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风度正是外在语言和内在气质的恰当配合,首先,风度是一种品格和教养的体现。如果一个人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没有优雅的个性情趣,其说话必然是粗俗鄙陋,琐秽不雅。其次,风度是一种性格特征的表现。比如性格温柔宽容、沉静多思的人,往往寥寥无几的轻声细语就能包含浓烈的感情成份;而粗犷豪放,性情耿直者则说话开门见山,直来直去。再次,风度是一种涵养的体现。这主要表现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卑不亢,雍容大度等等的综合表现。如法官在法庭说话时,则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咬文嚼字,逻辑缜密。
说话的风度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洋洋洒洒,侃侃而谈是风度;只言片语,适时而发也是风度;谈笑风声,神采飞扬是风度;温文尔雅,含而不露也是风度;解疑答难,沉吟再三是风度;话题飞转,应对如流也是风度;轻声慢语,彬彬有礼是风度;慷慨陈词,英风豪气也是风度。每个人培养自己的说话风度时,应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情趣爱好、思维能力、知识结构等,有所选择。另外,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下,其说话的风度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课与在家里跟家人闲聊时,则表现为两种相差甚远的风度。说话的风度是人的一种自然特色,是与时代相吻合的,我们反对远离时代追求风度;我们也反对脱离自己的个性、身份去讲究风度,任何东施效颦、搔首弄姿、没有个性说话,都毫无风度可言。
在日常的说话,判断或讲解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形,同样的话,这个人说,我们就很愿意接受,而换成那个人说,我们就不但不愿接受,而且还产生一些反感情绪。为何会出现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呢?实际上牵涉到一个说话人的态度问题,而说话态度又是说话人风度的最直接体现。
我们说话的目的,是为了把自己的意思告诉他人,让他人明白、了解、信服或信服我们,如果说了话,别人没什么反应,不信服或产生反感,这就没有意义了,说了还不如不说。那么,怎样才能锻炼出一种说一句是一句的理想口才呢?这就要求说话者既要了解自己又要了解对方,力争培养出一种相互了解与同情的气氛。
也许,人人都懂得,对方无论讲什么都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他的态度,如果态度好,大家都愿意跟他谈,即使他不同意我们的意见,不满意我们的行为,我们也仍然愿意跟他谈。如果态度不好,就是再好的话题也无法顺利进行下去。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良好的态度呢?这就是,对人要有正确的了解和充分的同情。此两点是良好态度的基本内容。然而,如何把我们对人的了解与同情让对方感觉到呢?态度良好的重要表现正体现于此。若不能让人感觉到我们是很有同情心的人,那也可能会被他人认为是冷漠、骄傲、自私。这正如我很喜欢和关心自己的朋友,而朋友却全然不知,结果会受到朋友的误解与埋怨一样。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而且很使人痛心。因此,要注意一下在别人的心目中我究竟是什么样子,而且要设法了解在别人的心目中希望我是什么样子,喜欢我是什么样子。
那么,在一般的情形之下,即在日常生活中,在与一般普通朋友的正常交际场合中,别人希望我们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呢?
首先,别人希望对他的态度是友好的,希望我们愿意和他作朋友;别人希望我们能体谅他的困难,原谅他的问题,并对他们提供有用的建议,与他们成为友好的、忠实热心的朋友。
其次,别人希望我们对他本人,对他所做和所讲的事情均感兴趣。每个人有此希望,包括我们对别人也是如此。因而,我们最好能作一个对什么都感兴趣的人,本来,我们的兴趣也跟一般人的一样,常常容易被有兴趣的人物、有兴趣的谈话所吸引,而却忽略不吸引人的人。如果我们是同情心很强的人,就不该如此,而应该学会使我们能顾及全体,并且特别照顾那些不被人注意的人,当我们谈话时,我们要把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看到。我们的眼睛,要随时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停留片刻,对于那些没有讲什么话的人,和那些看似不太自在的人,特别要注意,在适当时找些话题跟他们交谈,以便消除他人的紧张和不安的心理因素。
总而言之,别人希望我们对他讲的东西都感兴趣。并希望我们的态度是友善的,良好的。作为一个成功的说话者,我们要力争做到如此。说话时对人良好的态度,是展现你说话魅力的保证。
适可而止明智之举
你应当注意,即使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对方很感兴趣,但是说话时也要适可而止,不可无休无止,说个不完,否则会令人疲倦。说一个题材之后,应当停止一下,让别人发言,若对方没有说话的意思,而整个局面由于你的发言而人心向你,这个时候仍必须由你来支持局面,那么,就必须要另找新鲜题材,如此才能引起大家的兴趣并维持其生动活跃的气氛。在谈话当中,对方的发言机会虽为你所操纵着,但是,在说话过程中,应容许别人说话,有别人说话的机会,更好的方法是找机会诱导别人说话这样气氛更浓,大家的兴致更高,朋友之间也更融洽。当说到某一节时可征求别人对该问题的看法,或在某种情形时请他试述自己的见解,务必使对方不致呆听着,才不失为一个善于说话的人,不失为一个明智的人。如果话题转了两三次,而别人仍无将说话机会接过去的意思,或没有主动发言的能力,应该设法杷谈话在适当的时候结束。即使你精神好,也应该让别人休息。自己包办了大半个发言的机会,是不得已时才偶一为之的方法。千万不要以为别人爱听你自己的说话,就不管别人的兴趣与否随便说下去,那么,这就是大背其说话艺术之道。
在社交上,最好的谈话,是有别人的话在里面。那种看来不爱说也不爱听的人,常常坐在一个角落里,吸着香烟,当他偶然听见另外一些人哄然大笑时,也照例跟着一笑,但是,这种笑显然是敷衍的,因为那种笑容随即就收敛了。他的眼光已经移到窗外的墙壁上或者是其他的目标,这种人不会单独来看你。你要明白,这类人或因年纪小,或是学问兴趣较高,而时下在座的其他人比较市井气色一点,谈天说地,问题无非是饮食男女,金钱女色,或出语庸俗,言不及义,使较有修养的人望而却步,所以,他才独自躲在一角。只要你知其症结所在,你便可以在几句谈话中探得他的学问兴趣如何,然后才和他谈论下去。这样便很自然引开谈话内容。只要你恰当地提一些问题。就可以保持着一个增长你学识的机会,他见你谈吐不俗,在这举世混浊中,广定会引你为知己,如此一来,僵局就打开了。年纪较大或较小的一类,因年龄差距大,社会经历、生活经验不同,因而兴趣不同,趣味也无法相投。所以可以采用上述方法来打开话题。
打动人心有诀窍
引起对方的需欲(第一要诀)
(1)人为什么要发生行为
要使人按照你的意思去行动,必先了解人为什么发生行为,也就是对人的行为动机,应先加以认识清楚。那么,你认为人是为什么而发生行为呢?
人的行为是为满足其需欲。换句话说,人为满足其需欲,即使有再大的阻碍,也会克服它,努力去达到目的。甚至有时,对阻碍也不会感到困难而履险如夷。
现在的交通混乱情况,真是非乡下人所料想得到。尤其早晨上班时间,公共汽车的拥挤,更是不得了。车站上挤满乘客,等到车子一靠站,便争先恐后地挤上车。车已超载,已经无法再挤了,却还拼命地挤,车门已经关不上了,还是有人要上车。
经过这般挤后好容易上了车,站在前面的女人,她的头发不断地擦着你的鼻子,痒得不得了,也无法伸手去抓一抓,脸也无法转过来。周围的人压到你的身上,使你双足几乎离地而身子在空中飘浮。
虽是这样挤,而要上班的人,却非拼命挤车赶上班不可。到了公司机关,又得看那令人不敢领教的上司正在板着脸孔。假如是售货员,无论是夏天的炎热天气,还是冬天的刺骨寒风,都向顾客兜售东西。
为什么要忍受百般的辛苦,挤着车子,冒着风雨到公司上班呢?那不用再说,就是为了获得薪饷。
获得了薪饷,便可以和情人约会,购买新衣服,吃些佳肴,或是养育子女,所以才不怕车子挤,不怕风吹日晒,日复一日坚持上班。
假如没有获得薪饷的需欲,谁也不会这般含辛茹苦地去上班。所以用血汗赚来的薪饷,应该好好用它。有的人却抵挡不住赌博的诱惑,往往输掉全月薪饷才肯罢休。待到袋空如洗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赌博的风气,愈来愈盛。各种赌博当中,最有趣味的,不外是麻将。如果要念书写字,恐怕连30分钟都无法坚持下来的人,一旦搓起麻将来,不只是一小时,恐怕5小时,乃至10时也可以熬夜。平时满口说忙得很!忙死了!那么,要玩麻将则什么时间都可以抽出空来。有些公司或机关,打麻将的风气炽盛,职员们一上班,最重要的工作,不外乎是寻找伙伴。某某人,你今天怎样,要不要来一下?好罢。那么你呢?也好!这样找好了打麻将的伙伴,才肯着手办公或做事。因为打麻将好玩,再忙也要想办法抽空出去玩!这就是行为的动机。
民间有句俗话“憧情者走路,千里犹如一里。”这就是说,要跟情人相会,即使是千里路,也不觉得远。换句话说,依恋情人而走千里路,也好象一里路那么近,相反地,如果“相会不遇,其回程又加千里”,当不能和意中人相会而要回来的时候,千里路也比三千里路更远。
由此可知,人是为满足其需欲而行为的。换句话说,凡是人,其行为不外为满足其需欲。为了实现自己的需欲,即使再大的困难,都会把它克服,以期勇往直前。有时困难的事也不以为困难,甚至不择手段以达目的。
反过来说,再也没有淡泊需欲而行为的动物了。尽管你差使他,他不动;叫他用功念书,他置之不理;叫他走开,要清扫,他也不走开。明白了吧!正如同你自己为满足需欲才行为一样,别人的需欲得不到满足,也是不会发生行为的。
因此,要说服人家,或劝诱人家,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引起对方的需欲,点燃对方的需欲,使它自燃起来。
(2)困难说服的原因何在
一般人的说服,很少激起对方的需欲,而只把自己的需欲诉诸于人。
人是最先考虑自己的动物。如果是别人发生了不幸,虽然会一时感到难过,或同情,但总不会比自己的遭遇更不安。反过来说,如果是自己的事,即使是牙痛,也要整天难过不安。或是自己的小孩发烧,恐怕整夜也不能安眠的。
此外,即使是谣言也会很关心的。
“科长和股长,正在谈论你的问题,我刚才请科长盖章的时候,忽然听到的呀!”
这样一说,谁都会追问:“是我的事情吗?他们到底怎样说?请告诉我吧!”
尤其小姐们,假如告诉她,有人正谈论她,她会急不可待地想知道其内容,这是当然的。如果说请客才告诉她,她也会满口答应的。因为她是多么关心自己。平时不为小姐所欢迎,又想跟她握握手,这里有个妙诀不妨试试看!
“苏小姐,我平时虽然忙得很,但对手相的研究,已经埋头苦干了5年,如果有人相托,便可以贡献意见的,尤其关于婚姻问题看得非常准又灵。怎么样,愿意看看你的手相吗?不过,有个条件,那就是别告诉别人,因为大家知道了,都会争先恐后地来看手相,我会受不了的。”
听了这些话之后,相信多半的小姐都会自动地伸出手来,要求替她看手相。那么,这时你便可大大方方地握她的手。并且可以充分欣赏她的皮肤美。至于更深入的问题,则有赖于自己的体验与研究,才能收以更好的效果。
美国有位艺术家,叫做德尔,长奈基,他说了一句名言:
“你再喜欢果酱,那么钓鱼的时候,仍不能用果酱做鱼饵。因为钓鱼时,即使你是讨厌蚯蚓,但也得用鱼所喜欢的蚯蚓做鱼饵,鱼才会来上钩。”
同样道理,我们要跟人谈话,要引人喜欢,或要劝说别人时,千万不能忘记这个道理。事实上,不仅不只提供对方所喜欢的话题,甚至专以自己的兴趣、需欲为主而谈话的人,真是不少。所以其说服效果很差的原因,就在于此。要跟人谈话,必须以对方为中心而进行,这是很重要的。
(3)要应用秤的原理
有位二十几岁的小姐,当其女朋友请她吃烧蕃薯时,她回答说:
“烧蕃薯!我很喜欢吃,我已经半年没吃过了。”好像很惋惜,很珍贵似的。女朋友反问道:
“既然喜欢吃,就别客气吧,你怎么还不吃呢?是不是肠胃不好?”
“不!不!吃蕃薯会发胖的。”
原来,女性是这样地怕发胖。
由这个喜欢吃蕃薯,却不愿发胖的故事,可知人的需欲是时常发生冲突的,并且,其结果必定向需欲较强的方面去行动。所以说,人类的行为如同秤的原理,常趋向需欲强的方面。
下面再举个例子来说明。
比方要正在玩球的小孩去替你做事。这时小孩因为玩球的需欲比较强烈,所以一定会说“不去!”其道理正如在秤的一端放置铜,而另一端却毫无东西一样,要叫小孩乐意去替你做事,就必须在另一端也放上铜。这样,小孩便会想一想究竟去比较好,还是不去比较好。换句话说,其内心的需欲必发生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