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山北营寨,“唐”落,“周”上
未时,山中营寨,“周”扬,“唐”下
马蹄飞踏,厮杀依旧,鼓声雷鸣,
地上的殷红,慢慢地染上了天际,缓缓地,浸没着天空中唯一的那抹金色。
紫金山,山北营寨主营帐内,柴荣站在唐军将领孙麟逃时留下的地形图前,手中握着一支蘸着黑墨的毛笔,点叉着紫金山唐军十八个营寨的位置。
赵匡胤,石守信,慕容延钊等将领均站立在几尺开外的地方,另有一名士兵持书上报道:
“皇上,根据各寨清点上报,我军阵亡四百五十六人,伤三百零五人,马死三十七匹,伤一百零二匹,还有……”
“等等!”柴荣打断了士兵的话语,“唐国士兵伤亡情况?”
“是。唐国士兵死五千三百三十人,伤一千四百零五人,另俘虏七百五十七人……”
“传朕旨意,我军阵亡将士根据名册核对后记录下葬,回开封再行抚恤。阵亡唐国士兵全部按我军阵亡将士礼术下葬。所有受伤将士不计我大周还是唐国,军医官诊治,剩余俘获唐国士兵,没有朕的旨意,不准滥用私刑,否则军法处置!!!”
“遵旨!”士兵赶紧起身退了下去。
两军交战,死伤在所难免。卫国忠君,从他们出生,从军,到踏上沙场的那一刻起一切已经注定他们就要为这四个字而活,为这四个字而死。对柴荣而言,每一次的战争,他都希望自己的将士能更多地在沙场上斩杀敌军。但是撇开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君与君之间的对抗,任何一个阵亡的将士,无论敌我,都是值得尊敬的,所以每一场战争之后,他都会让自己将士妥善处理对方阵亡将士的后事。
那名士兵退下后,柴荣执笔的手也落了下来,静静地看着眼前被他圈点的地图,一语未发。
许久,他依旧不语。
“皇上,您这是……”一旁站地较远的郑恩沉不住气了,一语打破了沉寂。
“朕,要等一个人。”柴荣转过身来看着脸上略有疲惫的将领们,没有丝毫责怪郑恩话语唐突的意思。
郑恩还欲再言,被赵匡胤侧脸一个冷眼,只得住了口。
“报~~~~~”只见一名禁军侍卫快步进了军帐,跪地行礼道:“启禀皇上,右骁卫大将军王环和王审琦将军在营地汇合,并已经攻下西北三寨。”
“朕等的就是他!”一阵爽朗的笑声后,柴荣朝着帐外走去:“今晚,大军扎营赵步,明日攻打中军主营!”
右骁卫大将军王环,周军新建水军的大统帅,他,便是柴荣等的那个人,一个取下寿州城的重要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