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500强企业留人之道
15414300000008

第8章 事业留人篇——让员工登上梦想巅峰(7)

五、抱合作态度的领导方法

巴斯夫公司领导人认为,在处理人事关系中,激励劳动者的最主要原则之一是抱合作态度的领导方法。上级领导应像自己也被领导一样,积极投入工作,并在相互尊重的气氛中合作。巴斯夫公司给领导者规定的任务是商定工作指标、委派工作、收集情报、检查工作、解决矛盾、评定下属职工和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

在巴斯夫公司,如果上级领导人委派了工作,就亲自检查,职工本身也自行检查中期工作和最终工作结果。在解决矛盾和纠纷时,只有当各单位自行解决矛盾的尝试失败后,才由更上一级的领导人参与解决。

巴斯夫公司要求每一位领导人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所交付的工作任务、工作能力和表现评价下属职工,同时应使职员感觉到自己在为企业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如果把巴斯夫公司激励员工的整个范畴简单地表达出来,那就是“多赞扬,少责备”。他们认为,一个人工作做得越多,犯错误的机会也就越多,如果不允许别人犯错误。在这种情况下,最“优秀”的雇员当然是什么事情也不做的人了。

巴斯夫公司的多年经验表明,抱合作态度的领导方法,由于能使雇员更积极地投入工作和参加决策,因此是一个为达到更高生产率而激励的最佳途径。

通过以上五项激励措施,员工逐渐成长起来,在成长过程中获得了强烈的事业感和成就感,因此愿意留在这样的公司,继续享受事业感和成就感,同时为公司创造更大价值。

专家点评:激励员工需要适时、适量、适度

有一则寓言故事:渔夫在船上看见一条蛇口中叼着一只青蛙,青蛙正痛苦地挣扎。渔夫非常同情青蛙的处境,就把青蛙从蛇口中救出来放了生。但渔夫又觉得对不起饥饿的蛇,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酒经蛇喝了几口,蛇愉快地游走了。渔夫正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高兴,突然听到船头有拍打的声音,渔夫探头一看,大吃一惊,他发现那条蛇抬头正眼巴巴地望着自己,嘴里叼着两只青蛙。这则寓言给人们一则启示:只要你给予他人所没有的,就会产生激励效果,这种激励会使他人加倍努力,而这种激励必须把握一个适当的“度”。

了解职工的需要,不是激励的目的,在充分了解需要的基础上,适时、适当、适度地进行激励才是目的。如何让激励更为有效呢?从下面三种典型的激励理论中我们应该可以找到答案。

一、双因素理论

管理心理学家赫兹伯格认为,工作动机涉及两个因素:一是保健因素,主要涉及工作背景,诸如薪水、工作条件及工作安全等;二是激励因素,主要涉及的是工作的内容或工作本身,诸如工作成就、社会认可和责任等。激励因素满足了,职工只能是没有不满意,如果没有满足,职工则会特别不满意;保健因素即使没有满足,职工也不会产生不满意,但如果满足了,职工则会产生强烈的满意感。有些管理者经常抱怨:我们公司的薪金高、福利好,为什么还会出现大量员外流的现象呢?也有的抱怨:某某人,我们对他够好的了,分房、加薪都有他的份,为什么他的工作积极性还不高呢?等等。双因素理论给了这些疑问以最好的回答。激发人的动机并非易事,薪金、福利、退休方案等,这些东西只能使你的员工走进你的公司,但并不能保证他们为组织尽职尽责。这就对我们的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我们要注意保健因素,并设法满足,防止产生不良情绪;另一方面要通过丰富工作内容、扩大工作范围、委以重任等方式满足其内在需要,充分调动积极性。

二、公平理论

这一理论指出,职工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受其相对报酬的影响。每个人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付出的劳动所得的报酬与他人付出的劳动和报酬相比较,也会把自己现在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与自己过去的劳动和报酬进行个人历史的比较。如当他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大于或等于他人的收支比例时,或现在的收支比大于或等于过去的收支比时,便认为是应该的,正常的,因而心情舒畅,努力工作。反之,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就会有满腔怨气。消除怨气,助长满意,便是领导的主要任务之一。

三、期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有名的激励公式:激励力=效价×期望值。效价是指某项工作或一个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显然,这个公式的含义是,当一个人对某个目标的效价很高,而且他判断出达到这个目标的可能性也很大时,那么,这个目标对他的激励作用就大。这一理论给激励提供了四条有益的启示:

第一,领导不要泛泛地抓一般的激励措施,而应当抓多数组织成员认为效价最大的激励措施。

第二,设置某一激励目标时应尽可能加大其效价的综合值。

第三,适当加大不同人实际效价的差值,加大组织希望行为与非希望行为之间的效价差值。

第四,适当控制期望概率和实际概率。期望值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关键要适当。当实际概率大于期望概率时,会使人感到喜出望外;反之,则会令人大失所望。

“你要勤于给花草施肥浇水,如果它们茁壮成长,你会有一个美丽的花园,如果他们不成材,就把它们剪掉,这就是管理需要做的事情。”这是GE公司原总裁韦尔奇先生对于管理的理解。美国企业家艾柯卡曾经说过,“企业管理无非就是调动员工积极性”。英雄所见略同,两位管理巨头都认为管理的重要功能就是激励。可见激励的重要性有多大。好在现在很多领导已经越来越重视激励的作用了。不过,令人失望的是许多公司的激励方法并未奏效,即使留住了员工的人,也留不住员工为公司全力以赴的心。

成功激励要做到适时、适当、适度,必须首先了解员工的需要,增强激励的针对性。员工是带着自己的需要走进你的公司的,只有了解他的需要才能有效地调动他的积极性。作为一个管理者。你认为你真的了解了你的部下、你的员工的需要吗?如果你不能很自信地回答“是”,那么,请你从现在起去设法了解他们的需要。这是做好激励的前提条件。

某公司为了改善厂区环境,用总裁基金买了不少奇花异草,绿化厂区。领导以为这样改善了工作环境,肯定会受到职工的欢迎。可是,不少员工却大加抱怨,还有的毁花。经了解,原来工人们对公司不关心职工住房问题意见很大。他们说:我们连房子都没有,公司为什么不首先解决这个问题?公司很快接受了意见,通过各种方式使住房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员工很高兴。事后,员工们说,我们不是不爱花,我们成天住在破烂、拥挤的房子里,哪有心思去赏花品草?这说明,抓住职工的主导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就像雪中送炭,使员工从心底里感到满意。

不同的员工,其需要是不同的,如年轻员工比较重视拥有自主权及创新的工作环境,中年员工比较重视工作与私生活的平衡及事业发展的机会,老年员工则比较重视工作的稳定性及分享公司的利润。这就要求领导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抓住员工的主导需要,否则,激励就是纸上谈兵、无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