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题更为确切、具体的说法应该是:爱恋本身像是一场旅行,未曾见到最美的风景岂可安心?匆匆一次遇见就情定某一个人,说到底是对自己最彻底的残忍。因为谁都没有把握保证从此以后终此一生不言后悔。因此关于爱情,送给女人最好的箴言是:“爱如潮,遇见不妨先冷静”。
世间有情,但未必只是“爱情”
你仔细想过一个人一生必须要面对的三大课题是什么吗?
是的,这三大课题就是:亲情、友情、爱情。好不容易历经轮回来到红尘,若是没有经历这亲情、友情与爱情,又如何算是经历的完整的一生?
你又仔细想过没有?这三大课题之中,除了亲情之外,友情和爱情是非常容易被混淆的。它们像一对性格迥异的孪生姐妹,既相同、又不相同,时而容易区分、时而无法辨别,似是而非。尤其当我们正是风华正茂、青春正好、年少不知彼岸忧伤的时刻,总是对爱情和友情之间的界限把握艰难。
爱情常常说:“你就是我的唯一,没有你谈何容易。”
友谊常常说:“道路很宽,朋友很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所以当你遇见汹涌如潮的情感来袭时,请千万学习林徽因的冷静与淡定。
光阴的时针,曾经固执地停留在1920年11月16日这一天。
入秋,伦敦湿漉漉的雨季,雾蒙蒙的天气,似乎亦是一种渲染。
假若把雨视作缠绵悱恻的爱情,雾则决断地用朦胧来印证自己的感觉。
徐志摩就是在这一天初见林徽因的。从电光火石的一刹那开始,他便将她的影子牢牢地刻在心中。
“如果有一天,我获得了你的爱,那么我飘零的生命就有了归宿,只有爱才可以让我匆匆行进的脚步停下,让我在你身边停留一小会儿吧,你知道忧伤正像锯子锯着我的灵魂……”
对于林徽因,徐志摩的心就如他所写的文字一样,忧郁、热烈充满期盼。
他遇见她,爱上她,骤然发觉她是自己命中一朵美丽娇艳的玫瑰,乃至于妻子张幼仪与之一比,便成了一抹碍眼的蚊子血,令他望而生厌。
在徐志摩的自我感觉中,遇见林徽因令他忽然清醒,他认为旧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原来她才是与自己最相配的那个人,从共同语言到求学经历、政治理想乃至对文学艺术的了解与看法。
终于他决意结束与张幼仪的婚姻,以获取这段他自己认为是天造地设的爱情。
只不过,徐志摩没有想到的是,面对他热烈而直接的示爱与表白之后,林徽因终究理智的沉静了下来。
到底在自己和徐志摩之间的种种是因为爱情吗?亦或者说自己和徐志摩之间的种种仅仅只是一种爱好相同、理想相同、惺惺相惜的友谊?
当林徽因冷静下来,直面心灵、直面自己真实的向往之后,所有一切桃红色的浪漫都瞬间消散了。
这怎么可能呢?林徽因清楚地听到自己心中的声音。
当初正是清楚地知道徐志摩是个有家室的男人,才开始与他毫无顾忌地交往起来的,而如今又怎么可能去做破坏别人家庭的事情呢?
“……我知道自己其实是个幸福而走运的人,但是早年的家庭战争已使我受到了永久的创伤,以致如果其中任何一点残痕重现,就会让我陷入过去的厄运之中。”
聪慧如她,后来也只是冷静地说:“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对于爱情和友谊的区分,林徽因一直就是如此清晰明澈的,就如多年以后费慰梅的回忆一般:“徐志摩对她(林徽因)的热情并没有引起同等的反应。他闯进她的生活是一项重大的冒险,但这并没有引起她脱离她家里为她选择的未来的道路。”
或许,一个人想要懂得爱情并不是一件难事,当爱情悄然而至的时候,你自然就会明白你在爱了,可是想要真正懂得爱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很多人一生都没能弄明白什么是爱。对于友谊和爱情,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如何掌控心中的那把标尺。
爱我的人还是我爱的人
爱是琴瑟和鸣,心灵相通,真正完美的、能够长久地给人带来幸福的爱情必定是两厢情愿、两情相悦的。爱情绝对需要双方互相认同、互相吸引,爱情的天地绝对需要双方彼此共同努力、共同营造。
每个人的一生,都要经历一个寻找爱情的过程,在没出发之前,请先记住爱情是由两颗心的相互碰撞,水乳交融而成,单靠一个人在努力而另一方无所回应是绝对不行的。
有时候我们常常说:“缘,妙不可言。”不得不感叹,红尘之中巧妙无比、难以言说的偶遇奇缘当真是存在的。
滚滚红尘,日升日落,每日里头皆有相逢,每日里头也皆有离散,缘来缘尽缘分匆匆,只要有缘,转角之处便能遇见真爱。
林徽因第一次遇见梁思成,她14岁,他17岁。
梁思成端正的面孔上面点缀着一双戴着眼镜的、坚毅的眼睛,待人谦和、斯文有礼、腼腆忠厚,只是偶尔神态有些局促不安。这一次遇见,他让林徽因觉得很有趣。
林徽因再次遇见梁思成已经时隔三年,1921年,她17岁,他20岁。
性情、兴趣、修养、学识、出身……他与她都有太多相似的地方,这种种的相似让他们交流十分默契。
真正心有灵犀的人,相互沟通并不需要太多的语言,而仅仅只需一个眼神。
是的,一个眼神。林徽因在笑谈之中,常常只需看看梁思成眼中的火花,便能读懂他的心思;还有更多的时候,她觉得梁思成一开口就能说出她藏在心中未曾说出的话语。
交融相汇、互相砥砺的精神契合,使他们觉得彼此的心贴得很近、很近。
如果说徐志摩打开了林徽因的眼界、唤醒她新的向往,那么梁思成所散发出来的,则是让林徽因感到踏实而心安的安全感。
寻找爱情,一定要找一个极爱自己又被自己深爱着的人,觅得一个与自己的道德观念、人生理想、信仰追求相似的人。或许这样的爱情不易得来,当命中良人迟迟未现的时候,请切记要对真爱抱有坚定而执着的信念,宁缺毋滥。
遇见梁思成,与之相爱,林徽因沉浸在爱情的幸福之中。爱让她的一颗心变得分外的柔软,在爱情层层涟漪的包围之中,她想诉说、想欢笑、想歌唱、想用自己的欢乐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
这是一种非同一般意义的欢乐这是一种来自灵魂的欢乐,当一个人找到一个自己深爱也深爱着自己的爱人,两心相许、真挚相依,共同品味爱使寻常的事物变得不凡,爱让普通的日子变得精彩纷繁。
真爱的魔力让人恍若新生,冲淡了岁月深处的忧郁,焕发着来自天堂一般的色彩。
做个精致的女人,找个自己深爱的同时也深爱着自己的爱人,谈一场真真切切、轰轰烈烈的恋爱,原来是如此美好的事情。
让爱自由,是为了更加深爱
婚姻恋爱中的男女,其实应该仍旧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应该仍旧拥有彼此的自由以及思维的空间。不要打着婚姻或者恋爱的理由,便过分的依附着对方,甚至因此失去了自我。
所谓爱情的真谛,不是自私也不是约束,更不是占有。
很小的时候,学文写字,却唯独一个“爱”常常书写得欠缺人意。后来的某一天,老师耐心地为我将“爱”进行了一次分拆。所谓“爱”字,其实是一只手抚慰着朋友的头。后来的我想,这就是爱的真谛吧,无论对待身边的另一半或者是亲人、朋友,你都能用心去爱、用手去抚慰他们,用宽容的心,去包含他们所有的一切。
请记住,千万不要试图去主宰什么,因为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成为别人的傀儡。与真爱为邻,你应该做的,永远只能是宽容与坦诚。
在林徽因与梁思成后来的婚姻生活里头,其实也不是一帆风顺如此简单的。尽管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建筑学研究上有许多共同的见解和理念,可是另一位学识渊博、风度翩翩的学者还是出现在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婚姻中。这个人就是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教育学家——金岳霖。
在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林洙的回忆录里头有着这样的一段往事:
当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夫妇住在总布胡同里头,金岳霖就住在他们家后院,因为后院有旁门出入,两家人平时走动非常勤快,就像一家人似的。若干年后的某一天,梁思成从外地回家,林徽因便很沮丧地主动与他告白:“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听到妻子的告白,梁思成自然是非常震惊的,甚至感觉心中有种无法形容的痛苦在翻腾,好似一瞬间坠入了深渊。一夜无眠的他在辗转之中苦苦思索,既痛苦与林徽因之间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又感谢林徽因对他坦白与真诚。甚至他开始一遍又一遍地追问自己,在他本人与金岳霖之间,到底林徽因和谁在一起会更加的幸福?
翌日,他怀着无比坦诚的心告诉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
当这一番话说出,梁思成和林徽因两个人都哭了。后来,当林徽因将这句话转述给金岳霖。金岳霖许久之后才满怀深情地回答:“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从此他们三人再不提起这件事,三个人仍旧是好朋友,不但在学问上互相讨论,有时梁思成和林徽因吵架,金岳霖就会主动当仲裁,把他们夫妻俩没弄清楚的问题弄个明白。
林徽因无疑是幸福的,因为她所遇见的两个男人都拥有着博大的胸怀和洒脱的性情,他们真正领悟了爱情的真谛——给爱人自由,尊重爱人的选择。
当林徽因自觉自己的感情已然面对选择的时候,两位男士都能够真诚地从他们的爱人和朋友的幸福出发,做出让步,愿意以自己的成全,换取最爱的女人真正的快乐。
岂知一个人要做出这样选择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或许你会感叹,这辈子无论如何都没法做到梁思成和金岳霖如此的坦诚,那就不妨先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放手吧,放开纠结的双手,给予对方追求幸福的机会,成全也是一种无法言喻的美。
选择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的爱情
你信吗?我们常常批判古时候对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是极度愚昧的,比如说“公主一定得嫁王子”诸如此类。不过冷静地时候仔细想想,“门当户对”的感情,涉及了很多非常现实的问题,摈弃了偏见之后,你会发现这个词并非真的与你印象中的浪漫爱情相对立。
有时候,找一份“门当户对的爱情”将会帮助你直达“幸福的彼岸”。当然,必须强调的一点是,这里的“门当户对”并不单纯指门第的高低,而是指一种相同的精神境界。
寻一个能够与你站在同一条水平线上的人相爱,必定是最美好的一件事情。这一点,从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婚姻之中便不难看出。
那一年,徐志摩在伦敦遇见林徽因,便深深陷在对她的向往与爱恋之中。其实当初只有16岁的她也是极度喜欢和徐志摩在一起的,毕竟他带给了她如此之多的风花雪月、浪漫朦胧。
可是,当这桩事情飞越茫茫海洋传到国内的时候,林徽因的几位姑姑却在事关林徽因的终身大事上产生了空前一致的意见。那就是无论如何,堂堂的林家大小姐怎么可能嫁给一个有妇之夫呢?
而多年以后,林徽因在因为徐志摩乘飞机遇难而满怀悲痛地写给胡适的一封信中,也再次谈及了自己对徐志摩的感情,这或许是她最真实的心迹:
“我的教育是旧的,我变不出什么新的人来,我只要‘对得起’人——爹娘、丈夫(一个爱我的人,待我极好的人)、儿子、家族等等,后来更要对得起另一个爱我的人,我自己有时的心,我的性情便弄得十分为难……”
“这几天思念他得很,但是他如果活着,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的。事实上太不可能。也许那就是我不够爱他的缘故,也就是我爱我现在的家在一切之上的确证。志摩也承认过这话。”
纵然有爱,可惜起点不同、水平不同,所有一切在现实的生活当前,必然将成枉然。当年只有十六七岁的林徽因在面临关于徐志摩的感情抉择时,听从了理性的召唤,这让她的人生终究沉静而完满。
而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爱恋,则又是不同的。
时光的沙漏犹记得那一年梁思成20岁,在清华学校上学,美术、音乐、政治都是他的追求。他在学校广受欢迎,颇有名气,这让林徽因感觉十分投缘。他们谈各自的理想,梁思成说:“我愿跟父亲一样,样样都爱,样样都不精,也许,我以后会和他一样,从政。”
林徽因不以为然:“从政需要磨练,也需要天赋,古往今来,把政治之路走得顺风顺水的不多,即使我的父亲,也许要有尊驾——不好意思,唐突了,不过这不是我操心的,我感兴趣的是建筑。”
梁思成惊讶地问:“建筑?你是说,盖房子?女孩子家怎么做这个呢?”
林徽因悄然一笑说:“不仅仅是盖房子,准确地说,是architecture,叫建筑学或者建筑艺术吧,那是集艺术和工程于一体的一门学科。”
这一次回家之后,梁思成便告诉父亲梁启超两件事,第一,他要把建筑作为终生的事业和追求;第二,他想要约会林家大小姐。
至此开始,这一对恋人开始了恋爱的旅程并终究成为伴侣。他们郎才女貌、相敬如宾,他们有共同的追求,交相辉映,尘埃落定,成为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