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人间词话
15404300000026

第26章 冯延巳词有忧世意境

【原文】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①,诗人之忧生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之。“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②,诗人之忧世也;“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③似之。

【注释】

①“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出自《诗经·小雅·节南山》。

②“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出自东晋诗人陶潜的《饮酒》第二十首。

③“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出自南唐词人冯延巳的《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译文】

《诗经·小雅·节南山》有诗句:“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这是诗人的忧生之作。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和它的意境相似。陶渊明的《饮酒》有诗句:“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这是诗人的忧世之作。冯延巳的“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和它的意境相似。

【评析】

前一则重点说诗词的不同处,王国维在这一则重点说诗词相同处,只不过方向仍在“风人深致”方面。忧生、忧世看似诗词并提,其实侧重在对词的悲情体性的认同上,只不过是援引诗歌的例子来为词助势而已。所以,这一则的重点仍落在“悲壮”两字上。

《诗经·小雅·节南山》中“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字面上写马因为很久没被赶驾而呈肥硕之态,这喻示贤才长时间被冷落。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也是字面上写秋风吹落树枝,以至视野陡然开阔,实际上要表达久被压抑的才士渴望成就事业的意思。这两首作品的意境都深刻,且非常相似。

王国维说这一诗一词都表达了作者对个体生命的忧虑之心,应该说是符合中国传统诗词的语境的。但是,因为才士被冷落是古代常见的现象,所以诗人在感慨一己生命的坎坷之时,也表达了对于一个时代和一个群体的忧虑,“忧生”之中也包含着“忧世”之意。陶渊明的“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和冯延巳的“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都表达了一种关怀世道时运的忧世情怀,所以王国维以“忧世”概括其意旨。但是,这种忧世之意也是从诗人个体的角度透视出来的,则忧世之中也有着忧生之心。王国维将忧生、忧世分类而言,只是为表述的方便而已,其实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无论是描述忧生,还是描述忧世,“忧”才是真正的核心。诗歌中的忧生、忧世固然很多,而就词体而言,忧生、忧世才是更为本质的体性,所以说这一则重点阐发上一则的“悲壮”之意,理由便在这里。

【参阅作品】

踏莎行

(北宋)晏殊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阑总是销魂处①。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带缓罗衣②,香残蕙炷③,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注释】

①销魂:谓为情所感,若魂魄离散。

②带缓罗衣:此处指为愁而消瘦,衣带宽松。

③蕙炷:蕙草做的香炷。

【鉴赏提示】

晏殊与孔道辅、范仲淹、欧阳修、尹洙等人关系非常好,但与吕夷简不合。等到吕夷简当了宰相,孔道辅、范仲淹等人都被贬职。晏殊这首词即有感于此而作。本词以凄婉温润的笔调抒发了伤春情怀的同时,流露出作者对时光年华流逝的深切慨叹和惋惜,深微幽隐。

上片写室外之景,草愁花怯,充满悲情色调,“海燕双飞去”暗含怀念友人远去他乡的意思,也充满凄凉和悲伤。下片写室内之景,蕙炷残,衣带缓,进一步渲染离愁。最后两句借埋怨垂杨点明是思念远方的“行人”。李调元的《雨村词话》中说:“晏殊《珠玉词》极流丽,而以翻用成语见长。如‘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又‘东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等句是也。反复用之,各尽其致。”这段话恰切地点出了此词的艺术特色所在。

全词通过写景抒写离愁、思念和慨叹,充满了凄凉悲伤,是充满忧生与忧世的深刻情怀,我们在阅读此词时需要用心加以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