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小店经营的190个制胜细节
15214400000002

第2章 彻底清除7大错误经营观念

1.错误一 傍大卖场开店客源稳定

选对合适的位置无形中为生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小店与大型连锁商店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一般说来,大型连锁商店资金雄厚,常常会大手笔的进行宣传,传单派发、电视广告的力度以及统一的店面装潢。但是小商店没有那么多的资金进行大范围的宣传。因此一些小商店喜欢跟风大型连锁商店,想借助大商店的影响力。它们这样做,真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吗?

事实证明,如果小型商店不顾实际情况一味地效仿大型连锁商店在繁华地段开店,不但不能占到光,反而会使自己陷入困境。因为繁华地段虽然交通便利、流动人口也多,但店铺租金装潢费用相当高,这对大型连锁商店来说也许并不意味着什么,但是对于小商店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另外,大型连锁商店的商圈常常会与其他同业的商圈重叠,并且旗下的连锁商店之间的商圈也会重叠,周围店铺林立,真正到小店光顾的顾客量会非常有限。但是如果你的商品很有特色,即使开在偏远的地方也照样可以赚到钱。

马小姐有一位同事是个甜品狂热爱好者,有一次马小姐的同事告诉她,在她家附近有一家超级好吃的甜品店。这家甜品制作的小巧精致,口味多元,包装也很独特精美,在网络上一直有很高的人气和口碑。从大学时期开始,马小姐在这里居住了5年以上了,在同事告知之前,甚至连她家附近有一家甜品店都不知道。这家店距离我家走路只需要十分钟,她却从来没有光顾过,而同事住在地铁一小时才能到的地方,却依然每个月不惜跨越半个城市光顾那家甜品店三、四次,提起甜品时也首先会想到那家店。

从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傍大卖场不一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小巷子里一样有商机。并且在小巷子里开店,还有不少合优势,首先小巷子里往往租金较低,能够节省下更多的流动资金用于商品销售;其次周围竞争对手少,往往同类型的商店仅此一家,周围的居民自然都成为了潜在客户;再者通过创造自己的不同于其他商家的经营特色,借此来吸引居住范围较远的顾客,远远比锁定商圈得到的效益高,酒香不怕巷子深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对于小型商店来说,发掘自家的特点比傍大卖场更重要。我们周围,不乏这样的例子:有地处偏僻的幽静小巷但风格鲜明的服装店,引来众多客户甚至是外地客户前来淘货;有因技术良好口耳相传,而让无数顾客登门造访的美容店;也有通过网路社群宣传而人气高涨的烤鱼店。有时这些远道而来光顾的客户比傍大卖场的小店还要多,所以小型商店不该划地自限、把目标锁定在繁体地段,而应该仔细发掘自己的特点,找到顾客上门的理由,并找到合适的促销手段,从而吸引更多的顾客。比方说,如果客户主要是周围的居民,可以通过积分、会员卡等促进客户长期消费;如果宣传方式透过亲友介绍口耳相传占较大比例的商店,可以增加顾客介绍顾客的优惠;如果是上班族经常聚餐的商店,可以加强在公司企业、机关团体的宣传;如果是逛街购物之后顺道光顾的情形较多,就可以多到购物场所进行宣传。总之小型商店不见得非要挤进繁华地段,只要有自己的特色,照样可以吸引人。

2.错误二 市场不景气时不能开店

不少商家认为,市场不景气不适合开店,事实真是这样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市场越景气开店的人越多,竞争也就更加激烈。相反,市场不景气时对手减少,也不失为开店的好时机。回顾历史不难发现,经济萧条并没有让所有企业都一蹶不振,有很多品牌恰恰在经济最低迷、最萧条的时候脱颖而出、大放光彩。同样是面对不景气的市场,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小店一定可以得到长足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初,一场全球性的石油危机给美国带来了通货膨胀,好莱坞电影的海外市场受到重创。通胀虽然曾一度造成好莱坞电影在海外市场的不尽如人意,但此时的好莱坞及时调整了策略,将注意力转向了美国国内市场,制造创新型的动作片迎合国内的黑人观众群,这也为日后好莱坞在非洲市场的垄断性地位奠定了基础。而在全球范围内,好莱坞将眼光放在了两个经济衰落并且非英语语系的电影大国——墨西哥和阿根廷上,并迅速占领了这两个重要的市场,促进了好莱坞全球性的发展。

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好莱坞为什么却得到了发展了?原因在于它能够根据消费者心理的变化推出相应的调整策略。除此之外,商家要想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盈利,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洞察消费者的心理变化

想要在市场不景气时开店就必须洞察到消费者的心理变化。经济不景气,必然导致消费者的收入缩紧,购买力会随之减少,购买的方向也会有所调整。购买重心会放在生存必需品尤其是食品上。像冰箱、电视、洗衣机一类的虽然也是生活必须,但完全可以找到替代品。而奢侈品的购买就必然会减少了。但是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经济萧条时期奢侈品企业存活率比其他企业都要高,因为人们的心理会随着经济的变化而变化,奢侈品此时的安慰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2.强调品牌价值

当美国经济萧条时,那些高档消费品不但没有遭受重创,反而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高级咖啡厅、高档面包店的销售不降反增。这跟他们的品牌建设有着极大的关系。

品牌的建设是一个持续长远的规划,其实是与经济环境没有直接关系的。当经济萧条时,很多企业只关注如何压缩成本继续生存,而忽视了品牌建设。偷工减料降低成本,偷偷给产品加价,也许短时期内能够维持一定的利润,但绝不是长远之计。涨价虽然是成本增加所导致的,但是在消费者看来是在趁着物价上涨进而抬高自己的价格,大发“国难财”。为了涨价而涨价必然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同,品牌的价值也会降低。等到经济危机过后,趁机哄抬物价的品牌必然遭到市场淘汰。

3.寻找市场空隙见缝插针

竞争在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依然存在,有的人只看到经济不景气的绝望,而有的人则能看到机会,捕捉到市场的空隙。富有远见的店铺抓住这个机会,在别家店铺纷纷倒闭之时逆流而上反而能得到极大的发展。

总之,市场不景气即是危机也是机遇。因为很多竞争对手会在此时同样经历着经济不景气带来的烦恼,甚至会选择退出市场竞争。而小店此时开业,完全有可能借助危机打败竞争对手打败,扩大市场份额。小店不仅仅能够在市场不景气时生存,甚至能够在市场不景气时得到发展。

3.错误三 价格越便宜越好卖

不少商家在开店初期,对自己的商品如何定价有些茫然。往往很多人都陷入这样的误区,认为刚开店没有口碑和信誉,就用低价策略来打开市场。他们会调查市场上同类产品的最低价格,然后给个比那个价格还低的价格。事实上,价格越低不一定就会越受欢迎,以低价争取顾客不是小店明智的选择。

有一家M牌牛仔裤,品质出众,在刚开业的时候,想要以便宜的价格打败对手占领市场。本来同类的牛仔裤售价都在200元左右,M牌就以150元的价格出售。可奇怪的是却很少有人购买。于是M牌不断降价,最后以低于成本的100元清仓甩卖依旧无人问津。一个顽皮的孩子在店外的广告上加了个0,变成了“1000元出售优质牛仔裤”,而之后的顾客居然多了起来,慢慢的库存竟然销售一空了。年轻人还会炫耀自己穿的是M牌牛仔裤。

这个故事并不是说定价要越高越好,但是对于小店来说低价是不太可取的。市场定价的最基本的依据是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而实际的定价的依据又有所不同和扩展。小店想要成功,就要学会科学定价,不要幻想用低价来吸引顾客。让我们来探讨科学定价具体要依据哪些条件吧。

1.依据市场导向

很多产品都是有淡季和旺季之分的。不同季节的市场需求不同。所以同样的产品在淡季和旺季的价格也可以随着市场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变化。

2.依据需求导向

当产品销售比较好的时候,价格可以定高一点,因为之后必然会降价,比如当一款新的手机刚上市的时候,购买的人肯定是非常多的,这样的话可以适当把价格抬高。而当这款手机已经不是新款了,热潮过了以后,就可以把价格压低。

3.依据成本导向

就是以进货成本为最主要的依据,低于成本垄断市场后再提价不是小店能够做到的。如果进货渠道比较好,成本控制得比较低,可以适当地把价格作为优势,适当调低产品的价格增加竞争力,不过仍然要保证有利润可图,赚不到钱的小店销量再多也没有意义。当然我们定价不能只依据成本,还有其他的因素综合作用。

4.依据库存导向

库存也是很重要的依据,不可能随时都保持的恰到好处。有时候库存比较多,而销量又比较小的时候,可以压低价格促进销售防止积压。而当库存较小,而销量又比较大的时候,价格可以适当提高一点。

5.依据竞争导向

参考同行的定价来确定自己的定价。比如都是卖相机的,相同款式和牌子的相机在别家的售价是2000元,那你的定价如果是1900元就显然具有竞争力一些。

6.依据定位导向

价格还要考虑潜在顾客们的承受能力。比方说你的潜在顾客主要是注重品质的白领,那么定价偏高一些反而有竞争力。如果你的潜在顾客是定位在学生群体的话,他们比较注重产品的流行度,价格高的产品他们没有能力负担,这个时候定价就应该相对偏低一些。

最后,定价还要考虑到付出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精力成本。不能一味的搞低价策略,适合自己的定价就是最好定价。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品质才是吸引顾客最有力的手段。

4.错误四 试图抢占市场九成的顾客

有些小型店铺的老板梦想能够打败大企业,抢占市场九成的顾客,这只是一相情愿的想法,实际上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首先,一般情况下,大企业在涉足某个行业的时候,会做充分的市场调查以掌握顾客需求,再配合这样的需求,进行商品开发的。而小店由于受到人力和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只能简单地进行市场调查,所以,它们掌握的客户资源与市场信息肯定无法与大企业相比;再者,大企业完善的营销模式和轰炸式的广告投入都是小商店无法企及的。因此,小店应该彻底打消这个念头,认清自己的生存环境,在充分的市场调查的基础之上冷静分析。仔细发掘寻找大企业的弱点,并弄清楚怎样可以从中得到发展。在分析大企业的实力之时,要充分考虑到其未来发展的趋势。有些大企业虽然表明上占据了市场相当大的份额,然而顾客对它的产品质量却开始不满,它的企业管理水平都开始下降,霸王条款和倒退的服务令顾客怨声载道。这些都是小店可以利用的弱点,虽然不可能因为这些弱点将大企业一举击败,但是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注重这些方面的完善,必将能够争取到一部分顾客的信赖。

孙小姐在社区附近开了一家小型便利店,然而,她还没有立稳脚跟,社区内就开起了一家大型连锁超市。一下子给孙小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然而便利店刚刚开起来,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更换地址或是改开别的店铺将会血本无归。然而在冷静仔细的分析之后,孙小姐认为超市和便利店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最普遍的就是顾客们未必都能忍受超市工作人员那种缺乏人情味的服务,并且如果只是购买少量商品在超市还要花费很多时间,为求方便,顾客们也倾向于待客热情的小店。对于一些新奇商品,顾客不太熟悉,而超市虽然品种齐全陈列充分,却没有人能够专门解答顾客的疑问。而孙小姐则利用了这个空当,在仔细核算了自己的经营成本后,主打销售超市空缺的产品,终于在社区内占领了一席之地。

如果能发现市场上有某种并未引起人们注意的需要,就不需要对竞争惶恐不安了。只要能满足这种需要,并且提供优良的服务就能吸引到顾客。同时大企业已经开辟了这类产品的销售,开发了顾客购买的需求,小店不用担心没有市场。选择对手无暇顾及或竞争力不强的地方下手,避开与大企业的正面冲突,用心提供优质的服务,小店就能取得成功。

5.错误五 产品赶流行一定会大卖

现在选择开店创业的人越来越多,相对的,开店的风险也就越来越高了。尤其是对于抵御能力弱的小商店来说,选择一个风险低的行业比较理智。然而什么样的行业风险小并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标准。很多没有经验的创业者认为,紧跟当下的热点才是最稳妥的。恰恰相反的是,热门领域往往隐含着较高的风险,而风险较低的恰恰是那些冷门领域。

所谓热门的,必定有众多人关注,一旦大家觉得一个行业有利可图,就会一窝蜂地挤进去。原本资金、实力就不足的小商店,要面临如此众多的对手,竞争压力可想而知。流行的热门的东西周期都很短,今天还炙手可热的,到了明天可能就无人问津了。小商店没有快速完整的“生产—销售”体系,从寻找供货商到采购再到上架销售,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所以很有可能在采购时产品正处于热销,此时的进价偏高,而等到销售的时候产品已经过时了,售价又偏低,造成高买低卖的窘境。所赚取的利润可能还不够填补运营成本,如果商品积压销售不出去,小商店无疑走进了死胡同。

在A县城的一条美食街上,分布着数十家烤翅店,家家都人满为患。曾经开过小烧烤摊子的李先生认为开烤翅店一定有利可图,就从乡下来到县城开了一家烤翅店。原以生意肯定不错,没想到几个月后A县城的人们对烤翅没那么热衷了。李先生的店刚刚开业,既没有稳定的客源也没有名气,味道也是普普通通没什么特色,吸引不到顾客。到头来不但没赚到钱,除去房租和相关费用弄不好还要亏本。现在李先生想收掉烤翅店,可是店面一下子又转不掉,开店的时候采购了一大批的鸡翅原料也开始变质了,真是骑虎难下。

从李先生的经历可以看到,对于小商店来说,选择热门领域必然要承担高风险。除非经过充分的调查和充足的实力,能够超过其他同类的竞争者。否则,小店对于热门领域,不要盲目跟风。现在,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了,更多的追求独立与个性。热门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会因为普及的迅速成为“大街货”,流行的越快,淘汰的也越快。

与其急匆匆的追赶热点流行,却总是抓到流行的尾巴,倒不如另辟蹊径,从冷门下手。冷门领域的关注度较低,竞争对手自然就少。并且冷门领域运行的周期也比较长,在一定时间内不会被快速淘汰,经验和规律也比较容易获得,小商店上手比较容易。产品的价格也相对稳定,不会有忽高忽低的波动,小商店也可以详细的调查对比选择供货商,从而能有效控制风险。开店需要能够审时度势,以奇制胜。物以稀为贵,随处可见的产品利润也降低了很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追逐热门共性泛滥只能加剧竞争的白热化,发掘冷门张扬个性才是这个经济时代的主题。当然店铺经营中也可以适当地跟随热门追寻利润,但弃热就冷,从冷门中淘金才是小店发展的王道。

6.错误六 削减员工工资是降低成本的最有效途径

当店铺经营陷入困难,营业收益短时期内得不快速的提升时,为了减少商铺的开支,经营者首先想到的就是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径就是削减员工的工资。没错,降低员工工资,马上就可以看到成本减少了许多。但是这损害了员工的应得利益,同样的劳动支出,却得不到相同的报酬,肯定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吴小姐的理发店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经营越来越困难。于是吴小姐打算开始删减理发店的成本。她首先与房东交涉节约了一部分租金,然后提醒店内员工注意节约理发用品,避免不必要的支出浪费。所幸,在全体员工同心一致的努力下,理发店的营运状况开始好转了。这个时候本来是设法招揽顾客,提升营业额的大好时机。结果吴小姐只看到了节约成本的显著效果,只想着要更进一步删减成本,于是吴小姐便开始动脑筋到员工工资上来。之前承诺的奖金通通没有发放,还随时找借口克扣员工的工资。结果,整个店铺在工资减少的压力下士气十分低落,对待顾客也没法尽心尽力,于是店铺的服务品质也变差了。结果,本来固定上门的顾客都不再来了,也没有新增的顾客。过低的工资使员工也一个接着—个离职,吴小姐的理发店没过多久就倒闭了。

其实,这样的经营者并不少见。降低工资,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店铺的经营成本和资金压力,但是最后受伤害的反而是店铺。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工资水平也是一样,人们希望工资能够逐渐增长,这也是一般的趋势。而逐渐降低的工资会让员工形成巨大的反差无法接受,原来的收入高于现在的收入,对任何人而言都是一场灾难。

优秀的店铺经营者是不会强制要求员工同甘共苦、同舟共济,而是会站在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任何情况下都会想办法维护员工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即使在效益不好的情况下也无须为过低的工资而烦心。那么,在这样的状态下,店铺度过难过也就是再是一个遥远的梦。

当然,为了能快速转经营局面,经营者也可以制定一些激励计划,激励计划是员工发展计划的一部分,员工如果赢得顾客满意,店铺应随同销售额的增长,店铺经营困难的时候不仅不要降低工资,反而要给予员工适当的奖励。具体表现在店主要通过对优秀员工实施奖励措施,来表达对员工努力和成就的认可,这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士气,而且可以有效建立员工的信心。同时,店主要表彰每个员工的贡献。每名员工再小的好表现,若能得到认可,都能产生激励作用。

7.错误七 商品卖点越多越好卖

产品的卖点可以有很多个,然而是不是卖点越多就越好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产品越来越同质化,卖点过多很容易就与其他的产品相重叠。每一家的卖点都差不多,销售自然就增加了难度。顾客选择一个产品,有的时候并不是因为你的产品最便宜也不是因为你的产品最好,而是你的产品和别人不一样。而商家要做的,就是将与众不同的卖点提炼出来,加以放大,而这种卖点只要有一个就能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弹簧秤携带方便,有着比较大的市场。A厂家开发了一种多功能弹簧秤,可显示天气温度,还能够计算价格,造型也美观。而B厂家的弹簧秤仅仅是单一功能的称重工具。结果投入市场后,B厂家的销量远远好于A厂家。仔细研究市场后发现,顾客购买这种秤就是为了方便买菜时不上当受骗。A厂家的功能多但是都用不上,而且价格还高,B厂家的虽然只有一种功能但是已经满足了顾客的需要,所以销量自然好。

从例子中可以看出,产品的卖点并不是越多越好,一个突出的反而更能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所以,为了提高产品的销量,商家很有必要为自己的产品提炼出卖点。在提炼产品的卖点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充分了解消费者心声,即给出一个购买的理由。很多企业的产品,尽管在技术上实现了很多突破和创新,但一投放市场,同质化竞争仍无法避免。在产品同质化日趋明显的今天,必须要有一个优于或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卖点才能让消费者动心。

第二、产品的核心卖点必须有充分的说服力。要有充足的理由支持产品核心概念,理由必须可信、易懂,不能用深奥的、晦涩难懂的、拗口的语言,以便于表达、记忆和传播为原则。

第三、提炼产品核心卖点必须根据产品本身,做到确有其实。虚假的鼓吹产品根本没有的功能最后只会被认为是骗子。卖点永远不能代替产品,卖点的提炼不能凭空捏造,必须建立在产品实物基础上。通常一个产品的卖点不会只有一个,一般来说将哪一点提炼为核心卖点主要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而不是取决于产品自身实际功效的强度排序。

第四、核心卖点必须符合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或潜在需求最好是尚未被很好满足的、缺口很大的,这会节省许多宣传成本。因此在提炼核心卖点的时候需要深入研究、发现、引导和满足潜在需求,不能想当然的觉得自己的想法就是市场需求了。

第五、核心卖点需要针对一定数量的消费者,过分狭小的目标市场即浪费了提炼核心卖点所耗费的精力,也会降低产品获利的空间。选择的消费群体最好是有购买能力的、相对集中的、容易锁定的。

第六、核心卖点要独特,要尽量优于或别于其他同类产品,跟别的产品一样的卖点就不叫卖点了。最好能够突出产品和企业的特色,让消费者耳目一新。

当核心卖点被提炼出来的时候,就需要有能够传递给目标消费者的途径,最好是捷径。商家要会传播自己的核心卖点,用最低的成本达到最大的宣传效果。如果没有有效的宣传,再好的核心卖点也没有人知道,自然也不会吸引到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