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倚仗临风听暮蝉:王维
15218900000003

第3章 春风得意

1.独在异乡为异客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王维·洛阳女儿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锋锐的利器必然要经历锻造,一身傲骨的人才也必然要经历挫折的磨难,这是历史必然的规律。每一个优秀的人,必然有一段默默无闻的岁月,这段时间里,他没有锋芒、没有机遇,他寻寻觅觅,最终在机遇到来的那一刻才大放光彩。王维在洛阳游历四年有余,他觉得是时候到长安--天下最繁华的地方寻找机会。

长安城,本是隋朝的都城,当时叫做大兴城,后来唐高祖李渊也定都于此,并将大兴改名为长安。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取得皇位,他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不拘一格启用人才,开始了“贞观之治”。当历史的车轮在这一刻与长安城相遇,长安城登上了历史的顶峰俯瞰世界,其繁华程度让后世为之感叹。

长安的布局也体现了盛世的雅正与繁华,整个长安城成长方形对称分布,从内至外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个部分。皇城是皇帝和百官商议国家大事的所在地,是大唐王朝权力的中心地带。宫城是皇上的起居之地和后宫妃嫔居住的地方。而外郭城则是最大的地方,那里分为一百零八个坊,就是平民百姓居住的地方。唐朝实行宵禁的政策,每到了晚上,百姓便不能走出坊。而盛唐的长安治安之好,达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程度。

坊内遍布寺院、府邸和住宅,还有两个市--东市和西市,用来交易商品的繁华的贸易中心。这样的长安颇具盛世的气度,吸引着胡人、波斯人、高丽人等很多来自异域的商人、留学生。这些人在此地与汉人通婚做官,盛唐的雍容可以容纳百川,也可容纳溪流,一时间成为人所向往的天堂。

王维到这里后,最直观的感觉是繁华。长安城很大,只觉得很多人熙熙攘攘地穿行,有人叫卖,有人策马,有人乞讨也有人游玩。盛唐的长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城市,其规模是现在的西安的七倍之多。百万人口需要的日常用品之多,让各地的商旅聚集于此,整日往来络绎不绝。王维先找到了一个客栈落脚,王维跟店小二打听好了长安城的布局,他心里盘算着明日自己要去哪里逛。他灵机一动,想起了母亲最爱佛学,所以决定去兴国寺看看,相传唐三藏从西域取回来的经书就收藏在这里。

第二日,迎着晨光,王维开始了他的洛阳一日游。兴国寺在夏侯村的西面,离长安城大概有三十里,王维走了半日才到。还没等踏入寺门,一阵檀香萦绕鼻间,让燥热的王维顿时安静下来,古佛旁边念经的僧人心无旁骛,王维走到佛前,虔诚地膜拜。之后,王维又游览了长安其他的名胜。

王维想起了卖画人对自己的嘱咐,这四年来,以他对岐王的打探和了解,王维也觉得自己最应该先拜访这位儒雅的王爷。

翌日,晨光熹微,王维怀着满腔热情,带着自己曾经最为得意的诗作,走在去岐王府拜访的路上。问清了路,王维出发了。这一整条街都是王府的宅邸,园内景致虽不得而知,但从伸出墙外的花枝可看出,美好的景致岂是院墙关得住的。王府正门威严大气,门前两只石狮子勇猛精神,上几节台阶后是王府正门。大门虚掩,用金属锻造,细看有盘龙花纹,只是比御用的盘龙少了若干龙爪和龙须。门的上方,有亲笔御赐的“岐王府”牌匾,庄重正式。门口有若干个家仆,看样子应该是负责通传的。王维家虽然也是名门后代,可是与王府相比,王维的家实在是平凡。这气度让王维欣羡不已。王维整理好衣衫,恭敬地上前,递上了自己的名帖,希望门童能通传。这时,门口较为年长的仆人开口了:

“我家王爷去公主府去赏乐了,你且到角门那里去等着吧,王爷回来我再招呼你!”

涉世未深的王维信以为真,施礼答谢后果然到角门去等候了。这王府的侧门不同于正门的器宇轩昂,反而设计得精致低调,别致又有饶有趣味。王维正欣赏着门上的雕刻,门吱呀一声开了,出来了一个穿寻常衣服的妇人,说话间把一盆脏水泼出了院落,王维急速闪躲,险些沾到泥污。妇人抬头瞥了王维一眼,轻蔑地说,“不要站在这里碍事!”还没等王维反应过来,门咣当一声又关上了。

日头爬上了正空,想来应该是用午饭的时候了,王维拿出自己早上走时备的干粮,随便吃了些充饥。晨起来时的兴奋劲早就过了,可王维不敢随意走开,怕王爷回来时自己错过了,只好疲惫地坐在石阶上等候。

炎热的夏季,树上蝉鸣愈发刺耳,王维虽然在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可也从没受过这样的苦,心里越发烦躁不安。这时,王维隐约听见有人议论,“又一个百无一用的书生,让他等着就等着,真是不明事理!”那个又接道:“看他年纪也不大,说话还带有口音,肯定不是长安人,你直接告诉他王爷今日不能回府不是便宜,何苦又让他在这里苦等?”

王维听得不真切,可是心中已有了疑问,但他又不敢造次上前质问,只好忍气吞声继续等待。转眼间,太阳快落山了,眼看着今日不可能再有机会见到王爷,王维只好失落地朝客栈走去。

暮色四合,蝉声依然鼎沸,可是温度却慢慢降了下来,像是此刻王维的热情。白云与苍狗不断地变化,由红变白再变灰,最后天空慢慢暗了下来,像王维现在的心情。游荡在街上,王维第一次有了游历在外的凄凉。偌大的长安城,何处才是我王维的落脚之处?小小的家奴都可以耍弄自己,王维很是愤怒。

这种愤怒不是对那些家奴,而是对自己的无能感到愤怒。他不明白自己究竟哪里做错了,更不知道从何处下手才对。骄傲的王维没有办法容忍自己再对这些家奴低声下气,所以决定次日去别处碰碰运气。回到客栈,王维准备跟綦毋潜商量一下怎么办,可到了门口却发现早已人去楼空。店小二交给了王维一封信,是綦毋潜写的,因家中母亲病危,他匆忙中并未来得及辞行。并劝慰王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定自己的才华。

之后的几个月中,王维又去了宁王府、公主府、宰相府等许多达官贵人的府邸拜访,无一例外地都被挡在了门外。他到处吃闭门羹,王维渐渐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投错了方向,满腔郁闷不知向何处抒发,只能作诗来派遣。其中有一首很能表达王维的心情。全诗韵脚协调,且章法整饬,自然又有风骨:

不遇咏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此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昨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诗中的穷途破落之士正是王维,他困窘,他愤慨,可是他也无可奈何。欲仕,王维找不到门路;欲隐,可梦还未实现。进退维谷。宦游京都,自己已经一年未见家人。母亲的青丝是否添了白发?弟弟们有没有用功读书?心爱的女子你可还好?那种思念刻骨,他只能登山临水,借以排遣思乡的心情。这一年的宦游,自己到处吃闭门羹,那些趋炎附势的仆人的嘴脸,那些只为自己打算的世人,都让王维感到憎恶。他常幻想着自己做一番济世救人的事业,然后功成身退,赢得身前身后名。

不知是流年辜负了韶华,还是时光蹉跎了岁月,在外游荡的王维学会了照顾自己的情绪,再也无心游玩的他明白了,即使是满腹才华也不一定有满床笏的机遇。十九岁,眼看着弱冠之年的王维却始终不能找到出路。

在外多年,王维自己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节日,每到了节日却是他最难过的时候。街景繁华,人声鼎沸,可是热闹和温情都是别人的,他孑然一身,可王维早已学会不再顾影自怜,因为他知道,梦想的路上只能踽踽独行。眼看着九月九重阳节又到了,身上带的盘缠也快要用尽了,可是登高望远、插茱萸和饮菊花酒的习俗王维一直遵循着。

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九九”谐音“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古人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在这样的节日里,王维对家人的思念愈发浓厚,想到家人肯定也与自己一样在登高和菊花酒。王维受到王勃诗句——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的影响,不禁吟出了那首千古名作: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王维入长安所作的第一首诗歌,真挚的情感,贴切的描写,让王维在日后的拜谒中有了拿得出手的作品。重阳佳节,王维挂念母亲,想念弟弟,更思念远方的佳人。

他装好菊花酒,手持茱萸,登上了山顶。俯瞰山下,秋日的风让树叶着上了妆容,黄色的、红色的、墨绿色的,可这缤纷的色彩落在王维的眼中并未如诗如画,反而更添了凄凉。王维喝了一口菊花酒,这酒劣质得让人想马上吐出来。可是在这样的日子,何以解忧?也唯有杜康了。虽然说举杯消愁愁更愁,可王维没有别的办法。

风乍起,吹动王维的头发与衣袂,这一刻,不管他曾经如何意气风发,他都如此孤独。这种孤独并不意味着没有人陪伴,而是无人欣赏的孤独。让人更难以释怀。王维暗自下定决心,男子二十而束发,在自己二十岁的时候,王维一定要为自己找一个明媚的未来。他一定要走出迷茫,走出阴霾,走出荒芜,走向灿烂的明天!

作完诗,王维的心中稍稍舒服了些。他又自信满满地下山了,回到客栈,正在细细筹划着明日的行程,打算最后再拼一次。这时,阔别多年的好友綦毋潜竟然回来了!王维觉得这是上天在重阳节这天送他的礼物。

二人互相问候,王维才知道綦毋潜的母亲病逝,王维好言宽慰了綦毋潜好久。綦毋潜更是唏嘘不已,他在家丁忧守孝三年,今日才赶回来。王维也终于有人能述说自己的遭遇了,不禁感慨岁月蹉跎使人老。思来想去,二人觉得还是得拜见岐王。说到三年后的科考,二人更是充满了希望。更打算在科考之前能够拜见岐王成功,得到岐王的引荐。

綦毋潜毕竟年长,对官场的事情比王维了解得多,知道鲁莽地去求见一定不会成功,所以二人商量着是否能够通过朋友引荐,可一时都想不出有什么朋友可以帮得上忙,也只好作罢先行歇息,待到明日再想办法。

2.步行夺得胡马骑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王维·使至塞上

机遇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一个人只要够勤勉,他的运气总不致太差。上天若是不给你你想要的东西,那么它定会等待时机给你一个更好的,如果它没有给你更好的,那也不要着急,因为它会给你一个最好的。王维不知道,正有一个很大的礼物等待着他。

第二日,王维和綦毋潜还是没有好的办法。王维一个人在酒楼里等着打探消息的綦毋潜的归来。他坐在酒楼二楼里面窗边的一个幽静的位置,无聊地看着街上熙攘热闹的人群。秋日里虽然退了暑热,可是綦毋潜心中急着把消息告知王维,疾走起来竟热得大汗淋漓。上楼看见王维,他快步走过去,并未说话先把桌上的一杯茶一饮而尽。王维都来不及调侃綦毋潜是牛饮,就赶紧抓住了他问他情况。綦毋潜到处打听,才知道长安的规矩。原来在长安,有道德的达官贵人大多和蔼可亲,可是他们的家仆就另当别论了。没有关系是不可能为不认识的人通传报信的。正所谓小鬼难缠是也。这可急坏了王维,他和綦毋潜初到长安,哪里有什么交情可以攀。

两人正焦灼着,綦毋潜突然不出声了,他说:“贤弟,有没有感觉周遭有何不同?”王维会意,外面喧闹的街市突然安静了。隐约听到了锣鼓声,好像是什么大官要路过的开路声。王维赶忙招呼来店小二,问道:

“小二,不知为何街上突然安静了?”

“这段路是百官下朝后的必经之路,看这阵仗,应该是某位王爷吧!”

王维回头看这綦毋潜,綦毋潜会意,赶忙问道:

“以小哥的经验判断,如此这般阵仗的会是哪位王爷?”

店小二将手中的抹布往肩上一甩,故作沉思状。王维马上明白了店小二的用意,赶忙拿出几个铜钱,“小哥辛苦,这钱拿去打酒喝吧!”店小二用手掂了掂铜钱,随口说道:“这该是岐王吧。客官还有事吗?没事小的就先下去了。”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王维和綦毋潜打发了店小二,喊来店家结算了饭钱,赶忙下楼挤到看热闹的人群中去,二人挤到人群的最前面。只见仪仗威严,开头四个身着侍卫服饰的人手拿大牌匾,上面分别写着“回避”、“肃静”。然后是长长的仪仗队,队伍的中央,一个男子坐大轿鸣锣张伞而来。二人猜测这肯定就是岐王了,可是侍卫挡在前面,并没有机会接近,更遑论攀谈。这时,王维想到了一个好的办法。他拿出随身携带的箫管,吹起了名曲《高山流水》。曲调时而高亢,像是在赞美高山的巍峨壮丽;时而婉转低回,像是溪流涓涓流过。最后,王维给曲子加入了一段寻觅的徘徊,像是再寻觅知音人。寂静的街景让箫声更加突出,音乐回荡在空气中,像漫天飞舞的樱花,喧闹的人群都寂静了。

选择这样的曲子,王维有自己的用意。高山流水的典故出自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俞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乐师,他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有一日,他在山中演奏乐曲,这时,一个经过的樵夫驻足细听。当俞伯牙演奏到赞美高山的曲段时,樵夫说:“善哉,巍巍乎若泰山!”当俞伯牙演奏到赞美流水的乐章时,樵夫又说:“善哉,洋洋乎若流水。”伯牙兴奋地放下了琴,终于有人能听懂他的演奏了,得知樵夫的名字叫做钟子期后,遂引子期以为知音。后来,钟子期因病去世了,俞伯牙就在钟子期的墓前演奏一曲,然后摔裂了琴,发誓不会再演奏,因为他的知音不在,没人能够再懂得他的音乐。他王维是俞伯牙,当街吹箫,不知轿中人是否是钟子期,可以识才善用,当他的知音?

高山流水,临渊羡鱼,若王维是俞伯牙,那何人才是王维的钟子期?仪仗没有停留地过去了,王维收起箫管,失落地转身准备离去。这时,一骑快马飞奔而来,凶悍的侍卫呼喊着带走了刚刚吹箫的少年,这可急坏了綦毋潜。他私下忖度着,王维的行为是不是犯了哪条律例,好像是在亲王仪仗前大肆喧哗?可这罪名到底有多重,要收到什么样的惩罚,綦毋潜完全没概念。他焦急着,可也不知怎么办,只能先行回客栈等待。

王维五花大绑被侍卫推搡着押回了王府。一进王府,岐王就迎了出来。见到王维被绑成了粽子,他抱歉地笑笑,亲手给王维松了绑。侍卫不明就里,岐王解释道:“不是让你好好请人来,怎么绑着进来了?没你的事了,下去吧!”王维活动活动筋骨,才有空细细打量眼前这位权倾朝野的儒雅王爷。眼前的人真是一表人才,风度翩翩,头戴金额冠,面如美玉,目似明星。身着深蓝色长袍,举手投足间尽显天家风采。难怪世人都赞美岐王才貌双全,风流潇洒。王维赶忙下拜,岐王连忙伸出手来挽住,王维道:

“草民王维,太原王氏。久慕王爷大名,来长安许久,但一直未得拜见。今日草率,叨扰了王爷的仪仗,万望望王爷恕罪。”

听到太原王氏,岐王问道:“可是王胄王大人后代?”

王维告诉岐王,自己是王胄的长孙。岐王想起当年听王胄演奏的情景,不仅细细打量王维,还真有五分相似。

“既是太原王氏的后代,想必定是在诗书上有长处了。”

王维赶忙拿出自己曾经作的诗歌给岐王看,其中有一首是自己前几天刚作的怀古诗:

李陵咏

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

结发有奇策,少年成壮士。

长驱塞上儿,深入单于垒。

旌旗列相向,箫鼓悲何已。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将令骄虏灭,岂独名王侍。

既失大军援,遂婴穹庐耻。

少小蒙汉恩,何堪坐思此。

深衷欲有报,投躯未能死。

引领望子卿,非君谁相理。

岐王反复吟咏,觉得王维写得别具一格。这首诗的题材显然是来自《史记·李将军列传》和《汉书·李广苏建传》,但是王维并没有简单地复述历史,而是从李陵是“三代将门子”的出身着笔,着重写他对敌作战的勇武精神,表现他对汉室的忠心,对他“遂婴穹庐耻”的不幸结局和“深衷欲有报”的心迹表示同情。同样是咏史,王维却写出了自己的心意,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今日闻听你的曲乐如此美妙,就知你一定是善音律之人,现在看你的诗作,可见是才气逼人。”

“王爷谬赞,不才拙作,入不得王爷慧眼。”王维赶忙自谦道,其实心里早就高兴得开了花。

这一日,王维与岐王相谈甚欢,岐王爱惜人才,听闻王维还和友人一起住在客栈,所以邀请王维和綦毋潜到岐王府做客。王维也不是扭捏别扭的人,所以一口答应下来了。准备晚上回到客栈告诉綦毋潜这个好消息,想必他一定是急坏了的。

王维回到自己的房间,还没来得及喝口茶,就赶忙去到綦毋潜的房间。兴奋地喊着:“綦兄,綦兄,有好消息!”王维把今天遭遇的一切都告诉了綦毋潜,綦毋潜长吁了一口气。

“我还以为你犯了什么大罪,被官府抓走要下狱呢!”

“我被绑着进了王府,自己也想着凶多吉少,却不曾想王爷如此礼贤下士,亲自出门迎接,没有一点架子,很好相处。”

“还说呢,以后切不可如此鲁莽了,今天算是万幸。”

王维告诉綦毋潜王爷邀请做客的事情,两人收拾好行囊,第二天就去了岐王府。昨天王维进来的时候也不曾好好观察这王府的气派,只一味担心着自己的安危。这次却不同,二人在岐王的引领下,好好地游玩了王府。

谈笑间,王爷听说王维打算参加下次的科举,王爷劝阻道:“这次科举其实已经定了下来,公主曾授意京兆试官,要以张九皋为解头。”但是王维也想参加,所以请王爷帮忙想办法。

王爷虽然权势很大,总是不及公主。细问才知道,这位九公主大有来历。九公主封号为玉真公主,名叫李持盈,字玄玄,是武则天的孙女,唐玄宗李隆基同父同母的亲妹妹。从小跟唐玄宗一起长大,很受玄宗的爱护。王爷不能跟公主竞争,只好让王维用自己的才气去征服公主。

“九公主最喜音律,改日我带你去拜见九公主,你一定要把握好机会。”王维郑重地点头,告诉自己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王维虽然随身携带箫,但其实他最擅长的是弹琵琶,所以他决定这次倾尽所有演奏一曲。

过了几天,岐王给王维准备了华丽的衣服,王维自己带着琵琶,一同到了公主宅第,说是带酒乐来为公主奉宴。王维面若白玉,风姿俊美,非常惹人注目,一到席间便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公主看见王维后,问岐王:“廊下的公子是何人?”岐王回答说;“是个善于演奏乐曲的人。”说完便让王维给公主独奏新曲。王维弹抚琵琶,声调哀切真实,满座宾客无不为之动容。公主问王维弹的是什么曲子。王维起身宫颈地回答道:“是《郁轮袍》。”公主感到很惊讶,也非常地高兴。

岐王马上对公主说:“此人不仅仅擅长弹琴,他作的诗歌更胜于音乐,说到诗歌,竟是无人能够超过他了。”公主惊讶地问道:“与太白比何如?”岐王答道:“丝毫不逊色于太白,二人各有风格,无法比较。”听到岐王如此说,公主更加感到惊奇,所以问王维是否有写好的诗歌。王维从怀中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行卷,双手献上,说道:“这些都是草民在长安和洛阳几年的习作,还请公主指教。”公主看过王维的诗歌,惊讶不已,说:“这些诗歌都是我诵习过的,我一直认为是古人的作品,没想到竟然是你写的!”于是公主让王维离席更衣,不把王维当作优伶看待,而升于宾客之列。

王维风流蕴藉,而且说话幽默风趣,大为座中的贵客欣赏。岐王看见公主对王维的才华很是喜爱,又有宾客在旁说好话,他看似无意地说道:“如果今年的京兆府应试,此人能够成为解头,实在是朝廷幸事。”公主听到后,问:“那他为什么不去应举呢?”岐王说道:“我听说今年的解头已经给了张九皋,所以王维并没有高中的机会。”公主笑道:“前儿一个贵客,来我这里为张九皋求情,希望能嘱托一二,让他夺得今年的解头。我想着什么要紧,也就答应了,哪里是我要给张九皋。”公主随即对王维说:“如果你要应举,我当全力推荐你。”得到公主允诺的王维,觉得自己马上就要骑上高头大马,衣锦还乡了。

所有的偶然汇成必然,机遇在不经意间落在王维的头上。他准备了近二十年,终于到了圆梦的时候了。缘起性空,万事万物都是因为“缘”与“合”而联系在一起。万事皆因果,参悟在本心。若为凡尘扰,且须修缘因。也许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渡世。时候未到,就必定要经历那些命中注定的尘世之事。

那个曾经在庭院中聆闻细雨,品观黄花的少年,上天赐予了他无人能有的聪慧才智,精于写诗赋词,好如美词好句自驻于心,神汇于口,又工于书画,万千笔墨胸有成竹,所绘之处,行云流水仿若心动。他不知,自己即将迎来人生最是春风得意的时候。

3.意气骄奢剧季伦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时光荏苒,日月轮回,几多光阴坠。物是,但人非。明月一轮,复挂苍穹,世间的轮回,让这片深沉的土地铭记了多少岁月的蹉跎。人的生命看似漫长,实则短暂,度过的那所谓的漫茫时光,在长河的岁月里,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开元八年(720年),王维二十二岁,已经在长安度过了三个春秋。

初冬,雪后初霁,阳光有些耀眼,偌大的长安在白雪的掩盖下,又偷偷地干净了一回。街旁边不知是谁,推起了大大的雪人,用胡萝卜做成的鼻子伸出来,很是滑稽。一群淘气的孩童,相互追逐着,打闹着,他们的鼻头都冻得红彤彤的,可是玩的格外开心。王维想起了小时候和弟弟王缙一起在雪中嬉戏的情景,儿时的记忆一股脑涌上心头。王缙很是调皮,有一次,他偷着穿了自己的衣服,在雪地里站着,害得母亲认错了人,一直喊着“维儿快点回来,外面雪冷,仔细冻坏了身子”。王缙回头想跑,不想自己穿哥哥的衣服大了许多,竟绊倒在地上,结结实实地摔了一跤。想到这里,王维笑了。弟弟可又长高了?不会像以前那么淘气了吧。

王维摇摇头,不能再沉浸在回忆里了,今天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带着兴奋地心情,他走在去户部的路上。今天是科考报名的第一天,王维期待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寒窗苦读数十年,终于有了可以展示才华的机会。王维分外谨慎,生怕一不留神出了纰漏,浪费掉他和岐王辛苦争取来的机会。

王维小心地上交了早已准备好的文解、家状和结保文书,开始了静静地等待,等待审核通过。文解是州府的推荐证书,有一定的格式,由考生所在的州官颁发。一般只要不是伪造的,都可以通过。王维为了证书,特意不远跋涉回到家乡,文书并非伪造,所以不必担心会无法通过。家状用来介绍考生的籍贯、家庭背景和家庭成员,以及考生的容貌,其实就相当于今天的准考证。家状的书写要有一定的格式,而对格式的审查及其严格,王维听说以前有人因为一字之差没有通过,就不能参加考试。

值得庆幸的是,王维虽然第一次应考,可是有公主和岐王的帮助,家状应该也不会出现问题。最后就是结保文书了,结保文书是考生在道德方面的鉴定书,相当于今天的政审材料,王维自信没有品行方面的缺陷,所以也不必担心过不了。通过自己详细的分析,王维觉得没有问题,所以才能悠然自得地在旁等候。果然,王维顺利通过,依照规矩,王维和山西考生们一同去了山西官府在长安的办事处,拜见了长官后就回到住处,开始着手准备考试用品了。

前文已经提过,唐代的科举考试有进士科、明经和武举,武举是选拔武官的考试,文官都参加进士科或者明经。而在进士科和明经中,又属进士科考试最难,报考人数最多,因唐朝大部分宰相都是进士出身,所以进士科很受重视。王维自然是报考了进士科。

考试在来年的二月进行,也就是开元九年(721年)。清晨,天空方泛起鱼肚白,王维就要从住处出发了,因为举子们在卯时就要入场,大概相当于现代的五点左右,所以王维要提前早起以免迟到。到达考场后,考官的助手开始在门口唱名,当叫到“山西太原王维”的时候,王维赶忙上前,在确认过是王维本人,并且搜身确保没有夹带抄袭后,王维进入了考场里面。

考场里面是两个回廊,每个考生有单独的房间,其中除了有笔墨纸砚外,只有单薄的席子一章,回廊的尽头,有一个可以生火烧水的火炉,考生有需要都要自己动手。寒冬腊月,冷风从回廊中呼啸吹过,王维打了一个寒战。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待上一整个白天和半个晚上,不好好准备还真是吃不消。王维看看简陋的装备,心想,胜败在此一搏了!

考试一共分三场,每场都有被淘汰的可能。王维看着一个一个的考生垂头丧气地走出去,心里也不是滋味。寒窗苦读数十年,顷刻间便失去了机会,看了让人不禁要心酸。不过他也无暇他顾,打起精神来好好应对考试。当三烛燃尽,考试结束的钟声响起来了,王维长吁一口气,起身整理好试卷,从容地上交到考官的手中。既然人事已尽,剩下的就听天命吧,王维这样劝慰自己。

出了考场,筋疲力尽的王维又饿又冷又困,心中还惦记着好友綦毋潜考试是否顺利。所以他也没顾上找个地方喝口热茶,就匆匆赶回住处了。刚进门,王维就看到綦毋潜沮丧的神情,心中明了,但不免得劝慰几句。王维开口道:“綦兄不必多虑,待到皇榜张出那一日,自有分晓。兄之才华,大家有目共睹,一定会有好的结果的。”綦毋潜只能叹气,说道:“承你贵言,但愿,但愿!”

放榜这日,人山人海,挤得都不透气。王维和綦毋潜远远地站在人群之外,忐忑矛盾的心情,他们谁都不敢上前去看榜,害怕自己真的榜上无名,岂不是要羞愧难过。可是,心中还有一点期待,期待自己得偿所愿,金榜题名。该来的总是要面对,王维狠狠心,挤到人群最前面,从上往下搜索着。他看到了!有王维的名字!他成功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可是继续往下找,却没看到綦毋潜的名字。王维心中很是郁闷,不知道怎么告诉綦毋潜这个坏消息。这时,綦毋潜也挤了进来,看他的表情,已经知道结果了,一种既释然又难过的表情。他们又挤出了人群,綦毋潜反倒安慰似的拍了拍王维的肩膀。

既然没有中榜,綦毋潜打算起身回乡,去看看母亲的坟墓是否需要修葺,在外游荡久了,也想回家探望兄弟姐妹们。所以他决定第二日起身。王维知道了綦毋潜的想法,他什么都没说,只在綦毋潜出发的时候,郑重地送了他一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依依不舍之情: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王维一直认为綦毋潜是贤能之士,这次的落第只是运气不好。贤才未能被征召,王维替綦毋潜觉得可惜,可是他更为玄宗可惜。人才是国家之本,开元中,唐玄宗虽然也征召人才,但许多贤能都未能被任用,所以诗中有“君门远”之叹。但整首诗还是围绕着送友人还乡,层层深入,娓娓道来,对朋友怀才不遇的同情和劝慰,委婉尽致。綦毋潜看了很是感动,他郑重地许下诺言,一定会再回长安,与王维一同实现梦想。

送走綦毋潜,王维去参加了专门为举人们准备的鹿鸣宴。《诗经·小雅·鹿鸣》中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之语,鹿鸣宴的名字就是出自于此。借以表达招贤纳士成功的喜悦。

宴上丝竹和鸣,觥筹交错,王维长这么大,从没参加过这么热闹的宴会,看见这么精致的美食。有时,他怀疑自己是否在做梦,这黄粱一梦会不会在梦醒后变成一场空?他又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傻,他做到了,他把成功攥在手里,向往着更大更好的梦。他可以衣锦还乡了,作为在外游荡这么多年的交代,这个结果母亲会满意的吧。宛如也会满意的,想着自己即将娶到心爱的女子,王维心中更加幸福了。

在这鹿鸣宴上,王维可谓一枝独秀。他面容白皙,长得倜傥俊美,而且才华横溢,又是公主和岐王亲自推荐的新科进士,以后自然会官运亨通。无论是倾慕王维的才华,还是看重王维以后在官场能有所作为,大家都有着不同的原因但相同的目的,来和王维攀谈交流,一时之间,王维成为了宴上的中心,他格外受到青睐。这种青睐没有因为鹿鸣宴的结束而终止,反而愈演愈烈。一时之间,王维竟然成为京城各大家族的竞相邀请的座上之宾。

此时王维的名声,仿佛就像那春笋般,就在这新雨后的一夜之间,名浸京城,少年的王维就这样被这片福祥的土地的所有人所熟识,权势的贵族们争相邀请王维来到自己府内,听闻王维之行迹,无不拂尘相迎,奉为上宾。仿佛王维的到来,会让这本已经金碧辉煌的大殿香楼更加引人注目,会让人们觉得这宏楼之内的主人,并不是肥头大耳的昏庸之人,而是那清风盎然,书香满园的学识之人,伯乐相马的有识之士。

而王维的来访,无疑是让这表面上看盘盘金碧的生冷琼楼和里面那些所谓的权势贵族实则毫无精神价值的人们显得更有品味,让这物质丰富但文化匮乏的“陋室”蓬荜生辉。被推崇的王维受到了王公贵族的宠爱,每每欢宴,必邀王维兴诗作画,以助兴致。

王维似乎成为了一种品味的标志,王维在的地方,既是文化富集的场地。而每一个邀请到王维的权贵,都在为所谓的提升了自己的文化品质而沾沾自喜。

然而就在这觥筹交错歌舞升平红尘冥梦般的生活当中,那个曾经的小摩诘并没有忘记当年父亲的话:“保持一颗菩提之心”。只是这要生根发芽的心之菩提需要一个怎样的土壤?父亲当年并没有告诉他,只是说万物之变,皆因心动,而其中真正的道理,只有靠自己的修行所体味。少年的王维对于父亲的话,依旧困惑。但仍然是谨记父亲的每一句教诲,并寻找着最终的答案。

王维的才华在官员任命时候被充分考虑到了,王维被任命为太乐丞。两个月之后上任。音乐是王维的爱好,担任这一职务,王维自认为完全可以胜任。这两个月的时间,王维有好多事情要做。他要回乡陪伴母亲,要去接等他多年的伴侣。宛如,你的良人马上就归来了,等我,千万!

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人生最幸福的时刻,王维正在或者将要经历。这时是王维一生中最春风得意的时刻。若论官场得意,王维在不惑之年以后,官做得更大,文学地位更高,更加受人尊敬,可那都不能算作春风得意。因为那是,这些身外的名誉已经不是王维所追求的了,所以他可以不在意,可以时常隐居,过着半隐半仕的生活。可是现在不同,现在他所追逐的全都实现了,人生最幸福的时刻不就是夙愿得偿的美满吗?所以,在王维的嘴角,常常溢出幸福。

4.桃李阴阴柳絮飞

爱水看妆坐,羞人映花立。

——王维·早春行

雍容的盛世大唐,让这个初出茅庐便尽显天赋,才惊世人的天之骄子如鱼得水。人应天命而一鸣惊人,天之才子,顷刻间便成为了喧闹的都府长安城所人人热议的话题。多才的王维,更是成为了皇城内王公贵族的宠儿。

早春之日,万物都换了新装。紫色的早梅,白色的梨花,娇艳的杏花,温柔的桃花。黄莺歌声婉转地穿梭在空气中,嫩柳刚刚抽芽,不知是谁家的女儿站在树下折取绿色的柳枝,见人含羞微笑却倚花相映,香粉气被春风吹散开来。王维想起了表妹,他的宛如是否也如这般,其华也灼灼?人间四月芳菲尽,笑靥和桃花交相呼应。王维告诉自己。是时候去履行自己的诺言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

来长安的路途是艰难跋涉,因为心怀忐忑、希望和不安;归家的行程却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他终于没有辜负自己的八年,没有辜负母亲的养育,没有辜负弟弟们的期待,没有辜负宛如的等候。收拾好行囊,辞别岐王和九公主,王维踏上了回家的路途。他满心欢喜,衣锦还乡的喜悦让他的心情瞬间晴朗起来。他想象着母亲花白的双鬓是不是变成了银色,弟弟们都长成了什么样子。

回到蒲州,王维驻足良久,心中有一万种语言去感慨。旧院古城依旧在,昨夜星辰照新人。人的一生,不过是时空中的一个阶段,就像是一种结界,在这范围之内,有的人缄默一生,有的人腾达一世。但无论怎样,在这时空当中,终究走不开,离不去,逃不出。

也许,每个人都是这百花园中的一朵花儿,时空流转,自生自灭,能做的,也只是芳香一方土壤罢了,却终究逃不出命运的轮回。化作泥尘,淡出尘世。自愿也好,被迫也罢,总要是去经历,无论悲伤喜悦,无论愤怒欢乐。用心去体会,万事万物,皆因心动,喜怒哀乐,自由心生。控制世道,终究是难事。能做的还是在于人本心。只是若不经过,怎肯轻言于此,但总是要经历的。而这经历便是心的修行。佛陀自在人心,但也需要寻找。风雨阑珊,纸醉金迷,无论心之何方,缘分之致,便可灵光一现,自见菩提在心中。

远远的,王维看到了那个熟悉的门庭,简陋却温暖了王维的心。家,自己已经多少年没有过这种感觉了。十五岁出门在外,八年,王维也从乳臭未干的男孩长成了棱角分明的少年。母亲没有能够为自己举办弱冠之礼,王维能够体会母亲的遗憾和想念。可是今天,到了家门前,王维竟然踟蹰了。近乡情更怯,王维怕看到母亲苍老的容颜,怕看到弟弟们不敢相信的眼睛,他们是不是还一如自己走时的模样?家里还是那么清贫吗?亲人们过得怎么样?自己在长安尝尽了繁华与美食,是时候该让家人也重新拾回久违的生活了。

王维高中的消息早已传回家里了,门口简单地装饰了喜庆的红绸子。鸡鸣想起了,炊烟,缓缓从烟囱升起,人间又有了生气,王维红了眼圈。他张开双手,用力推开紧闭的大门,他回家了!

堂前,王维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崔氏面前,“儿子回来了,母亲!维儿不孝,这么多年游荡在外,没能在母亲跟前尽孝。”崔氏也不过四十左右,这么多年的操劳让她的脸上有了岁月的痕迹,可是却不苍老,她很安详。因为常年与青灯古佛做伴的人,内心总是宁静清远的。她抬起手,抚摸着眼前长大成人的儿子,眼里满是泪花,“为母一切都好,看到维儿今天的成绩,我很是欣慰。这么多年在外,你清瘦了。”王维明白母亲的泪水,是心疼自己多年的飘荡,是看到儿子时候的欣慰,更有为自己得偿所愿感到高兴。“孩儿已经有能力孝敬母亲,照顾弟弟们了,这次回来,希望母亲能和弟弟们随我一起去长安。孩儿已经错过了八年,剩下的时间里,请母亲让孩儿照顾您。”子欲养而亲不待,王维不会让自己活在这样的遗憾中,既然已经考中进士,王维没有理由不给母亲和弟弟们更好的生活。崔氏让王维和弟弟们见面,自己转身去了厨房,她要亲手为这个久在外的儿子做一顿可口的饭食。

王维回到了自己的房间,这里还是原来的样子,而且一尘不染,可见这八年来,母亲还是时时为他打扫着房间,等待着儿子的归来。弟弟王缙推门进来,他还和以前一样,不拘小节,开朗热情。兄弟俩紧紧拥抱,多年不见,亲情却依旧,毕竟血浓于水。王维看看弟弟,他已经不是原来那个流着鼻涕的顽皮小孩了。眼前的少年,宛如风度翩翩的贵公子。“缙儿你也到了科考的年龄了,可愿意随我一道去长安,谋取功名?”王维征询弟弟的意见。其实,以他对弟弟的了解,哪怕自己不开口,王缙也会主动要求的。果然,王缙爽快地答应了。兄弟俩紧紧地对了对拳头,这是他们从小的习惯,是鼓励,也是承诺。

进京应试,也许这都是命中因缘注定的修行,无论前途顺利坎坷与否,终要自己去走一遭,经过了,品味过了,才知道凡事的真真假假,复转轮回。就好像儿时那串念珠上的那点点水滴,无论那一颗,都折射着一个世界。透过虚幻,折射现实,看似无意,实为淡然。始终用第三者的角度去审视这世间万物,石阶上那娇弱的黄花在入秋的风雨中瑟瑟颤抖,但在念珠水滴之中,这花儿,仅仅是花,那雨,仅仅是雨,而秋风,仅仅是这柔花的轻微抖动。万象皆在,看似无情。其实,这无情只是经历过之后,唯有的丝丝淡然。

说话间,饭食已经好了。一家人团聚在桌边,王维看着满桌子都是自己喜欢的菜式,他非常明白母亲的苦心。没有繁复的装饰,也不算色香味俱全,跟王维品尝到的琼林宴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可是王维却觉得这饭菜异常的香,因为这里有爱的味道,有亲情的味道。

用过早饭,王维迫不及待想要去看看自己的表妹。他有些迟疑,不知眼前的人是在梦中还是在现实中。因为今天的宛如穿了他们相遇时候的衣服,十年前人群中的惊鸿一瞥,让他们相恋到了永久。

可不知怎地,王维看着眼前的人,心中竟有一丝陌生,许是太久不见了,流年让容颜生出了沧桑的感觉。

二人都愣在原地,那一瞬,是回味,是难以置信,是久别重逢时的不敢相信。宛如眼中,这个她八年来日日思念的男子,终于回来了,只是他也变了模样。长年的风霜让他更加有棱角、更加成熟、更加深沉。王维缓缓走近,轻轻牵起宛如的手,呢喃着:“我回来了,如果你愿意,我愿意用一生的时间填补这八年的空白。”宛如红了眼眶,她等这句话等了十年,她盼他盼了八年,终于,她这份心意没有赋予这似水流年。她腼腆地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

这天刚好是上巳节,所以二人相约一起游春。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汉族古老的节日。若论其起源,可以上溯到伏羲的时代。传说中伏羲和女娲以土造人,繁衍后代。所以为了尊奉二人,人们在淮阳建立了太昊陵古庙。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是为庙会,善男信女云集于此,朝拜人类的祖先。上巳节由此而来。汉代将其定为节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到了上巳节这一天,人们习惯把荠菜花铺在灶台上和坐卧之处,以取去除蚂蚁等虫害之意;把桐花藏在毛衣、羽衣之内,认为衣服可以不生蛀虫;妇女把莽菜花戴在头上,认为可以不犯头痛病,晚上睡得特别香甜。城乡人民还登惠山、鸿山、斗山、西高山踏青。

王维想起了《诗经》中的诗句,随口吟道: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蕳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吁且乐。

宛如会意,微微一笑,接着说道: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吁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这首诗出自《诗·郑风·溱洧》,描写的是上古时期,一对情侣在上巳节出外游玩的情景。在这里吟咏恰如其时。想到这,王维有了自己的诗:

清溪一道穿桃李。

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

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鞠屡过飞鸟上。

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

不用清明兼上巳。

王维请宛如给诗歌提名,宛如想了想,说道:“叫寒食城东即事可好?”王维听了,很是满意,就用了这个名字。宛如和王维的爱情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建构的,他们生活在同样的维度之中,共同的兴趣和修养,让他们一步一步地走向对方内心的最深处。

游玩尽兴后,两人分开了。王维回到家中,跟母亲说了和宛如的亲事,在母亲和弟弟们的帮助下,王维顺利迎娶了宛如。试想,新科进士娶亲,王家又是大家族,起热闹程度可想而知。

终于到了王维能和宛如共处的时间了,二人因音乐相识,因画结缘。刘氏一等就是八年,丝毫没有怀疑过王维会辜负自己。王维除了爱,对刘氏更有尊重和感动。刘氏又通诗书,是王维很好的知音。

王维拿起了琵琶,焚香净手后,独坐廊下弹奏起来。幸福从指间中溢出,宛如摘下凤冠,只着霞帔。一抹鲜红的颜色,在皎皎月光下,配合王维的音乐,跳起舞来。王维从来不知道宛如还会跳舞,他眼中流露出了惊讶和喜悦。宛若游龙,翩若浮云,都不足以形容宛如的舞姿。廊下少年,轻拢慢挑,只见跳动在琵琶琴弦上;眼中美人,翩跹起舞,宛若仙子下凡。微风轻轻拂过,吹落了院子里的樱花,漫天飞舞的樱花中,一个红色的身影翩翩起舞,像是美丽的蝴蝶在风中飞翔, 不但美,更有一种生命的力量。

这是属于王维和宛如的新婚之夜,美好,纯净。这副美景一直存留在王维的脑海中,当他在弥留之际时,他眼前看到的就是这副场景,无限的怀念化作了对刘氏的无尽相思。他们终于可以再重逢了,这次宛如等的时间更久,三十年,她还会像年少时那样,坐在镜前梳妆,等着自己来画眉吗?

记得当时年纪小,她爱谈天他爱笑。不知不觉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