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2)
15354400000008

第8章 苏武牧羊

苏武的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苏武之所以出名,主要是由于他奉命出使匈奴时,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

苏武(公元前140-前60年),字子卿,西汉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苏武出身将门家庭,父亲苏建,汉武帝时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封平陵侯,后为代郡太守。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把匈奴打败后,匈奴的势力日趋衰落,但边境上仍然战争不断,关系很紧张。汉武帝三次派使者到匈奴,都被扣留不归。公元前100年,匈奴且鞮侯单于即位,他怕汉朝袭击他,便派使臣到长安修好,并把以前扣留的汉朝使臣送还。汉武帝为了表示诚意,派苏武以中郎将身分带着使节(一种凭信物),偕同副使张胜率领使团一百余人出使匈奴。但当苏武一行带着礼品到达单于的王庭时,单于表现得非常傲慢,其态度决非是在汉朝时所期望的。正在此时,发生了一件事:汉朝降将卫律的部下虞常,因母亲和弟弟都在汉朝,便暗地里联络了一些人,想趁单于外出打猎时,杀掉卫律,同时把单于的母亲劫持到汉朝。虞常和张胜是好友,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张胜,却不让苏武知道。在举事前夕,因同谋告发,单于马上把虞常抓了起来,并指派卫律来办理这件案子。张胜怕虞常供出自己,不得不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想:“既然副使张胜与此事有关,就一定会牵连自己,如果我汉朝的使者遭到匈奴的审讯,岂不侮辱了汉朝?”想到此,苏武便拔刀自尽,被张胜等人拦住。果然,在审讯中虞常供出张胜。单于大怒,欲杀汉使者。这时,有人给单于出主意说:“杀掉汉使者未免重了些,不如劝他们投降。”于是,单于派卫律去劝降苏武。苏武说:“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说完,拔刀自刺。卫律大惊,忙召医生抢救。无奈,只好把张胜逮捕入狱,将苏武送回驻地,并派专人精心护理。

苏武伤好后,单于又派卫律去劝说苏武。卫律对苏武说:“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并说:“你如果今天投降过来,明天就会同我一样,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如果白白地死掉,有谁会知道你呢?”卫律见苏武对自己的话不予理睬,仍恬不知耻地劝道:“你如果听我的话,投降过来,我与你结为兄弟;如不听我的话,以后再想见到我是不可能的。”苏武忍无可忍,大骂卫律道:“像你这样背叛国家,不顾恩义,投降匈奴的败类,我还见你做什么!”卫律再也无计可施,只好把情况报告给单于。单于听说苏武如此坚贞不屈,对苏武非常敬重,越发想让他投降,可又无法办到,只好把苏武关进一个又湿又暗的地窖里,想用饥饿和寒冷来迫使苏武投降。苏武在饥渴难忍的时候,只好撕些旃毛和雪一起吞下充饥。过了数日,单于见苏武仍然活着,以为是神仙在帮助他。单于见所有的办法都不能使苏武屈服,便把他流放到北海(即西伯利亚贝加尔湖)无人的地方去牧羊,并说:“什么时候公羊生了小羊,什么时候放你回汉朝。”

北海人烟稀少,荒凉寒冷。官方供给的食品经常断绝,苏武便用野菜野草充饥。寒来暑往,虽然“使节”上的节旄(máo)被风霜雪雨吹打光了,但苏武忠于祖国的思想丝毫没有动摇。一天,已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突然来到北海,他是受单于之命来劝降的。他对苏武说,“单于知道我与你关系深厚,故派我前来劝说你。你在这个荒凉寂寞的地方白白吃苦,终究归不了汉朝,信义怎么能表现于世呢?”并告知苏武,他的母亲已死,兄弟自杀,夫人也改嫁了。“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劝诱苏武不要再留恋汉朝了。可苏武却坚如铁石地说:“以死报国,是我早就下定了的决心,只要对汉朝有功德,即使是受刀剑,下油锅,肝脑涂地,我也心甘情愿。臣对君,犹如儿子对父亲,为其死而在所不惜,请你不要再提投降的事了!”李陵感叹苏武对汉朝的忠诚,喟然长叹:“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之后流泪与苏武告别。

李陵走后,自己羞于送东西给苏武,便让他在匈奴娶的妻子常来看望苏武并送给他牛羊。后来,李陵再一次来到北海,告诉苏武说,据从边寨上俘虏来的人口中得知,汉武帝已在公元前87年驾崩(死亡)。苏武听后,面向南方号啕痛哭,昼夜凭吊。

汉武帝死后,昭帝即位。几年后,匈奴与汉和好。这时,汉朝要求匈奴把苏武放回来,匈奴不愿放人,却谎称苏武已死。汉朝也不知是真是假。后来派使者到匈奴时,才知苏武还在北海牧羊,仍活在世上。

第二天,汉使面见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苑射雁时,雁足上拴一帛书,说苏武正在北海牧羊。”单于听了,见无法再隐瞒,只好放回苏武。

公元前81年,苏武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长安。

当年出使匈奴时,只有三十九岁,如今已须发皆白,年近花甲。汉昭帝为了表彰苏武的功绩,封苏武为典属国(负责少数民族和属国事务的官),并赏赐他很多财物。苏武将皇帝赏赐的财物,都毫无保留地分发给了穷人。

公元前60年,苏武病故。汉宣帝非常怀念他,便把苏武等十一位功臣的像,画在未央宫麒麟阁,以此祭祀苏武。千百年来,苏武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的民族气节,一直受到人们的爱戴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