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绝美凤凰目
15262300000726

第726章 人间仙路两茫茫

兀竺国朝拜天子这样的情形,对于周室来说是比较罕见的。因为以前兀竺国被视为蛮夷,基本上中原诸国的会盟不会邀请他们,他们也从来没有参加过这样的会盟。

公孙茂也许还想当面跟昭明讨个人情,索要奉酒女御。这个人的心意还很顽强的。

昭明带着我前去陈国。和我们一起去的,还有宫里乐部的宫女们。她们都准备着金丝银线制作的亮光闪闪的舞服,绚丽多姿。

昭明要我再次假扮奉酒女御,在酒宴上面婉拒公孙茂。让他从此断了索要奉酒女御的想法。

会盟大会我没有参加,据说盛况空前,十余个国家的国君大人都已经到齐了。他们歃血为盟,互为友邦。发誓一荣俱荣,共同扶保天子。

会盟大会之后,天子精心准备有一个隆重的宴席。昭明居上,十余国国君大人列席而坐。襄王、明信侯都出席了。陈国国君大人盛景陪伴其侧。兀竺国新君公孙茂也居于显要位置,与各国诸侯相识。

酒宴开席,仙乐风飘。昭明亲自设计的助兴歌舞翩翩而起。

二十四位年轻貌美的舞女,长袖翩然,飘带招摇,如同瑶台仙子。这是显示中原歌舞礼乐的繁盛。每位仙子手里,都拿着一方白色的丝帕,如同我手里拿的这一方丝帕相近。

舞女在音乐的伴奏下,歌舞复沓了几回。此时在她们的掩映下,我穿着月中仙子的霓裳羽衣,手里捧着酒壶,缓缓上场。舞女在中央给我腾出一个位置,上面放着一个琴台。

公孙茂不是酷爱音律吗?这个琴台上放的瑶琴,不是别的,正是千年难得的疏玉古琴。

我将酒壶放在琴台一侧的案上,端坐下来,以手抚琴。泠泠清妙之音,响彻殿宇。我打眼看了一眼公孙茂。他正用奇怪又锐利的眼神打量着我。

这时候,舞女轻启朱唇唱道:

“天有凤兮地有凰,何女在此奉酒浆?今番接我绫罗帕,保你富贵在他乡。”

这是公孙茂的曲辞,昭明为他配了音乐。公孙茂一定很稀奇,也会感到喜悦:他的曲辞被歌女这样咏唱。虽然我没有正眼看他,我也知道他此时正一眼不眨看着我。

此时歌女一起发声,在我的古琴伴奏下,继续唱道:

“天有凤兮地有凰,窈窕神女奉酒浆。愿得处处皆甘醴,何辞辛苦在他乡。”

此时舞女声歇,我一边弹琴,一边开口唱道:

“天有凤兮地有凰,臣女在此奉酒浆?感君相赠绫罗帕,一曲清歌一彷徨。”

舞女接着我的曲子,重复而唱。当此之时,歌舞的队伍一叠一叠来至公孙茂面前。我捧着酒壶给他斟了一杯,然后将丝帕有意无意遗落在他桌案上。

我回到瑶琴之侧,弹琴歌咏道:

“侬是西天幻海女,瑶池仙境奉酒浆。今番谢却婉转意,人间仙路两茫茫。”

我捧着酒壶,边舞边退,对着公孙茂远远施礼拜别。然后在歌女的长袖飘带掩映下退去。

舞女接过我的曲子,一起歌道:

“天有凤兮地有凰,凤凰同聚降吉祥。仁德圣君怀天下,天上人间共芬芳。”

公孙茂是精通音律的人,他自然听得出我的琴艺非同凡响。他也通文墨,舞女的咏唱他自然知道是什么意思。虽然没有直接回绝他,但是含义应该很明朗。这个奉酒的女御不会和他结缘的。

公孙茂的表情很复杂:他又向往,又怅然,又不甘心,又有些失望。他是蛮夷之人,似乎也不擅于掩饰自己的情感,什么都一览无余挂在脸上。

歌舞完毕,公孙茂沉思良久,然后他开口问昭明道:“这样才貌绝丽的女子,绝非寻常。不知道陛下能不能告诉臣:这是何人?”

昭明开口说道:

“这个女御是太后娘娘亲自调教,一直侍奉太后娘娘的。前些日子已经赏赐给朕做了嫔妃。只因上次招待贵国使团典礼浩大,宫里人手不足,所以就叫她充了奉酒女御。朕并不知当时国君大人就在使团里,也不知道国君大人会喜欢这样的女御。如果早些,自然就赏赐了!哪里会吝惜一个女御?可惜已经为朕亲执巾栉,恐怕辱没国君大人,还请国君大人见谅。”

公孙茂遗憾说道:

“臣冒昧了!臣应该想到:如此丽姬,应当侍奉陛下!只因为一见倾心,不知所以,才会多番讨要!臣得罪了!这样的女子,恐怕天下无其二了!”

“国君大人客气了!朕宫里女御甚多,才貌高于这一女子者比比皆是!国君大人不嫌弃,朕另赏赐些,如何?”昭明说道。

公孙茂无可奈何,只得谢恩。

这一幕歌舞辞婚的主意,都是昭明的策划。曲辞舞蹈,都在他的指点之下。这样无损公孙茂的体面,也让他断却了讨要女御的念头。更重要的是:不让他心怀怨望,认为昭明不顾惜他的要求,鄙薄兀竺国。

会盟结束,公孙茂再四向昭明致意:表示兀竺国愿意和中原诸侯一起,朝奉天子。昭明喜悦,赏赐了许多礼品和美酒。

回程的时候,襄王要昭明一起到夏宇国去看看秋播的情况,以及地震之后夏宇国出现的新的地貌。

昭明也想看看,就带着我一起,从陈国北境入夏宇国,一路观看,然后再返回京城。

新麦已经长出来了,一片碧绿。地震过后的土壤都变成了奇怪的黑褐色,此时被农人隆成平平整整的阡陌。襄王让昭明看他们新发明的耧车,两个脚,能同时播种两行。这比原来的一个脚的耧车播种效率要快上一倍。

襄王让人演示一下。一人在前面牵牛拉着耧车,一人在后面手扶耧车播种,昭明很有兴趣在看,赞美说:“果然快了一倍。这个可以在京畿和其他地方推广一下。”

我们四处看了看,还有很多人在忙着修渠。能够得到的水源越多,农田就越富饶,所以水渠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工事了。看来襄王这段日子在国邦建设上面下了大力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