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学点经济学大全集
15202000000022

第22章 把握市场交易的内在规律(17)

(1)便利品。又称日用品,是指消费者日常生活所需、需重复购买的商品,诸如粮食、饮料、肥皂、洗衣粉等。消费者在购买这类商品时,一般不愿花很多的时间比较价格和质量,愿意接受其他任何代用品。因此,便利品的生产和销售,一般具有分销的广泛性,经销网点遍布城乡各地,以便消费者能及时就近购买。

(2)选购品。指价格比便利品要贵,消费者购买时愿花较多时间对许多家商品进行比较之后才决定购买的商品,如服装、家电等。消费者在购买前,对这类商品了解不多,因而在决定购买前总是要对同一类型的产品从价格、款式、质量等方面进行比较。因此,选购品的销售网点一般都设在商业网点较多的商业区,并将同类产品销售点相对集中,以便顾客进行比较和选择。

(3)特殊品。指消费者对其有特殊偏好并愿意花较多时间去购买的商品,如电视机、电冰箱、化妆品等。消费者在购买前对这些商品有了一定的认识,偏爱特定的厂牌和商标,不愿接受代用品。为此,企业应注意争创名牌产品,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要加强广告宣传,扩大本企业产品的知名度,同时要切实做好售后服务和维修工作。

基础消费品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每天的所吃、所穿、所用包涵了各种各样的消费品。如果基础消费品一旦短缺,人们生活将会陷入巨大的混乱中。

苏联解体前,基础消费品短缺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在一些主要人口聚居区也如此。这些商品在一些大城市偶尔得依靠配给供应。在分析苏联消费品短缺的时候,并不是每一件可以看到的商品就一定能以它们的标价买到。例如,在迎接许多外国游客的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供应就比全国其他地方好得多,直到1980年代末,那里还没有出现过实物配给。类似地,在一座小城市,国营商店货架上展示的商品仅仅意味着它们是用来配给的,不能随意购买。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短缺就意味着空空的货架和长长的队伍。到1980年代末,短缺更严重了。到1991年末苏联解体的时候,几乎每种食品都得配给。非配给消费品事实上已经在国营商店消失了。尽管在1980年代中期就已经出现的非国营商店部分缓解了消费品短缺,但非国营商店的商品价格比国营商店的高出5到10倍,普通人无力承受。可以说,消费品供应的问题是造成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

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消费品市场上供应的各类消费品极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于是,除了基础消费品外,奢侈品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消费青睐。

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奢侈品在经济学上讲,指的是价值与品质的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奢侈品又是指无形价值与有形价值的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从经济意义上看,奢侈品实质是一种高档消费行为,本身并无褒贬之分。

简单来说,人类追求奢侈品的四个主要动机:

(1)富贵的象征。奢侈品是贵族阶层的物品,它是贵族形象的代表。如今,虽然社会民主了,但人们的“富贵观”并未改变。“劳斯莱斯”汽车就有贵族车的象征。

(2)看上去就好。奢侈品的高级性应当是看得见的。正因为人们对其奢华“显而易见”,它才能为主人带来荣耀。所以说,奢侈品理当提供出来更多的“可见价值”——让人看上去就感到好。那些购买奢侈品的人完全不是在追求实用价值,而是在追求全人类“最好”的感觉。

(3)个性化。正是因为商品的个性化,才为人们的购买创造了理由。也正因为奢侈品的个性化很不像大众品,才更显示出其尊贵的价值。

(4)距离感。作为奢侈品必须制造望洋兴叹的感觉。在市场定位上,奢侈品就是为少数“富贵人”服务的。因此,要维护目标顾客的优越感,就当使大众与他们产生距离感。奢侈品牌要不断地设置消费壁垒,拒大众消费者于千里之外。

对于人的消费而言,维持和延续人体基本生存的生活资料属于必需的消费品,如满足人体新陈代谢所需的食物、满足人们保暖的住房等。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上,生存资料标准与范围也不相同,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必需消费品的种类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而满足于人的高级享受需要的消费品就是奢侈消费品。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奢侈消费品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在经济发展水平低的阶段是奢侈消费品,随着经济发展就有可能转化为必需消费品。

渔翁为什么只要小鱼——消费需求

消费需求是指消费者对以商品和劳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的需求和欲望。在现实生活中,构成需求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购买欲望,二是购买能力,两者缺一不可。那么,消费需求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1)对商品使用价值的需求。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物质属性,也是消费需求的基本内容,人的消费不是抽象的,而是有具体的物质内容,无论这种消费侧重于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还是心理需要,都离不开特定的物质载体,且这种物质载体必须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2)对商品审美的需求。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类的天性,它体现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消费需求中,人们对消费对象审美的需要、追求,同样是一种持久性的、普遍存在的心理需要。对于消费者来说,所购买的商品既要有实用性,同时也应有审美价值。从一定意义上讲,消费者决定购买一件商品也是对其审美价值的肯定。在消费需求中,人们对消费对象审美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商品的工艺设计、造型、式样、色彩、装潢、风格等方面。人们在对商品质量重视的同时,总是希望该商品还具有漂亮的外观、和谐的色调等一系列符合审美情趣的特点。

(3)对商品时代性的需求。没有一个社会的消费不带有时代的印记,人们的消费需求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着时代的特征。人们追求消费的时代性就是不断感觉到社会环境的变化,从而调整其消费观念和行为,以适应时代变化的过程。这一要求在消费活动中主要表现为:要求商品趋时、富于变化、新颖、奇特、能反映当代的最新思想。总之,要求商品富有时代气息。商品的时代性在商品销售中具有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商品的时代性意味着商品的生命。一种商品一旦被时代所淘汰,成为过时的东西,就会滞销,结束生命周期。为此,一方面,营销人员要使经营的商品适应时代的需要,满足消费者对商品时代感的需求;另一方面,生产者要能站在时代的前列,及时生产出具有时代特点的商品。

(4)对商品社会象征性的需求。所谓商品的社会象征性,是人们赋予商品一定的社会意义,使得购买、拥有某种商品的消费者得到某种心理上的满足。 例如,有的人想通过某种消费活动表明他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有的人想通过所拥有的商品提高在社会上的知名度,等等。了解消费行为中人们对商品社会象征性的需求,有助于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突出高档与一般、精装与平装商品的差别,以满足某些消费者对商品社会象征性的心理要求。

(5)对优良服务的需求。随着商品市场的发达和人们物质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优良的服务已经成为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花钱买服务”的思想已经被大多数消费者所接受。

实际上,消费需求可能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有个故事是关于个人需求的。一个渔翁在河边钓鱼,看样子他的运气很好,没多久,只见银光一闪,便钓上来一条。可是,十分奇怪的是,每逢钓到大鱼,这个渔翁就会将它们放回水里,只有小鱼才放到鱼篓中。在一旁观看他垂钓很久的人感到很迷惑,于是就问:“你为何要放掉大鱼,而只留小鱼呢?”渔翁答道:“我只有一口小锅,所以煮不下大鱼,并且小鱼的味道更鲜美。”

由此看来,并不是渔翁对大鱼没有需求,而是客观因素限制了他的需求。而对于市场上的消费者而言,经济状况决定人们的购买能力,也影响其消费需求。现实经济收入水平是决定购买能力的直接因素之一,同时也影响着顾客消费的选择及其结构。

在市场活动中,当商品经济处于不发达阶段时,消费者的消费领域比较狭窄,消费的内容很不丰富,满足程度也受到很大限制。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及其满足程度都处于一种压抑状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是商品,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的消费需求的满足都离不开市场交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企业将向市场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产品,以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同时,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并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步发展,消费领域不断扩展,消费内容日益丰富,消费质量不断提高的趋势。

随着生活需要满足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生活态度及方式的改变,直接或间接的生活、消费经验的丰富,消费心理的不断成熟,在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从追逐潮流、显示个性,到体现品位、追求自我满足。心理追求逐步向高层次发展,生活及消费动机也在不断多样化。

需求的多样化是高层次化、个性化、情感化的直接结果。随着心理需要层次的提高,消费需求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特别是对于不同的个体,在情感、精神的追求方面将会表现出更大的差异。

(1)对同一种生活行为,不同个体表现出千差万别的追求。物质短缺时代,对某项产品或消费属性的需求较为集中。随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属性开始呈现出多样性。整体上追求的属性增多,而不同个人的各种需求属性权重的差异性越来越大。

(2)同一个体为满足某一生活需要表现出更多的需求。如为满足休闲的需要,可以有传统的聊天、散步、运动、读书等,还可以有旅行、健身、网上冲浪、电子游戏、购物等等多种选择。

(3)对于同一消费者,在不同的生活领域其追求的差异性也变得愈加明显。由于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人们在不同的生活领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生活方式,进而相应的消费需求也会呈现出差异性和多样性。

猪肉涨价了就多吃牛羊肉——替代效应

而2009年岁末一场大范围降雪使得各地的青菜价格猛地涨了不少。细心的人会发现,青菜价格是涨了,但买的人也跟着少了。据卖菜的摊主说,虽然青菜价格涨势汹涌,但整体上还不如正常天气下卖菜赚的多。这是为什么?随着鲜菜价格的大涨,精打细算的消费者们开始盯上了价格一向稳定的腌制蔬菜。“菜价涨得凶,只有腌菜价格没动。一年到头都可以吃到新鲜蔬菜,偶尔换换口味也不错。”很多消费者都这样想。于是,腌制的萝卜、雪菜、苋菜、霉干菜等,都卖得不错,风头明显超过了平时颇受青睐的新鲜蔬菜。不过,随着天气转好,鲜菜价格恢复平稳,鲜菜的销量也随之上升了,腌菜又重新回复“冷门”了。

这其实就是替代效应在发挥作用。替代效应是指由于一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从而导致消费者在保持效用不变的条件下,对商品需求量的改变,称为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比如,你在市场买水果,一看到橙子降价了,而橘子的价格没有变化,在降价的橙子面前,橘子好像变贵了,这样你往往会多买橙子而不买橘子了。对于两种物品,如果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的增加,则这两种物品被称为替代品。

替代效应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7年3月2日,信产部发布了中国联通公司申请停止30省(自治区、直辖市)寻呼业务的公示。该文件显示,中国联通向信产部申请停止经营全网 (除上海市)198/199、126/127、128/129无线寻呼服务,已经基本完成北京、天津、河北等30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在网用户的清理和转网等善后处理工作。联通在全国范围内停止寻呼业务,预示着BP机将正式告别历史舞台,成为一个时代的背影。BP机刚出现时,价格贵得惊人,一部要几千元,而当时人们的工资一般才几百元。谁要是有一部这样的机子,是很叫人羡慕的。中国的寻呼业获得飞速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曾经辉煌一时,全国用户发展的增长幅度曾高达150%,用户规模一度逼近一个亿。但是繁华易逝,自1999年年底开始,随着手机的迅速普及,寻呼业被打入漫长的冬天。

尽管寻呼企业也曾尝试转向股票、警务等专业化服务,但依然无法扭转颓势。2002年时,联通还高调接收了另一家著名的寻呼企业——润讯通讯的用户,仅广东就接纳了50万户之多。但是,兼并与重组也不能改变寻呼企业每况愈下的经营状况,寻呼业务再也没有寻到翻身之日。所有努力都无法阻挡寻呼业走向没落的脚步。

寻呼机为何只发展了短短的十几年,就从辉煌走向衰落?从经济学角度解释,替代效应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人们有了更方便实用的手机,谁还会选择BP机?BP机完全被手机替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