低下,多么不耻于和人们相提并论似的。其实,这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误解。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周围的人或多或少都在说着奉承的话,只不过是方式比较巧妙而己。就人际关系日益复杂的今天来说,多说些恰到好处的奉承话不仅不是坏事,而且是好事。

不过,奉承别人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一份诚挚的心意及认真的态度。言词会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因而有口无心,或是轻率的说话态度,很容易为对方识破,并让对方产生不快的感觉。再者,要奉承别人时,也不可讲出与事实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话。

比如,你看到一位身材很胖的小姐时,你对她说:“小姐,你很漂亮,特别是你有一幅魔鬼身材。”对方的心里会怎样想呢?本来是想奉承、赞美别人一番,却因为话说得不恰当而得罪了对方。假如你换一种说法,这样说:“小姐,你的身材很丰满,别有一番韵味。”这样的话对方肯定爱听;当你看到一位流着鼻涕而表情呆滞的小孩时,你对他的母亲说:“你的小孩看起来好像很聪明!”对方的感受会如何呢!本来是奉承的话,却变成一种讽刺,得到了相反的效果。如果你说:“哦!你的小孩好像很健康。”效果就会好多了。

另外,奉承要恰到好处,不夸张,但要“投其所好”。

比如,一位精明的服装店老板往往会说:“夫人真是好眼光,这是我们这里最新潮的款式,穿在您身上,一定会更加漂亮!”几句话,这位太太肯定眉开眼笑,生意自然也就做成了。一位推销化装品的推销员会说:“小姐气质真好,小姐这么好的皮肤我还从来就没有见过,小姐选择了我们公司生产的一系列护肤品,将能更好地保护你的皮肤。”

美国的商界奇才鲍罗齐就曾说过:“奉承你的顾客比赞美你的商品更重要,因为让你的顾客高兴你就成功了一半。”

不过,奉承的话一定要巧说、妙说,切忌过分夸张或不切实际地一味吹捧,否则,就会被人误解,也会被人瞧不起,而这,无疑是影响你良好人际关系的一块绊脚石。

赞美的话要说到“点子”上

我们在赞美别人之前,要了解对方的喜好、禀性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抓住最关键的地方加以赞美,就容易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俗话说:“打蛇要打七寸,说话要说到点子上。”事实也的确如此,只有赞美别人最在乎、最得意的东西,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有的人喜欢别人赞美自己的能力,有的人则喜欢别人赞美他的朴素,有的人则喜欢别人赞美他的孩子……“萝卜白菜,名有所爱”。人与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异,看重的东西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赞美别人之前,要了解对方的喜好、禀性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抓住最关键的地方加以赞美,就容易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赞美的方法非常有效,就连自认为“生平不好谀耳”的曾国藩也曾不自觉地陶醉期间。

一次,曾国藩用完晚饭后与几位幕僚闲谈,评论当今英雄。

曾国藩说:“彭玉麟、李鸿章都是大才,为我所不及。我可自许者,只是生平不好谀耳。”

这时,一个幕僚说:“他们各有所长: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敏,人不能欺。”说到这里,他说不下去了。

曾国藩问:“你们以为我怎样?”幕僚们不知如何回答,都低下了头。

就在这尴尬时分,走出一个管抄写的年轻人来,他轻声说道:“曾帅仁德,人不忍欺。”

众人听了齐拍手、喝彩,都认为他的评价中肯而实在。

曾国藩则十分得意地说:“不敢当,不敢当。”

年轻人又退到了众人的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