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全书
15503400000009

第9章 上善若水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①,故几②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③。

【注释】

①恶:讨厌、厌恶。

②几:相似,接近。

③尤:怨恨、埋怨。

【译文】

崇高的德行就像水。水有利于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甘愿停留在人们所讨厌的低洼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居处善于像水一样避高就低,胸怀善于像水一样保持沉静,交友善于像水一样与人亲爱,说话善于像水一样遵守信用,为政善于像水一样简洁清明,处事善于像水一样无所不能,行动善于像水一样随时应变。只有像水那样与物无争,所以心中才没有怨恨。

【延伸阅读】

中国历代文人常与水都有一种不解之缘,浩瀚的典籍中有许多他们曾经咏水的诗文。有的优美,有的清隽,有的深刻,有的精警,所以能流传千古,脍炙人口。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老子》“上善若水”的议论,因为它阐述了一种充满智慧的人生观,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老子认为,有道德的上善之人,具有水一样的秉性。水的秉性是怎样的呢?它善于利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乐于停留在众人轻视的低下之处,因而最接近于道。有道德的上善之人处世,住的地方要像水那样善处低下,心境要像深渊那样清澄平静,交友要像水那样亲密仁爱,言语要像水那样诚信无欺,施政要像水那样洁净清明,做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举止要像水那样伺机而行。

水的品性真是高尚:滋养万物而不与天下万物相争,有功于万物而又甘心处于低下之地。人大多希望一步步往上爬,水却宁可一点点朝下流,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因为这样,有道德的上善之人,便效法水的品性,温良恭俭让,博施却不望报答。

水的特性是求实。它明如镜,能照鉴万物,既不夸大、也不抹杀万物的优点,既不嘲笑、也不隐藏万物的缺点,这是它的实事求是精神。正因为这样,有道德的上善之人,便效法水的特性,办事脚踏实地,待人接物言而有信,交友诚恳。

如果真能像水一样处世为人,那就几近于“道”了。

老子弘扬水的精神,其实是在宣传他的处世哲学,那就是做人要与水一样,有极大的可塑性。水性柔而能变形: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盆中是杯盆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它可以有一泻千里的气势,也可以有排山倒海的威力。它可以宁静,也可以奔腾。做人处世,在不同的场合,在不同的时间,不也有不同的样子吗?事实上,在社会这个舞台上,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父母面前你是儿子,在妻子面前你是丈夫,在儿女面前你是父亲,在上司面前你是下级,在下属面前你是领导。乘车你是乘客,购物你是顾客,看书你是读者,看戏你是观众……如果你用同一个样子去演不同的角色,社会舞台就会乱了套。所以,我们要学水的秉性,随遇而安,适应环境。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有了水,才有了生命。地球上水占了71%的面积,人们享用水的恩赐,开发水的功能,离开水,人们就无法生存下去。水给世界带来了勃勃生机,但水又是最为柔弱的。然而,就是这柔弱的水,却没有任何攻坚克强之器能够胜过它。

于是,我们又悟出了一个道理:柔能克刚,弱能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