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宁夏文化蓝皮书:2010
15361000000003

第3章 积极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挑战,努力提振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3)

(二)坚持建立骨干企业集团,走规模发展之路

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向规模化、集群化的方向迈进,形成产业积聚效应。推进文化资源配置的现代化、市场化,提高文化产业的集中度,既要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和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又要培养文化产业集群,发挥规模效应。

近年来,陕西省通过“大资本运作、大项目带动、大集团运营、大产业聚集”等方式,先后投资130多亿元,开发建设了大雁塔文化景区等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上演了一部部文化产业振兴的大戏,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曲江新区成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荣获首届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奖。2009年国庆前夕,西安曲江大唐不夜城开城。不到2个月,观光的中外游客超过300万人次。因此,经济欠发达地区要积极支持大型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经营,引领和带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特别要支持大型文化集团把发展“内容产业”作为切入点,形成一批在国内有实力、有影响的影视、报业、出版、娱乐产业基地。同时,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收购、兼并、转让等途径,加快培育、壮大重点文化企业。

(三)坚持精心培育知名品牌,走形象提升之路

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资源都是极富价值的“金矿”,关键是如何去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做出特色,形成品牌。当前,由于发展经济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起点不同,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农业和工业的现代化水平上低于其他地区,产业结构也显得很不合理,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农牧业占比重过大,二产中以重工业型产业为主,农村中非农产业发展缓慢,工业企业的产业关联弱,经济带动作用不强,产业瓶颈约束比较明显。随着经济的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国内地区经济的一体化程度也越来越明显,经济欠发达地区完全可以借助于国际国内上游产业发展的成果,超越农牧业和重工业的初级产业发展阶段,直接以开发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为经济发展新的支点,走出一条符合本民族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就宁夏而言,应结合现有文化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六大系列文化品牌,即以都市报等为代表的现代传媒品牌,以《月上贺兰》《花儿》等为代表的演艺品牌,以回族优秀文化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品牌,以刺绣、泥塑、剪纸等为代表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牌,以“大漠黄河旅游节”等为代表的文化节会品牌,充分挖掘品牌市场价值。同时,加强文艺产业与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结合,开发衍生产品,拉长产业链,扩大文化消费。

(四)坚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走开放驱动之路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要着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要求我们对待文化问题,既要着眼于全球,又要放眼于未来,让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认同、接受和理解、寻求更多的文化知音和朋友。因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桥梁和重要手段。然而,经济贸易和经济合作是建立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之上的,对产品的认同同时就是对文化的接受。

当前在国际贸易壁垒重重、国际消费市场对产品的满意度要求更高的环境中,要扩大商品出口,开辟国际市场,就必须重视文化经济在推动经济合作方面的作用。现时代,人们的消费意愿已从满足基本需求转为高品位、高文化附加的消费,在消费产品的同时要求得到文化的享受。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文化资源上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在发展外向经济时,文化要先于经济,文化经济要先于资源经济,最终形成双轮驱动互补的良性格局。要依托资源优势,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积极参与国内外文化市场竞争,大力发展外向型文化企业,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民族精神、精品典故、仁人志士)、优秀民族文化(如广西的“印象刘三姐”,宁夏的“回族花儿”、西藏的被称为“世界史诗之王”的文学巨著《格萨尔王传》)、地域特色文化(如山西的“晋商文化”、安徽的“徽商文化”)和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成果文化(如综合国力的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推出去,提高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五)坚持加强人才培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由于文化产业以创意为核心的产业特性,人才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要根据文化产业发展规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各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一批掌握现代传播技术的专门人才。特别是经营管理人才,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文化生产,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居枢纽地位,这类人才的匮乏是当前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尽快培养、抓紧引进。坚持用事业鼓励人、用感情凝聚人、用待遇吸引人、用市场感召人,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良好环境,形成有利于人才辈出、富有活力的体制机制。

四、努力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面对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文化竞争,经济欠发达地区必须付出比发达地区更大的努力,才能在文化产业发展上获得后发优势。

一要高举旗帜抓文化。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把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文化建设的全过程,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指导文化发展,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具有区域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以文化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以文化品位的提升促进区域知名度的提升。

二要解放思想抓文化。文化建设引领风气之先,彰显时代潮流,是最能体现解放思想的领域。要打破对文化问题的传统思维定势,更新观念,尊重文化艺术的独特规律,认清文化产业的“产业”属性。社会对于文化产品的思想性问题,不能千篇一律,应区别对待,对于一些纯娱乐性的产品,其思想性不应有过多或过高的苛求。在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问题上,也应是两者兼顾、相提并论,不应只强调社会效益。要尊重文化创造,尊重文化工作者的劳动成果,自觉抵制盗版侵权行为,维护知识产权。

三要准确定位抓文化。一个地区文化的定位是纲举目张,没有广泛的认同和系统的整理,文化建设只能各自为阵,甚至低水平恶性竞争。经济欠发达地区只有历史地、辩证地、科学地看待自身文化,才能全面地、系统地、客观地整合文化资源。

要立足本原,努力解决在思想意识上存在的文化“荒漠化”“边缘化”和“粗糙化”问题,“给后代多留优良资产,少留遗憾”。要大力继承、挖掘、整理、创新、推出区域文化特色,心无旁骛地一抓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不出特色不言成。

四要研究规律抓文化。研究规律、把握规律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善于实践、善于总结、善于借鉴。要“坚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总结,把零散的东西系统化、感性的东西理性化,使实践经验上升为规律性认识,推进科学发展。

五要创新体制机制抓文化。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体制创新对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性作用。文化要实现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要以改革为动力,打破束缚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文化管理体制,形成富有效率的文化生产和服务运行机制,增强文化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六要苦干实干抓文化。文化事业是积蓄深厚的工程,文化建设需要的是踏踏实实、埋头苦干而不是急功近利,需要的是一砖一瓦的积累和一代代的传承,而不是立竿见影或一蹴而就的。要实现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大批的文化人扑下身子,扎实努力,细心研讨,精心推敲,反复锤炼。要着眼文化发展大局,善于想大事、议大事、干大事、成大事,抓住影响面最广、带动力最大、示范作用最强的文化项目和工作环节,在重点领域、关键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不断增强文化发展的新优势。

七要用经济建设手段抓文化。顺应时代要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要求全党特别是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好文化建设,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抓文化,真正树立抓文化就是抓经济、抓文化就是抓发展,不抓文化是失职、抓不好文化是不称职的观念。要切实克服轻文化重经济、先抓经济后抓文化、抓文化是小事等错误认识。要纠正只靠宣传文化部门“挑大梁”、唱“独角戏”,搞“单打一”,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等倾向。要善于抓住文化建设的规划实施、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政策落实、经费保障等重点和大事,精心策划,周密组织,攻坚克难,创新突破,奋力推动文化产业的提升和文化事业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