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初中生作文一本通
15201300000006

第6章 2009中考精品满分作文题解篇(5)

立意点评:

作者从通常的观点“女人是祸水”逆向立意,提出了“如果女人是祸水,那么男人便是这祸水的源头”的新观点。

选材出彩——采得百花成佳酿

一、选材技巧点拨

曾经有这样一句广告语: “药材好,药才好。”意思是说有好的药材,才能制出好药来。写文章也是如此,题材选的好,作文就成功了一半。

如果把作文比喻为大厦,那么,材料无疑就是大厦最重要的建筑材料。可以说素材的优劣决定了文章品位的高下,作文的创意往往就体现在题材的创意上。

题材创意,是指在题材选择和所写内容上体现新颖性、新奇性、意外性。这当然需要慧眼识珠,去发现生活中的空白、盲点和未开垦的处女地。这里给同学们介绍几种技法,希望对实现题材创意有所指导。

技法1:旧材新用

旧中见新,即在运用旧材料时,变幻思维,提出不同于传统观点的新观念。运用这种方式往往能使作文以“观点新颖”取胜。那么怎样翻新出奇,让陈旧的素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就一篇富有创意的精彩美文呢?

第一,以崭新的思维方式去重新叙述材料。赋予旧材料以新意。如以“家”为话题,大多数学生都会在文中历数自己在“家”中感受到的温暖与关爱:来自父亲的关心,来自母亲的疼爱,来自爷爷奶奶的宠爱……这未免显得太“旧”。一位同学以《“半”家》为题作文,开篇先描述自己家庭的幸福美好,然后转写父亲因车祸去世,使完整的家成了自己和母亲两个人的“半家”。虽然家不再完整,但自己在这个家中却享受到了比一个完整的家更多的爱——来自妈妈的无私的爱。

第二,围绕旧的话题添加一些新的细节。要在遵循历史材料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要让新编的内容与原始内容有机结合,并附有浓重的时代气息。

技法2:移花接木

移花接木的表层意思是指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到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施展一些手段,暗中更换人或事物。……在写作中,如果我们在运用素材时,移花接木,将其巧妙地进行改造、拼接、更换……那么,会使整个描述更具典型性和趣味性。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借我们熟知课文和畅销书进行独创,比如问题创新、内容创新,等等。

借《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四大名著里的故事和人物作依托,编写与现实密切相关的新故事。

任意组合多个名著里的人物,让他们发生新的、有意义的事情。

借助其它文体的形式进行文体的嫁接和杂交。如日记、手记或书信,本属应用文体,用日记、手记或书信形式写小说就有了新意。还可用试验报告、采访记、问答录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写作文。

技法3:点石成金

写作中的点石成金,指的是从日常生活中提取材料或运用别人已写过的材料进行创作,不照搬抄袭,而能从中挖掘出更新、更深的意义,化腐朽为神奇。

提笔写作之时,就算是平时积累得比较丰富的同学,也会感到素材缺乏,他们只知木然地注视文题,一味地想在选材上求新求奇,却把自己写过的或读过的好文章都忘了。

当然,用例能够选取与众不同、贴切实用的名人故事和历史典故固然很好,但是不是旧材料就不能用呢?显然不是。有些文章本身就不要求在材料上出新,比如为了说明某个观点,材料虽然旧,仍能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因此,写作文的材料关键在于你善不善于选取材料,善不善于巧妙转换或变通材料,这就要讲一个“巧”字,这个“巧”就是点石成金的诀窍。巧的方法如下:

1巧用自己身边的事情。以自己或自己周围发生的某些事情为素材,适当加工,同样是好例子。其好处不仅可以避免作文空发议论,大而无当,还可以使人读来感到亲切可信,从而增强表达的效果。不过,从自己生活中寻找事例,不要所写事例过于琐屑,应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2巧妙变换材料的角度。选材应求新,“新"除了体现在材料鲜活新颖外,还体现在善于抓住常见熟例的不同角度,从熟知材料中翻出新意,或从生活的细微之处挖掘出深刻的含义。这样的事例用好了,可以体现出作者运用知识、灵活变通的能力,从而达到“陈材巧用”的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技法4:跨越时空

人的想象力是强大的,它能让我们的思想插上翅膀,飞往一个我们想到达的境界。我们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之笔,实现跨越时空的梦想。

如,对于已经发生的、不曾见过的事情,或者没有生命的东西,长如一块石头、一个玩具,都可以通过想象,让今天的故事在过去的环境里表演,让“死”的东西“活”起来。再如,将成语典故或者俚言俗语加以适当的改编扩充,让其成为作文中的故事情节,或者把目前之热门话题灵活地转移到文中人物身上来,以取得异曲同工的效果。这就是跨越时空的写作手法。

当然,这种跨越时空的想象应该立足于现实生活,合乎逻辑、合乎情理,而绝不是胡思乱想。

技法5:对接热点

“对接热点”就是指选用新闻、时事热点材料来表达主题。这种选材方法使文章附有时代特征,也能彰显出作者对于社会时政的关心。

那么如何为我们的文章注入“热点”元素呢?我们可以引入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鲜材料。比如,“嫦娥:一号”绕月飞行,北京奥运会的筹备和召开,众志成城地抗击冰雪灾害、抗震救灾,免费义务教育带来的新气象,物价上涨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等,这些刚刚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既是时代热点,又可以成为我们笔下的材料。至于我们所生活的地区,你所在的学校,都会发生一些反映时代特征的事情,这些也是很好的素材。

但运用这种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平时一定要多留心周围发生的事情,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重大事件。

技法6: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从平凡的、耳熟能详的、司空见惯的事物和现象中去发掘深刻的道理,甚至化腐朽为神奇。我们要善于选择那些能充分表现时代旋律的典型的小事件、小人物、小场景来表现重大的主题。只有从小处入手,才能写得具体,写得生动,写得感人。很多经典作品,如朱自清的《背影》、萧乾的《枣核》、都德的《最后一课》……无不是以小见大取胜。再如,2005年山东莱西中考作文以“拒绝”为话题,满分作文《第一次对母亲说“不”》、《不,NO》等,反映的都是成长一类的大话题,但小作者无疑都是以“小”的视角切入,写的都是小人物、小事件,但都能以小见大,以小灵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经典范文展示

1、旧材新用

走在历史的画廊里

佚名

朦胧中,我被带到了一条长廊里,两旁挂满了一幅幅活动着的图画。我迈开步子,观赏起这些多彩的图画来。

第一幕

人生鼎沸的罗马广场上,教徒们举着火把,声嘶力竭地喊着:“烧死他!烧死他!”广场中心竖着一个十字架,一个青年被绑在上面,脚下是成堆的柴火,眼睛里跳动着火苗。

“说!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一个身着黑长衫的教徒朝他威胁道。

“不!太阳才是中心!”青年没有丝毫畏惧。

“点火!”那黑长衫教徒气急败坏,一声令下。

火焰顿时在青年的脚下燃起,广场上一片欢呼。烈火中青年的目光始终是坚定的,他在烈火中永生。他,就是布鲁诺,一个坚守真理的人,他为历史增添了一道火红的风景。

第二幕

白色的病床上,一个小女孩艰难地用小木棒翻着书。由于高位截瘫,她只能用镜子吃力地看书,字是反的,她会因此不停地流着眼泪。但她并没有抱怨,她坚持了下来,她为此露出了多少发自内心的微笑。当她坐在轮椅上,拉着手风琴低唱着“我眼前有一片红花绿草”时,她已经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张海迪,一张苍白的脸,却为历史添上了一道五彩的生命之景。

第三幕

烈日当空,一位农民打扮的老伯正在田间忙碌着,低头,弯腰,又站起。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一连串的动作,观察着那一株株水稻。突然,他眼睛一亮,笑容顿时写在了他的脸上:“找到啦!可找到你啦!我找了你十年啊,今天终于让我找到了!”说着,弯下腰去,小心翼翼地将那株水稻连根挖起,欣喜若狂地带着它往远处的房子跑去。他就是袁隆平,坚持了十年,他于在中国的历史上画上了一道金黄的风景。

睁开眼,天已大亮,枕头旁放着的书仍翻在第一页,上面赫然写着:只有坚持到底,才能欣赏到最美丽的风景,才能创造出最美好的风景。

名师点评:

本文选取布鲁诺,张海迪和袁隆平经典旧故事来展示了中心思想“只要坚持到底才能看到人生最美的风景”。作者巧妙地运用旧材料来表达新意,实属新颖。要想恰当准确运用“旧材新用”的方法,就要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挖掘每个故事所体现思想加以积累,针对命题作文不同的表现内容而加以翻新运用,体会本文,恰当揣摩这种方法。

2、移花接木

我愿化作一朵流浪的云

佚名

我想化作一朵流浪的彩云,飞翔在古典文学的长空里。

汩罗江畔

汩罗江畔,我无意识地停留,便望见屈原在江边痛哭,仰天长叹:“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轰隆隆”,一个巨雷震得天地都在摇动。苍老的江风拂起如旌的鬓发,他步履维艰孤苦地行于江边。汨罗江水边,又有谁明白在他心中交织着的生与义的苦痛呢?他,伫立在江边,风轻轻拂过。在生与义之间,他最终选择了义。于是我撑着《离骚》歌韵的船只,摇动《九歌》和《九章》的双桨,升起《天问》不满的征帆,在激荡的风浪中,我愿意陪他一起感受那种震烁古今的爱国激情。

乌江水边

我哀叹着,惋惜着,被风轻轻地推动着,我飞到了乌江水边。风掠过项羽的脸庞,他神色凝重,轻抚着乌骓马的鬃毛,望着重重包围的汉军,手下随从一个个倒下;回想起少时叔父曾对他说过:“为一个人牺牲千千万万个人,同为千千万万个人牺牲一个人是不一样的,你要选择呀!”他有巨鹿破釜沉舟的英雄气概,有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的大仁大义,可他却没有曹操那样石破天惊的壮语:“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也许有人在骂他,在怨他,可我一直在为他歌唱,在为他的豪爽与壮气高歌。是啊,要不怎么会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赞美诗句呢?

南山之下

飞过历史的星空,我看到了南山的云峰与秋菊。我知道,那是陶渊明翩然归隐的地方。他虽然“种豆南山下”,只换来“草盛豆苗稀”,却“悦亲戚之情话,悦琴书以消忧”。是啊,做人就应该坚守自我!像他一样“登东坳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不是一种诗意的人生么?在他的身上,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另一种美丽。

我想化作一朵流浪的云,漂泊在古典文学的河里,目睹每一位英雄与伟人的生命光彩,收获每一位英雄与伟人给我带来的感动启迪。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移花接木的典型之作,作者展开思维的触角,跨越时空的局限,将我们所熟知的历史长河中的三个精彩片段进行展开,借助古人来表明自己的心迹。在作文的语言和结构上我们可以采取此种方法,例如:“曾经有一篇诗歌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好好珍惜,等到老师罚写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孤独地站在办公室里看同学端着可口的饭菜经过。如果上天可以给我一个机会再来一次的话,我会对老师说——我要背。”这就是对《大话西游》中的爱情名言的巧妙嫁接。

3、点石成金

我爱唐装

佚名

APEC让全世界刮起了“唐装热”。看着那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着一身相同的唐装时,我不禁呐喊,我爱唐装!

曾经,这样的传统服装让国人排斥,单调乏味,不及洋装轻便舒适,人们抱怨过,人们责难过,穿着这样的衣服甚至让他们羞愧,我不禁要问:一件衣服,有那么多过错吗?

我们明白,错的不是衣服,而是有些人戴上有色眼镜去审视它。民族落后,让他们自卑自怜。于是,在他们心目中,一切与祖国的、民族的、传统的沾边的东西,都没了自信:动画片不及日本的生动,名著不及俄国的有内涵,手机不及美国的先进,甚至觉得连文字也没有英语简单。一旦丧失了民族自豪感,一旦蒙上了落后的阴影,人们便陷入“外国的月亮总是圆的”的误区。

可为何,唐装还是那件唐装,如今却走上了国际大舞台,并绽放着最美丽的花朵呢?为何,唐装还是那件唐装,如今却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呢?

原来,这是中国经济腾飞之后,是中国重振泱泱大国雄风之后,是人们足以骄傲地自称“我是炎黄子孙”之后对民族热爱最直率的呈现。爱祖国,爱唐装,爱这个能让我们扬眉吐气的国家的一切。我们的“海尔”拒绝了多少想要分一杯甜水的外企,我们的陶瓷使多少黄头发蓝眼睛惊羡。

因着民族的爱,撒播对唐装的爱。

人的感情左右着人的判断力。回想那不屑于唐装的年代,真的是因为衣服本身吗?谁能否认当我们一想到它的传统就嗤之以鼻的偏激呢?谁又能否认其实我们根本没心情去看它一眼,就更别提客观评判它的轻率呢?