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高南山买君顾
每一个人都是命运里的漂泊者,或身体,或灵魂,总是在生命的路途上一次次辗转、奔波。受命运驱使,追寻渴望,追寻梦想,追寻活着的价值。梦醒着,便是潇洒勇敢的追梦人;梦碎了,就成了行尸走肉;梦尽了,就是爱恨苍茫一整个人生。
此时的李白,依然醒着,心中希望的烛火还在闪烁,他将踏上生命新的历程李白别了安州,不远千里到了长安,正是开元十八年初夏时节。花木盛放,正如激昂的李白,在每一寸阳光里,留下飞扬的身影。
正值而立之年的李白虽不像年轻时的年少轻狂,但是却也有着刚正棱角。在安洲受了冷落,李白便不再痴缠,转念想到长安就是天子脚下,自己就算没有大展拳脚的机会,也一定会有得到赏识的机会。
一千五百多里的路程,是一段艰辛难忘的路。他途径襄阳、南阳、内乡、商洛、蓝田,他的心却正在经历生命的历练。他迎着理想的光芒不断加快脚步,到了长安,已是盛夏。繁华的长安城,在这个百花怒放的季节里,更先盛美。
长安的天空好像比别处要高很多,虽然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却没有亲近和蔼的温馨。
长安的太阳好像格外地明亮,阳光明媚得让人有些无所适从。长安的街道也是特别平坦宽阔,虽然感觉拉远了街坊的距离。
高大的垂柳就这样勾勒出宽敞的街面,美丽遮阳的林荫大道后有着被树荫遮上一些的酒店饭馆、凉亭和叫卖的小贩。作为唐朝的京师,长安城中的繁华并然不同凡响,皇宫的雄伟豪华,街市的叫卖声不断、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的人们可以在这里出售各种各样的商品物什,还有那些走街卖艺、卜命算卦、民间艺术……都深深地印在李白的眼中。
想象过这样繁华而又美丽的街景,但是见到后却也还是震惊了。纵横的街衢,栉比的货肆。这就是李白一路来梦想的地方,无数次的在梦中见到过,现在梦境就在眼前,李白却有些不认识了。不顾舟车劳顿,李白就径直到了城门前,但是因为进不去城,便在门前张望,心中想的是,这赫赫百年的皇都,这梦寐以求的唐国清梦,终于来了。
那样高危耸立的城墙,怎样才能进得去呢?什么时候能实现自己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理想呢。李白感到了一丝惆怅,面对这样繁华的有些冷淡的街市,他迷茫了。
城门上三个金灿灿的大字“春明门”。高大的三个门洞井然有序的出入者着锦华秀服的达官贵人,由左入,由右出。向上看去,是整齐大气的城墙,再向上看,是身着金甲的禁军,再望上去就是那高耸入云的城楼和它的飞檐山脊。
像是嵌在天空中一样,雕梁画栋就这样渐渐在李白的眼中模糊。不仅仅是因为头抬得太久而感到目眩,更是感觉这无法攀登的城墙带着无比遥远的距离,在拒绝着他。
长安有十二道城门,一周大约八十里,就算是骑上马游玩一周,一天也是看不完的。这春明门并不是长安最大的城门,最大的城门乃是正南的明德门,就连那大气的门洞就有五个。
李白在吃瓜的时候问了卖瓜老伯关于客栈的问题。原来这春明门在长安城的正东门,是一条通往城西的金光门,足足有二十里长,当中有一条正南正北的大街名叫朱雀门大街。这两条街的交叉十字路口是全长安最热闹繁华的地方,而且那里也有客栈,李白也就收拾了心情准备安居一夜。
这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就算到了那处,客栈怕是也满了。在唐朝,犯夜可不是闹着玩的。李白吃了一次亏自然不想再体会一次。所以就听从这位老伯的意见,在东门的道政坊找了间小客栈住下。
第二天一大早,刚刚能见到些微光,就闻得一阵阵的鼓声,然后就是坊门隆隆开启。大街小巷中的店面也渐渐的开始营业,屋外的车轮声和叫卖声衬得整座城市生气勃勃。
满街攒动的人,或是忙碌或是悠闲,或是朝服或是华锦。这些都时刻地提醒着李白自己只是一介布衣,而不是这座城的主人,连客人都沾不上边。
李白一早就来到了朱雀门大街,这里正对着皇城的朱雀门。而皇城坐北朝南,被一群赭红的围墙高高地维护起来。本想着这里是皇帝居住的地方,但后来却知道这是三六省、九寺、十四卫府所在的地方。总之这里的官员都是朝廷命官。
李白后来又去了东市和西市,与成都的不同,不仅仅这闹市大了不止十倍,更是因为货物种类繁多,不计其数而令人应接不暇。
南北各处的特产、殊方异物,琳琅满目。李白走过许多地方,但是繁华至此,却是前所未见。西市除了寻常街坊中见到的茶坊、酒肆、饭馆……还有波斯人开的珠宝店,这里有的稀罕物都是闻所未闻的,譬如蚌珠、蛇珠之类;还有大宛人开的店面,里面卖着各种各样专供打马球的器具;更是有龟兹人开的乐器店,胡琴、琵琶,还有箜篌、羯鼓一应俱全;高昌人开的葡萄酒店,出售市面上极难见到的“小槽红”、“夜光杯”等等。
时值盛夏,这里也只是卖一些凉面、酿皮和瓜果了。李白走进了一家小店,生意清冷的小店里店主是一位留两撇小胡子的胡人,还有一位美丽的胡姬。对于李白,那位酒保非常热情。点好菜肴的李白待佳酿上桌后就开始迫不及待的用那“小槽红”品尝红得发紫的葡萄酒。
唇齿留香、芬芳香郁,实属佳酿。等那“八宝”上来后,李白早已等不及,他决定用胡人的吃法。将那实际上就是羊肉焖米饭的“八宝”加上各种各样的作料,然后浇上一抹蜂蜜,混合杏仁和葡萄干一起吃。
随后李白洗干净了手照着他人的作法,伸出三根手指将一撮混在一起的食物捏成个团,夹着送入口中。开始总有些不适应,可是习惯后,就熟练地吃起来,虽然盛夏热度难耐,但是他却吃得甚为开怀。
李白饱了口福,准备找个阴凉之处,叫上一壶“碧涧春”,慢慢享受。却听邻座两位老汉在闲谈些什么,不知不觉就听了进去。
这两位老汉说的大意是,皇帝允许朝廷文武百官在休息的日子里纵情玩乐,而且还从宰相到员外都赏钱五千。那些游玩场所生意都非常红火,譬如斗鸡,赌注都是几千几万的下。甚至还有人因为将小鸡在训练成厉害的雄鸡而得到些赏识,被带进宫中表演一番,皇上一个高兴就赏了一个“神鸡童”,让他专门在宫中训练斗鸡。那年那“神鸡童”的父亲去世,着实也是大办了一次丧事,文武百官都送去了挽联祭幛,因此当时在街市上还流行一句顺口溜“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
李白在旁听了甚是怀疑,因为在开元初年,皇上纳谏、禁女乐,更是亲耕瘠田。李白想着,古时的贤君也不过如此,这样贤明的君王怎会做这样的事情。
刚从茶肆中踱出步子,就惦记着观看公孙大娘的舞蹈、观瞻各大寺庙中吴道子、李思训等名家的壁画,但是毕竟天色已晚,没办法,只好等明日了。
信步游走,无论大街小巷,都是一番被整得方方正正、如同棋格子般的阡陌。相对来说,李白更是喜欢蜿蜒崎岖的幽寂小径。
街道旁是一排梧桐树,氤氲着各色的风景,矮矮的墙头爬满了薜荔,还有人家墙边搭着葡萄架。满眼的碧色,让刺眼的阳光也变得柔和起来。
忽见得街头巷尾笙歌阵阵,然后车轮声渐渐逼近,人群也都自然的让出了路,李白以为什么达官贵人来了,连忙靠边。谁曾想,那几匹马簇拥着被锦缎裹着的轿软中,是一位头戴红冠的、身着白罗绣衫的标致少年。
李白本想问问旁人这人是谁,但是转念想起了这人头顶的红冠。普通官员哪会有这头饰,这不会就是神鸡童贾昌吧。李白还是不大相信,直到华灯初上,他回到客栈中,想要写下今天游历的心情和歌颂一番这繁华的长安,但是却突然想到那童子的红冠,渐渐搁下了笔。从行李中拿出岳父给光禄卿许辅乾写的亲笔书信。
许辅乾是许员外的外甥,这样的话也算是李白的侄子。但是光禄卿是专门为皇帝管理膳食的官吏,所以李白也没有什么被举荐的机会。这事也就只能转承给他人。
许辅乾看过书信后,叫李白在自己家中暂住,等忙过这段时间的千秋节再寻觅合适的人。
在许辅乾家中等候的日子是无聊的,所以李白不会放弃这个去瞻仰名胜的机会。山山水水,人文景观,,这才是李白对于每个城市最好的尊敬。
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曲江池、慈恩寺塔……每处都有别样的风景,就像是风姿各异的美人,摇曳着一片片盛唐的锦绣光景。原来这个世界有许许多多不同的人,不同的想法,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价值观,这个世界正是因此而精彩有趣。
2.卷帷望月空长叹
长安城里的宫殿,是繁华的缩影。那片片砖瓦琉璃,都在从容地彰显着大唐的繁华。
太极宫在长安的正面,也称为“大内”,它的南门叫做承天门。每当国家大典时,譬如阅兵、改元、大赦之时,皇帝都会站在这里举行“外朝”。宫中的太极殿则是皇帝接待朝臣、商议国家大事举行“内朝”的地方。
大明宫是在长安城的东北,也叫做“东内”。他的南门叫做丹凤门。宫内有含元殿、麟德殿、金銮殿。宫内经过太宗的始建,高宗的扩建,比起那太极宫不知雄伟、高大了多少,因此在高宗以后,皇帝举行“外朝”、“中朝”、“内朝”就都在大明宫内了。
兴庆宫在大明宫的南面,也称之为“南内”。原本是玄宗未登基时的住处,后来也经过几度的扩建成了玄宗居住和听政的地方了。兴庆宫没有大明宫那样宏伟,但是这里的庭院却是在宫中断断再找不出第二处的了。千秋节也在这里举行,还有一年,大把大把的“开元通宝”从城门上撒下去呢。
无论是什么宫殿,李白都只能在城墙之外徘徊张望。一堵高墙,将这繁华与他明确地分隔开来。再多的壮美和繁华都与他无关,他只不过是这匆匆尘世里的看客。一个强壮的心灵敢于面对哀愁,因为他知道所有的哀愁都将淡远;所有的哀愁,有一天,都能被咀嚼、被纪念、被转化,成为大爱。
李白却没有因此而沉沦在悲伤中,他在想,终有一天,他会昂首阔步的从这里走进去,那些守城门的禁卫会为他大摆欢迎之阵,而那些贾昌之流也是不足挂齿。他下定决心要成为这繁华故事里的重要角色。
曲江池在长安城的东南角上,从秦汉时代就非常有名。玄宗又将这里扩大,还开凿了一条大渠。这里远就有许多奇花异草,又因着开了渠又栽种了些,所以那曲江池就成为了一处姹紫嫣红的仙境模样。当然,这里也只是王孙贵族才可以行乐,李白在这只能在外面小转一圈而已。其实他在外面想的不是自己多么悲哀渺小,而是想如果自己当上宰相的话,就将这里开放给民众,做到与民同乐。
慈恩寺塔也叫大雁塔,本是一做普通的佛教寺塔,玄奘法师曾在这里翻译过他从天竺取来的经书,所以渐渐也就有了名气,成了游玩的胜地。在一些达官贵人来这里游玩的时候,这里的风景往往守卫森严,不准进入。李白去的那天却没有赶上被封禁的事情,一路上倒还畅通无阻。他先是在寺院中转了一圈,在塔下却见到了许多石碑,上面镌刻着许多及第进士的名字,这就是“雁塔题名”。凡是进士及第,总有三件事情让其终生难忘。一是瞻仰“大内”,二是曲江赐宴,第三就是雁塔题名。
李白见到那些一排排的名字,心中真是五味杂陈。些许的嫉妒,些许的羡慕,更多的是激发了他想要功成名就的决心。登上塔顶的李白还在回味刚刚见到的,那些由丹青妙手曹霸所画的,大唐开国大臣李靖的画像。共二十五张画像看得李白在赞叹之余更多出一些动力。塔顶的风景慢慢地将他的意识拉回了现实,身旁似有雾霭重重,又似置身于九霄云外,在下面望着远处的钟南山顶常年积雪,自己无缘游历的各大宫殿也是一览无余,那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三大宫殿正在隐隐约约中,殿内的风景华丽大抵是瞧不清的,但是却能见到金碧辉煌的千里京畿。
李白举目远眺,这浩浩汤汤的泱泱大国,必定会就这样繁华下去的。激情澎湃的思绪正在沸腾着。李白十分佩服骆宾王的《帝京篇》中:“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的雄伟,但却不明白结尾处为什么会有“已矣哉,归去来!马卿辞蜀多文藻,扬雄仕汉乏良媒。……谁惜长沙傅,独负洛阳才!”这样哀壮的词语。大概那时候是武后当政,不比现在连秦皇汉武都不能及的开元盛世吧!李白有着自己的想法。李白在京城这方土地上广交好友,凭借着自己一番落落大方的形象和令人拍案叫绝的文笔,他很快地就建立了自己的圈子。
宴会、美酒、诗画……他依旧是那个风度翩翩的潇洒公子。进入京城之前他就曾经定下“金高南山买君顾”的目标,甚至还做好了在王公大人之门前“弹长剑”的心理准备。
因为广泛的社交,他结识了崔京之等很多的王孙公子。崔京是睿宗时代的宰相之子,此时正是供职尚书省。为人也确实是个正人君子、品格也无挑剔之处,对于李白的口才和诗才更是大力推崇。崔宗甚至邀李白一同前往自己在嵩山上的别墅,但是李白此番的目的是“买君顾”,而非游玩,所以只能婉言谢绝了。
忙碌完千秋会的宴会,光禄卿许辅乾才得空来关照李白。他向李白介绍了几位卿相的大致情况:开元初期的贤相姚崇、宋璟都已经告老还乡,而中书令萧嵩主要掌管兵部,户部侍郎宇文融只管财政,找这些大臣更是不大合适。
多种分析下来,却也只剩下了右相张说。张说也是个爱才爱能之人,三个儿子张均、张垍、张埱也都是能诗擅文之辈,尤其次子不仅是三品卫尉卿,更是当今的驸马爷,深得皇帝喜爱。于是他们就决定了去拜会右相。不巧的是张说在那时已是重病缠身,所以李白也只能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这两位公子的身上。
张垍为人狭隘贪婪,在他眼中,李白只不过是个乡巴佬,但是碍于是光禄卿许辅乾引来的,而且是以推举贤能而知名天下的父亲亲自要求接见的,他也就勉强接了这差事。李白恭敬地将“行卷”交给张垍,便被委婉地下了逐客令。张垍看过李白的行卷后更觉得这人不能小视,要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将之打击。不能让他被其他人举荐了去,留下个祸患。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也算是变相的肯定吧,可是李白却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在张垍会见李白的时候,告诉他皇上有一位亲妹妹,玉真公主,信奉道教,皇上在城里专门为她修建了一处玉真观,又在终南山为她建了一座玉真别馆。玉真公主嫌城中嘈杂,总会在那别馆中小住。可是又觉山中冷寂,所以常会找些人来谈天。更爱谈老庄、诗文之类。在这城中守着,倒不如去那山中更实际些。
李白稍有迟疑,那张垍却又说,如果将那公主逗得开怀,难保你不会飞上枝头做凤凰啊!李白转念一想也成,就应了张垍的意,即日后搬入终南山中去。临行前,张垍来送行,又在他耳边说着“不足为外人道”,好似对李白的格外关照。而后,李白就住在了城南的终南山中。
终南山也叫做南山、太乙山、中南山,是秦岭诸峰中之一。唐朝的这里着实是一处热闹的地方,凡是那些没有门路或是不想考科举的人都隐居于此。这里也真是着了天地间的灵气,聚集了世上多少的文人雅士。隐居没有带给这些文人任何利处,没什么飞黄腾达的机会是隐居而来的,即使这里也被称为“终南捷径”。
据说唐代初,有一位名叫卢藏的文人科举名落孙山,无颜回家面对乡亲父老。左思右想隐居在了终南山,发奋读书,势必将自己的脸面赚回来。后来武则天知道他的决心和才华,就招他做了大官,直到最后卢藏还官至尚书右丞。在睿宗时代,司马承祯奉旨入京,在辞京路经终南山时遇见了卢藏,卢藏指着山峰对司马承祯说道:“此中大有嘉处。”司马承祯也是笑着道:“以仆观之,仕官之捷径耳。”这句话真是道出了一众玄机,那些文人或是疲于去争夺科举进士的名人都纷纷踏足终南山,于是乎,这里就成为唐代求职官道的重要途径。
李白这次在终南山隐居也是参悟到了这山中所寓意的仕途,但是这山中青松白云、溪水秀竹,同样让李白心生眷恋,他爱仕途,也爱这大自然之美。
李白由两个相府的人陪着出了长安的金光门。沿着渭水一直向西,崎岖着终于到了终南镇。原来这处并非只是楼观台,更是唐代贵人们幽栖之地。玉真别馆就在靠西的小山上。上山后进入馆中也是暮暮深夜,李白看不真切着周遭的环境,只觉得非常荒凉,不像是公主常来小住的氛围。院中的杂草、窗框上的积灰、门上还有蜘蛛网。怎么会这样?
来送行的人面色难堪,忙对李白解释原先并不知晓,但是已经安排下了也就没办法。以后每的一日三餐都是由一位老汉来负责,所以也就只能等他们回京城再向张垍禀报。李白只好听从。
日复一日,李白与这山林为伴,每一个朝朝暮暮里,他随着自然生息,无声地,陷入等待。他每日看着朝阳升起,又望着月上枝头,银辉流淌,就如同轻柔的纱缦轻抚红尘,叩击心灵绘出清晰的画面。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他的思绪和忧愁,随时光的流失而淡淡消去。在无垠的寂静里,他每日倾听这天籁之音,还是山谷间心灵的共鸣,说不清是自己需要,还是灵魂张扬的悲歌,漫漫浸透心中的痕迹,又悄悄划过无声的时光……
他懂得,这是人间寂寞清味。人生总有许多巧合,两条平行线也可能会有交汇的一天。
3.羞为无成归
寂寞者的世界,是丰富的。他可以困守自己的灵魂,敏锐地看到整个世界的悲欣。
凝视枝头小鸟,飞翔的影子消失,清脆的歌喉停止,栖息在枝头。没有疲惫奔波的苦恼,两两相依偎,在清馨而狭小空间里,等待黎明到来的时刻搏击蓝天,飞跃群峰,享受美妙无限的春色……
然而,鸟儿的欢欣,却与他无关。就如同这大唐的繁盛和锦绣,亦是与他无关。命运坎坷,他却只是这青山碧水间的孤寂者。幸得这老汉每日来送些吃食,否则在这山中真是无聊透顶了。有时间李白就会与这老汉说上一会话,他从这老汉口中得知了,原来这附近已经是很久没有人居住了。
玉真公主在玉真观修好的头两年还来过几次,袅袅倩影,就如同彩蝶拈花一般,匆匆一闪。从此后却再没来过。就连避暑,也是去了华山、嵩山一些好的去处。
李白怔了很久,希望再一次落空,再看这湖光水色,也没有了往日神采,反而清冷了。但是却还是不愿相信那真实的现实。好一段时间里,李白无所事事,便将身上带着的古乐府温习了好多遍,也将自己能动手修补的地方修补了一番。而后在一处找出文房四宝,挥起墨来。也许他是天生的执笔者,也唯有这笔墨才能让自己得到慰藉。在寂寞的日子发现笔墨纸砚和一些道教书籍,就如饥饿的人找到了吃食,甚是欢喜。
悬崖上的花儿,总是更加炫美,就如同绝望里的光明,更让人值得珍惜,感激。渐渐地静下心来,李白发现在这寂静深幽的地方,修身养性、练练书法也是个绝好的事情。青山秀水,这怎会是绝境?这是命运恩赐的一次沉淀心灵的机会。久久不见张垍前来通知他,李白也开始起了疑心。每天就是吃饭、睡觉、书法、舞剑。有时也会在终南镇中买些东西来与那送食物的老汉分享。渐渐地半个月过去了。日子平淡得实在让人感觉到有些伤感。
半个月以后,李白觉得张垍该是派人来通知他结果了,但是天却降起了雨。这雨不像是寻常的雨,时而倾盆时而细微,却绵延着下了整整半月有余。
小饮清酒,翻翻旧籍,李白呆呆地望着房顶的蜘蛛如何让结网。辗转反侧,却让那蟋蟀叫得心烦意乱,越是心烦,这些无所谓的小事就越是无限的放大,令人无从发泄。
无来由的,想起了故乡,想起了自己《别匡山》中的那句“莫谓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想当初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感觉是那样的激情澎湃。却没想到时至今日,自己的愿望还是止于萌芽阶段。
他想到这些年干谒过的这些诸侯将相,却也只能用来长安以前所作的《游安州玉女汤》中的诗句:“可以奉巡幸,奈何隔穷偏。独随朝宗水,赴海输微涓”来形容了。
长安这处金碧汪洋的大海,没想到连他这滴小水珠都容纳不下。小时候开始就崇敬的君王近在咫尺,却没有自己施展拳脚的机会。《楚辞》中说得好:“君之堂兮千里远,君之门兮九重阙。”“思美人兮,涕而延伫。媒绝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
忽地想到了些好词句,便走到书案前写了下来:“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而后在结尾处又加了句“长相思,摧心肝!”
惘惘人世,一切悲欢皆由心生,心灵的折磨,是这世间最大的苦难。一夜无眠,思绪凌乱,却无从清理。张垍派的人应该是被挡在大雨之外了吧,这样大的雨玉真公主不会再来避暑了吧。想过这些之后,却忽然想到,自己不能在这样等下去了,应该回京城看看情况了。
在路上,大雨仍旧未停,他却不想再待下去了。李白就干脆冒雨前行,途中无奈实在走不下去,还落魄到求农妇施舍些饭吃。
好不容易到了长安,却是暮色霭霭,夜幕初上,弥散在天际,也爬上了他的心头。李白只能暂且找客栈居住。那一夜,他努力着又将希望的烛火点亮,可希望的微光却又在梦中破碎。
李白梦见张垍迎面而来,却像是不认识他一样自顾自地走过去,本想拉住他问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却不想张垍怎么都抓不住。疑惑与委屈只能化作一声声的咆哮,为什么?为什么?
他在梦中惊醒,这些日子的不忿在梦中找到了发泄的出口。那等着、盼着却不到头的日子自己真是不想再去尝试了。、在终南山,李白曾写过这样的诗句:“愁坐金张馆,繁阴昼不开。空烟迷雨色,萧飒望中来。翳翳昏垫苦,沉沉忧恨催。清愁何以慰,白杯盈吾杯。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
玉真观的苦雨,染了世间多少愁。他用诗文排遣着愁思,也诉说着怨艾。本想这一首就算了,可没想到李白又写了第二首来讽刺张垍。说起来这第二首还是借《南史》刘穆之的故事。刘穆之是一个“丹徒布衣”,家中一贫如洗,却偏偏爱好饮酒,常会到妻子江氏的娘家打秋风。江氏兄弟有一次在家中大摆宴席,明令禁止刘穆之参加宴会,嫌他会丢江家的颜面。
没想到,这人在宴会当天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大厅中。江氏兄弟虽有怨言,在这么多人面前却无法发作。见刘穆之酒足饭饱后在嚼着槟榔,恨恨地说那槟榔消食,别再消了刚才的吃食。
后来刘穆之做了官,就叫他的妻子将江氏兄弟叫来,妻子本以为他想羞辱于他们,却没想刘穆之盛情款待了他们,最后还让厨子用黄金盘子盛了一斛槟榔,让那江氏兄弟食用,令那兄弟二人惭愧得无地自容。
诗中借用这个典故很显然是想要让张垍等着瞧。而后,李白将这两首诗命名为《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想要实现理想的路途是非常艰难,那张琢是张垍的兄弟,也是掌管国家大印的官吏,但是为人却与他那兄弟一样,都是不讲信用的纨绔子弟,自然也不会给予李白什么任何帮助,所以面对张说右丞的这父子三人,李白彻底死了心。
许辅乾知道他得罪了张说父子,却看着李白岳父的面子给了他些盘缠,意欲赶人。李白知道他犯了难,也就没再勉强,只好离开。他仍旧对京城有些执念,于是在客栈居住下来。
漂泊天涯,寒月悲笳。这俨然成了李白命运的常态。本就是人间惆怅客,不是人间富贵花。也就随着命运的风雨,向着心中的渴望,不断挣扎。在长安的牲口买卖街市上,李白逛着的时候看到一颗垂柳下拴着一匹马。
相马的人说这马是“马头为王,欲得方。”欲得就是这马的马头方方正正,正是一派气宇轩昂;而“目为丞相,欲得明。”说的是这马一双眼睛明亮得犹如明星灿耀;“脊为将军,欲得强。”这马的脊背又平又直,好似青铜铸成的一般;“胸为城郭,欲得张。”这匹马的胸膛宽大突出,像是一张雄伟的城郭;“四下为令,欲得长。”又长又细的四条腿正是那样如石雕玉削般。
这马被这样一说,就更像是一匹千里马欲将奔腾的模样。李白对这马本就看中,见那马匹被形容的像是自己理想中的风貌,也就想要出钱买下。
一番议价之后,没想到这卖马的人只要五千,他边看边议价,。那人知道这是位行家,说这马要是好生调教,三万不止。李白与那人相视而笑。李白本是豪爽之人,便与卖马之人结识了。这人就是陆调,吴郡人氏,相见恨晚的两人找了处酒肆相谈甚久。
原来这陆调也和李白一样,也是在干谒遭到冷遇,苦无进取之法。不过这陆调倒是在长安有一位叔父身价数万,所以也算是不愁吃穿用度。
两人谈得十分投机,也互赠了诗文。陆调知道李白乃是天枝贵胄,就告诉他那京城本家人一定是有的。也就不用如此烦恼。可是谱牒久失,无从联系,也不知本家中有何人在京。
陆调给他指了条路,那就是邠州长史李粲,他是一位好客之人,常会三日小宴、五日大宴。一年下来也是要花上不少山珍海味,就与陆调的叔父的货庄交往密切些。不管是不是亲,因着同姓李,就可以去投奔他一试。李白苦于没有盘缠,许辅乾所赠也是都原封不动给了客栈。陆调察觉了他的烦恼,就将那匹马赠给了他。
李白就这样去了长安西北的邠州,这邠州长史李粲果然十分好客,极是热情地接待了李白,也因他的宴会上正需要一位才华文采上乘,而又能做得即兴文章的文人。
李白在这里住了两月,却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每日的宴会歌舞不断,奉酒赋诗也就成了李白的一大任务。虽然吃穿极宽裕,但是长久以来绝不是什么好差事,而且主人对他的态度也不像从前那般热情了,所以李白便作了一首《邠歌行》给李粲。
诗中大意是想告知李粲自己寄居屋檐下的窘迫和飘零的情怀,并且希望李粲能对自己加以提挈,帮助找到出身之路:“忆昨去家此为客,荷花初红柳条碧。中宵出饮三百杯,明朝归揖二千石。宁知流寓变光辉,胡霜萧飒绕客衣。寒灰寂寞凭谁暖,落叶飘扬何处归?”
命运的漂泊里,他见惯了各色凄风苦雨,也尝尽了过客人生滋味。许多漂泊的生命的记忆被雨水淋成褐色的风景,所有不经意的回眸都绚丽成浪漫的构思,在梦醒后的清晨,无奈地投入另一种漂泊……
他的灵魂,如同一片落叶般,渴望找寻一个落脚的归处,他愿意为此奉献自己所有的才华与人生。岁月之船悄悄划远,记忆的空隙留下一抹淡淡的怅惘和茫然。年华无助的彷徨,失意无奈的思绪支撑起一段幽怨的故事。
这一路欢歌,一路叹息,去寻觅被遗忘的昨天,去寻求生命的灵性、绵绵的恋情和缀满幽思的闪烁星空。时间馈赠给人的永远是那雨中的独步,梦的五彩在孜孜寻求中跃跃欲试。
左右人生喜怒哀乐的,不过是人心简单的取舍。
4.杞国无事忧天倾
总会感到寂静的夜风划过天际,那些淡淡的愁思就化成一丝一缕的忧伤。人生所有的时间,都不是虚度的,只要经过,肯定会留下痕迹,会变得成熟。李白的心情就像是在夜空中摇曳的月色,默默地散着冷辉。
即使有些难堪,但是这状况下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谁知李白的诗没有博得李粲的半丝同情,却让李粲觉得有些不耐烦。他是觉得这太平年间,反正也是闲来无事,让你在这里赋诗饮酒便已是最大的好处了,没想到这李白还想得寸进尺。
本想就此打发了李白,但是这却不符合他好客豪爽的作风。忽然想到那坊州司马王嵩,这人也是个需要“帮闲”的人,倒不如就此推荐李白去那里,正好一箭双雕,两边都满意。于是乎,李白就又带着李粲的书信前往了坊州。
坊州在长安正北二百里的黄帝陵下。王嵩在那里主管军事。那长史会喜欢些诗词歌舞倒也是正常,而武官确实是要偃武修文了。虽然仍旧热情的款待了李白,也是将李白介绍与长安来做客的阎正字。着他们相陪登高赋诗,对雪饮酒,但是对着那飘絮般的雪花,又怎么会没有诗来应景呢,于是王司马先做了一首,阎正字也紧随其后拍拍马屁。于是就有了李白的《酬王司马阎正字对雪见赠》。但是诗文的末尾仍旧有着想被赏识的愿望:“主人苍生望,假我青去翼。风水如见资,投竿佐皇极。”
这王司马见了,以为李白是想要些盘缠,何必如此费周章,不清不楚地表现心迹。他自以为大方地按当时的规矩加赠了许多,李白本想拒绝,但是却不料自己囊中羞涩,也就收下了。收下的时候也是既尴尬又无奈又,没想到自己已经沦落成了“文乞”。
他不免感慨,于是写下了《留别王司马嵩》:“鲁连卖谈笑,岂是顾千金?……西来何所为,孤剑托知音。鸟爱碧山远,鱼游沧海深。呼鹰过上蔡,卖畚向嵩岑。”
李白觉得从长安到邠、坊,只是想来寻找知音,再由其举荐入朝为官,好辅佐明君,但是却不料所有渴望却一一落空。知音难觅,想要到达功成身退的愿望委实困难。他的心,像坠了一块石头,沉入冰凉的深海。
战国末有位叫做李斯的人,原先是打猎为生,后被举荐入朝成了丞相,辅佐始皇统一天下;还有一位叫做王猛,是东晋十六国时人,年少时便怀有大志,虽然以卖畚箕为生,但是却见知于前秦苻坚,而后一年五次升迁,后权倾朝野,使得苻秦富强,令其成为北方的十六国之霸主。
李白想,大不了成为李斯、王猛之辈。李白顶着暴雪回到了长安。长安街的上元节将要拉开帷幕,每条街道都灯火通明,路旁还挂着各种各样的灯饰,就好像是天上的银河来到人间,降落到了长安的大街小巷。
朱雀门前的广场旁搭了一座鳌山。这鳌山是一座用五颜六色的灯稠糊成的假山。在那山上有一棵高数十丈的灯树。要说如何形容这灯树,也只能说那上上下下、前前后后的挂满足有上千盏灯,山下的大露台披挂着绿色彩绸糊成的碧海汪洋面。看上去甚是壮大而又震撼。
人们无论男女都扮成鼋鼍蛟龙,鱼鳖虾蟹,在其中任意舞蹈,活像是龙宫被搬挪至了陆地。到了午夜时分,钟鼓齐鸣,笙乐管乐交相辉映。鳌山上的那棵灯树也适时地喷出绚烂多姿的烟火来,烟火后还挂出一副对联“开元神文圣武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几乎是全城的人都涌向了街头欢呼游玩,幸亏这长安城街道宽敞,容纳得下如此数量的民众,官员们也尽数在宫中玩乐,非常热闹。
但是在一家小客栈中,却有一人在对灯独饮,那就是李白。听得其他客人因为通宵玩乐又不必担心犯夜,自己心中却全无玩耍观赏的心情游客兴致勃勃的几乎走光了,他却全无当时刚来长安时的意气风发。脑子中回荡的全是放弃之类的想法,他无颜回去面对家乡父老,也无颜再谈及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的壮言。
好个热闹非凡的闹市,但是李白心中却觉得自己无处下脚。这里毕竟不是一般的勇士可以攻无不克的地方。隐隐的爆竹声、锣鼓声、人声,却好像与他全无关系,自己完全像是一个被排除在外的外人。这样热闹的城市自己却没有这个福分来享受,城墙那么高,又是多少人可以进得去的,长安街道那样平整,却能让人走得满身是伤。
渐渐地酒壶空了,外面声音消失了,人们陆续回到了家中,街上的灯火也只剩下了废墟。却见得一个醉醺醺的男子慢慢地走到城门前。他想找回当时见到这城墙时的感受,却不想那是永远找不回来了。
四下是热闹过后死一般沉寂的街道,两旁尽是人们经过的痕迹和烟火燃尽的灰烬。李白终于抑制不住地在城门上不断地敲打,然后发出似乎悲愤的声音:“开门来!”“开门来!”而回答他的,除了被城墙弹回的回声,就是接着死一般的沉寂。
从此以后,长安城中就又多了一位在赛马场和斗鸡场的赌徒。进入那斗鸡场,常常会有人对李白说起那“神鸡童”的事情。也说着那谬论:只要让宦官发现你拥有斗鸡的天分,就有机会让皇帝高兴,让皇帝高兴了,就会被赏个一官半职,然后就会平步青云,什么文采都不顶事。
而且那斗鸡也是有秘诀的,李白在斗鸡馆也学了些:只要将那狐狸油熬成膏状抹一些在那鸡冠上,再将一条带着锯齿的铁片绑在鸡爪上,对方入场的斗鸡与你斗一斗的心情都不会有,便会落荒而逃,这样就会保证百战百胜。
因为在斗鸡场常出入,李白也结识了那长安的游侠儿。他们告诉李白一种见血封喉的毒药,吴钩。也与李白讲述了自己的英雄事迹,更是脱下了衣衫让李白看自己一身的花纹。如何与权贵斗争,如何在京城胡作非为。
也因为在斗鸡场,李白认识了驻守在皇城北门的羽林军,北门,便是那大名鼎鼎的玄武门。也因着不凡的关系,这玄武门的羽林军是天子的劲旅,皇家的亲兵。
上至守城门的将军,下至小头目,都是宗师的贵族子弟。他们向李白炫耀自己的龙马、金鞍、玉剑。也夸耀了他们所守着的“东内”的威武庄严,从从军临洮的战绩到皇上的信任,无一不让他们骄傲。
可是李白对他们的疑问只有一个:那凌烟阁的画像中,可有书生?
是啊,靠斗鸡进朝并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也不会长久。虽是捷径,但未免太过下作。如果成功,李白自己也是瞧不上自己的。这样实在有悖古人扶危济困、行侠仗义的作风。而如果能在羽林军中做个职位,倒也不失为一个好法子。于是他与那羽林军交往甚密,并且写了篇《白马篇》赠与他们。可是李白犯了个错误,他不应该招惹这些后台硬、人品差之辈。
一日,羽林军的一个校尉斗鸡大获全胜,便高兴地大宴宾客。李白被灌得大醉,第二日醒来后竟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头昏昏沉沉的,宝剑和骏马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李白这才幡然醒悟,那些人简直就是披着人皮的狼啊。
他找到陆调,陆调劝解他千万不要再去招惹他们,更不要去寻那丢失的财物,否则就会吃不了兜着走。李白怎么能忍得下这口气,那宝剑和骏马都是他心头最爱,就这样莫名其妙落入贼人之手又是何道理。
起初在斗鸡场徘徊几日,李白并未见到那羽林军。但是李白却决不放弃大海捞针的渺小机会。终于,在一条小巷中,他发现了那日宴请宾客的校尉。不能正面起冲突,李白便紧随在那人身后。那人故意装作不知,便走着小路来到玄武门附近,折向西处的一处荒凉处,正是那周太庙的遗址,汉灵台的废墟。只见那人唿哨声,便出来些人将李白围在其中,李白暗想,这必定是九死一生了。
周旋了很久,李白的宝剑不在身侧,虽然有些武艺在身,却真是打不过这么多人,他们起初是在谩骂和讥讽,后来就实在没什么耐心,想要将李白置于死地。就在李白九死一生的时候,忽见得那远处有些骑马的人过来。
骑马人群中有着“宪”字旗号,李白知道,是陆调搬来了御史台的纠察队。本以为那纠察队会将这几人带走,却没想到这些人只是被打发走了而已。而后想想,这些人的后台并不是谁都能惹得起的,自己怎么会吃了这样的亏才醒悟呢。
回到城中找到陆调,才知道原来是一位年方弱冠的小生前来报信的。李白心中感慨,自己差些死在了这些人的手中,还是真心的感谢陆调及时前来救了自己的性命。
李白心中带着一季的思绪,已经说不出什么是忧伤,什么是愤慨,那些浅浅的伤心就像一朵朵莲花,盛开在污浊的现实中,潜入流年中。
孤独有时候也并不是件太糟糕的事情,与嘈杂比起来,安静却孤独的生活仿佛还显得更妙一点,或许至少得有那么一段时间,几年的时间,一个人必须要自己生活着,才是对的,否则怎么能够听到自己的节奏。
5、但愿长醉不复醒
李白的这些过往还真是令人唏嘘。说起来,那些琴瑟弦,琵琶语,高山流水觅知音本就是属于他的,却没想到淡看花开花落的世界中,却没有给他留位置。
陆调也有些惆怅,他告诉李白这些人虽然像流氓般胡作非为,敲诈勒索,诱拐良家妇女,甚至杀人越货,但是犯了事却被那些强大的后台护得死死的,你又到哪里去找寻?
如果案子实在犯得大了,他们就会穿上军装,被发配到边塞住一年半载,立些军功后就又会被召见回来,在羽林军的名簿上,也只是暂时消失一段时间,谁人都奈何不得。
这些人换上便装则是游侠,穿上锦绸便是斗鸡场中的纨绔子弟。他们赌鸡、赌马甚至还赌命,但是皇亲贵族却将他们像宝贝一样送给皇帝。李白瞠目结舌,经过这次北门之灾,李白决定要离开长安了,满城繁华,映在他的眼中,却是一片伤感。回首这一年多的经历,胸腔中涌动的愤慨让人难以抑制,什么广开才路,那冠名堂皇的路在哪里?那笔直的大路只能容纳得下张垍那般小人,也只能升得贾昌之辈的人物。
这样满腔抱负,又有才华的文人并不适合走上这条路,走上去以前看似平坦,却不想着平坦只适合奸诈之徒,旁人走上去便会变成荆棘满布的深渊。
愤怒无法抑制,李白就在此后写下了《古风》其二十四。对长安城中贵族的作威作福和斗鸡之徒的强行霸道做了正面的抨击。李白此前的苦恼只是在政治理想上得不到实现而已,而从那次开始,李白除了进身无门之外,又多了一层对于当时黑暗的政治的担忧和苦恼。
那是构成李白政治梦想与正视现实之间深深的矛盾,这种矛盾就越加尖锐,当然,要想实现这样的政治愿望也是难上加难啊。
直抒胸臆,将在安陆的冤屈遭遇,在长安的挣扎痛苦,没有隐晦地全部倾吐了出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出来的呢?诘问?呐喊?质问?申述?这几种情绪应该都有吧!
李白对自己所处的时代是那样充满信心,但是现实的处境却让他心寒,他不是没有质问过,为什么他就报国无门呢!虽庆幸自己处在一个繁华盛世,但是也怨恨自己为什么生在这样一个时代,如果生于乱世,一定会有自己大施拳脚的机会吧。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不称情。”要向那些距离自己遥远的敬仰,那些在乱世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英雄,在盛世中安定国家的将相。不论他们的出身如何,不论他们是不是曾经受过屈辱,但是他们仍会得到别人的赏识,得到他人的赞赏。
虽然他们都是被提携过才能有今日的成就。就如当年燕王对郭隗何等礼贤下士,乐毅知遇明君。为何自己就不能有这样的机遇遇得明主呢!“昭王白骨萦菱草,谁人更扫黄金台?”或许昭王已经过逝很久了,所以世上再难找到像昭王这样知人善用的明主了。而最后,李白也只能疾呼“行路难,归去来”,来为自己壮志未酬践行了。
李白在陆调给他饯行的筵席上认识了王炎,王炎是陆调的老乡,也是久居长安诸事不顺,这下正准备去蜀中漫亲。
就像是患了同一种病症的病人一样,没什么特殊的关系,但是李白和王炎却是惺惺相惜。长安且无路,蜀中又怎会有坦途。王炎其实不知道哪里有路,所以想要去请教严君平。而李白想到在武侯祠求签之时,求诸葛的灵言尚且无用,更何况严君平?
在席间,王炎请教李白讲述了蜀中的风土人情,并且想请李白留些诗文作纪念,于是李白挥笔书成了《剑阁赋》。
“咸阳之南,直望五千余里,见云峰之崔嵬。”作为临别之言,不是应多些壮行色、祝平安之类吗。难道李白是惜字如金之人。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李白这番,也是怕自己再写下去,更多的是满腹的牢骚之言,打扰了这和谐的氛围。“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对酒而相忆。”一切也只能言尽于此了。
王炎意犹未尽,希望李白再作一首。李白当然不是小气做作之人,痛饮三杯后再次提笔“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陆调担心又吊起李白心中的悲愤情绪,便叫了几个歌女前来陪酒。王炎这时伸手拦住,说那歌女祝酒并不会十分的尽兴,不如令他演奏一曲,李白听了自然欢喜。
琴声徒然而生,这曲子从这开始便这样陡途。只听得好像胸中的奇峰拔地而生,壁决千仞,下临深渊,而后是一段游丝般声响,时隐时现的上下蜿蜒。又是一段好像闷雷滚滚之势,随即又转为迂回低沉。就这反反复复的凄切,哀嚎。然后轻拢慢捻,阵阵喘吁,渐渐归于沉寂。
李白沉寂了很久后才如梦初醒,但问这曲子叫什么名字,王炎道:蜀道难。但王炎可惜的是没有配这曲子的词。李白感叹这首极好的古乐府曲子,就答应王炎的请求为曲配词。
在离开京城的前日夜里,李白本打算安睡好明日赶路,但是为蜀道难配词这样令人振奋的事情让他难以入睡。沉思那阴沉的声乐,回忆当时澎湃的心情。那时候他想到的,只有古蜀道艰难险阻,愈加清晰地呈现在他的眼前。
渐渐地,那长安的宽广大陆也纷至沓来,两者结合后便成了奇异的结合,龙楼凤阁成了鸾凤叠嶂,红柳成了古藤老树,莺莺燕燕成了虎啸猿啼。承天门、朱雀门、丹凤门也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
多日来,更确切地说是多年来,潜伏在心头的种种,或是激情澎湃,或是委屈冤屈,抑或是壮志难酬全都涌现出来,那争先恐后的思绪令他下笔如有神助:
“噫吁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际,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这蜀山的高俊正像是理想高峰的高度,遥不可及,善飞的鸟儿尚且飞不过,善攀的猿猴也攀不过,令人心生恐惧的这蜀山是如此的险峻奇耀。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敢问卿何时归还,这巉岩实是无可攀登。这样陡峭的峰峦又岂是你我凡人可攀登的。李白自己也已经有些畏惧了。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峭壁上的猛虎蛇虫都虎视眈眈地看着你,他们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还是早些回家吧。笔墨狼藉,李白脸上涕泗横流。男儿有泪不轻弹,在最苦最难的时候,李白都不曾流过泪水。只是这种感情实在难得,并不是忧伤,也不是愤慨,而是一种悲壮。只觉得有人将那大门哗啦拉开,胸中抑郁的所有情绪便倾泻而出,像是开了水闸的洪流,奔腾不息。
那报效国家的宏伟壮志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得以实现,这时候的李白已经没有了当年的笃定。毕竟经历了这样多的挫折,即使再想实现理想,也要结合现实的情景加以判断了!
虽然说李白不顺畅的仕途让他自己感到十分愤慨,但是却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大唐诗文化的巅峰,诗人的不幸就是诗坛的大幸。正如屈原、陶渊明、杜甫,都曾有痛苦的人生经历,但却在文化上大放异彩。
李白所著的《蜀道难》无疑是大唐文化的一处标志性的圭臬。它兼具了司马相如的恣意和屈原的雄奇,想象宏阔而又恰容,壮景夸张具有浩荡之觉,深入刻骨的描述了一位嗟怨之人的心情。
虽是一幅壮观的中国风景画图,却带着慷慨欷歔。皓月当空,秋风萧瑟,壮观总会有银河迢迢,星云渺渺。一首《蜀道难》谱写了如梦千年的悲烈,却没有什么可以眉黛柔柔,霓裳翩翩,温暖心房。
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许多委屈。而一个人越是成功,他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要使自己的生命获得价值,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让它们揪紧你的心灵、扰乱你的生活。
6.漂泊的诗仙
繁华后的三千弱水,也都变成了荒芜微凉。李白每每空樽对月,就会生出冷淡的情愫,渐渐地,一点一点地侵蚀着灵魂。
李白带着满怀的“羞为无成归”心情别了长安,轻舟随着黄河水渐渐的远离这个繁华得有些冷淡的城市,李白就有些像是个负了众望的孩子,不肯径直回家,兜兜转转到各处。
回到了安陆,才知道父亲已经去世了,母亲看着儿子平安归来,比谁都高兴。她已经不求李白要怎样出人头地,只要他平安的在他身边,她就心满意足了。
然而李白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找人对饮,寻人谈天,讲述自己心中的郁闷和委屈,这才是让他快乐的事情。毕竟这里的一切是那样熟悉,这曾是他从小长大的地方,也是他拥有最宏伟梦想的摇篮。
除了在安陆附近走动,他还会跑到孟浩然那里。两人相见,痛饮、感叹、诘问。李白对孟浩然仿佛是有说不完的话,说了一天却还是意犹未尽,并伴有一丝惆怅。于是有了《襄阳歌》“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的激愤之辞,其中也有李白及时行乐的心情。
酒,已经成了李白最好的朋友,他是李白派遣苦闷的好东西,也是抒发壮志未酬的见证者。如果到达那种半醉微醉的状态,还可以在现实中看见自己理想的状态和梦想。在无数个梦里,李白就是带着甜美的梦来渲染着露骨的现实。
据说这《襄阳歌》是李白按照襄阳儿歌而做的,李白很注意民歌的音律和歌词,他的诗中常常会看到民歌的影子,这也是李白诗歌的一大特色。巴蜀的民歌、荆楚的民谣抑或者是吴越的俚曲都曾在诗文中滋养文质。
李白的天下漫游之旅,虽然是为理想在努力,但是也有很多的时间,李白在搜集各地的民歌俚曲。
开元二十二年,“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的襄阳州刺史韩朝宗来到了李白的家乡,这对李白来说,就像是久旱的树苗得到了甘露的滋润,是一件令人十分兴奋的事。这位为朝廷举荐过无数千里马的伯乐一定会赏识他,将他带到殿堂内见君上的。李白这样想到。
李白喜出望外,心想这真是天不想灭我,这定是上天的安排。于是李白写下了《与韩荆州书》,词语间充满了对韩朝宗任人唯贤、知人善用的高尚品格,也称赞他文采诗艺令人赞叹不已。接着细数家珍,拿出些经历与君共勉。
自然这里意思是想让韩朝宗举荐自己,让自己“扬眉吐气,激昂青云。”
“……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脱颖而出,即其人焉!……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按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不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为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当然,就文才来说,韩朝宗看得出来李白的这篇《与韩荆州书》是一篇文气浩荡,情谊恳切的好文章。就性格,李白的桀骜不驯、飞扬跋扈却是韩朝宗不欣赏的。
虽然韩朝宗知道李白是一位旷世奇才,但是骨子里有些保守的他对这有些咄咄逼人的文辞有些反感,这有些偏离了有求于人的轨道。由此可见李白的不谙世事、不媚世俗的性格。
韩朝宗想象不到这样桀骜不驯的人如果做了官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他不会循规蹈矩。顾忌着这些,也是感到李白性格中异于常人的张扬,他拒绝了为李白举荐。
经历了如此多的干谒失败,李白对这些事情也是习惯了些,不算十分意外,但是失落却总是有的。这也让他知道了官吏的心胸狭窄,当然,也知道自己的个性与时代不融。
正好这时的著名诗人宋之问的弟弟宋之悌途径江夏,前往流放地朱鸢。李白听闻就为他接风践行,两人都是命途多舛之人。一个风烛残年遭到贬谪,另一个风华正茂却郁郁不得志。两人不免说到痛处,便抱头痛哭,泪水湿了衣衫,冰冷了孤独的心。
李白去往长安之时,元丹丘去了嵩山,在那里隐居了起来。虽然没有与他同去长安,却也常常收到书信得知李白在京城屡次干谒失败,失意之时返乡而归。得知李白已经到了安陆,就立刻邀请李白一家前来嵩山,与他一同隐居。
就在李白从江夏回来不久,崔宗之就邀请李白再游南阳。以前崔宗之曾邀请过一次,但是李白婉言决绝了,这次再相邀,李白也委实不能再拂好友一番盛情,加之南阳是当年诸葛孔明隐居之所,李白也想再去吊唁一次,于是两人联袂而行。
身处诸葛亮高卧隆中的遗址,也想起了他出山以前高歌的《梁甫吟》,也感叹原来这样怀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也会在深山之中而感到困惑,那么自己眼前的逆境就不算什么了,于是他也套用了《梁甫吟》这一古乐府,写了一首诗来表明自己现在安于困厄,以待时机的决心。
梁甫,也作梁父,是泰山脚下的一座不起眼的小山。张衡曾在他的《四愁诗》中说道:“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从之梁父艰”。李白在诗中所想表达的意思,就是要事明君,拒谗巧。《梁甫吟》是古代历届志士早年困厄的代表,而这有志之士真的是洋洋洒洒不计其数。李白借用了这么多的前贤志士为自己的前途寻找乐观,而且这种乐观还是建立在经过了干谒数次无果,遭到各种排挤的情况下。虽然经历了多次困境,也曾徘徊彷徨甚至放弃过,但是李白还是对自己的文笔和才华十分有信心。这种信心让他能在受了伤痛后迅速地在患处结痂,愈合,而后继续激情高亢的憧憬着自己的未来。
李白后来在游龙门之时将这首诗题在了香山寺的寺壁上,他对这篇作品之得意程度可见一斑。这种得意正表明了他的信心正在迅速地膨大,恢复为原来意气风发的他。
在李白游历嵩山、安陆、江夏的这些日子,李白又认识了元丹丘的从兄元演。两人一见如故,成为了莫逆之交,他们常会在一起把酒言欢,还会一同前往随州,拜访在那里隐居的胡紫阳。胡紫阳乃是司马承祯的再传弟子,也是元丹丘的师傅。大家会在一处饮酒品诗,与朋友把酒言欢对于李白来说是人生一大幸事。
李白曾在《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中说起过:“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餐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鸣。袖长管催欲举,汉中太守醉起舞。手持锦袍复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也是见证了当时一种文人聚在一处的融洽气氛。
元演而后就在那处住了下来,李白和元丹丘回了嵩山。第二年,元演的父亲做了太原尹。所以李白就又应邀来到了太原。
据说,在那期间李白还结识了当时正在当兵的郭子仪,郭子仪因为犯了事正待被惩罚之时,李白向那长官说情,为他开脱了罪责,郭子仪对这件事感激在怀。在后来的安史之乱,郭子仪因为平定大乱被封为大官,李白也因为永王的事情遭受牢狱之灾。郭子仪知道这件事后,马上要求用自己的官职来保住李白,这样李白才免去了杀身之祸。
这一记载是有怀疑的,因为有很多史料记载当年郭子仪没有在并州当过兵。而且用年龄来推算,郭子仪当兵之时,李白还未曾出过夔州。但是这件事情经过几百年来却一直被人们所传诵,也就成了一段佳话。
岁月就像是一条河,生命就是一场盛大的旅行。李白的生命中充满了新奇和多舛,但是却始终在最美好的角落里留着最神秘的风华。如莲花般淡雅,如梦般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